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诺1号”卫星是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星上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和14个Ku频段转发器,覆盖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及周边国家,主要为国家金融电子化工程、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上海信息港工程等用户提供多项服务;卫星的设计寿命为15年。
在“鑫诺1号”通信卫星发射之前,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共成功发射了10颗外国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和6颗低轨道“铱星”,均为美国制造。
在香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先后成立了两家特别的卫星运营服务企业,分别是亚洲卫星和亚太卫星。
亚洲卫星,全名叫亚洲卫星公司,是由中信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988年2月24日成立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香江,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区域性的商业卫星运营组织。
AsiaSat是整个亚洲地区卫星通信的先驱。
1990年4月7日,AsiaSat成功发射了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提供24个c波段转发器。
1995年11月28日,成功发射了“亚洲二号”卫星,配备了20个36兆赫和4个72兆赫带宽的c波段转发器,以及9个54兆赫带宽的Ku波段转发器。
亚洲三号卫星计划于1999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AsiaSat如今经营亚洲“一号卫星”、“亚洲二号”卫星。
亚太卫星,全名是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诞生时间比亚洲卫星晚,1992年成立,控股股东是中国航科技集团公司。
1994年7月21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起飞,成功地把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购买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亚太一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向美国休斯公司购买的一颗型号为hS376的自旋稳定式通信卫星,可以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卫星节目传送、分配,语言广播节目的传送、分配,卫星电视会议、卫星电话、传真,数据通信,数据信息广播,信息收集等服务。
1997年10月1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亚太二号”超大型通信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
“亚太二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的大功率通信卫星,由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经营,卫星重3700公斤,具有8千瓦直流功率,28个c频段,16个Ku频段转发器,在轨寿命为9年,投入使用后,主要为亚太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通信服务。
不论是国有的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鑫诺卫星通讯公司、亚太卫星公司,还是中美合资的亚洲卫星公司,都没有研发和制造卫星的能力,只能通过购买美国公司制造的卫星,交给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为用户提供波段转发器,都没有技术实力为3G在国内早日开通提供技术保障。
-----
如今在国内有研发和制造通讯卫星的机构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工业总公司。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分部、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工研究所、西南电子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理研究所、京城科学仪器厂、沪海科学仪器厂、山西太谷科学仪器厂、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空间飞行器研究的力量为基础进行组建,钱老任第一任院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总体设计部、空间控制技术研究所、空间电子技术研究所、空间物理及探测技术研究所、电火箭研究所、宇宙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真空技术研究所、京城科学仪器厂、沪海科学仪器厂等12个单位,共计员工8570人,人才济济。
1970年4月2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97年5月12日成功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实现了中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自旋稳定型到三轴稳定型的飞跃,作为中国第一颗面向全社会的民用卫星,彻底扭转了中国主要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局面,该星研制的中等容量通信卫星平台,简称“东三平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卫星公用平台。
-----
“孙健,这次大洪水,损失较大,国内各方面都差钱,中国卫星通讯公司建设对称计划,只能由星辰商用卫星公司多花钱,暂时记在账上,等中国卫星通讯公司赚钱了,连本带利的还给星辰商用卫星公司。”
中科院宋院长组织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华清大学、燕京大学、京城航大、京城邮电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院士和专家教授对“对称计划”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从1990年开始,摩托罗拉公司开始建设铱星计划,计划耗资50多亿美元,由66颗卫星组成全球卫星移动通讯系统。
只要资金有保证,钱老也认为对称计划可行,非常赞成。
国院同意成立中国卫星通讯公司。
“请首长放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不会让这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烂尾。”
只要国家给政策,孙健就有信心完成。
“孙健,我这就放心了!”
朱领导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