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民族主义

  20世纪70年代,米国总统尼克松和伟人在紫禁城举行会谈。尼克松恭维伟人道:”主席,你写了几本小册子,竟然使得整个华夏为之改观!”

  伟人立即摇头道:“我怎么能使得华夏改观!我不过使北京一二十里的地方,这边那里稍微扭转一下罢了!”

  伟人如此,王斌又怎么能指望,他短期的作为,能使下面的这些士兵改变巨大?伟人花了半个多世纪,还没有完全干成的事情,自己怎么能一两年就能为之改观。

  要知道,想改变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难的东西!更不用说,这些人已经经历了几千年华夏传统文化的侵淫。

  三纲五常、宗法专治、等级特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树倒猢孙散,墙倒众人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无不体现了华夏人思想深处的黑暗。

  将一个农业大国,蜕变成一个工业国家,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要想改变“百姓”到“国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要改变士兵的思想,成为一支现代化的部队,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高薪的募兵制。

  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这样的字眼和意识。民族国家最主要的转变源自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19世纪之前,人们有乡土性、区域性、或宗教性的效忠,但并无国家民族观念。

  华夏的民族主义运动始于清末、民国初期,五四时期得以发展,而高涨阶段则在抗日战争时期。

  如果没有这些内外交困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那么民族主义的形成,可能还要晚一些时期。

  晚清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英国的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如华夏的百姓,都没有民族意识,他们又如何认可自己的民族?若是他们都不认可自己的民族,又如何去爱这个国家?

  所以,在士兵平时的训练过程中,王斌对他们植入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熏陶。就像他在“少年中国说”中所介绍的一样:“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尔。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

  汉人只是汉人,而不是汉族。中国现在只是清国,而不是炎黄子孙的中国。路漫漫其修远兮,漫道雄关,上下求索。这些概念,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都被王斌手下的教官们,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了士兵。

  即使是在希望学堂之中,国学,历史,这些课本之中,无一例外的加入了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民族为华夏,国家为炎黄子孙的中国,而非清国。小孩子接受思想快,经过基础的义务教育后,方能形成中国之少年,新一代的“国民”。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不管是教育,经济还是军事,都要一步步的干起来。

  硫磺矿方面,李固已经和彭水县的矿主谈妥,并签了契约。这也是一家官私合营的矿场,李固出了比市面上高一成的价钱包购,矿场的拥有者们自然是乐于求成了。

  土硝,木炭自己可以制造,现在就等着火铳,火炮的成品了。

  队伍上现在用的都是硬木杆长矛,当然,也有一些弓箭和火绳枪,但平时的拼刺训练仍然以长矛为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士兵的训练总不能停下来。

  天空阴霾一片,已经飘起了细小的雪花,但是大雪山的校场上,仍然有一队队的士兵在训练。

  上千人的队伍,在校场上乌压压的一大片,远远望去,塞满了河谷。一些正在训练的苗人士兵看到王斌,都是满脸兴奋。他们中间就有几个当年跟王斌一起参加过筠连县那场“十步杀一人”战斗的人。

  看到王斌走进了校场,正在负责训练的温志伟,以及负责警戒的李破奴等人赶紧过来上前施礼。

  气温已经是零下,天气这么冷,士兵练习完以后,汗流浃背,衣襟全湿,若不喝些姜汤,疾病就会迅速的蔓延开来。

  不过看到旁边伙房前巨大的冒着热气的瓷缸,王斌放下了心。看来这些家伙也不赖,已经这样做了。每天都有姜汤帮助训练的士兵们驱寒。

  看着较场上依然穿着单衣训练的士兵们,王斌也是无奈。棉衣棉裤早就已经发下去了,而且每人两套,但士兵们大多穷人出身,舍不得穿,训练时仍然穿着单衣。

  一个原因就是训练容易出汗,棉衣不方便训练,打湿了也不好洗,所以士兵们都喜欢穿着单衣出来训练。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是那个参加了特种兵“魔鬼训练”后,被淘汰的家伙泄漏的,山上的士兵们都是被这种残酷的训练方式所吸引。训练穿单衣,有的还每天加练越野跑和游冷水泳,洗冷水澡,差点闹出了事故。

  王斌摇头道:“告诉士兵们,训练完以后,要马上穿上棉衣,不能再穿着单衣在外面晃悠。另外,训练时,军官们一定要注意士兵们的身体和安全情况,千万不能出岔子!现在山上的军队过了1500人,再加上老君山,已经是3000多人,人多了更要小心,更要遵守纪律!”

  山上从苗人里面选出了200多半大小子,汉人的流民里面选出了近500人的年轻汉子,矿工也选出了整整200人。由此,大雪山上的青壮游民基本被一网打尽了。

  苗人分成了一个独立营,两百多人由熊海的弟弟熊江负责。新招的矿工200人,则是编成了相对独立的工兵营。

  有了工兵队,以后所有的修桥搭路,挖壕沟,炸城墙都是这些人的事了。

  现在大雪山上的士兵人数已经达到了1500人,分成了四个营,每个营大概330人左右,里面的基层军官全部由练勇充当。经过一年多的识字写字的练习,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已经能够看得懂一般的往来文书,有些人已经开始学习起唐诗宋词来,当基层军官自然是绰绰有余。

  加上苗营和工兵营,已经是1700多人。再加上老君山上的1300人,仔细一算,王斌已经有了3000人的队伍,就这还不包括富顺县的练勇和护场队的人数。

  3000人的队伍,加上富顺县的练勇和护场队的人数,光一年的饷银就是6万两左右;每年的衣服伙食至少又是5万两;将来使用火铳,一个士兵一身的装备加起来至少也是50两,3000人就是15万两;1000匹战马是5万两,还有火炮,想着想着,王斌的头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没有钱果然是万万不能啊!

  熊莹穿着一身新棉服跟在后面,看起来就像豪门大户里的小姐一样,看不出来像一个苗人姑娘。她看到王斌皱着眉头,关切地说道:“王大哥,你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啊”

  王腹黑假装“咳嗽”两声,掩饰着内心的肉疼:“嗓子有点不舒服,可能是最近人有些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王斌道:“熊大小姐,怎么你今天也来了,家里面没有事情吗?”

  熊莹不好意思地道:“王大哥,谢谢你的棉衣了,挺好看的,就是穿起来像那些官太太一样,我总觉得挺不好意思!”

  她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总不能说自己来就是为了见王斌一面。她内心深处对王斌已经是情根深植,只要王斌一上山,她就一定会出现。

  王斌此时却是不知道少女的心思。对他来说,熊莹还是个孩子,自然是喜欢比其它念想要多得多。

  王斌正色道:“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衣服穿起来这么漂亮!比穿着那些官太太,富家小姐身上可强多了,简直是像天上的仙女一样!”

  熊莹红了脸,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能得到“情郎”的赞美,自然是心比蜜甜啊!

  老君山上传来了休息,马撒依的父亲带着东乡族人已经送来了第一批马匹,总共是300匹战马,但此次没有种马。

  高武终于等来了大批的战马。他马上安排将马鞍等器具配备完全,钉上蹄铁,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带领山上的士兵开始练习起来了。马有财的儿子马大洪也是个骑马高手,高武对他也是十分欣赏,现在已经担任了山上骑兵的一个头领,带领士兵训练。

  马有财要带女儿和儿子回甘凉,但自己的这两个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回去,看起来马有财很爱自己的孩子,最好没有办法,马有财只好自己和族人返回甘凉。

  果然是少年不思乡啊!也许只有成了家的人才能体会家的味道,少年人注定了要漂泊四方,只有大海翰漠才是他们的疆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