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铁范铜炮

  王斌道:“戴兄,这炮你打算怎么铸造我的意思是,你还是打算用泥范做炮吗”

  戴梓不由一愣,“不用泥范造炮,难道还能用其他的吗”

  王斌斩钉截铁地说道:“不用泥范,用铁范。”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代的龚振麟发明了铁模铸炮技术,而西方这一项技术到20多年后才出现。铁模铸炮技术出来之前东西方都采用泥型铸造炮,而泥模不仅制造时间长(加上干燥至少要1个月),而且泥模烘干后里面依然有水分,铸炮灌入铁水后,高温使这些水分变成水蒸气,进而水汽进入铁内,从而造成铸造出来的火炮有蜂窝现象,这样造出的炮极容易炸膛。

  所以为了减少炸膛的可能性,泥模制造的火炮通常都是壁非常厚,而炮径小,炮径小,炮弹就小,威力自然也小。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几千斤乃至上万斤的铁炮,其射程和威力要比英国人轻便许多的舰炮要小。

  而且泥模造炮还有个特点就是不能重复使用,通常铸造完毕后,要将泥模打碎取出炮筒。不能重复使用,火炮的生产周期就长,铸造出来的大炮也就口径不一,从而没法规模化生产炮弹。

  其实铁模铸造法不是什么新东西,中国很早以前就用铁模制造工具,在战国时代就用铁模成批铸造生铁农具。龚振麟的铁模铸炮工艺就是借鉴了很早就有的铁模制造其他工具的工艺,当然了比起那些比较轻的工具,用铁模来铸造火炮来确实做了不少技术和工艺上面的改进。

  铁模制造火炮,周期短,还可重复利用,生产的大炮尺寸一致,减少了蜂窝等缺陷,炮弹还可以规模化生产,更利于部队的大规模生产!

  但铁模铸炮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

  但由于王斌已经使用了热风技术,使得铁液的温度较高,所以生铁液中的硅含量也较高,可以有效促进石墨化。虽然铁液没有充分的时间从高温逐渐冷却进而析出石墨,形成优质的灰口铸铁,但相比白口化很高的铁液,已经提高了不少。

  所以王斌在铁矿石的选择上要求很高,那就是含硅量高的铁矿石。高硅灰口铁可以最大程度上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白口化;另外就是铁模预热,在浇铸铁液之前要进行七八百度的预热,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减少铸铁液体在浇铸过程中表层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偏大问题。

  王斌也想用砂型铸炮,但他现在还掌握不了这种技术。按照后世西方当时的造炮最高技术流程,首先用砂模铸造实心灰口铁柱,然后用超长钻头进行钻孔,之后车去外表面疏松区,然后进行扩孔、镗孔等工序。欧洲的铸炮技术严格说是机械加工技术为主,这与手工业时代的满清的主要技术铸造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概念。虽然外形都差不多,都是前装滑膛炮。

  王斌现在可是没有任何的机械加工技术,砂型铸炮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过,为了防止炸膛和其它意外事故,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青铜铸炮。

  大雪山上有铜矿,铜的供应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冶炼时,加入一成左右的铅,就可以用来铸炮。

  铸炮用的精铁硬度不够,易于白口化,铁炮膛承受不了颗粒化*的膛压,很容易造成炸膛的事故。青铜延展性好,而且加工方便。青铜炮可以达到千发以上的寿命,而铸铁炮大约只有青铜炮的一半左右。

  明朝时,广东的生铁质量普遍比北方的质量要好。明清时,佛山冶铁,每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可见广东冶铁规模之大。

  相对于北方冶铁使用煤炭,广东使用木炭,这也使得广东生铁中的硫含量远低于北方生铁。含硫多,意味着生铁变脆,品质下降。因此明末时广东铸造的火炮质量,远远高于北方铸造的火炮质量。

  从泥范到铁范的工艺和技术改进,就交给这些人了,王斌相信,相对于火枪火炮的复杂性,这些事情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足一提。

  果然,戴梓听到铁范铸炮,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天助,这果然是个好主意!以后这火炮可就好铸多了!铜炮比铁炮耐用,咱们就从铜炮开始,等有了好的生铁,再用生铁铸炮。”

  王腹黑微微一汗,道:“这从泥范铸炮换到铁范铸炮,这工艺上的事,我就不管了,全都要靠你自己了。”

  戴梓依然是兴奋不减,嘴里道:“天助,这些事你就放心嘛,这还难不到为兄!”

  王斌来自后世,自是知道隧发火铳部件复杂,制作也十分困难,价格也很昂贵。只做一两把倒没问题,大量的话就比较困难了,需要突破。

  而且火镰一旦受到污染,会导致打火的成功率降低,污染严重,有时候打火会打不着,要是上了战场,就会出现大问题。

  尽管如此,隧发火枪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用了200多年,一直到后世的金属子弹出现。

  戴梓继续改进隧发火铳,并安排火炮的铸造,等炮造出来了以后,先进行试炮,然后再进行规模化生产。

  *已经没有问题了,*颗粒化也是不慌不忙地进行着。生产出来的*,不管是火炮还是火铳,最终都是颗粒*,而不是*粉末。

  特种兵训练营地,位于大雪山深处的白鹤池。这里山高林密,水流湍急,距离士兵们居住地位置适当,正适合特种兵进行训练。

  之所以叫训练营地,而没有叫训练学校,是因为没有挂牌,没有房屋,每天学员们都是从营地里越野长跑过来,这可是有足足八十里的距离。

  在这里已经训练了四个多月,江凡也渐渐的习惯起来。现在的他已经通过了初步的“魔鬼训练”,转而进行了技能训练。

  从最初来的400多人,挑选后剩下200人,训练了个把月后,又淘汰了一半,等这四个月下来,围绕在他周围的,现在只有不到40个人。

  对于自幼锦衣玉食的江凡来说,自江湖上飘零三年之久之后,由河南开封府流落到了四川叙州府,追随王斌,后又来到了大雪山。

  他之所以要参加这所谓的“特种兵”训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得报血海深仇。

  他出生缙绅世家,自小习文练武,还曾梦想有一日光宗耀祖。谁知年少轻狂,因看不惯县令衙内欺男霸女,为祸一方,一怒之下将其打伤。后被官府诬陷,一家大小以“反贼”论处,满门抄斩。江凡冒死逃了出来。从此就流浪江湖,无依无靠。

  从三年前一个17岁的少年,到如今年方弱冠,尝遍人间苦涩的江凡深知,没有一股强大的势力为后盾,自己又怎么能夙愿得偿!

  想那县令为何能构陷自己一家,还不是因为权势在手,官官相护!自己无权无势的一介草民,又如何能对抗庞大的官府机构!

  自从进入这大雪山以后,江凡就看出来了,这守备大人不是个平凡人物!试想想,有谁心甘情愿的拿银子给互不相干的人,还这么把人往死里训练

  和许多参加训练的人不同,江凡可是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再加上人世间的磨练,他对世间的事情早就有了自己的看法。王斌其志不小,江凡现在就把宝压在了他的身上。只要王斌能有所作为,他自己的愿望也能得以实现,否则就只能遗恨终身。

  每一天的技能训练,3里的游泳,80斤的负重,跑完80里,其他的人都累的跟一坨软泥似的,江凡却还要再加练三四十里,待到榨干了身上最后一丝元气,他才最后一个被满眼都是敬佩之色的教官们搀扶回营房。

  在营房里躺完半个时辰后,他才能从铺上爬起来,洗澡,吃饭,然后倒头就睡。

  他这样拼死拼活的训练,也有赎罪的意思。当年若不是自己年少轻狂,得罪了县令,一家人也不会身遭横祸,枭首东市。他只有把悔恨和痛苦藏在心里,然后在训练上拼命发泄。

  队伍里面全部都是身体强壮,练过武的年轻汉子,一群人整天就在深山里面,不像人,不像鬼,只是像困兽一样的疯*练着。

  初冬的训练场上,阴冷的寒风扫过了深林,黄叶一片一片的落下,伴着蒙蒙细雨,校场上,这些“准特种兵”们正在大汗淋漓地训练着。

  尽管已经通过“魔鬼训练”,可是在教官们的怒斥和斥责下,学员们仍然一个个都满头大汗,拼尽全力的在格斗,拼刺,精力似乎无穷无尽一般。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