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节 灭韩(1)

  身在局中迷,人总是很难看清自己。

  李慢侯从没想过,这一两年各种诡异的局面会跟他有关。

  原因是东藩的分量已经足够重,足以影响大局。

  兀术之所以不敢进攻挞懒,恐怕担心东藩会援助,兀术面对挞懒的胜面比较大,但如果加上一个东藩,就毫无胜算。挞懒则是不敢主动进攻,因为他比较弱势,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辽东的局面容易理解,朝廷方面,就有些复杂了,那些文臣把事情玩的复杂到李慢侯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朝廷想削藩是肯定的,换了李慢侯也想。朝廷想收兵权,也是肯定的,老赵家的传统,其实也无可厚非,君权时代,皇帝就是国家,皇帝要把兵权抓在手里,也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个杯酒死兵权的结果,对韩世忠、岳飞这些武将来说,也不算遗憾。可问题是,现在还不是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啊。匈奴未灭,竟要自剪羽翼!

  李慢侯弄清这些的时候,立刻派人去向韩世忠、岳飞提出建议,希望两人不要还朝。两人都没有回话,韩世忠确实拖着不想还朝,可岳飞反而很积极,好像真的相信朝廷让他还朝是为了让他统筹全局。

  岳飞如今才三十七岁,正是一个男人的巅峰状态,精力还未消退,经验已经丰富,正是该建功立业的好年华。作为一个武将,更上一层楼,无非是统领全局,封狼居胥。所以这几年岳飞一直积极主战,却一直没有机会。镇守河东后,就更是无用武之地,他多次请求出关作战,剪灭残敌,迎回三圣。也多次申请入潼关,讨伐刘豫。可惜都因为各种情况,被按在原地。

  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朝廷更不放心藩镇,之前总是将岳飞、韩世忠顶在藩镇周边。岳飞在京西,镇压的就是淮西江藩,韩世忠在开封,对淮东江藩产生震慑。一旦江藩不轨,韩岳军击于北,朝廷攻于南。另外韩世忠部,还起到抵御东藩的作用,开封府以东的大名府一直也是他的辖区。

  关于还朝这件事,韩世忠跟岳飞之间,肯定也有沟通。但两人达不成一致,岳飞积极还朝的话,韩世忠也不能不去,毕竟他们是官军,不奉召就是不忠。而且现在不是战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也不适用。

  所以两人还是一起还朝了。李慢侯派人给他们送行,告诉他们,要小心朝廷斗争,万一不利,不要硬撑,少做事,少说话。如果需要援手的话,可以去找两个公主。晏孝广父子也可以求助。

  韩世忠应该问题不大,李慢侯主要担心岳飞,这人是会说一些别人都不喜欢听的话的。有人试图论证岳飞情商不低,但岳飞会负气做事,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可以因为跟宰相闹矛盾,就放弃军队给母亲去守孝,但从这一点来看,绝不是什么情商高的滑头。他这种性格,能活到现在,真的很难得。

  李慢侯心想,有他的支持,两个英雄的命运应该不会那么惨。毕竟现在两人头上的光芒,也没那么耀眼。很多光环都被赵立、李慢侯给分走。尤其是岳飞,事实上还没打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大战,一直徘徊在主要战场边缘,没有施展的空间。

  目前真正打过硬仗的,除了已经死去的赵立,也就是李慢侯跟吴阶。历史上吴阶的地位似乎一直不高,被韩世忠、岳飞这些人物完全遮住了光芒,可事实上吴阶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有可能更大。

  当初张浚兵败富平,十几万西军溃败。西军将领不是投降,就是溃退到后方,只有吴阶兄弟用战略的眼光看到,金军肯定要入川。看到这个目的不难,难得是为此付出行动。在一片混乱中,吴阶兄弟收拢了几千残兵,退守和尚原、大散关一带。

  当时的局面非常危机,而吴阶的局面最为危机。他几乎遭遇了一切兵败后的危机,人心不稳,甚至有手下想绑了吴阶献给女真人;最大的困境是,他坐守和尚原,跟其他部队完全失去联系,连朝廷都联系不上,几乎是一只孤军。吴阶性格圆滑,但那一刻他却认定,只要他守在这里,女真人就不敢入川,因为他很容易就能切断女真人的后路。女真人要入川,一定会先过他这一关。这一刻,吴阶是个英雄。

  之后几年,吴阶以和尚原一隅之地,跟女真人的主力缠斗,不提和尚原等战役胜负,关键是吴阶一直在这里,这就挡住了女真人入川的脚步,当然和尚原等战役打的也很漂亮,依托有利地形,发挥西军善守的长处,以少胜多,野战中战胜金军。

  如果当时没有吴阶,女真人趁势拿下四川,接着沿江而下,赵构只能继续逃亡。

  用一个镇抚使奖励吴阶,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朝廷要削藩,作为一种国家政策,李慢侯认为没错。有正当的理由,合理的程序,削藩就只是一种政策调整。

  但吴阶显然不这么看,当看到朝廷调岳家军、韩家军两大首领还朝,立刻察觉到朝廷要动手了,吴阶为了自保,立刻对西夏人动手。这很高明,是武将自保的阳谋。一旦跟西夏人开战,西军必然是主力,作为西军首领,吴阶就没人能动。就好像当年金军在陕西,吴阶就权势熏天。

  只是吴阶没想到,他这样的行动,反而让朝廷拥有了更合理调动韩世忠、岳飞入朝的理由,接着让王贵、张宪统带岳家军攻潼关,让崔德明、呼延通带韩家军移防河东。

  王贵、张宪诚然都是岳家军大将,可两人却有所不同,王贵跟岳飞有怨,曾经因为违反军律,险些被岳飞杀掉,张宪却是岳飞的死忠,让这两人分掌岳家军,分的是岳飞的权势,朝廷制衡玩的很好。韩世忠部就更是如此,崔德明、呼延通也都是大将,但这两人有私仇。而且之前呼延通因为得罪韩世忠,被韩世忠贬为小卒,发到崔德明帐下,让崔德明好好整治呼延通。而韩世忠跟呼延通翻脸的原因很可笑,是韩世忠跑到呼延通家里喝酒,非得让人家妻妾陪酒,惹恼了呼延通,险些动手要杀韩世忠。

  韩世忠这种事干的不少,甚至传言他跟岳飞的前妻有染。实际上是他的一个部下,娶了岳飞的前妻。但韩世忠名声不好,别人都以为是韩世忠做的,韩世忠写信给岳飞解释,并询问岳飞的态度,如果岳飞不允许,他就让手下跟岳飞前妻合离。岳飞会信说,前妻跟他的时候,他还很穷困,朝不保夕,他不怪她,但怪前妻不肯侍养公婆,两人感情已尽。岳飞表示,不在意前妻的事情。

  呼延通因为妻妾的事情,得罪韩世忠,后来被整的很惨,为此趁着韩世忠过寿,跑过去想和好,结果韩世忠见了他,直接就回军帐了。呼延通在外面哭的惨极了,结果回头就被崔德明以擅离军营打了一顿,气不过跳河死了。

  现在突然呼延通官复原职,并分了一半韩家军,可想而知,崔德明和呼延通是不可能和好的,韩家军分裂的很彻底,于是让他们分驻河东,而不是直接去参战,朝廷也清楚,他们不闹内讧就不错了,打仗还是让岳飞的人来。

  “果然是要先杀韩世忠吗?”

  看到朝廷之后的一系列部署,李慢侯不由的怀疑起来,史书中记载,秦桧最先想动的是韩世忠,罗织了很多罪名,最后是赵构不忍心,韩世忠对赵构可是有救驾之功的,因此赵构出面,赦免了韩世忠。之后秦桧才冤杀岳飞。

  事实很合理,韩世忠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这种人身上的把柄很多,其实杀韩世忠,更容易找到罪证。而且韩世忠地位比岳飞要高,秦桧不管是想立威也好,想收权也罢,韩世忠都比岳飞合适。

  李慢侯没想到自己一裁军,竟然引起了这么多连锁反应。但裁军还得裁,这是正确的决策,已经决定,就没道理朝令夕改。军队早就给重整了,军官没有斗志,士兵严重厌战,部队失去了奋斗的精神。

  军官没斗志,主要是该有的都有了,不像岳飞,李慢侯出手阔绰,信奉激赏重罚的原则,赏的很重,罚的很严,都指斥人心。可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只是为了在危局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人性中的趋利避害本能,让军队产生战斗力。后遗症就是,激励是会疲劳的,当一个浙东山民,拿到第一笔丰厚军饷的时候,他会激动的睡不着觉,等过了几年,即便拿到一年的军饷奖励,他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刺激。

  之前的激赏重罚,只是特殊手段,是为了救亡。目前危局已经过去,女真人被赶出了边墙之外,并且日益困窘,所以李慢侯不得不进行调整。接下来如果继续开战,打的可就不是保卫战了。对宋朝,对东藩来说,这是剿灭残敌,可对女真人来说,就是反抗侵略,到时候精神状态逆位,女真人又已经缩回辽东,李慢侯必须有精神意志更加持久的军队,才有可能在苦寒的辽东,将女真势力剿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宋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