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约瑟难题

  一块“华夏火器研究中心”的牌子在铁厂的一个角落挂了起来,虽说简陋,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戴梓等三个新人,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其他都是铁厂里的老人。

  但几十所房间却实实在在是新建起来的,占据了整个铁厂里面最大的一块地方。戴梓三人,杨师傅,以及各位高级工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房间。但是大家平时,都是喜欢呆在研究中心的设计室和车间里,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学徒,最是喜欢对着火器的图纸和机械玩意发呆。

  同时,一直悬而未决的后勤保障部也正式成立,由孙虎全权负责,范誊,李固,李杰三人分工负责一块。

  现在后勤保障部的主要职能,就是采购军用所需物资,其中硫磺就是重要的一环。虽然叙州府周围也有硫磺,但数量太少。重庆府的硫磺矿不少,听说最近有流民在彭水县发现了几个大的硫磺矿,李固已经赶了过去。他年少时曾经在重庆府周边游历过,地头熟,他去自然再合适不过。

  武陵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硝酸盐,硫酸盐和卤盐类矿石自然不少,发现硫磺矿和硝酸盐都不足为奇。这也解决了大雪山上的硫磺不足问题。

  黄铁矿制硫,短时间还可以,长时间就会造成污染太大,以现在的技术还无法解决,王斌下令关闭了窑炉。硫磺现在只能是从青海等地买进。

  现在重庆府周边发现天然硫磺矿,这可是帮了王斌的大忙,现在就等着李固那边的消息了。

  李破奴负责大雪山及老君山周围的安全警戒。老君山上有高元爵,而大雪山这边的安全保卫工作,王斌则是交给了孙豹来负责。

  孙豹外粗内细,功夫高强,由他担任,王斌也放心。而孙豹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护火器研究中心这些人的安全,尤其是杨师傅,戴梓等大师。另外,他还要负责山上所有仓库物资的安全,做好防护和保卫工作。

  孙氏兄弟也是心里高兴,终于能出去好好的做一番事情了!待在王斌身边虽然安全,但不能痛痛快快的做事情。现在二人都是忙的前脚不着后地,看样子是真的乐在其中。

  看到眼前“华夏研究中心”的牌子,戴苍不禁笑道:“天助做事真是大气,一起名字都是和“华夏”息息相关,听起来真是让人振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紫禁城呢!”

  徐润天摇摇头道:“戴兄此言差矣!紫禁城里面即使有这样的火器所,也不会叫华夏,满清可不会这么大气!这不是自称夷狄吗!”

  戴梓则是冷冷地道:“剃发易服、禁锢图书文字、罗织文字狱、篡史愚民,那一点粘的上“大气”二字!”

  王斌也是点点头说道:“满清入关,先是武力杀戮,后是怀柔招抚,汉人即使出仕为官,也只是服从。一旦受罚,诛杀之外,家属配为奴隶。淫威之下,汉人俯首帖耳。满清一朝,多是唯唯诺诺,苟安荣华富贵之辈!至于节操自励之士,比之其他朝代,竟如凤毛麟角!”

  许倬云先生说过:满清300年,在其全盛之时,清朝已是中国文化的黄昏。清人奴役汉人,斫伤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于是文化徒留躯壳,生机断绝,无可奈何。

  满清取代明朝,成为华夏的新主人,而东亚文化圈中的成员,诸如李氏朝鲜,阮氏越南,以及德川幕府控制之下的日本,皆是认为满人以“蛮族”姿态入主华夏,引发其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诩思想的出现。

  以朝鲜为例,他们维持明代衣冠、正朔、礼仪,以“中华”自居,甚至有“大抵元氏虽入帝中国,天下犹未剃发,今则四海之内,皆是胡服。百年陆沉,中华文物荡然无存。先王法服,今尽为戏子军玩笑之具,随意改易,皇明古制日远而日亡,将不得复见”之言。

  越南也曾自称“中国”、“夏”。满清入主中原,是日本对华夏更为鄙夷,日本开始有“华裔变态”之说。他们认为中华文化的正宗必须由日本承担。日本也自以为自己是东亚的主人,中国反而成了蛮夷了。

  韦伯讨论资本主义出现的问题时,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他得观点是华夏富户虽多,但他们都是以置田买宅,以土地为最重要财产。由于农舍工业为生产主力军,华夏没有劳力不足的问题。工业革命的诱因,也就不存在了。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1930年代曾提出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在后世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在王斌看来,近代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缺失,导致了华夏被世界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愚味透顶的满清政府。

  一个以愚民为宗旨,深山老林里出来的野蛮异族,又怎么会让民众懂得什么是自然科学,什么是工业革命?汉人要是懂得了这些东西,那里还有满人的天下!早都被赶回深山老林去了。

  既然满人干不了这些事情,也不会让汉人去干这些事情,那么汉人就自己来做吧!

  王斌不但要发展火器,还要发展蒸汽机,率先在华夏掀起工业革命,领跑世界,恢复汉人的荣光!

  徐润天道:“满清朝廷毁我文明、焚我文化,奴我汉民,既然他们不想恢复华夏的荣光,那就由我们来吧。”

  王斌点头道:“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还是满清这样以嗜戮戕杀为主,不知礼义廉耻的蛮族!要挽救汉民于水火,振兴我华夏民族,还得靠我们汉人自己啊!”

  王斌让人把给戴梓等人的棉服卸下来,给“研究中心”里面的工匠也一人发了一身,剩下的那些衣服,就送给黎老汉和熊莹一家了。

  王斌从怀里掏出了一堆图纸,递给戴梓道:“戴兄,这是上次孙师兄去浙江,拜访你时带的图纸。不过这些都是全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平时琢磨出来的,戴兄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你还可以……”

  话还没有说完,图纸已经被戴梓抢了过去。他完全不顾众人,就扒着图纸仔细看了起来。

  众人都是相对一笑,戴梓一边端详图纸,一边道:“天助,你这胃口已经吊了愚兄快半年,愚兄怎么样做也不算过分吧!”

  王斌一笑,指着那把隧发火铳道:“戴兄,图纸留给你慢慢看。这把燧发火铳,你看有没有好的法子,能不能改进一下,解决火铳威力不足的问题”

  戴梓过来,拿起火铳说道:“主要是引药在发射时不能充分燃烧,密闭性也不好,所以导致发射威力不足。”

  王斌道:“一旦确定好了*的用量,可不可以把铅丸和*,还有引药用一个纸壳包起来,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戴梓考虑了一下,道:“可能会好一些,但不知道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主要就是封闭,这得容我琢磨琢磨。”

  王斌拿出刺刀图,询问有没有可能加上*后把刺刀装到火枪上。

  戴梓考虑了一下道:“如果加上加上*和刺刀应该重量不轻,但是应该有办法把刺刀装上去。”

  历史上,他的连珠火处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应该也就是闭气问题没有解决好,*燃烧比较分散,威力不大,没有多少杀伤力。

  历史上戴梓造的炮不错,所以王斌就把问题扯到了火炮上去。

  果然,一扯到火炮上,戴梓的兴趣马上来了,拉着王斌来到了一张桌子前,兴奋的指着桌上新设计的火炮图样给王斌看。

  王斌看了大吃一惊,这不就和后世博物馆看到的“威远将军炮”一模一样吗!历史上戴梓发明的这种“威远将军炮”可是到了三藩战争以后才出现的,怎么现在就出现了,提前了整整十多年!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见王斌目瞪口呆的样子,戴梓有些不好意思:“天助,其实这还是受到了你的启发。上次你给我看的图纸中,那种迫击炮发射的原理我应用到了这种炮,说起来还是沾了你的功劳。”

  专家就是专家,人才还是人才?后世有一句话是怎么说来的,“你全力做到的最好,可能还不如别人的随便搞搞。”

  据历史记载,“威远将军炮”炮长二尺一寸(约67厘米),重约350斤,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多斤,内装“子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

  王斌不禁问道:“这种炮重量刚好,方便野战,但这炮弹是实弹还是子母弹就是发射出去以后可以破裂的那种。”

  戴梓愣了一下,道:“你说的是*吧,霰弹是肯定可以发射的,*的话我要再想一下。”

  王斌道:“炮弹你去想,先把炮造出来再说。我觉得这炮不错,完全可以拉出去野战。”

  戴梓也心潮难平,没有什么能比发明家的研究成果被人认可,更让人高兴的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