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剧社(3)

  第一个短剧叫《扬州十日》,以甲申之变公元1644年满清进入北京城为背景。幕起时崇祯帝吊死煤山,清军入关,占据了北京城,一面旗帜上写着“君父之仇”,一面却把崇祯帝的真太子说成假的,直接推出去砍了。

  第二幕,清军南下,史可法率扬州军民抗清,大义凛然,大败清军。后清军攻破扬州城,杀老人、杀婴儿、杀妇孺,抢金银财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扬州城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最后一幕,一个瞎眼的扬州老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是自己的老伴、儿子、孙子都被清军杀了,自己的儿媳妇也被清军糟蹋了,说清军在扬州杀了四十万汉人,连僧侣也不放过,禽兽不如,最后瞎眼老妪也撞死在了城墙边。

  短剧结束后,底下观看的百姓、军士们变得十分安静,一个个红着眼,许多人甚至流下来了泪来。

  张大头垂着头,紧紧的闭上了眼睛,眼泪打湿了他眼前的草地,周围的同伴却没有一个人笑话他。

  刘五更是双拳紧握,眼神狰狞,双目似要喷出血来,样子十分吓人。

  下一个短剧叫《剃发》,一伙清军拿着刀进了南京,强迫每一个人都必须剃头。一个人拒绝,马上被砍头,又一个人拒绝,被砍头。最后直到所有的人都剃了头发,清军才离开而去。

  结束时,一个老者捧着自己剃下来的头发嚎啕大哭,并悲惨地说道:“我祖祖辈辈活在这片土地上多少年了,头发从来都是这个样子,没想到老了老了,却被人剃掉了我的头发,我该如何面对我的祖先啊!”说完老者也用一条绳子自缢了。

  这可是真真实实的事情,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剃发令一下,江南不知有多少人自缢身亡,奋起反抗者此起彼伏。

  观看的人群中响起了一片抽泣声,就连观看的顾炎武和冒襄也是眼眶红了起来。

  接着就是一伙清军进了村子,搜查“明匪”。他们当场每一个人,头上没有辫子的就被杀了。一个和尚路过,也被他们拉住杀了,村里的一个秃子被他们抓住,也被杀了。接着清兵吃一户人家的羊肉。吃完后主人向他们要钱时,他们说道:“你家里私通明匪,你也是明匪!”他们立刻把他当作“明匪”杀死了。村子里的人想了个办法,大家用酒把清军全部灌醉,杀了他们。最后村里所有的人拿起清军的大刀长矛,妇女小孩拿起菜刀赶来,大家都宣誓要同满清鞑子“血战到底”。

  观看的百姓和军士不时摇头叹息,不时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心中充满了对满清的厌恶和仇恨。

  观看的人情绪都是很激动。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戏剧,而是活生生的真实,发生在他们父辈身上或者他们身上的血淋淋,活生生的现实。

  谢幕的演员出来,由于还没有卸妆,还穿着满清的官服,戴着满清的官帽。台下正在观看的刘五忽然站了起来,向前跑去,一边跑一边喊道:“鞑子还没有死,杀了这狗日的鞑子!”

  刘五坐在前排,距离舞台本就很近。就在众人惊诧的瞬间,刘五已经窜上了舞台,抓住了演员,拳打脚踢起来。

  台上台下的众人都是一愣,赶紧上前,拦住了刘五。演员倒在地上,护住了头部。众人上前,赶紧把狂怒不已的刘五拉开,众人接着把演员扶了起来。

  几个士兵拼命把刘五按住,张大头上前就是一记耳光,大声怒喝道:“刘五,你小子疯了吗,这是在表演戏剧,不是真的!”

  台下的观众都是站了起来,有人大声喊道:“这位军爷,这确实是在演戏,你打错人了,快给小哥道个歉吧!”

  刘五这才清醒了过来,军士们放开了他,刘五红着脸上前,垂泪说道:“这位兄弟,我一时情绪激动,触景伤情,做下错事,就请你原谅我吧!”

  张大头也赶紧说道:“兄弟,他一家人都被清兵杀害了,就他一个人年龄小,逃了出来,还请你原谅则个!”

  演员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揉了揉胳膊,苦笑道:“这位大哥手脚好重!不过不知者无罪,咱们都是苦命之人,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冒襄上前,看了看演员的伤势,见没有什么大碍,回过头对刘五说道:“这位军哥,他一家也都是为鞑子所杀,说起来你二人同病相怜!以后不要再这么冲动了!”

  刘五赶紧点头答应,上前拍了拍演员的肩膀,二人同病相怜,都是各自摇了摇头,苦笑了起来。

  一个坐在前面观看剧目的年轻士兵站了起来,他两眼通红,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他举起拳头大声喊道:“杀死满清鞑子!杀死杀害汉人的凶手!把满清鞑子赶出关外去!”

  刘五和演戏的少年都是举起了拳头,大声怒吼起来。

  一呼百应,全场的士兵都站了起来,齐声发出了怒吼。下面的百姓也是握紧了拳头,大声的呼喊起来。舞台前就像正在进行一个誓师大会似的。

  众人放下拳头,刘五拉着少年的胳膊道:“兄弟尽管放心,将来若是碰上了满清鞑子,我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少年点了点头,表情凝重,握住了刘五的手,用力摇道:“大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扬我汉人雄风的重任,就落在你的肩上了!”

  二人在舞台上相互一笑,张大头挥舞着拳头,开口唱起来了从军歌,引来下面士兵们一片的附和。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看着一个个抬头挺胸,怒发冲冠,唱着歌的情景,王斌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就是需要这样的效果,通过戏剧这样的宣传,在士兵当中宣传反清的思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先遭受过怎样的灾难,让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千千万万汉人的天下,而不是满清异族奴役的神州。

  现在的剧社只有二三十个人,全部是冒襄从江南带过来的弟子。如今经过王斌的允许和支持,剧团的人数已经扩展到了上百人之多。只不过由于刚刚开始训练,还不能达到演出的标准。

  现在剧团人数太少,只是在军中巡演,以后若是地盘大了,华夏军的势力范围广了,这些演员们还要跟着剧社去各个城市、乡村表演。

  若是战事密集,剧社还要在士兵作战的前线巡演,鼓舞士兵们的战斗力,增强百姓的反抗意识,增大宣传民族自豪感,提升前线的士气。

  王斌让冒襄在希望学堂里找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在表演、戏剧、音乐、舞蹈等方面培养他们,为将来的军队效力。

  同时,可以组成一个文工单位,名字可以像后世的某某军文工团,某某军艺术学院之类的,编制和军队的其它兵种如医护兵,军医等一样,只不过是不打仗的文艺兵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们,特别是小城市和农村,由于文化生活贫乏,对于任何的娱乐形式都是很受欢迎。即使是大城市,相对较少的娱乐活动也只属于官僚高层等上层建筑。

  王斌相信,只要社团出去演出,必定会在各地掀起轩然大波,深受底层劳动人民的欢迎。

  节目已经完全结束,夜色苍茫,士兵们也已经散去回军营,演员们开始收道具和服装,准备退场。

  王斌过来,对演员们鼓掌道:“各位兄弟姐妹,你们表演的很好,我谢谢大家了!有时候,一场这样的演出,强过精兵十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看低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再接再厉,表演出更好,更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

  王斌深深的鞠了一躬,引起演员们的集体回礼。王斌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演员们明白,自己辛辛苦苦演出的努力,对士兵和百姓们意义重大,而非只是一个消遣的方式。

  看冒襄疑惑不解,王斌道:“辟疆先生,咱们现在这样的表演形式非常好,士兵们、百姓们也都非常喜欢!如果我们去更远的对地方表演,去老百姓中表演,相信他们也会一样,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

  看见冒襄有些惊愕的样子,王斌继续解释道:“辟疆先生,我们不会总呆在四川,我们总要走出去的!我们还要找一些好苗子,好好培养一下。我们最好可以以地方方言演出这些节目,这样会更容易让当地的百姓接受!剧团要越搞越大,大量招收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你不要小看它,有时候它起到的作用,比千军万马还强!”

  冒襄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华夏军的剧本都是王斌自己创作的,素材也都来自于顾炎武,闫尔梅,冒襄等经历过明末清初这一段国破家亡,家国情仇的遗民的亲身体验。但大多数的剧本创作都是王斌根据后世的影视剧得出来的,短小精辟,非常精炼,以至于冒襄说王斌不去写书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这个时代,在士兵的思想教育中,没有比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更为巧妙的武器了。

  王斌想过办报纸,但基于普通士兵识字有效,一直未能下决心去办。如果只刊登图画之类,又过于呆板,无法言传。

  这样看来,以普通百姓的语言,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活泼的以话剧的形势表演出来,更容易引起士兵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热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的脊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