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顿失滔滔新的鸿胪寺,新的规定。
傅鼎铨却没有任何一点不适应的样子,大明的税收,国库里的钱财,那都是要花在自己的子民身上的。
若是用在外人身上,反而让自己的子民忍饥挨饿。
就为了给自己挣得一个所谓的‘面子’,那玩意能够让敌人不进攻大明?
经过了几千年的经验和历史教训。
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给好处了。
就在卡瓦略进入了大明之后,李长庚已经抱着自己的公文,去往宫内找皇上商量这次和荷兰人建交的条陈了。
第一次有一个很远,很远的国家,越过大海来到大明,想要建立一种稳固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李长庚翻遍了书籍,都没有找到前人留下的,可以合适应对的办法。
没经验啊。
若是还像面对回鹘、吐蕃、党项、女真,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女真人已经快要被他们灭了。
吐蕃也在即将要攻打的节骨眼上,剩下的那些小国家,也都早已经和大明断交。
重新建立起来的鸿胪寺似乎只是在面对荷兰一个国家。
他们大明还对这样的国家,不是很熟悉,得到最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消息,也都是从郑家和刘香的口中得知。
准不准确他们不知道。
可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大明需要派出一群人,去往这个国家,好好的看一下,最好是能够建立一种可以长久的驻地。
这个他听皇上说起过。
具体要怎么做,他还没有头绪。
正思索间。
就被高宇顺高公公,请进了御书房。
在这里办公的时间,已经比上朝的时间都要多。
“皇上。”
“坐。”
崇祯的手中拿着的是一份关于大明在整个冬季,需要赈灾的地方,国家大了,总有某些地方照顾不到。
这就需要底下的官员们,勤快一点了。
要是能够及时发现,并且为做出了有效的治理,那就是政绩一件。
然而,要是视而不见的话,那么问题就很严重了。
大明律上面可都写得明明白白,就这你还不知道怎么办的话,那就是官员自己的问题。
“今年的雪灾很大,所幸受灾的人群并不多,对了道院修建的大桥,已经在使用阶段了,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一项新事物的诞生,总会破坏掉原来的生态系统。
这一点,崇祯是深有体会。
当年建厂,看起来是捞到了大笔的财富,可对小作坊可是影响深远,若不是他反应的快。
怕是那一年,就会有不少百姓们,因为手艺的无用,而导致吃不上饭。
最后从本来还小有积蓄,变成了赤贫如洗。
更严重者,还会有人因此而自杀。
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所以在出现每一份新的事物之前,崇祯都得让人好好的研究一下,到底对哪一些人群有影响。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人不会因为新出现的事物而失去了工作。
引导,分流。
或者干脆大明官府给安排新的工作,这些都是一连窜的事情,缺了一个环节,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问题。
“暂时还都没有发现新的坏处,船工和船夫,也都有了去处,在码头上讨生活的人也都就近安排在了工厂之中,这些人的适应性很高,只教了三天时间,大部分就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机械了。”
李长庚回答道。
心里却想到了史可法,这一次这人出力很大,现在估计都还在养身体,一连两个月高强度的思考问题。
他看着就揪心,生怕下一刻,就猝死在他的财政部衙门当中。
每一天的运算量,那可是大的吓人。
几十个算盘组合在一起,敲得‘噼里啪啦’,他就是只用听到那种响声,就是头皮发麻。
玩数算的人,都是惹不起的人。
干起活来,简直是不要命,也就在后来,每天用参汤吊着,他不是心疼人参,现在把建奴们已经压制到了抚顺关。
这种东西,大明已经不是很稀缺了。
就是抢来的那些人参,到现在都还没有处理完,每隔一段时间,还有边军给太医署送来许多。
“那就好,这些人的情绪都怎么样?有没有不满的?”
崇祯抬头问道。
不在自己熟悉的工作中做事,一开始肯定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都得等时间来慢慢的习惯。
“有的,这些人不知道为何,总是要求加班,说着这样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李长庚无语。
让这些人闲着不好?
为何还要不舍昼夜的加班?
身体不要了?
一开始对于皇上定的一天四个时辰的工作时间,他是不理解的。
然而,随着道院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人,一天之中最佳的作息时间,干活时间长了,不但没有效率,还容易让人的身体出现毛病。
当然,对于那些苦了大半辈子的人,就不是很理解了。
这些人一无所有,有的只有时间和一身的力气。
要是时间和力气都用不出去,他们生怕这样的好生活,就像做梦一样,一睁眼,然后就没了。
崇祯一愣。
他还以为是这些人,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生活,不想要紧工厂做事呢。
原来是为了加班的事情。
“这个···他们习惯一段时间,自然就不会在要求加班了。”
崇祯在上辈子,可是996的社畜,可是做梦都想要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的。
他不是很理解,这个时代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他给的不够多,还是闲不下来?
他没有想过的是。
正是因为给的太多了,工作还轻松,导致了很大的一部分人,怀疑这件事不能够长久。
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
崇祯没有在这件事上面纠结。
“辽东的消息,由于风雪阻路,现在很难传递回来,又有渤海结冰,就是船只都没有办法及时的来往传递消息,下一步大明就要对辽东的每一条河流,都架设桥梁了,你们内阁可以拿出一个章程,算一算成本,需要先从哪个地方开始施工。”
大明的内部,崇祯现在不急了。
慢慢的建设,不但可以让当地的百姓们改善生活,还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
当然,重要的是,大明内部的河道很宽,需要架桥的技术要求很高,还是先多积累一点技术,才好实施下去。
免得最后出现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
“臣记下了。”
李长庚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摸出了一个小本本,把崇祯刚刚说的那些话,简单的记录了下来。
崇祯讶异的看了一眼,也没有说什么。
这样的小本本,他也是有一个的,还是因为之前,大明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天灾,许多事情,他都记不清楚,只能动手记在本子上。
谁知道,这种举动,让给许多人都开始效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句话,崇祯是真的深有体会。
他在大明的威望越高,越是在谨慎的做着每一件事,心中有时候也在想,别的皇帝到底是怎么做事的。
为何轮到自己就这么艰难。
“皇上,荷兰国的人今天已经到达京师了,不知道咱们大明该怎么应对?”
李长庚尴尬的问道。
这些事本就是他们内阁需要处理的,现在却拿过来,去让皇上处理。
真当做皇帝的很清闲?
崇祯抬头看了李长庚一眼,沉默了良久。
他其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其他的国家交流,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才恍然发现,以前把鸿胪寺裁撤的有点随意了。
要是留下一点有经验的官员。
这件事怕是很容易处理。
“那人所要求的诉求是什么,就让那个部门前去交流,专业的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才不会有失误,另外,给那人也声明一下,若是可以的话,大明是需要派遣大使前去出使荷兰国的,最好是两边各自建立一所大使馆,以此来方便交流。”
最后崇祯还是根据自己的猜测,来做这件事。
不同的来访身份,就用不同的人来处理应对。
不用什么阿猫阿狗,都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出面,显得大明很没有面子。
不就是海外的一个国家吗。
那又怎样?
往后大明也是要打出去的,还会占据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最多就是了解一下外部的环境。
难不成还要供着?
李长庚也知道,自己刚刚说出来的话鲁莽了。
“臣这就去办。”
有了大概的方法,李长庚心中也就有数,向以前那种,只要是藩国,小国来访,都会送金银的做法,现在是行不通了。
仁义那种东西,在两国之间的交锋,是不存在的。
这是以前皇上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在眼前的建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只在三个月之前,还有蒙古人的一些部落,想要和大明建立同盟,乃至于藩国条例的。
却都不被接见。
在大明弱势的时候,一个个的化身狼犬,想要从大明的身上撕下一块肥肉,现在大明强大了。
就又要想着修好关系。
哪有那么简单容易?
蒙古人的草原,大明的许多人可都在惦记着呢。
曾经那些地方没有好处,现在可大不相同了,畜牧也是一条发财的路子,土地上不一定只种庄稼。
还可以长草的。
还头吐蕃,这个地方的人,可是也有好久都没有向大明进贡了,明显就是看不起大明的军事实力。
这一点得承认,之前的大明,打仗真的是有点那啥。
明明可以胜利的,偏偏要搞成平手。
还要太监和文臣监军。
能够打胜仗就是怪事了。
“对了,雍州的官道,现在修建的那个地步了?”
最早开始修建官道的就是雍州,然而那个地方,山道实在是太多,修建到现在,已经全面落后于其他的地方了。
“秦岭的官道,不容易修建,山路难行,还要打通隧道,这些都是难点,还有就是河道也很多,到处都需要架桥,以前没有技术还无所谓,现在有技术了,就只半年的时间,已经架设了一百三十一座桥梁。”
李长庚知道,在西安府的卢象升,为了官道的修建,到底花费了多少的钱财。
不过,那些钱财,可都是一些商人们的资助。
就是一些小点的桥梁,都是这些商人们,联系好工匠,修建起来的。
别说,就这,许多的商人们,都还是在赚钱呢。
反正,他李长庚是弄不懂,这些人的钱,是怎么赚到的。
这些崇祯在一些奏折上看到过。
还为此批示,说是要注意安全的。
“向秦岭修路,他们是想要和蜀中联系起来?”
崇祯思索了一下,只有这一个想法,才能够让商人们,不断的投钱进去,只要商路打通,蜀中的物资,可就真的是发财了。
“是的,皇上,其中出钱最多的就是蜀中的商人们,他们手中的商品,可以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卖出好价钱,就是道路不通畅导致许多货物卖不出去。”
李长庚的话,崇祯是信的,可卢象升的做法,很明显就是为了清理蜀中做准备。
乐文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