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刘将魏延攻沔阳,扬言蜀中已为其所得,而后又轻入东门,荆襄之人不可不防。”听完牛金叙述的详情,吴质再度担忧起荆州派的忠诚。
作为曹丕身边的老人,吴质对诸葛亮身受重用很不感冒,心中有嫉妒心。当时曹丕怀疑诸葛亮就是吴质从中劝说,不过没有什么疑点就不了了之了。
曹丕说道:“季重多虑了,蜀中大军皆在此,先生于凉州数败刘军,况蜀中多蜀人掌管,荆襄之人必无私心。”
“公子不见蔡氏之叛乎?”吴质说道,“荆襄之人多只顾私利,诸葛孔明虽无反叛之心,需防他人有意。而今阳平关受两面夹击,已不可守,阳平关若失,汉中亦失,公子可速率部往屯葭萌关。一则守巴蜀咽喉,二则近观荆襄之众。”
作为曹操最初和最后选定的继承人,曹丕从来都不是一个忠厚君子,狡猾、奸诈、有疑心都有体现。这种人你没有反叛的举动之前,他会十分信任你,但你有了哪怕一丁点怀疑的苗头,他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
被两面夹击,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曹丕召集众人商议。吴质说道:“需有一将守阳平关,以阻刘备,公子方可安心撤军。”
“末将愿断后。”牛金说道:“公子,沔阳未能坚守皆末将之过,祈将功补过之机,万望公子应允。”
“牛将军忠勇,可守此关。”曹丕说道,“牛将军需兵几何?”
“祈赐汉中之兵五千。”牛金已经不相信巴蜀兵马了。
“善。”
时间紧迫,曹丕不敢长时间滞留阳平关,要是魏延先到,被堵在关内,想走也走不成了。
曹丕率大军撤离阳平关,那么大动静刘备自然不会放过,刘备军猛攻阳平关,同时分兵两侧山林,三处齐攻。牛金手上士兵不多,不过他也不用守太长时间,就不再管两侧的刘备军。
曹丕这边刚出阳平关,走上大道,就碰上了魏延所部。
“曹丕在前,众将士与我进攻。”
“且慢!”参谋说道,“将军,曹丕撤离阳平关,我料其必留后军守关。曹丕所部士兵甚众,而主公正在关外,当先助主公取阳平关,而后复追曹丕。”
“言之有理。”
魏延调头西去,曹丕也不愿节外生枝,催促大军尽快渡沔水南返葭萌关。
牛金选择汉中之兵断后,考虑到了蜀军后路被断的士气问题,考虑到蜀军的忠心问题,却疏忽了汉中之兵也有类似的问题。
“汉中诸城皆为我军所占,速速投降,可免一死!”魏延杀到阳平关,循例向关中喊上了一句,没想到收到了意外的惊喜。
魏延正准备攻城,面前的关门被汉中兵打开了,他们出关列阵,跪地请降。
友军远走,大将撤离,留守阳平关的汉中兵本来心中就有被当成弃子的感觉,如今看到关后出现敌军,想到家中的妻小,士气立马降零。
“报主公,魏将军从关后杀至,关内之兵请降。”
“既愿降,便不得多造杀戮。”
“是!”
阳平关关后的投降影响了关前的守军,即便牛金再怎么稳定军心,甚至亲自动手斩杀士卒也于事无补,反倒将汉中兵推向了刘备一方。
汉中兵将牛金和他的亲卫围在一起,麴义登楼时两方还在对峙。
“牛金,天下大势已定,曹氏灭亡只在旦夕,将军识时务,可速降。”
“我岂能降织席贩履之辈!”
“彼辈狂妄至极!”麴义大怒,催兵进攻,顷刻间将牛金一干人砍死。
“厚葬。”麴义明白牛金是特意激怒自己,舍身成仁。
“主公,末将来时见曹丕率大军南下,末将愿为前部往追之。”魏延一见到刘备也不请功,反而请战追击。
“善,便以文长为前部,我随后便到。”
“是!”阳平关本身可以编辑,魏延所部也焕然一新。
魏延杀向沔水,却见曹丕大部还在北岸,不是曹丕不想快速渡河,实在被张飞截住了。
与魏延交错而过,曹丕刚指挥渡过五千人,张飞就到了。曹丕为了不让张飞半渡而击,只得下令一部分士兵列阵迎敌。
张飞也不强攻,围着曹军游弋。同样的一批蜀军,同样战力的刘备军,诸葛亮指挥时,刘备军完全讨不了好,甚至轻骑都不敢近身。反观由曹丕指挥时,蜀军应对混乱,被三五成群的刘备军东咬一口,西啄一道。
“公子,不可迟疑,速渡水南下。”吴质说道,“我领军断后。”
曹丕不会指挥八阵,吴质就更不用说了,他甚至指挥下令将士围城一圈死守,只为确保曹丕和大部士兵安然渡河。
魏延杀到,正是蜀军混乱之时,他正要下令和张飞一起进攻,向宠说道:“魏将军,此间蜀军多为我旧部,我愿上前劝降。”
“如此再好不过,向将军速行。”
向宠的劝降果然有用,蜀军也忍受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还有吴质胡乱的指挥,有人带头蜀军全体向张飞投降。但蜀军愿降,吴质不愿降,而且从向宠和蜀军的状态中,他已经察觉出不妥,丢下将士,独自策马逃过沔水。
前面逃脱了张飞虎口的曹丕,也不敢歇脚,急速向南方逃窜,以至于后脚追他的吴质,一直到葭萌关前方不远处才追上他。
“公子,荆襄之人果有反心,向宠前番守沔阳确为投降,而今又来劝降蜀军,蜀军亦全数投降刘军。”吴质说道,“公子当先去军中之人,而后除蜀中文臣。”
“此事待回返葭萌关再议。”荆州的人可以清除,巴蜀还要仰仗蜀军防守,曹丕不愿怪罪蜀军或者说还没到清算蜀军的时间。
曹丕败退回葭萌关,也让诸葛亮大吃一惊,这完全不在他的预料之内。
诸葛亮出关迎接曹丕,问道:“公子可是出关与刘军近战?”
诸葛亮出关的举动打消了曹丕心中最深层的担忧,久违的暖意涌上心头,和颜悦色道:“是阳平关后有刘军杀至,不得已弃关而走。”
诸葛亮瞬间明白过来,说道:“必是刘军偷渡子午谷道。”
吴质阴阳怪气道:“孔明先生何以如此确信?”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