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上任伊始

  王斌的便宜老爹和孙守法一起在关中抗清,两人相互敬佩,义结金兰,同生共死,孙虎兄弟那时已经懂事,跟在孙守法的身边,因此知道王家之事。

  “扬州十日后,家父潜回山西,听到孙叔父的消息,又赶去陕西,和孙叔父共同在陕西抗清,后来兴安府战败,孙叔父战死,家父就独自逃回了四川,后来到的山西。”王斌道:“不过,家父三年前身染重病,已经过世了。”

  “天助,那以后我们这几个人就跟着你了!”孙虎道。

  张直拍了拍孙虎的肩膀道:“大家以后就是兄弟了,到时候咱俩再切磋切磋。”

  孙虎一抱拳:“那是自然,自然。”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王斌也暗自庆幸,人生无常,自己不经意的上任,就在这里碰上了这兄弟俩,可算是同门中人了。

  阴差阳错,自己改变了这几人的命运,不然,不知道这些人会有怎样的人生道路,投入满清的怀抱也不是不可能!

  忠良之后应该是铁骨铮铮,但又有多少人能在狂流面前迎难而上!现实总是充满了无奈!忠良的骨血得好好照顾照顾,再加上这兄弟武功高强,也许将来能成为臂助也说不定。

  第二天一早,士兵们吃完饭,张直的声音就在院子里响起了:“集合,集合。”

  清晨时分,校场上空气清新,校场围墙边的几颗柳树上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看到这么多人呼呼啦啦的往校场上跑,扑棱棱一拍翅膀,全飞走了。

  校场中间的土台上,王斌和张直站在上面,注视着台下乱七八糟正在整队的兵士们。另外一边,50个家丁早已经整队完毕,组成的方队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而绿营士兵们,还在一个个的找自己的位置,不是这个帽子是歪的,就是那个还在系着衣服上的扣子,队伍花了半天还是松松散散,歪扭不齐。

  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张直拿出一张名单,大声喊道:“下面我开始点名,凡是被点名的今天去驻地当值,没有点名的留下来训练,明白了吗?”

  下面的人有气无力的回答到,“明白了。”张直狂吼了一声:“听不到,你们没有吃早饭吗再说一遍!”

  下面的声音终于大了起来,大家一起喊道:“明白了!”

  昨天,王斌和孙氏兄弟几人谈了谈绿营里面士兵的情况,有孙氏兄弟这几个老熟人,倒省了王斌花时间了解自己的队伍,王斌和张直谈了谈后面几天的安排,让张直加紧选兵,安排练兵。

  张直拿着名单,开始念了起来,被点到的人都是张直和孙虎哥两个核实过的,属于不求上进型的。

  点名完了以后,被点到的56个人被派往各个汛地值守,剩下的110人留下来训练。

  等到剔除的士兵离开,张直扬了扬手里的训练大纲,对剩下的110人大声道:“以后,你们都要按着我手里书上要求的训练,听明白了吗?”

  这一次声音整齐的多,也终于大了起来:“明白!”

  这个训练大纲是王斌根据自己后世在网络上漫游时的记忆写的,颇废了些心思。张直当时一看到就爱不释手,天天拿着册子研究,其实就是队列训练和耐力几个,简单的很,但张直却视为珍宝,十分重视。

  留下的基本都是年轻精壮的汉子,惰性没那么差,不过说起来,古人在吃苦耐劳上,绝对可以甩现代人几条街外加两排厕所。

  华夏的几千年历史中,春秋战国时代,游学最为风兴,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是游学始源,自此,士子们开始游历各个诸侯国,从而增加学问,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同时也寻求出路,比如卫国人商鞅,游学到魏国,后在秦国成就事业。

  古代读书人也要出门游历,磨练意志,相比于后世的“压健康”,出门车,进门空调,降低的又何止是体魄!

  看着下面一张张的面庞,王斌心里的责任感也慢慢升了起来。年轻真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些人好好培养,将来绝对是一支强兵。这里面有不少弓手,以前都是附近山中的猎户,现在倒对上了王斌的路子,他就差远程武器。

  这些家伙还要学点知识,不然将来随时可能因为外界的诱惑,被别人拉走。

  柏拉图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看到王斌点了点头,张直对着台下的人喊道:“今天首先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队伍!”

  “立正!”随着张直的一声高喝,50名家丁组成的方队就像只有一人般,传来了整齐的立正声,整整齐齐,方方正正。

  家丁们个个挺胸抬头,双拳放在背后,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周围没有人存在似的。

  看着这些家丁,原来的这一百多名绿营士兵睁大了眼睛,这是怎么样的一支队伍,是怎么样训练出来的原来还吵吵嚷嚷的队伍声音一下子小了下去,都在仔细打量着自己身旁的这些同行。

  张直对着家丁组成的方阵喊起了口令:“向左向右看,立正,向左转,齐步走”,家丁们迈着整齐的脚步,顺着校场的外围走了起来。

  绿营士兵们面面相觑,他们都看着家丁,不知道这些家丁在干什么?

  走了半圈,在张直的口令下,家丁们开始整齐的跑了起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口号。

  “训练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给人看的。”刺耳的声音,从绿营队伍里面传了出来。

  王斌扫了一眼绿营队伍,大声喊道:“是谁说的站出来!”

  看看没有人说话,王斌冷冷地说道,“怎么,敢说却不敢站出来看来你们还真的不怎么样!”

  绿营士兵却不张嘴,看来说话的那个也只是起哄,其实他自己也不怎么样,并不是个训练有素的好兵。

  张直带队伍过来归队,王斌满意的看着自己的队伍,这些人可都是自己将来教官的底子呀!

  张直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这些绿营的士兵,跟自己的人比起来,这些人就是一坨泥。只有真正的军人明白,军姿虽然枯燥,累人,但却最能磨练意志。在烈日暴雨下,冬雪寒风中,一动不动,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任何训练能比得上。

  “看到了吧,这就是我自己训练的士兵,他们每个人都经过了最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今天的样子。”王斌指着台下的绿营兵道:“从今天开始,你们也要经受这样的训练,受不了的人可以现在就退出,到汛地上去当值,我不会为难你们,可一旦决定留下来,就要遵守规矩,好好的给我训练。”

  没有人站出来,也许是好胜心,也许是羞耻心,也许是那一点点的好奇心。

  红艳艳的太阳响起,天空飘着白色的云朵,鸟儿在碧绿的树枝上叫着,张直开始带领着所有的绿营们,展开了军事训练,一会儿工夫,张直的怒喝声和士兵们的训练声充满了整个校场,里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很快,十几天就过去了,这天晚上,王斌坐在自己的营房房间看书,翻到的正是【天工开物】第15卷的*部分,“*都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硝石至阴,硫磺至阳,硝石的作用是竖直发射,竖直发射的*硝石与硫磺比例为九比一。硫磺的作用是水平发射,爆炸的*硝石与硫磺比例为七比三……”

  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好书,满清要把它作为禁书,这康麻子脑子里面是不是秀逗了!

  后人只知道【天工开物】明末巨匠宋应星所著,却不知其人也是一位志趣高洁的明末遗民。

  甲申之变,宋家一门都成为国破家亡之人,南明政权灭亡,清兵南下取江西,宋应星长兄宋应升于1646年服毒殉国。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80。

  宋应星死后遗有二子,长子士慧,次子士意,二人均有文才,人称“双玉”。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子孙皆能奉父祖遗训,在家乡安心耕读。至清嘉庆年时,他的后代都成为了普通的贫苦农民。

  相比于宋应星和他后代的甘于清贫,那些高官厚禄的犬儒们,即使是锦衣玉食,又岂能心底陶然,笑对浮云?

  明朝已经出现了颗粒*,只是在细节上还没有完善。自己以后肯定要走热兵路线,而基本上所有的*制品都必须使用颗粒性*。

  王斌拿起木炭笔,这是他让张直找了一些木炭削成的。王斌按照记忆,把后世自己记忆中网络上的最原始的*,迫击炮,*,以及自己钟爱的毛瑟1871式步枪在纸上慢慢的画了起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