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关山重重
商震他们终于离开西安了,不过并没有返回第七旅,他们却是和那个叫吕操的团长走在了一起,他们是应吕操的邀请去帮吕操训练士兵的。
原来吕操也是来救郝正龙他们的。
那却是郝正龙孙营长他们事先就找人传出信息,他们在这个巷子里需要救援,然后吕操就带人来了。
可问题是他们彼此之间还没有见过面,郝正龙他们搞不清吕超是谁,自然也没法吱声。
而最终却是通过那个第四方东北军的到来,商震和吕操都让郝正龙他们躲起来才搞清楚,原来都是友军啊!
至此商镇他们这一伙人在西安的事情也就结束了。
而就在民国26年夏天的某个时刻,一位中央军的高级将领站在骊山之上的一个山体的裂缝处正在讲话:“你们看我给这个亭子起的名字不错吧?”
“好啊好啊!这个名字起得好,方能体现咱们总统的浩然正气!”旁边便有别的军官附和。
他们身旁是一道几米宽的山体的裂缝,而就在这个山体裂缝的出口处,现在已经多了一个亭子,只是那个亭子上面的牌匾上赫然写了三个大字“正气亭”!
皇帝老子上厕所不叫上厕所,那叫出恭,皇帝老子吃饭不叫吃饭那就用膳,皇帝老子别咕了不叫别咕,那叫驾崩。
去年中华民国的那位老头子总统就是在这里被东北军抓到的。
如果按照后世史书的写法,那个老头子听到外面的枪声,从卧室后窗户跳了出去,躲到了山上的这道山体裂缝里。
当抓他的东北军士兵进入到他卧室里摸被窝时,被窝还是温乎的呢。
可是那是从后世的角度看,现在从总统手下的将官的角度看,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在这里被叛军抓到那是绝不可以这样描述的。
在他们的描述里就是总统蒙难,躲入山中,见有叛乱士兵过来,从藏身之处出,大声斥之。
而这才能体现出总统彪炳千秋的浩然正气嘛!而这就是这个所谓“正气亭”的由来。
可是话说回来,亭子是正经的亭子,只是那“正气”是否正经,这个就没人知道了!
就在过了些年之后,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这个亭子的写着“正气亭”的牌匾就已经不见了,被改成了“捉蒋亭”。
可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过了若干年,为了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捉蒋亭”就又变成了“兵谏亭”。
一个亭子名称的变迁,便也仿佛是一部浓缩的历史,这其中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
事物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
南京的那个老头子忽视了东北军要求打回老家的愿望,甚至当他到西安督战的时候,已经准备用人选替代东北军的指挥了,这个就等于要剥夺那位张少帅的军权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被那位张少帅扣押进行兵谏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理,西安事变发生之后,随着中国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终究是会有一个结局的。
当时很多人会以为中央军和东北军会大打出手,然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里的渔翁当然是指在东北四省的日本侵略者了。
可是谁又曾想到这场事变的结果是,竟然和平解决了!
大总统承诺抗日不再打内战接着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那个兵谏的张少帅被他软禁了起来。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东北军被“肢解”了。
后人在吐槽抗日战争的时候,总是说中国军队有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说白了就是中央政府是大军阀,大军阀有大军阀的利益,各地方军阀又有各地方军阀的利益,谁都不想让自己的人在前面当炮灰。
这里就以东北军为例。
如果说那位张少帅不被关押起来的话,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想要指挥东北军到哪里作战那是必须通过张少帅的,说你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指挥下面杂牌军的某个军某个师到哪里作战那是不好使的。
这个道理对其他地方军阀同样成立。
南京政府想要指挥粤军、西北军、滇军、桂军,你不通过上面他们自己的那个头儿,就想支使下面的军队,那怎么可以?
正因为派系林立政令不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整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无疑是低效率的。
而在实际作战中嫡系的,非嫡系的,杂牌的,各种利益关系混杂在一起,虽然都想着抗日,可是却也都想让别的部队当炮灰,本就证明不同,再加上作战中各行其事,很多时候战场上出现溃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了,现在既然张少帅已经被关押起来了,而东北军的少壮派们又刺杀了一些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那么东北军就终究不再是一个整体了,他们被改变整编就也成了应有之义。
原来东北军所拥护的人是张少帅,现在所拥护的人就必须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了。
民国26年4月下旬东北军的整编基本完成。
重整后共六个军,49、51、53、57、67、骑兵军,以前每个军三到五个师,重整削减后基本都是两个师,这些东北军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外无军饷补给,内无兵员补充,加上又缺少东北三省这个后方根据地,所以东北军更加孤立无援
骑兵军驻陕西咸阳,53军驻守河北保定,57军移驻河南周口淮阳太康一带。67军稳驻安徽亳州阜阳一带,51军移驻到安徽蚌埠,后又移驻江苏淮阴一带。
如此一来,整个的东北军就被分布在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5个省区。这回从驻地上一看东北军就已经被瓦解了,已经不具有集团的整体威慑力量了。
以军师旅为单位的东北军,虽然还在,但是他们已经隶属于中央政府,他们之间再没有从属关系了。
至此西安事变的余波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是国内刚刚消停,紧接着外敌便又来了。
正如后世有一部电影主题曲所唱的那样:“
一九三七年哪,
日本鬼子进了中原,
先占了芦沟桥,
后占了山海关,
烧杀掠抢到了济南。
鬼子就放大炮哇,
八路军就拉大拴,
瞄了一瞄准,
巴勾!
打死个翻译官,
两脚一伸上了西天!”
民国26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全面抗战打响了。原本在长城抗战中享有威名的29军,这回遭到了日军的重大打击。
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被袭,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军部直属部队和一三二师寡不敌众,被击溃。南苑丢失,二十九军防线被拦腰砍断,最后不得不退守保定。
而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的示警声便传遍中国。
7月17日中华民国的那位大总统,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发表了抗战声明,说了“应战而不求战”的主旨,也包括后世那句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如果战端一开,那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接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毫无疑问,中国是个弱国,但是作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提出了应战,那就是说,只要敌人接着入侵,那么就得开打了,而这个庐山讲话就是他的抗战宣言,这也就是说国民政府终于开始抵抗了。
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弱了。
从他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当然希望日本人不要得寸进尺。
只是日本侵略者那就是豺狼野兽,他已经在中国这个猎物身上叨了一口肉。
人家既然已经把这口肉吞到肚子里去了,又怎么可能吐出来?
非但不能把这口肉吐出来,人家还想吃你的肘子前槽乃至五脏六腑呢!
至此再说别的都是枉然,那日本侵略者就是奔着灭亡中国来的。
国家本就羸弱,一步一步的退让,终是助长了那小日本的野心,全面侵华战争已是不可逆转!
不过就此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
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默认为满洲国的存在了。
如果日本侵略者不怀有野心少欲而知足,发动卢沟桥事变导致全面侵华战争的话,那么是否东北三省从此就不在中国的版图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