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后勤

  大雪山上,原来铁狮兄弟的凤凰坝,如今驻守着200士兵,用以监视整个山体北部的情况。这里的铁矿依然在开采,只是数量上没有那么大。

  大雪山东麓半山腰,熊氏兄弟原来开矿的地方,则是建起了铁厂,所有的兵器制作都在这里。河谷位于大雪山中部,制钱和所有的仓库都在这里。当然,这里也是士兵们的大本营,平时的训练、生活、娱乐都在这里。

  但是,山上的房屋基本都不结实,特别是屋顶,经常会因为雨水、火经久失修而隐患连连,以至于生病的人大大增加。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头孢、感冒药满世界的情况,在这里,生一次病,意味着你可能久病不起,或者彻底歇菜.

  天空飘着丝丝的细雨,远处的群山掩映在了一片雨雾中。地上的绿草和树叶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呈现一片亮绿色。

  地上的山道都被铺上了炉渣,山道两旁也都挖了沟渠用于泄水,保持路面。不过走在上面,还是不可避免的要打湿鞋子。

  每到天气变化剧烈,以及阴冷的季节,王斌的腹部就会感觉一阵阴痛难当。说起来这都是拜山西范家所赐。叙州府官道上的那支毒箭,让他“记忆尤深”。何神医虽然救了他的命,但那只毒箭也让他留下了病根。尤其是在刮风下雨,温差变化大时,这种剧痛会变的更加强烈。

  王斌走进一间潮湿的茅屋,身体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不由自主的捂住了腹部。里面的空气实在是太潮了!尤其是大雪山上,温度比平原上更低,房屋漏风漏雨,不能保持干燥。不能让这些湖南的苦力兄弟们流血又流泪呀!

  山上现在已经有许多人生病了,看来得马上请郎中来瞧瞧这些人了。

  由于这些人来得仓促,一时间也没能搭的起足够结实的茅屋。山上虽然木材多的是,但建造房屋总得有时间。临时搭起来的房屋,最怕这种没完没了的阴雨天。

  “李杰,咱们的土水泥造出来了没有?”王斌问道。

  “公子,已经出来了。我这就带你过去瞧瞧。”听到王斌问,李杰赶紧回答道。

  刚上山,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李杰心里面也是半信半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用砖石也可以建成结实的房子,而且比砖墙更结实。

  他带着一群窑工,按照王斌的要求建立起了一座土窑。他们把石灰石和粘土碾成粉末,煅烧后和炼铁的矿渣混合,然后磨细。调整了几次配方之后,居然真的造出了土水泥。

  王斌来到土水泥场地的外面,只见一排排工棚里面,满地堆着的都是石灰石和粘土。五六个巨大的磨盘上,几头黄牛正在拉着石碾碾压着生石灰。另外的一处,十几个汗流浃背的汉子,正在用筛网过滤着粘土。而矿渣正在被工人们,一担一担的用竹筐挑了过来。

  在成品室,所有磨好的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是最终的土水泥。

  李杰道:“另外,工匠们发现,在其中加入石膏粉,可以延缓,这种土水泥的硬化时间,让它变硬的时间变得较长,这样有利于控制。”

  王斌赞赏的点了点头。说实在话,他只是会口上功夫,对具体的操作那是一窍不通。

  就比如眼前的这种土水泥,他只知道需要什么原料,至于其中需要的数量、百分比,烧成温度,他是一概不懂,只有交给这些工匠去解决。

  看来华夏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啊,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不过这个李杰也不错,知道是别人的功劳,不贪功,还知道推荐,比起后世的天之骄子们,可是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很好,李杰,你通知下去,发现石膏的工匠,每个人多给十两银子,作为他们的奖赏。”王斌说道。

  “李杰,现在这种土水泥,咱们每天能产多少?你要知道,山上的很多兄弟,可住的实在是不怎么好呀!”王斌沉声问道。

  “公子,咱们建的窑太小,每天只能产2000斤左右。如果要增大产量的话,可能要建更多的烧窑。”李杰思考了一下道。

  “你傻呀!建那么多土窑干什么?你问一下,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人以前烧过砖窑的,就让他们按照砖窑的样子,造一所大窑,专门用来生产土水泥。”王斌说道。

  土水泥虽然没有厚实的水泥强度那么好,但强度却要比同时代的其它建筑材料强。最重要的是它简单快速,原料随地随处都有,具有需要的强度,又能大规模使用,何乐而不为

  用土水泥建造房子,最起码可以用几十年。自己现在银钱短缺,建造房屋又需要大量的银子。用土水泥代替,经济节省,造价远远比其他建筑材料便宜。

  学校,厂房,各种公共设施,哪一项不需要水泥!这可是要为自己节省一大半银子啊!

  至于其中的钢筋,当然现在是没有。王斌提出了用竹子代替。

  后世解放时期,自主的钢铁工业几乎没有,百废俱兴,需要建设大量房屋建筑。曾在一段时期内,全国提倡过以竹筋代替钢筋浇注混凝土,当时,凡不很重要的或规模较小的工程,都可以普遍采用。

  王斌又不需要这种竹子钢筋用来负重,地铁自然是没有问题了。至于,修建房屋时,这种竹钢筋怎么捆扎,就交给下面的工匠们去解决吧。

  王斌对李杰道:“把石灰窑的事情安排下去后,你就抽身出来。你们以后的事情,主要还是带兵打仗。这些事情,交给其他的人就行。”

  等范誊从湖北回来,这三个人,王斌都准备委以重任。再加上张直,董平、马宇、温志伟、胡氏兄弟、孙氏兄弟、李破奴、黄小龙,自己有了十三罗汉,可以组织一支完整的足球队了。

  战争,打的是后勤,谁的后勤保障更好,更完善,谁获胜的机率就越大,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士兵将来用的是火铳,火炮,包括*等,根据战争的大小,需要火炮的数量,士兵配备多少弹药,准备多少干粮,这都是要详细计算的,相应地,储备多少弹药,枪支的数量,火炮的数量也要根据战时情况不断修改。目前自己队伍的分类非常模糊,各个兵种,各个部门都没有建立起来,兄弟们完全凭着热情和想当然做事。

  他们这些人,谁也没有打过大型的战争,只是从兵书上看到的一些皮毛。但是,现在就必须要把这些相应的机构都建立起来。军政和情报分开,情报是另外一条战线,有时候起着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也得由专人负责。

  技术上,必须要拨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火器的研究,包括火铳,火炮,*,*等等。火器研发和练兵一样,也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还要建立起自己的*厂,这也是后勤保障的一部分,和士兵的兵器铠甲等各种装备一样,都得由专人负责。

  将来还要有骑兵,水师,甚至是海军。士兵打探情况,追击需要骑兵,大规模战争需要更强大的火炮,火铳。将来若是顺长江东进,攻略江南,还要有水师。若大事可能,探索征服外围的世界,还要有海军。

  河谷的深处,已经建起了几所房屋。这些房屋都是山上的仓库重地,有士兵专门把守。

  *是*,一间单独建起的仓库,和其它库房分开。地处高地,周围的排水措施也十分健全。

  李固,范誊和李杰都已经在山上。王斌让三人负责后勤保障部的运转。这三人都不错,后勤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只坐在库房里的库房管理员。

  李固专门负责*的制造。现在山上的硫磺生产基本不是问题,但大规模的战争还得从外购买。木炭也不难,唯独这硝石是个问题。

  范誊负责建立起队伍的军用品厂,包括被子,褥子,士兵的冬季着装,夏季着装,鞋子袜子等,天气马上就要冷起来了,士兵的冬季着装就在眼前。另外,番薯种子的事情还得由范誊去湖北张罗。

  李杰则是负责山上所有人的吃喝拉撒。吃喝非小事,平时不觉得有多难,可如果将来到了战时,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士兵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于训练,两座山上设立了甲乙两个兵种。技艺精湛的进入甲队,技艺合格的是乙队。只有达到标准的士兵才有资格从乙队加入甲队,而训练差、通过不料考核的,则连乙队也呆不了,直接被刷下去当辅兵用。

  辅兵是王斌现在追加的兵种,将来的战争,也必须要有一支辅兵后勤部队,专门服务战兵。

  辅兵训练要求同样很严格,只不过比标准低一点,那就是身体素质不再要求的那么变态,训练强度没有那么大而已。

  比如说这甲乙两队就是一日两练,辅兵则是一日一练。

  王斌现在的招兵制度,基本上就是募兵制,也就是当兵吃饷。后世的义务兵役制,现在则是根本谈不上。没有银子可拿,干的又是杀头的买卖,自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人都是利益驱赶的动物。等以后正式建军,王斌就计划在队伍中引入军衔制。军衔决定饷钱,官兵就有了追逐的目标。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能通过训练和军功看到晋升的希望,军队才有强大的战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