第013章 躬行

  第二天一早,王斌给胡伟两兄弟交代了一下家里的事情,就奔向城北郊的招工地点而来,远远的就看见董平和张直已经在忙碌,两人正带着人处理一些杂草垃圾,以及搭锅堆灶,及煮粥事宜。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经常锻炼对年轻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十分重要,就如刘兴全,从来不锻炼身体,都这会了,人还没有过来,看来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啊!

  过了一会,一缕红霞穿透灰色的云层,瞬间把光亮布满了整个河滩,王斌搭手一瞧,刘兴全带着家丁们,晃晃悠悠的过来了,看来这小子还没忘记今天这里有事情。

  富顺县的大街小巷,一瞬间,流民们和居民们全部都知道了王家城北郊外招工的消息。

  县衙的衙役敲着铜锣,嘴里叫喊着:“城北王家盐场招工,身体强健者皆可前往,月钱500文,有井、灶手艺的工匠月钱一两银子,愿去者到城北郊滩台报名。”流民争相蜂拥而去,本地闲散在家的一些工匠和住户,也是风闻而往。喧嚣之后,城中倒是静了下来。

  官道旁的足球场大的空地里,搭起了一个个帐篷,里面几口大锅冒着热气,刘兴全和董平正在安排煮粥。报名的桌子前堆起了密密麻麻的流民,少说也有两三千人。

  王斌站到桌子上,向着前来的流民大声喊道:“大伙儿静一静,我是这里的主事人,我叫王天助,大伙儿听我说两句。”听到主家发话,流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今天我们王家盐场招工,身体强健者都可以参加招工,会手艺的工匠、在井灶上干过的优先,基本月钱500文。”

  王斌指着后面煮粥的地方道:“大家看到了吗?那边就是煮粥的地方。我们招工的时间是三日,记住,是三日。这三日,凡是到这里来的父老乡亲,不管能否通过招工,粥管饱。”

  流民人群里发出一阵欢呼,流民们排着队一个个上前领粥。

  刘兴全一边指挥着几个妇人煮粥,一边看着王斌,酸溜溜的对董平说:“咱们出钱出力,天助倒好,什么也不用干,一番话,流民全把他当成大善人了,咱们就没人问!”

  董平笑道:“那你还干的这么卖力那些穷人道谢的时候,我看你可是眼圈红了几次的。”

  “年龄,哪里人,家里几口人,有没有手艺,可读过书,会写字?”王斌问道,在纸上记下,遇到有手艺的就在后面注明,做记。这毛笔写字可不是个轻松活,一会儿王斌就觉得手腕酸痛的不行。

  “在下杨震,三十有四,湖北麻城人,一家三口人,还有贱内和小女,小人读过书,中过童生。”

  “哦,会写字。”王斌抬起头一看,招收道:“你被录取了,现在,你来坐在这,帮忙登记后面的流民,有手艺的要特别注明一下。”杨震心头一喜,忙施礼道:“谢主家!”他来到桌后坐下,战战兢兢的拿起了毛笔。

  通过的人兴高采烈,没有通过的两眼抹泪,独自一人的随即赶快去排队领粥,拖家带口的赶紧飞奔回去喊自家老小前来,北郊一片热闹景象。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离开,反正这三天这里有饭吃。通过的人里,机灵一点的已经围在王斌身边,向主家表态度,问这几天可有什么能先干着的。

  王斌选了几个稳重的,要他们第二天带领通过的人打扫清理北郊的荒废房屋,需要修缮的都统计起来。王斌还命人修起了许多茅房,以免佣工众多,随地排泄,黄白之物污染环境。

  招工第三日期满时,招收的总人数达到了4000人,大都是16岁到30岁的年轻男子。。

  富顺县盐业上千年的历史,在加上临近长江,靠近几省交界,所以流民比上次的其它地方都多。

  王斌把流民里面的600多工匠分出来,单独组织起来。他从其余的3300多人抽出素质最好的300人组成护场队,剩下的3000人分成4组,每组750人,分别由忠叔,王前,另一个忠仆老田和自己负责一组。

  由于井盐生产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基于此,王斌把600多工匠暂时分成40个组,每组15人,每组分别由手艺最好的6个井匠、灶匠和笕匠担任匠头,副匠头。然后把这15个组分到各自的750人组中去,这就形成了每15个工匠带75个青壮,90个人组一小组,共40小组。

  康熙年间严禁民间武装,因此300人的队伍就叫护场队,手中也只是木棒。护场队暂时负责井灶生产的安全,以及防卫工作。

  有经验的工匠熟悉井盐的生产分工,王斌的家仆和忠叔也在盐场多年,不用王斌操心,各个盐井,灶开工的开工,淘理塞井的淘理塞井,修灶的修理盐灶,找新井的找新井,一时整个滩台区都忙碌了起来。

  由于招收的人大多都是湖广各地的流民,身无分文,都没有银钱,所以王斌提前发了半月的工钱。流民也纷纷搬进了清理过的废弃房屋里。

  井灶上需要购买的材料和各种器械,再加上提前发给流民的工钱,王斌从刘崇年那拿的5000两银子一下子去了一大半。

  这几日,王斌都忙着招人、恢复井灶的事情,不可开交。忽然董平来找他,说是刘崇年来了,叫他晚上在“太白酒楼”吃饭。

  由于太忙,王斌都忘了刘崇年那边的情况。想起来,应该是盐商那边有了消息。

  华灯初上,富顺县最大的酒楼“太白酒楼”门口挂出牌子“今日包席,恕不接待”。正是晚饭时辰,酒楼里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来的人共做了两桌。为首的一桌是刘崇年、刘兴权、盐商黄有亮,以及王斌,作陪的却是本县县令,以及县里的主薄董翰林。

  另外几桌坐着本地的几位名人及一些豪族,富顺的腐朽阶级基本都到了。这些人大多数都认识王斌的祖父及父亲,见到王斌到来,一个个都主动来打招呼,王斌也赶紧一一回礼。

  黄有亮是山西府人氏,常驻四川成都府,王斌一过来,黄有亮便迎了上去。他打量了一下王斌,赞了声道:“没想到王家还有王天助这样的人才,王老太爷是后继有人啊!”

  王斌心中一动,忙上前还礼,朗声问道:“黄总商谬赞天助了,不知黄总商可认识家祖,家父?”

  大家坐下,黄有亮道:“天助,十几年前我听家父说起过令祖。王老太爷当年可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能文能武,为人乐善好施,在四川名气很大!你的父亲也是一条慷慨豪迈的汉子,武艺精通,身手不凡,听说已经英年早逝,实在可惜!现在,王家一族复兴的重任就压在你身上,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王斌试探的问道:“不知黄总商和山西范家的人可熟悉?”

  黄有亮拍了拍王斌的肩膀,沉吟了下道:“天助,我年少时放荡不羁,常年在外晃荡,和黄氏族亲闹的很不愉快!我只是黄家的一个偏房子弟,不然也不会被发配到这地荒人稀的四川府来!山西范家,家大业大,权势熏天,我一个旁门庶子,又怎么能高攀人家呢!”

  王斌忙拱手道:“多谢黄总商告知,黄总商太客气了。”

  黄有亮既然不愿意谈山西范家,说不熟悉,自己当然不会强迫对方,也许对方对自己家族和山西范家的恩怨真的不知。

  看下面的人已经坐定,王斌站起来道:“各位,本来我还要请大家去寒舍一聚,作为天助回乡之邀,今日父母官在此,有为天助从成都远道而来的客人,各位乡亲也在,天助就借此地邀大家共聚,也算是和众位乡亲,众位好友认识了。”

  众人都谢了礼,王斌坐了下来,董平的老子-董翰林,他今日是来做公证的,是为双方的签约文书做个背书。他见黄有亮和王斌谈的投机,便道:“黄总商不知,我这天助贤侄不只是拳棒了得,还有这经商之能,实乃本地少年里面的翘楚。”

  刘崇年道:“天助还熟稔拳棒?我怎么不知道?”他知道王斌会功夫,却只是在黄有亮面前故意为之。

  刘兴全赶忙插话道:“岂止熟稔,而是精通!天助在官道上独自一人大败20余名盗匪,其中就包括本地有名的匪首“坐山虎”。这“坐山虎”为患乡里多年,县里几次出动人手,没有得逞,最后却被天助给收拾了。另外,天助还是杏林圣手!上次我得重病,几乎命丧黄泉,连何神医都没有办法,谁知道,天助一出手就给解决了!”

  旁人都是说话或真或假,奉承或故意为之,只有刘兴全恨不得把王斌的所有优点都说出来,以此证明自己的这个兄弟不是个凡人,同时自己也有面子。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