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中国人总是觉得官太多,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中国的政府机构人员向来都算不上多。
后世的美帝,人家全国就业人口中每六个就有一个是政府雇员,除了军人、警察等外,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机关的人员。
可是没人说美帝行政机构臃肿,政府冗员太多,应该精简规模,反而大骂中国官多。
这不是老百姓没长眼睛,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当猫跑到树上都可以喊来警察帮忙抓下来的时候,中国人也不会嫌弃公务员多了,因为没人嫌弃仆人多,可中国这些公仆,实在是太恶奴欺主了,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自然让所谓的主人反感,觉得他们太多了。
也就是说,中国不是官多,而是不作为的官多,让百姓看的扎眼,真实数量其实不多,办实事的官员更加稀少。
“招人,大量的招人!”
杨潮告诉两个吏员,吏员往往被称作小吏,但这两人却堪称老吏了,一个五十三,一个五十八了,都是老秀才,就这样听说他们依然是逢科必考,一心想中个举人。
“启禀大人,这吏员可是有成例的,我们登莱青道的吏员就两人,一个还是管码头的。”
没有治权,也就不需要去征粮收税,不需要审理案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吏员。海关监督其实也是一个闲职,海关早就被英国人控制了,从海关长到铃字手(海关底层巡查人员)的任命都是英国人赫德一手包办,海关道与其说是监督海关的运转,还不如说是负责跟洋人打好交道,应付洋人的,是一个不出事就好的差事。
“就算如今这又加一个胶州,也用不着招人,要是您想找师爷,一个也就够了。”
道台不用收税和审案的话,也就不需要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顶多找一个写文章的就够了,但同时写文章也可以找小吏啊,刀笔吏刀笔吏,笔头子不利索是做不来的。
“好了,我说了算。招,招吏员。年纪一定要小,最好是有功名的秀才。二十岁以下,能招多少招多少!”
杨潮摆摆手一副大权独揽的霸气总裁样。
当这么大官,手底下两个人,一个还是专管常关码头仓库的,职务上也就是个库管员,登莱青胶道啊,小半个山东的大老爷,手底下就俩人?后世烟台市的大老爷漂亮的女秘书,怕都得上百!
“是,是!”
两个小吏不敢顶嘴,伺候了不知道多少道台了,而且一把年纪的人了,早不是刺头了,刺头可干不来这活。
两人立刻就书写布告,要张贴到衙门口去。
“什么年代了,还写这个!登报,去天津、上海登报。哎,还是算了,手底下还是没人啊。”
杨潮一想要去上海天津登报,还得派个专人过去,就不由感慨手底下太单薄了,先写告示吧,写完了送去济南一份,就在山东境内广招英才,条件必须是秀才。
秀才啊,后世鄙视的一塌糊涂,杨潮可不这么认为,无论是什么制度,什么教育体系,能爬上去的,也都是人尖子,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努力的人,虽说学到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成功人士的优良品质永远就只有更勤奋和更聪明,更有天赋这几种,其中勤奋是最重要的。
找来一群智力比普通人高一个层次的秀才,慢慢塑造成自己需要的人才不就得了,顶多跟后世那种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一样,没准比大学生更能吃苦呢。
第一个秀才。
“学生王求,见过道台大人!”
这三天后来应招的。
“王兄快坐!”
王求,这种名字后世的人看不上,但是杨潮却觉得,这绝对不是老百姓能取的名字。
“王兄何籍?”
杨潮非常客气,让人把王求请到客厅,分两边在方桌两侧坐下。
“启禀大人,小民祖籍胶州。”
没想到竟是个胶州人。
“王兄因何在烟台?”
“说来惭愧,与叔父经商到此。”
这又是有一个鄙视经商的。
杨潮感觉有点难度:“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吗,那倭寇正是因此而兴!”
王求眼中露出精光,站起来鞠了一躬:“皆言大人精通洋务,恳请大人一解心中之惑,我大清该如何才能强国?”
杨潮愣了愣,这还是个爱国分子啊,杨潮也是老狐狸了,一眼就看出这小子还是没经过世事的热血青年,不过生在清末,这种人可是会很受煎熬的,他们会一次次求索国家强盛之道,一次次失败之后,最后走极端的都不少见。
“强国啊?说难就难,说不难就不难。日本维新变法,不过三十余载,如今已俨然世界强国!我大清难道就不能够?”
一句话说的王求眼睛更亮了,一副渴望之色。
“王兄请坐,坐下说。”
杨潮又让他坐下。
接着这才道:“这强国之道,也不难。”
“西洋霸国英吉利,兴海军,殖民扩张,开疆拓土,数百年未逢敌手,此国天时地利皆有因果,不足我过法也。”
“西洋强国德意志,我朝嘉庆十一年被法国拿破仑帝欺凌,割让大半国土。此后君臣协力,励精图治,大兴工业,筹办大学。至同治三年败丹麦,同治五年败奥匈,同治九年败法国,雄霸欧陆,成世界一等一之强国。此国可足法?”
“东方新兴之日本国,同治七年,尚不如我大清。明治倭酋当政,简拔能臣,效法西洋。行四策,曰文明开化,曰殖产兴业,曰富国强兵;后果国力大振,同治十三年侵我台湾疆土,明年欺我朝鲜番国,至光绪二十年,更是至我大清大败亏输!此国可足法?”
王求也听过西洋故事,否则也不会来问杨潮,但是却没有听人整理过富国强兵的道理。
杨潮此时说的笼统,只是举几个实例,但是他听了也很兴奋,因为看到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中国人就算缺乏开创精神,亦步亦趋学习别人,靠着强大的体量,也能让人寝食难安。
王求连忙又问:“敢问先生法一国何如?法两国又何如?”
杨潮此时猛的站了起来:“法一国当强;法两国当霸!”
一副霸气十足的模样,煞是惊了王求。王求后来说,就是那一刻,他决定跟杨潮干了。
此后连续三天,王求都拉着杨潮,给他讲求富国强兵之策。杨潮把后世总结那一套拿出来,把王求唬的一愣一愣的。
其实不就是管理现代化,生产工业化而已,没有什么稀奇的。论国家管理方式,中国人几千年来那一套确实落后了,但是还算完整,勉强能用,就算放在此时,在世界上也算是一个先进管理,比领土广大的英国,政府高效的德国或许不如,但是比之模式混乱的美国,大哥也别笑二哥。
只是这一套管理方式,是前工业时代的,是用来管理农业社会的,放在工业革命之后,不敢说不够用,但是显然有很多的缺项,比如管理现代工业的各种制度严重缺失,比如税收制度、比如动员制度、比如港口码头管理制度。
但相差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大,好歹是一个运行管理正常的国家,基本的组织能力还是有的,只是太过松散而已,此时引入西方的数据管理方式,加大对官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慢慢改组,十年内就能先完成管理的现代化。
至于产业工业化,这就急不来了,工厂也要一个一个的建不是,当然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苏联模式,那才是大杀器,可是那是建立在严密的管理模式下,调动全部的人力物力,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缩短工业化时间而已,无非是用政治的组织方式代替了经济的组织方式罢了。
苏联模式杨潮现在还玩不转,毕竟既没有条件,也没有那个智力储备,新中国能那么玩,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八年抗战,积累了一大批具有组织能力的政工干部,完全可以将全国的力量动员起来。
可是清政府这种组织能力,本来就是最低程度的维护国家运转的组织力而已,想玩苏联模式只能是一句玩笑。
所以杨潮现在能做的,不过是不断的招人,进行管理学培训,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人,同时慢慢的发展经济,一步步积累资金,也就是尽可能的利用经济的方法来组织生产,虽然慢,但是胜在稳妥。
杨潮相信,只要做事,一步步来,总是越来越好的,量变积累到质变,肯定能引起工业革命的。
第三天,就又有一个书生来了。
“学生潘训,说来惭愧,在乡下制圃,贩菜为业,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制圃就是种菜、养花等的雅称,也就是这人是一个菜贩子,家里可能也有几亩地,不用出去给人打工,穿着干净的细布衣服也看得出来,同样也能看出来不是大富大贵。
“潘兄请坐!”
“不敢当,不敢当,学生一介布衣,哪里敢于道台大人称兄道弟;道台大人面前,也没有学生的座!”
潘训这个菜贩子确实没有王求那种以强国为志向的家伙来的有魄力,死活不敢让杨潮称他兄台,也不敢在杨潮面前坐下。
好歹劝说坐下也只敢坐半个屁股,潘训也没有王求那么直接,一直沉默着,杨潮不问他不答,搞得杨潮一时也摸不清他的底子。
只弄清楚,这人是靠近烟台的福山县人士,家里确实有十亩薄田,祖上都是种菜的,种菜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他爹就可以供他读书了,并且在光绪二十三年考中了秀才,第二年没考中举人,结果不等下一次科考光绪就死了。
潘训打算一边做幕僚,一边继续读书科举。做幕僚也是一般读书人做官前的实习阶段,会给他们做官前积累一些经验和人脉。因此也是读书人比较能够接受的一个职业之一。
聊了半天,杨潮也没有弄清楚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思,面试很不成功啊。但是却更让杨潮感兴趣,因为他看的出来,潘训绝对不是一般的闷葫芦,而是心思很深重,想事情很多的那种心机男,这种人说话都要想三遍后再说的,不是能轻易被人摸准性格的家伙。
“是个好苗子!”
杨潮暗道,能让他一下子看不穿的年轻人可不多。
接下来依然是每天跟王求讲讲世界历史和现状,同时也让潘训来听听,王求喜怒都写在脸上,激情、豪情一点不缺,只是听到法国大帝拿破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候,一种心向往之的表情,听到拿皇兵败滑铁卢的时候,哀叹不已,一看就不是什么老实孩子。
潘训一直听着,听的也很认真,但是最多就是点点头,也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直到第十天,才又有一个二十岁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个年轻人跟其他两个都不同,穿着一身丝绸长衫,脚上还穿着一双擦得油光的皮鞋,胸口还挂着一根金链子怀表,怎么看都是富家子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