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四平八稳的行驶在望海县城的大街上,街道两边都是行人,各种沿街摊位前,也都围满了人。
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大人说笑,孩子嬉闹,人群中那举着高高柴垛,柴垛上插满了糖葫芦的商贩,最引人注目。
红通通的糖葫芦,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小巧可爱的红灯笼,几乎吸引了这一整条街上的小孩子们。
几乎很少有小孩子能抵挡得住来自冰糖葫芦的诱惑,大人们则又都是被孩子给左右,于是隔一段路几乎就能看到一个扛着柴垛卖糖葫芦的。
“咱家两个宝也喜欢吃糖葫芦呢,上回团宝吃到牙酸,都舍不得丢掉。”
王翠莲看到路边的糖葫芦,习惯性的就想到了自家两个宝贝孙子。
骆铁匠听到这话,也从窗外看向外面,于是喊前面赶车的兴旺:“停车,停车,我要去买几串糖葫芦。”
马车缓缓在路边停下,骆铁匠准备从车厢上下来去买糖葫芦,杨若晴过来拦下了他。
“我去买,你们在这里等我就行。”
杨若晴骑着马在这附近找寻了下,王翠莲看到的那个卖糖葫芦的小商贩是个头上戴着黑秋秋棉帽子的六旬老汉。
老汉把插满了糖葫芦的柴垛靠着旁边的驴车摆着,自己坐在驴车上,晒着日头,抠着鼻孔。
在老汉不远处还有一个卖糖葫芦的,是一对中年夫妻。
糖葫芦看着成色大小是不如老汉这边的,但是那对中年夫妻里的男人看着都比较齐整。
糖葫芦只是其中一项营生,他们夫妻还卖甘蔗。
当游人过来买甘蔗的时候,男人立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麻线手套给人家削甘蔗皮,不会拿自己的手去直接触碰。
而且,杨若晴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头子那边的糖葫芦,是直接插在柴垛上,暴露在空气中售卖。
而中年夫妻的糖葫芦的外面,几乎都包裹着一层白色的糖衣和糖纸做成的隔离膜的东西。
杨若晴下了马,带上兴旺,径直走向那对中年夫妻……
很快,兴旺就扛着一整跺的糖葫芦回到了马车这边,杨若晴还在后面买甘蔗。
不一会儿她也回来了,手里拎着一捆削好了的甘蔗。
“来,大家都吃,这甘蔗水多,就当路上的茶水了。”
一人发了一截,大家牙口都好,当下就啃起了甘蔗。
王翠莲打量着插在马车上的糖葫芦跺,笑了:“晴儿你买这么多,团宝的牙又得吃酸了!”
杨若晴说:“可不是给他一个人吃的,家里这些小孩子们到时候都送些过去。”
“他和圆圆,每人顶多一人两串,再多就把牙吃坏了。”
大安家三个孩子都回村过年来了,杨若晴这个亲姑姑买了糖葫芦是肯定要给他们仨送的。
除此外,项家庄的灵灵,娇娇,柔柔那边,杨若晴必定要给一碗水端平。
若是还有余下的,那就给孙家的大顺子小顺子,老杨家其他房的小孩子们分了。
杨若晴这么一说,王翠莲立马就明白了,她连连点头,“对,对,是该这样。”
骆铁匠却看着自家马车上的糖葫芦,又去看那边那个老汉的糖葫芦。
“晴儿,咱这糖葫芦有点小啊,那边那个老丈的糖葫芦瞅着个头就更大!”
经骆铁匠这么一提醒,大家伙儿重新打量这两种糖葫芦,果真呢!
杨若晴他们这些确实普通的比较小,就是那种秋日山野里很司空常见的糖葫芦。
而那边老丈的糖葫芦,每一只都能赶上汤圆那般大了,有的甚至还要更大。
不管价格方面存在多少波动,反正明眼人一眼看去,都会选择买更大更圆的来吃。
杨若晴只是笑,不想说原因。
就在骆铁匠他们都困惑不解的时候,那边有人去到老丈那里买糖葫芦。
“糖葫芦咋卖的?”
“三个铜板一根,五个铜板两根,要几根?”
“那就……来五个铜板的吧!”
“好嘞。”
老丈把手从鼻孔里拿出来,往裤子上蹭了蹭,抬手就去给顾客拿糖葫芦。
拿的不是糖葫芦的木柄,而是直接捏在糖葫芦本身上,糖衣上留下非常清晰的螺旋状指纹印。
“老丈,你这也太不讲究了,上手捏就算了,可你这手……哎!”
“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这手好着呐!”
老丈收了钱,呵呵笑着打发走了面前这对父子顾客。
父亲把孩子架在肩膀上走路,经过杨若晴他们马车旁边时,便听到那个吃糖葫芦的孩子对父亲说:“爹,这糖葫芦好吃,又甜又咸呢!”
“啊……就是这个味儿吧,啥都别问了,赶紧吃!”
……当这对父子从马车旁经过,马车上的几人面面相觑。
杨若晴补充了句:“先前我过去的时候,老丈刚抠完左边鼻孔,换到了右边……”
等到这对父子过去买糖葫芦,两边鼻孔刚好全部抠完。
那被鼻屎腌渍入味的手指头再去直接拿糖葫芦,能不咸么?
马车上的几人顿时都明白了,大家都有一种虎口脱险的后怕感。
王翠莲说:“幸好晴儿你没去买那老丈的糖葫芦,不然,吃的埋汰,恶心。”
骆铁匠也是有点尴尬的笑了笑,表示赞同。
杨华忠却说:“眼不见为净,这会子是咱撞见了,很多咱撞不见的,也就只能闭着眼睛吃到肚子里去了。”
杨华忠的见解,杨若晴是认同的。
就算是她刚买到手的糖葫芦和甘蔗,只是表面看起来那对商贩夫妻要更加干净齐整。
但是私底下,他们在做糖葫芦的时候,有没有往里面撒泡尿,谁都不好说!
就算是自己家里做饭做菜,有时候都会不小心掉一根头发进去。
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哪能做到事无巨细,完全没有一点点瑕疵呢?
只是,还是应了杨华忠的那句话,眼不见为净。
只要眼睛没看到的,大差不差也就过去了。
眼睛看到的,那抱歉,真的很难再去欺骗自己了。
大家一路赶车,没再耽误停歇,掐着晌午饭点进了村。
杨若晴在动身的时候,已经派出了侍卫提前回村去传话,所以当他们一行人到家,家里蓉姑已经安排铃兰和芍药把晌午饭给烧好了,就等他们回来吃。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