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心应折(八)

  崇祯大明第四百七十八章心应折雷厉风行。

  崇祯从温柔乡出来之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了。

  没有什么比自己亲眼看一看,了解的更加深入。

  他也知道,有许多的政策,在这个时代并不合时宜,然而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已经深切的贯彻下去了。

  这就由不得他不多想。

  在文渊阁三言两语的说完事情,很快就找上了军部的晁刚。

  “辽东的战事,如今已经趋于平稳阶段,李过和刘文秀他们都做的不错,这次找你来就是想说,在我走后,京师可就靠你来稳住局面了。”

  旁边还有一个冀州将军洪承畴,崇祯可不放心把晁刚也一起带走。

  虽然他很放心,自己的军队,一定会忠于他的。

  可该有的权利制衡还是要有的。

  “皇上放心,辽东不会有事,京师也一样不会有事。”

  晁刚说道。

  他算是军队之中,唯一一个身有残疾,还做成了将军的人。

  不知是多少士兵们心目中崇拜的对象。

  就算是有人脑子不清楚了,想要搞出点动静出来,只要他站出来亮个相,说几句话,谁还会跟着吃牢饭?

  “在我走后,就需要军部下文告知所有人朕的去向,记得,让人疑神疑鬼,才会出问题,光明正大的,一切都摆在了台面上,反而是最稳妥的。”

  给晁刚交代完了事情之后,就找上了王冲。

  “带着人,跟着我出去一趟,要是实在放不下卞玉京的话,也可以让她跟着,当做是朕给你们安排了一次远距离的郊游。”

  一下午的时间。

  就在崇祯四处走动中结束了。

  等到回到宫中,两位皇后才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

  “皇上是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间有疾苦,那些官吏们为了自己的官位,可不会轻易的写奏章上报。”

  张嫣是带着人,见过人间惨剧的。

  当时的雍州可是已经被崇祯清理过一遍了,可还是有些阴暗的角落,在那个时候顾不上。

  大明太大了。

  需要治理的地方也太多了一点。

  若是都集中起来的话,应该很好治理,然而一切都不过是奢望。

  合村并镇,崇祯已经在做了。

  效果还不错。

  可也只是杯水车薪,工程队一直都没有闲下来,却也只解决了不多的县城。

  想要全国推广,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很大的。

  其中所需要的时间,也最少需要十年。

  而十年之中,大明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朝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我本来是想要把你们带出去,四处看看的,不过想了又想,京师需要一个有身份的人坐镇,也就放弃了。”

  崇祯一直都知道,治国有多难。

  曾经在键盘上指点天下,说的头头是道,仿佛只要自己的主意,一定能够解天下万民于倒悬。

  实际上,自己有几斤几两,心中最清楚不过。

  玩政治,本就不是他的强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似乎他的身上就没有强项。

  吹拉弹唱不行。

  诗词歌赋也不成。

  就是想要拔高大明的科技水平,自己曾经所学到的东西,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做多只是指出一个方向。

  需要出成果,还得有人去研究才成。

  莫名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废物,若不是身上有着一身皇帝的皮披着,他怕是要在这个时代饿死才是正理。

  想要发财?

  那些官吏们有的是办法玩死自己。

  更不用说聚兵造反了。

  吃苦都吃不了,就是上了战场,估计两腿都要打摆子。

  “晁刚将军是可信的,外面的骆养性也可信,宫里你们最信任的人也只有王承恩和田守新,虽然这两人在兢兢业业的做官,根本顾不上宫里的大小事务。”

  崇祯交代着,自己认为最可信的那些人。

  要是真的出了事情,也有人可以商量。

  “还有就是,我把高桂英留下来,你们女人之间总是有着某种默契的,许多话也都能够聊到一起。”

  本来说好的,是要明天给高桂英带点好东西的。

  如今看来是要食言了。

  “那洪承畴洪将军呢?他人可是就在蓟州的,快马加鞭,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够来到京师。”

  京师少了王冲,就算是有晁刚在。

  周皇后还是心理不踏实。

  崇祯闻言,抬头看向了蓟州的方向,对于洪承畴,他的感官很奇特。

  在他的印象当中,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此人可是做了大清的降臣的,只是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给打乱了。

  现在洪承畴还是大明的忠臣。

  而这样的忠臣,在很早之前,被自己敲打的,很快认识到家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也能够信任。”

  崇祯最后确定道。

  在没有任何不忠的消息出来之前,只能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

  而且他也不怕洪承畴忽然犯了糊涂。

  天色将晚。

  落日的余晖,给紫禁城上披上了一层金黄。

  十一月的白天总是很短的。

  只要太阳落山,寒意就开始四溢。

  今夜无星,残月高悬,挂在檐角的残月,仿佛一个明亮的,弯弯的灯笼。

  崇祯舒缓着自己紧张的精神。

  一遍又一遍的折腾着两位皇后,繁复要把自己出门之后的所有时间欢爱,都用在了今晚。

  灯火依旧。

  人声却渐渐的小了下来,只听到熟睡的呼吸声,不断的在崇祯的耳边响起。

  迷迷糊糊的,困意袭来,也跟着熟睡了过去。

  翌日。

  卧室的座钟敲了七响。

  崇祯看了看还在熟睡的两位皇后,小心翼翼的没有的打扰的起床,洗漱。

  东西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再换了一身合身的衣服,他没有穿龙袍,毕竟要出远门,一直穿龙袍沉重不说,还不是很舒服。

  然后回到了寝室,在两位皇后的额头,亲吻了一下。

  没有告别。

  该说的话,昨晚都已经说完了。

  伤感也不存在,出门一趟总是要回来的。

  只等到崇祯走后,张嫣和周玉凤才睁开了眼睛。

  “皇上走了。”

  “走了。”

  “你说他这一次出门,会不会有危险?”

  “不会,昨晚知道皇上要出门的时候,我就已经找阚玉树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大吉。”

  “那就好。”

  两人一时沉默,历史上,经常出宫的皇帝可不多见。

  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

  博望坡一击,整个大秦国本来蒸蒸日上的,忽然就是土崩瓦解。

  也就是从那时,只要没必要的话,皇帝都不会走出深宫。

  毕竟,外面才是最危险的。

  崇祯不知道两位皇后的想法。

  出门之后,卫江就跟在身后,同时跟着的还有高宇顺。

  周围隐秘的皇家侍卫,也都跟了上来。

  等到出了皇宫之后,太阳已经升起。

  **

  去往保定府的路上。

  早起的行人,正匆忙的赶着路。

  更多的则是在等待着公共马车的到来,而这些人才是出远门的人。

  忽然一对车队,缓缓的官道上行了过来。

  周围跟随的士兵们,都是沉默的迈着整齐的步伐,背着火枪。

  中间的一两比其他马车更长一截的车厢之中。

  崇祯通过车窗看着外面。

  而百姓们也在好奇的看着他们的车队,一点惧怕的意思都没有,也有一些胆大的,见多识广的,指着马车说着什么。

  距离太远崇祯听不清楚。

  “这条路是朕继位之后的第二年修的吧?”

  坐在马车里的不止崇祯一人。

  还有跟随着一起的李长庚,王冲他们。

  “是那一年修的,当时我记得是黄立极和施凤来他们,用时差不多半年时间。”

  李长庚心中还记着这件事呢。

  朝堂上的第一批被送去工程队劳改的大臣,当时他还记得,在这些人进入工程队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找上了他,想要给说情,看能不能宽松一点。

  给出的银子多的,让他头皮发麻。

  “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三年了,如今连通到了什么地方?”

  修路看起来容易,可在没有机械帮忙的情况下,能够修建出这样的宽阔大道,张维国应该是费了心血的。

  崇祯看着两旁的松柏。

  能够从山里,移栽道道旁,还要保证其存货的概率,在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心里,怕都是在想着多此一举吧。

  绿化面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来。

  大明的工业也才刚刚开始,污染还没有出现,自然就不会有人重视。

  “只连通道真定府,到了真定府就要过河,那个地方的码头,也是建成不久,船只也都是大明最新的商船。”

  王冲一边说着,一边顺手熟练的打开了身边的一个抽屉,拿出了一卷地图。

  指着地图上的位置。

  看起来还没有一指的距离,可要是凭借着马车行走的

  话,得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李长庚瞧得一怔,很明显,他第一次座这样的马车,还不清楚马车上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机关设置。

  而刚刚作为教谕部部长的高弘图则是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王冲。

  能够用这么随意的动作。

  很显然,简在帝心,不是一句空穴来风。

  上一次在风雅楼虽然也经历过,可那是因为一次主持会议。

  虽然当时有剥夺内阁首辅权利的嫌疑。

  可李长庚都没有说什么,自然也就轮不到旁人胡乱嚼舌根了。

  “看来这里要架一座桥才行,这条河的宽度是多少?”

  崇祯随口一说,突地发现,要是河道太宽的话,以大明现在的技术,还不一定能够架得起大桥。

  这是一门很大的学科。

  包括的东西也很多,可不是修路那么的简单。

  最起码,大明的数算,要再上一个台阶,才有机会去修建。

  “南边是滹沱河,自古水患严重,而且最窄的河道,也有七十丈宽,根本就架不起桥。”

  王冲没有说,是架什么样的桥。

  崇祯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工程兵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浮桥应该没有问题,不过经受不住时间的侵蚀。

  造价太大,只能临时使用一下。

  “道院现在对桥梁的研究,进行到那一块了?”

  崇祯话头一转,扯上了道院。

  按照崇祯的想法,建桥这种事,也可以一边修建,一边总结经验。

  实践才能出真知吗。

  只要记录做的好,群策群力,还是能够有所进步的。

  “最多只能建设八丈宽的河道,再远就不成了,说是材料的硬度不足,需要的精铁很多,还有就是太过耗费人力了,要不是最近大明多了一些俘虏,道院的人还真不敢轻易的尝试。”

  王冲挠了挠头皮。

  当时他接到最新的消息时,可是吓了一跳。

  桥是修建了一半,就已经死了差不多五百人了。

  完全都是用人命给填起来的。

  就这。

  道院的人还觉得已经很成功了。

  好在大明的子民是不允许做这样的危险工作的,做多就是做给人做饭,又或者就是运送材料。

  由此可见。

  王冲都能够想到,当年修建长城的时候,到底死了多少人。

  怕是每一块砖石之下,都会有一条人命吧。

  “嗯,让他们都小心一点,就算是俘虏,也不能这么消耗。”

  崇祯蹙眉的看着地图。

  想要修建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明样子,看来十年时间根本就不够,要是道院的科技一直没有突破的话。

  时间的跨度,应该还会加长。

  李长庚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吭,他就知道,问起修桥,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人死去。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死的那些人可都是奴隶。

  难怪皇上一直在确定奴隶的范围,原来是都要开设这样的大工程。

  高弘图听得张了张嘴,想要说点自己的看法,然而看了一圈,没有一个人把奴隶当人的,也就只有作罢。

  反正都是些蛮子。

  当年在辽东的时候,也杀了不少的汉人,那可都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屠城。

  这才哪到哪。

  死了四五百人而已,还都是因为意外死亡的。

  也算是给大明做了巨大贡献了。

  “他们可是心疼着呢,每一个奴隶可都是银元,这些干活的人,都快要赶得上材料的价值了。”

  王冲说着自己在道院听到的见闻。

  已经做了各种防护的手段。

  奈何在河道上架桥,总是会有各种意外发生,根本就没有在山间架桥容易。

  “对了,刚刚听你说滹沱河自古水患严重,两岸的百姓们,现在过得怎么样?还有河道的清理,河堤的加固都做了没有?”

  “两岸的百姓,现在已经被迁往安全的地带,只留下了少量的一些船夫,每天迎来送往,河道的加固,也都在进行,具体的只有到了地方才能够看到。”

  “道院的人有没有什么说法,可以彻底的解决水患问题?”

  “有的,他们研究了好长时间,说是在平山县和获鹿县境内先后修建了岗南与黄壁庄两大水库,不过到目前来说,技术还是不够,也只是出现在了图纸上。”

  崇祯和王冲讨论的问题,直接甩了李长庚的几十条街。

  若是不认识的人,还以为王冲才是内阁首辅。

  此刻,高弘图就有这样的感觉。

  就连李长庚也觉得自己不配内阁首辅的身份。

  乐文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崇祯大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