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顶点www.,最快更新锦绣农女种田忙!
外孙女比我这个真正的孙女,在这些方面还要上心。而且,奶奶托梦啥的,也是一个劲儿的往表姐那里托,自己这么多年来,极少极少梦到她老人家。
小洁不敢吃醋,只是有点羞愧,还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孙家人早饭随便带两馒头在路上吃,以最快的速度出发,因为他们要赶在当天回村,所以不能耽误。
甚至,今个晌午都不会在孙家沟吃晌午饭,就吃带去的干粮。
……
而另一边,因为昨天是五房请杨华梅吃饭,所以今天晌午小二房请。
待会夜里,三房请。
明天,杨华梅就要去镇上了,因为后天就过大年。
小二房今天晌午请客,自然把老杨家其他各房也都带上了。
于是,杨若晴在大孙氏这边待了一会儿,准备去小二房转转,看看二哥二嫂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
但因为曹八妹在自己过来之前就已经过来探望大孙氏了,所以,杨若晴也就不急着过去二房询问。
而是准备待会曹八妹离开的时候,自己跟她一块儿走的时候,路上随口问问就是了。
很快,曹八妹惦记着家里晌午酒席的事情,便起身告辞,临走前,她特地喊住黄毛和小洁:
“黄毛,小洁,我是过来跟你们打个招呼,”
“今个我们家请永进他姑姑吃饭,你们晌午都过来吃,不要烧火了。”
小洁说:“姑姑,我正要和你说,我一会儿就要回镇上了,正月再回来拜年。”
“啊?张斑来接你了?”
“嗯,他应该一会儿就到吧。”
“那正好,叫张斑留下,一并去我家吃了晌午饭再回镇上也不迟。”
对于曹八妹的这个邀请,小洁笑了笑:“姑姑,还是算了吧,等正月我们带孩子去你家拜年的时候再吃,这会子是真没空闲,家里还有一堆事情没做。”
有些话,小洁不想跟曹八妹那里挑白了说,尤其是这屋里还有其他人。
比如说表姐,比如说嫂子,还有嫂子的娘……
她不可能直接说,姑姑啊,我本人倒是很喜欢热闹,很想去你家吃顿晌午饭再回镇上呢。
可是,因为张斑在,他不喜欢那种喧闹的环境,也不喜欢跟老杨家,还有其他一些不熟,打过一两回照面的亲戚的亲戚一块儿吃饭啊。
尤其是男人们酒桌上肯定是要推杯换盏,还得说一些劝酒的酒话……
我家张斑根本就不擅长那一套,也不喜欢搞那一套哦,所以即使我本人是想去姑姑你家吃饭的,但是这回我还是吃不成!
这些是实情,但这些实情,小洁绝对不会当着曹八妹的面说出来的。
即便是自己的亲姑姑,即便关系再好,也不能说太真。
必须要维护张斑的面子,因为张斑才是自己的丈夫,孩子们的爹,跟自己同甘共苦的那个男人。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家男人是念书人,性格寡淡,自己既然嫁给他,做他的妻子,就要处处维护他。
所以,小洁笑着说:“姑姑,你就别搞这副遗憾的样子啦,等过完年绣绣和我姑父都在镇上酒楼,到时候我只要得空回镇上,就去天香楼蹭饭吃,咋样?”
曹八妹笑了,看了眼杨若晴,“这话你得当着东家的面说,你姑父是给晴儿跑腿的。”
小洁听到这话,也转过头来看向杨若晴,咯咯一笑,“哎呀,我差点忘了表姐,表姐,我去蹭饭,你不生气吧?”
杨若晴莞尔,抬手轻轻捏了下小洁的鼻子,“傻瓜,你是不是皮痒?敢这样调侃表姐?
回头我在你饭菜里放泻药,让你吃得窜稀,看你还敢调侃我!”
小洁立马求饶,床上的大孙氏也笑骂小洁:“扯淡的玩意儿,你表姐是啥样的人咱还不清楚?这平时平往手指缝里漏掉一点,够你蹭多少顿饭?”
“去去去,要回镇上就赶紧收拾东西去,甭跟我这里闹腾,我要躺一会了。”
……
上昼,老杨家这边的人都来了小二房。
杨华梅这个正主,在谭氏和老杨头的护送下,也于上昼日头出来之后,才缓缓从老杨家那边的巷子口出来。
今日的杨华梅,身上穿着崭新的棉袄,为啥说是崭新的呢?因为她之前的那些从老王家带出来的棉袄,暂时是不能穿的,她现在怀了身孕,还是双胞胎,肚子老大老大的,之前那些棉袄根本就穿不上,所以临时做的
俩件宽松的大棉袄。
底下也是崭新的大棉裤,脚上是新棉鞋。
头上临出门前,谭氏死活要给杨华梅戴上大棉帽子。
还往杨华梅的手里塞了一只暖手的小铜炉。
“娘啊,我去小二房吃个饭而已,你这把我打扮成啥样了哟!”
“外面天寒地冻,可不比你在屋里火桶里暖和,一出门就有冷风,严实点好!”
谭氏边说这番话,手还不停的在杨华梅身上拾掇,整理,唯恐她棉袄的领口某处开了,到时候灌了冷风进去……
杨华梅摇摇头:“我都快要捂得冒汗啦,小铜炉真不要了,给你。”
小铜炉重新被塞回了谭氏手里,谭氏郁闷,“我暖手做啥呀?你是孕妇,你不能受冻,你受冻了连累胎儿!”
老杨头手里端着旱烟杆子,跟在她们母女身后边走边抽烟,看到前面这母女拉拉扯扯,谭氏还絮絮叨叨的样子,老杨头的眼神里都是宽慰。
兜兜转转,经历了一番挫折,闺女这块总算是落实到位了。
嫁给了年富力强的徐元明,马上就会生下他们自己的骨肉,夫妻感情会因为孩子这两根纽带牢牢拴在一块儿。
至于老王家那边生下的两个外孙大白和小黑,老杨头也想通了。
大白和小黑都各自成家了,不再是需要人照料的小孩子,闺女去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没毛病!
所以老杨头昂首阔步,心情大好。
他们一行三人往村口来的路上,遇到的都是巷子里的左邻右舍。大家伙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都不在屋里待,要么端着饭碗蹲在院子门口扒拉早饭,看到老杨头几人过来,远远就跟他们这打起招呼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