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挽狂澜(下)

  投降这种词前头再加上一个‘又’字,实在是怎么听都很别扭,不过对于女真各部而言,其实倒没汉人那么多的道德负担。

  不就是挨了大明一顿揍嘛,多大事啊!甭管建州、海西还是野人,女真各部谁没挨过大明的揍?反正也打不过,投降怎么了?不投降难道打算学王兀堂、王台、阿海那样被直接打灭,永世不得翻身?

  投降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大明是否乐意接受。

  而眼下,很显然朱翊钧并不乐意。

  这很好理解,原本此次战争就是一场惩罚战争,现在不仅惩罚的目的没有达到,算起来甚至是李成梁被努尔哈赤给摆了一道,惩罚者与被惩罚者来了个身份互换,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想要见好就收,朱翊钧当然不肯。

  眼见得高务实微微点头,肯定了他提出的疑虑,朱翊钧当时就冷哼一声:“他想学张绣,朕却没打算学曹操。”

  高务实沉吟着,没有立刻作答。

  朱翊钧见了,不由得皱起眉头,带着三分疑惑,问道:“怎么,难道你觉得我也应该学曹操接纳张绣一样接纳努尔哈赤的投降?”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不然,皇上与曹操当年所处的局面并不相同,曹操几乎可以说是非接纳张绣不可,但皇上却未必一定要接纳努尔哈赤,至少现在并非一定要接纳。”

  “哦?这又是为何?”朱翊钧有些好奇起来:“宛城之战以后,曹操与张绣之间那可是结下大仇的——杀子之仇啊,他都能接纳张绣,朕却为何不必接纳努尔哈赤?”

  高务实道:“张绣之投曹操,是因为贾诩知道私仇在曹操眼中不算什么;曹操之纳张绣,则正如贾诩所料。”

  建安二年,曹操率军讨伐占据宛城的张绣,张绣率部降曹。曹操摆酒宴邀请张绣等人一并参加。但宴请张绣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大将典韦始终持着大斧站在曹操身后,还时不时“举斧迫视”,因此酒桌子上张绣本来就心里很不畅快,他不敢直视曹操。

  更让张绣后来匪夷所思的,则是曹操对他的叔母邹夫人一见钟情,又加上曹操利用黄金等贵重财物拉拢张绣的心腹胡车儿。这一切都让张绣的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羞辱、愤怒、猜忌等,像波涛一样在张绣心中激荡。

  曹操是明白人,他也知道张绣心怀不满,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对张绣动了杀意。但是消息很快泄露了,亦或者被贾诩察觉了,因此张绣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反曹。

  过程不必细说,总之就是张绣奇袭曹营,曹操爱将典韦战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惨死在张绣的屠刀之下,而正是他们保护曹操躲过了这场劫难。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兵力损失有限,但重要人物的损失则十分惨重。他失去了一员忠诚骁勇的大将,还痛失爱子、爱侄,甚至就连他的夫人——卫夫人也与他分道扬镳。按理说,此时的曹操心头应该充满了怨恨。

  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怒而兴兵,非要坚持杀了张绣以解心头之恨呢?可以顺着时间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形。

  宛城之战后,张绣重新和刘表结成联盟。但谋士贾诩陈述利弊、积极献言,在建安四年,力劝张绣重新降曹。

  建安四年,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因为就是这一年,袁绍的河北大军开始南下。曹、袁大军的对峙乃至生死战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张绣驻军的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曹、袁双方都有拉拢之意。

  张绣夹在中间,应该如何是好?贾诩提议:应该跟着曹操干。

  一听贾诩的建议,张绣立即目瞪口呆。他问贾诩:眼下的局面,一来是袁强曹弱;二来是我和曹操素有仇怨,甚至还是深仇大恨。所以,这个时候我怎么能投靠曹操呢?

  然而贾诩并不这么看,他对张绣说了三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跟着他可以赢得人心,这是第一个原因。袁绍兵强马壮,不在乎我们这一点人马,我们就算投袁也无足轻重;而曹操人手单薄,我们投靠过去,他会很是高兴,这是第二个原因。凡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能明志四海、缓释私怨、弃利重义,而曹操就是这样的人,这是第三个原因。

  于是张绣听贾诩之劝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也用超常的气度化解前嫌,他不仅执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还和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建安五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建安十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只剩一户,而彼时曹军将领之中还没有谁封邑达到1000户,唯独张绣特别多。

  高务实将这些细节简单说给朱翊钧听了,然后道:“由此可见,曹操当时的情形与皇上如今并不相同。曹操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近在咫尺的袁绍大军,而且对于他当时的实力而言,能够与张绣化敌为友乃是宛城问题最佳的解决之道。

  反观皇上,实力百倍于努尔哈赤,即便是察哈尔决战,我大明也并不需要努尔哈赤相助。所以皇上对努尔哈赤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他不捣蛋就行。”

  朱翊钧释然道:“不错,正是如此。只是努尔哈赤这厮胆大妄为,总想着在周边扩展势力,若如今不早些加以遏制,将来说不定便会小患变大患,这也是我此前之所以要敲打他一番的原因——现在我也依然如此认为。”

  “皇上圣明。”高务实点头道:“臣也赞同皇上的看法,并因此认为这场仗既然已经打响,就必须以胜利告终——不是努尔哈赤趁胜请降的这种胜利,而是真正将他击败并削弱其实力之后的迫降之胜。”

  “好!好得很!”朱翊钧闻言大喜,道:“既然你我看法一致,那现在要讨论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依我看就一条:接下来怎么打。”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这却不然,在此之前,臣认为还要弄明白一件事:努尔哈赤为什么敢于效仿张绣。”

  “嗯?”朱翊钧一愣:“此言何意?”

  高务实解释道:“皇上应该知道,臣对努尔哈赤除了他刚刚袭职那短短一段时间以外,其他时候一直以压制为主,而与此同时,宁远伯对他倒是以支持为主,且他与宁远伯之前多少也算有些旧情在……如此,努尔哈赤为什么还要下这样的狠手对待宁远伯?”

  朱翊钧看来此前倒没有太关注这样的细节,亦或者说他对努尔哈赤这样的区区小酋从来没有真正放在眼里,所以关注就比较少,思考得也不算深刻,所以在听到高务实的这个问题之后,他认认真真思索了一会儿,才迟疑着道:“还别说,这事儿的确透露着一些古怪。”

  --------------------

  投降这种词前头再加上一个‘又’字,实在是怎么听都很别扭,不过对于女真各部而言,其实倒没汉人那么多的道德负担。

  不就是挨了大明一顿揍嘛,多大事啊!甭管建州、海西还是野人,女真各部谁没挨过大明的揍?反正也打不过,投降怎么了?不投降难道打算学王兀堂、王台、阿海那样被直接打灭,永世不得翻身?

  投降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大明是否乐意接受。

  而眼下,很显然朱翊钧并不乐意。

  这很好理解,原本此次战争就是一场惩罚战争,现在不仅惩罚的目的没有达到,算起来甚至是李成梁被努尔哈赤给摆了一道,惩罚者与被惩罚者来了个身份互换,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想要见好就收,朱翊钧当然不肯。

  眼见得高务实微微点头,肯定了他提出的疑虑,朱翊钧当时就冷哼一声:“他想学张绣,朕却没打算学曹操。”

  高务实沉吟着,没有立刻作答。

  朱翊钧见了,不由得皱起眉头,带着三分疑惑,问道:“怎么,难道你觉得我也应该学曹操接纳张绣一样接纳努尔哈赤的投降?”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不然,皇上与曹操当年所处的局面并不相同,曹操几乎可以说是非接纳张绣不可,但皇上却未必一定要接纳努尔哈赤,至少现在并非一定要接纳。”

  “哦?这又是为何?”朱翊钧有些好奇起来:“宛城之战以后,曹操与张绣之间那可是结下大仇的——杀子之仇啊,他都能接纳张绣,朕却为何不必接纳努尔哈赤?”

  高务实道:“张绣之投曹操,是因为贾诩知道私仇在曹操眼中不算什么;曹操之纳张绣,则正如贾诩所料。”

  建安二年,曹操率军讨伐占据宛城的张绣,张绣率部降曹。曹操摆酒宴邀请张绣等人一并参加。但宴请张绣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大将典韦始终持着大斧站在曹操身后,还时不时“举斧迫视”,因此酒桌子上张绣本来就心里很不畅快,他不敢直视曹操。

  更让张绣后来匪夷所思的,则是曹操对他的叔母邹夫人一见钟情,又加上曹操利用黄金等贵重财物拉拢张绣的心腹胡车儿。这一切都让张绣的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羞辱、愤怒、猜忌等,像波涛一样在张绣心中激荡。

  曹操是明白人,他也知道张绣心怀不满,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对张绣动了杀意。但是消息很快泄露了,亦或者被贾诩察觉了,因此张绣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反曹。

  过程不必细说,总之就是张绣奇袭曹营,曹操爱将典韦战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惨死在张绣的屠刀之下,而正是他们保护曹操躲过了这场劫难。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兵力损失有限,但重要人物的损失则十分惨重。他失去了一员忠诚骁勇的大将,还痛失爱子、爱侄,甚至就连他的夫人——卫夫人也与他分道扬镳。按理说,此时的曹操心头应该充满了怨恨。

  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怒而兴兵,非要坚持杀了张绣以解心头之恨呢?可以顺着时间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形。

  宛城之战后,张绣重新和刘表结成联盟。但谋士贾诩陈述利弊、积极献言,在建安四年,力劝张绣重新降曹。

  建安四年,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因为就是这一年,袁绍的河北大军开始南下。曹、袁大军的对峙乃至生死战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张绣驻军的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曹、袁双方都有拉拢之意。

  张绣夹在中间,应该如何是好?贾诩提议:应该跟着曹操干。

  一听贾诩的建议,张绣立即目瞪口呆。他问贾诩:眼下的局面,一来是袁强曹弱;二来是我和曹操素有仇怨,甚至还是深仇大恨。所以,这个时候我怎么能投靠曹操呢?

  然而贾诩并不这么看,他对张绣说了三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跟着他可以赢得人心,这是第一个原因。袁绍兵强马壮,不在乎我们这一点人马,我们就算投袁也无足轻重;而曹操人手单薄,我们投靠过去,他会很是高兴,这是第二个原因。凡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能明志四海、缓释私怨、弃利重义,而曹操就是这样的人,这是第三个原因。

  于是张绣听贾诩之劝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也用超常的气度化解前嫌,他不仅执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还和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建安五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建安十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只剩一户,而彼时曹军将领之中还没有谁封邑达到1000户,唯独张绣特别多。

  高务实将这些细节简单说给朱翊钧听了,然后道:“由此可见,曹操当时的情形与皇上如今并不相同。曹操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近在咫尺的袁绍大军,而且对于他当时的实力而言,能够与张绣化敌为友乃是宛城问题最佳的解决之道。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元辅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