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南征统帅的人选

  看书网.,最快更新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

  九月初二。

  傍晚。

  春和殿偏殿。

  “太子殿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库空虚,臣实在是拿不出钱啊!”

  郁新躬身向朱高煦一礼,苦着脸说道。

  朱高煦没有接话,而是环视偏殿内一众户部官员,目光着重在夏原吉、卓敬两人脸上停顿了一会儿。

  夏原吉会意,起身作揖道:“臣建议殿下奏请今上,从内帑拨款,以补国库之需。”

  “殿下,不可!”

  卓敬立即起身补充道:“去年九月,陛下发兵帖木儿国,所用军需用度,皆出自内帑,此战延续至今年六月结束时,已花费数百万银两。此时若奏请陛下从内帑拨款,必会引得陛下不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

  夏原吉摊摊手,扭头看着卓敬,问道。

  卓敬向朱高煦抱拳道:“殿下,臣有一法子,或许可解此困局。”

  “卓卿,且试言之。”

  朱高煦伸手示意卓敬、夏原吉就座,然后对卓敬说道。

  卓敬坐下道:“殿下,皇家银行里存储着大量银圆、金钞,何不挪用一部分,待日后国库有钱时再补上?”

  “万万不可!”

  户部尚书郁新当即反驳道。

  他顾不得太多,再次起身,向主位上的朱高煦拱手道:“殿下,银行的钱皆是储户所存,若发生天灾病疫,百姓还需此钱渡灾。非生死存亡之际,万不可挪此存款。”

  “权宜之计罢了,又不是有借无还。”卓敬解释道。

  朱高煦抬手示意郁新就座,然后说道:“郁公不必着急,你说的事,我断然不会做。但卓卿这个‘借’字用的好。”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他接着说道:“既然百姓可以从皇家银行借钱,为何朝廷不可以从百姓手中借钱?”

  “这可能么?”有户部清吏司官员小声惊呼道。

  另有官员低声道:“为何不可?”

  “找百姓借钱,岂不有损朝廷威严?”有官员轻声质疑道。

  “那你说怎么办?”另有官员无奈的反问道。

  朱高煦听着殿内吵杂的议论声,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我是户部银行之长,有权决定户部银行事务范围。因此,以朝廷之名义,找百姓借钱并非妄言,或可一试。”

  就在郁新准备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朱高煦接着说道:“可能有人觉得此举会有损朝廷威严,但有借有还,如辕门立木,树立的难道不是朝廷之信誉么?”

  “殿下高明!”卓敬真心实意的说道。

  朱高煦道:“我意由户部银行,面向直隶境内治下百姓发行‘国家债券’,简称‘国债’。”

  之后,他把“国债”的概念向众人解释了一番。

  “殿下,臣以为可行。”卓敬起身表态道。

  “臣附议。”有官员表示支持。

  “臣附议。”紧接着又有一些官员陆续起身,也表示赞成发行国债。

  户部尚书郁新犹豫不决,但眼下实在是没有太好的方法,因此他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夏原吉效法郁新,凡事都向郁新学习,因此也选择了沉默。

  “既如此,发行国债之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早朝,我会将此事上奏父皇陛下。”

  朱高煦对此次会议做了最后的总结。

  次日。

  早朝。

  “传丘福等有功将士,入朝受封!”

  堂上礼部官员高声唱喝道。

  永乐二年九月,朱棣派府军卫指挥使丘福,统领三千轻甲骑兵,以及两千名神机兵,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与别失八里的两万骑兵合兵一处,然后直扑帖木儿国,誓要迎回傅安。

  当时帖木儿西征,正与奥斯曼打得不可开交,自然无暇东顾,遂被丘福率领的骑兵一路长驱直入,攻到了国都撒马尔罕城。

  好在帖木儿及时回兵,守住了撒马尔罕城,不然很可能会被装备了燧发枪与黑火药炸药包的神机兵攻破国都。

  丘福本着以战养战的原则,从帖木儿国境内俘获了许多牛羊与俘虏,在撒马尔罕城外杀羊宰牛,把六十多岁的帖木儿气得半死。

  帖木儿面对大明天兵燧发枪与炸药包的威力,考虑到明军此来的目的是要迎回被他扣留的傅安,为了大局考虑,他下令释放了傅安,并写了一份请罪文书,派出使团携带贡品,跟随明军入京进贡,表示愿意与大明重修于好。

  今天早朝的重头戏,就是封赏丘福等远征帖木儿国凯旋而归的有功将士。

  待丘福等中高层将领领旨谢恩后,朱高煦出列,把他打算用户部银行以朝廷名义发行国债的计划上禀于朱棣。

  朱棣昨天晚上就得到了朱高煦有关国债的禀告,自然应允了此请。

  散朝后,兵部、五军都督府等文武官员,被司礼监众宦官奉命喊到了武英殿。

  “陛下,安南国伪王先是上表请罪,并表示愿意迎接故安南国王后裔陈天平回国复位,结果却出尔反尔,伏击我天朝使臣,更俘虏了陈天平,而后将之杀害。此举天怒人怨,臣请陛下发兵,讨伐安南国伪王!”

  兵部尚书金忠躬身禀告道。

  去年二月,安南国伪王派人携带贡品入朝上表请罪,表示愿意迎接故安南国王后裔回去复位,态度诚恳至极,让人找不到一点的问题。

  当时朱高煦认为伪王狡诈,上表请罪恐怕是拖延之计,或许其国当权者担忧大明出兵征伐,已经在其国边塞修筑了众多防御工事,甚至可能开始了大举征兵、造船、制造火器。

  但是,包括朱棣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他的这个猜测可能性不大,大明威压四方,安南小国岂敢如此?

  于是,朱棣下旨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天平归国即位。

  安南国实际掌权者胡季犛得知此事后,派遣胡元澄埋伏于支棱关,出其不意的击败了明军,俘虏了陈天平。

  不久后,胡氏伪王发出消息说,经过他们的审讯得知陈天平的真实名字叫阮康,乃是安南国前朝宗室陈元辉的家奴,曾参加民变,失败后逃奔哀牢,后经哀牢逃入大明境内。

  为了告慰故安南国王的在天之灵,胡氏伪王下令将陈天平凌迟处死。

  这个劲爆的消息被都督黄中带回大明之后,瞬间让朝堂上的群臣炸毛了。

  这是在打大明的脸!

  兵部尚书金忠当即请求朱棣发兵,剿灭安南伪王,为故安南国王室复仇。

  朱棣暴脾气,岂能容忍这种事?

  他气急败坏的拍着御桌,大声说道:“区区蛮夷小王,竟敢辱我天使,欺我上国,简直罪不容诛!”

  “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胡氏安南,灭其国,诛伪王,解救其国百姓于倒悬。”

  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出列,躬身恭声道。

  他自洪武十八年以前元枢密院知院身份归顺大明以来,先是参加过捕鱼儿海之战,接着又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以功升任指挥佥事,后被调往燕山左护卫,隶属燕王朱棣麾下。

  此后,他多次遂燕王朱棣出塞征战,因作战骁勇,又足智多谋,逐渐受到朱棣的器重。

  当时燕军诸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遂被朱棣倚为左右手。

  但自朱棣入住东宫之后,至今过去了八年,张玉虽然位居正三品的府军前卫指挥使之位,但是与他同龄的丘福现在因功受封为淇侯,而他连伯爵都还不是。

  这次出征安南,正是立功的大好机会。

  他若能灭掉胡氏伪王,那就是灭国之功,虽是小国,却也足以凭借此功封侯。

  旗手卫指挥使朱能紧随其后出列,也躬身道:“陛下,臣愿率兵讨伐安南,诛杀胡氏伪王,扬大明天朝国威!”

  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一众顶级勋贵,见永乐皇帝在武将之中的左右手先后出列表态,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列,表示愿意领兵为朝廷灭了安南伪王。

  朱棣见众将毛遂自荐,都想争一争这南征安南的统帅之位,心中生出一丝欣慰。

  他觉得可以把这次拉拢人心的机会让给朱高煦,于是朗声问道:“太子,你觉得何人可以担任此次南征之统帅?”

  “父皇,儿臣认为,此次统兵征讨安南伪王之人,必须要适应南方潮热的地理气候,否则极可能会水土不服,出现兵未至,人先病的状况。”

  朱高煦出列躬身道。

  “你觉得谁人合适?”朱棣问道。

  朱高煦道:“回父皇,儿臣以为,非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之子张辅不可!”

  “为何?”朱棣疑惑道。

  张玉不由得侧目,向太子朱高煦望去,目露感激之情。

  这时,朱高煦答道:“据儿臣所知,张辅此人心怀大志,虽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博览群书。近五年以来,以福建都司指挥同知之职,多在南方练兵,早已适应了南方潮热气候。”

  张辅并不在武英殿,所以朱高煦推举此人,在不少人看来,乃是出于公心。

  其实,朱高煦只是不希望历史上出征安南的朱能,病死在路上,而英年早逝。

  “兵部尚书怎么看?”朱棣看向金忠道。

  金忠正色道:“张辅年纪轻轻,且于南方军中并无根基,若贸然以其为南征统帅,恐怕难以服众。”

  朱高煦想了想,补充道:“或可先任其为南征统帅长史,持节节制麾下众将,犹如代行南征统帅之权。”

  朱棣沉默不语。

  “陛下,臣依然觉得不妥!”

  金忠打量着朱棣的脸色,发现对方情绪不高,便小心翼翼道:“张辅虽是个不错的人选,朝廷也从未限制青年才俊身居高位,但南征统帅乃朝廷要职,非老成持重者任之不可!”

  朱高煦抱拳向朱棣告罪,垂首道:“此为儿臣一点愚见,推举何人担任南征统帅,全凭父皇决断!”

  “朕听说,自去年福建都司指挥佥事盛庸大破东南沿海三千倭寇、海盗,摧垮海寇联盟,获封历城侯之后,一直养病在家?”

  朱高煦恍然道:“父皇所言非虚,历城侯老当益壮,尚能开三石之弓,他早年一直在福建担任都司指挥佥事,负责练兵之事。诚如父皇所说,历城侯当是南征统帅的不二人选!”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

  历史上,在建文元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

  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庸等乘胜收复德州,后论功封历城侯,旋授平燕将军,充总兵官。在东昌大败燕王朱棣,斩杀燕军大将张玉。

  建文三年三月,盛庸在夹河之战中败阵,退守德州。次年,朱棣率师避开明军主力渡黄河,盛庸亦带兵南下阻截。燕军在五月击败据守淮河南岸的盛庸,继续向首都南京进军,庸在六合、浦子口、高资港诸战皆败。

  朱棣入南京后,盛庸率部投降,即命守淮安,他后来在永乐元年致仕,不久被劾怨望有异图,自杀身亡。

  穿越者朱高煦改变了历史,有大将之才的盛墉之命运也被扭转,不仅凭借对外荡寇的军功封为历城侯,更是简在帝心,深得朱棣的器重。

  “是啊,陛下深谋远虑,盛老将军的确是最佳人选,臣佩服!”金忠嘴角微笑,意味深长的附和道。

  金忠比朱高煦想的更深,据他所知,盛墉对朱棣解除海禁本来是有怨言的,但是当海寇入侵,他领兵剿灭一众海寇之后,反而变成了开海的强力拥护者。

  因为盛墉的侯爵之位,是杀海寇得来的,若不开海,他怎么继续出海去杀海寇?如何彰显他的赫赫武功?

  “张玉,你怎么看?”朱棣看向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问道。

  张玉虽然觉得他儿子张辅没能成为南征统帅有些可惜,但相比之下,历城侯盛墉确实更合适。

  “臣觉得,历城侯确实是南征统帅的最佳人选。”张玉恭声道。

  “既然众卿对推举历城侯担任南征统帅没有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朱棣点头道。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朱棣之子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