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重启五等爵

  ,重生朱棣之子

  数日后。

  早朝。

  朱棣与群臣议了数件政事后,见无人再奏,便朗声道:“太子?”

  “儿臣在!”朱高煦应声出列,躬身道。

  朱棣道:“朕看了你建言恢复五等爵的奏本,觉得趁着诸藩改封之事推行的同时,恢复宗周之五等爵也未尝不可!”

  他说到这里,目光从堂上一众武官将军脸上扫过,高声问道:“诸卿觉得如何?”

  “陛下英明!”

  众武官将军连忙躬身拜道。

  像张玉等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没有获封军功爵的将领,顿时热血上涌,他们看见了封侯赐爵的希望,呼吸声都变得粗了起来。

  “陛下,臣觉得不妥。”

  礼部尚书郑赐出列躬身道。

  “郑卿觉得哪里不妥?”朱棣问道。

  皇帝问话的同时,众武官将军也向郑赐投去了并不友善的目光。

  “陛下,太祖皇帝为减少勋臣受封土地等特权,防止其权势膨胀,威胁大明社稷,特地施行宗室功臣封爵两体制,只授爵号食禄无封邑,规定‘凡爵非有功于国不得封’、‘凡公侯封拜,俱给铁券’等准则。”

  郑赐恭声道:“陛下恢复宗周之五等爵,却是与祖制不符啊!”

  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既要依靠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又要体现皇室宗亲高贵的地位,这才制定了两套封爵制度,只在经济上待遇优厚,但不再给封邑。

  “朕只是说要恢复宗周之五等爵,并没有要推翻太祖的规定,谈何违反祖制?”

  朱棣觉得礼部尚书郑赐有些无理取闹的意味,故意面露不悦的反问道。

  “陛下,洪武三年,太祖皇帝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

  郑赐不卑不亢的回答道:“如今陛下欲恢复五等爵,岂不是违背了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

  “郑卿,朕问你,太祖皇帝是否严令要求后世嗣君不得再置子、男二等爵?”

  朱棣觉得郑赐有些迂腐好笑,当即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厉声问道。

  郑赐躬身道:“这倒没有。”

  朱棣高声道:“既如此,那朕今日在公、侯、伯三等爵之下,增置子、男两等爵位,便谈不上违背祖制!”

  “是臣失言,请陛下降罪!”

  郑赐发现朱棣思维敏捷,不好忽悠,急忙跪下认错,以额头触地,恭声说道。

  朱棣笑道:“你身为礼部尚书,考虑朕所设规制是否有违祖制,也是职责所在,朕不怪你,起来罢。”

  他话锋一转,想起了一件事,便接着问道:“郑卿,朕听你刚才提及‘铁券’,不知太祖皇帝对于‘铁券’定下的规制,是怎样的?”

  “陛下。”

  郑赐起身后,再次作揖道:“当年太祖皇帝查阅历代史籍,发现历朝丹书铁券皆有弊端,为了避免出现旧弊,太祖皇帝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把丹书铁券当成表德彰义,率世历俗之物。”

  “太祖皇帝曾下诏规定,丹书铁券的授予对象只限于因立军功,而被封为公、侯、伯爵者,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且不能用于子孙免死。”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历史上,明朝的丹书铁券就是模仿吴越王钱镠的铁券形制所铸。

  此时,朱棣听了郑赐所言,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增置的子、男二爵,便不再赐予丹书铁券,当定为流爵。”

  “陛下圣明!”郑赐急忙接话道。

  众武官将军纷纷向郑赐投去了杀人的目光。

  郑赐却全然不知,老老实实退回了班序。

  然而,就在这时,户部尚书郁新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臣掌管户部,需算计各类岁俸。”

  朱棣看着郁新,大致猜到了对方想说的话。

  郁新道:“依旧制,本朝爵位分两种,即流与世。世与不世、爵位高低,皆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俸禄。不知陛下增置的子、男二等爵,俸禄几何?”

  朱棣摊开御桌上朱高煦所写的奏章,微微低头,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然后站了起来。

  他俯视着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朗声道:“在回答郁卿的问题之前,朕公布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更定公、侯、伯分为三等,佐太祖皇帝定天下者,乃为一等爵,余者为二等、三等。更定一等公岁俸为四千五百石,二等公岁俸为四千石,其后皆以五百石递减,减至三等伯岁俸五百石为止。”

  朝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听了朱棣的话后,皆陷入了沉默。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原本给有爵者的岁俸,就不算高,公爵的岁俸为两千五石到五千石,侯爵的主要岁俸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不等。

  朱棣更定公、侯、伯的岁俸,进一步把每个爵位分成了三等,这对勋臣们来说总归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岁俸大体是增加的。

  然而,这三种高阶爵位的等级增多,意味着想要获得更高的爵位,所需军功也会更大。

  “第二件事,自今日起,世爵不再世袭罔替,皆降等以袭。承袭一等公爵者,降为二等公,承袭二等公爵者,降为三等公,照此类推,降袭五世之后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第五世之爵。侯爵、伯爵降至三等伯爵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三等伯爵。”

  朱棣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原本那些有爵者,以及军中宿将,皆从永乐皇帝的话里嗅到了非比寻常的味道。

  朱棣把堂上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面不改色的接着说道:“降等袭爵还需通过考核,否则不能袭爵。无论宗室子弟亦或勋贵子弟,唯有通过爵考者,方可继承爵位。”

  这时,朝堂上响起了小范围的议论声,尤其以一众勋贵与宗王议论声最大。

  “考核的内容并不复杂,即君子六艺而已。大明乃天朝上国,宗室与勋贵子弟若不识文会武,岂不是被海外小邦笑话?”朱棣补充道。

  宗王们听到朱棣所言,不由得想起了最新版的《皇明祖训》。

  自上次朱棣提过一次后,众王皆从通政司申领了最新版《祖训》,即朱元璋生前最后一次修订后的《祖训》刊印版。

  最新版的《祖训》规定,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可世袭郡王,其余各嫡子封镇国将军;庶出之子,降二等为辅国校尉。

  镇国将军嫡长子,降一等,封辅国校尉;余子皆降二等,封奉国中尉。

  辅国校尉嫡长子,降一等,封奉国中尉;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奉国中尉嫡长子继承奉国中尉之爵,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这一点很重要,复归平民之身,意味着不再享有朝廷给予的宗室岁俸,需要自食其力,自谋生路。

  换言之,可以参加科举,从文从武,经商务农!

  朱元璋特别规定,允许这些身上流着皇家血脉的特殊平民,在左或右肩处绣上朱红色的带有“朱”字的日月图案,以显示其出自皇室的血脉。

  此外,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校尉爵位。

  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需取消。

  朱元璋还另外修订了关于处罚宗室的规定。

  对于那些自持超品地位,多行不义,违法乱纪,影响恶劣的宗室,若是亲王则降为郡王,若是郡王则降为镇国将军,若是镇国将军则降为辅国校尉,其他照比例,直至贬为庶人。

  换言之,以后宗室子弟犯罪,朝廷必须根据其所犯罪行,轻的降爵,重的革除宗室身份,贬为庶民。

  而最新版的《祖训》里,并没有宗室子弟继承爵位需要考核的规定。

  也就是说,朱棣刚才所言的“考核”,乃是他新增的规制。

  “陛下圣明!”

  忽然,周王朱橚的一声高呼,盖住了朝堂上各种小声的议论。

  韩王朱松也紧随其后,高呼道:“陛下英明!”

  朱棣点了点头,对识时务的朱橚、朱松非常满意。

  其他宗王与勋臣也不得不表态,纷纷发声,表示拥护朱棣的决定。

  片刻后,朱棣望向郁新,接着道:“郁卿,朕现在可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了。”

  “新增置的子爵、男爵不再分等,且为流爵,定子爵岁俸三百石,男爵岁俸二百石。”

  “臣户部尚书郁新,谨遵圣谕!”

  郁新恭声跪地领旨,然后起身退回了班序。

  按照朱高煦的设想,重启五等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分封异姓功臣于海外建国的制度,激起大明官兵马上博取军功,光宗耀祖,福泽子孙的斗志。

  另一方面,针对中低层官兵,将子爵、男爵当成一种荣誉,享有部分高爵者的特权,如上书朝廷、见官不拜之权。

  如此一来,便可以给中下层官兵,一个博取低阶爵位的动力。

  朱棣考虑到六部堂官的可能会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于是开口接着道:“至于外戚爵,照旧制,仍为流爵。”

  外戚就是皇帝母亲或妻子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朝,皇后嫔妃大多选自平民或品级较低的官宦之家,因此外戚地位大多不高,且没有什么爵位,而皇帝常会以封爵的方式,提高外戚的地位,以示恩宠。

  至于封爵高低,以及是否授予外戚实权,全凭皇帝一言而决。

  如此方能体现出“恩由上出”,以示天子恩典。

  朱棣目光落在礼部尚书郑赐、吏部尚书张紞身上,接着说道:“礼部、吏部听令。”

  “臣在。”郑赐、张紞躬身出列,跪地接旨道。

  “日后朕所封外戚,始封于三等伯爵,止封于一等侯爵。外戚若要获得实权官职,吏部需考核其治政能力,从七品以下做起,官阶止于正三品。若朕言错,你等礼部、吏部须得提醒。”朱棣朗声道。

  张、郑二人齐声道:“臣吏部尚书张紞领旨!”

  两人领旨后,相续起身退回班序。

  “爵以报功,汉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无功受封,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

  朱棣严肃的说道:“自今五等之爵不论品级,非有大功于国者,虽官至一品亦不得封。有大功于国者,虽官品不入流亦可得封!”

  他说到这里,看向吏部尚书张紞、兵部尚书金忠,接着道:“吏部、兵部听旨。”

  金忠、张紞连忙出列,恭敬的跪下接旨。

  “有功于华夏者,或有匡扶社稷之功者,或有安定江山之功者,或有开国克乱之功者,皆授世爵,始封于一等伯爵,止封于一等公爵。”

  朱棣高声道。

  众武官将军们听了这话,都下意识点头表示赞成。

  六部堂官也都觉得朱棣说的有理有据,并无不妥。

  朱棣接着道:“赢得重大战役,如对外开拓之战,或守土固边之战者,皆授世爵,始封于三等伯爵,止封于一等侯爵。”

  朝堂上的所有人,听到这里,都保持着足够的镇定。

  只有朱高煦知道,接下来,朱棣将公布一道令无数官员为之疯狂的召令。

  且听朱棣高声说道:“承平年间,不论文臣武将亦或乡野平民,凡平定叛乱贼寇有功者、抗震抗洪救灾有功者、发明创造有功者、治政显著有功者,皆可论功封赏流爵,始封于男爵,止封于一等伯爵。”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即便没有战争,在和平的时期。

  文臣也可以凭借着治理一方的职权,以政绩显著之功,获封终身爵位,且最高可以得到一等伯爵。

  当然,文官有条件的,以发明创造之功,获封爵位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武将们,则可以抗震抗洪、平定叛乱贼寇之功,获封爵位!

  “臣兵部尚书金忠领旨!”金、张二人激动的面红耳赤,大声说道。

  两人领旨后,相续起身退回班序。

  至于堂上的其余官员,仿佛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大声高呼:“陛下圣明!”

  这种恭维之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听的朱棣都有些飘飘然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朱棣之子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