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人,时代不同了啊

  《黄飞鸿》三部曲的成功,也不禁让业界的很多人,以及媒体人,影评人,等等,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却没有人拍出这样的武侠电影?”

  其实《黄飞鸿》的模式要说新鲜,也谈不上,这类的电影,其实在曾经的港岛黄金时代,也曾出现过不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港岛导演,在新世纪之后,虽然打着复兴港片,重现港岛电影黄金时代的旗号,可是抄作业却都反而不会抄了,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惑,明明还是同一批人,可是为什么,拍出来的电影,却和当初差了那么多?

  其实这个问题,在《黄飞鸿》第一部上映的时候,就已经被讨论过,只是可惜的是,当三部曲上映之后,似乎结果并没有什么改变,有人模仿,可惜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也不禁让人疑惑,到底这是因为什么?

  赵光明也问:“为什么?”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为什么不继续拍黄飞鸿?因为有《黄飞鸿》三部曲在,我觉得我恨你再拍出超过这三部曲的“黄飞鸿”了,所以我不继续拍续集了,我其实挺纳闷的,那么多可以拍的“英雄”,为什么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黄飞鸿身上?”李易笑着道。

  “你的意思是?”赵光明眉头微蹙。

  “其实抄作业,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我知道,大家觉得《黄飞鸿》的IP被三部曲带了起来,而这个IP反正也不是独属于我,我能拍,他们也能拍,所以,大家就全都来拍黄飞鸿了,可是却忽略了一点,《黄飞鸿》的IP虽然因为三部曲而被炒热,可是已经有三部曲的存在了,观众的心里面对“黄飞鸿”的印象已经被三部曲某种程度上来说,定格了,至少在短时间内,定格了!就连我自己再想拍,也觉得完全无法超越之前的几部,更何况是其他的黄飞鸿?”李易其实是能理解的。

  首先就像他说的那样,现在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黄飞鸿,因为三部曲的存在,所以,包括黄飞鸿,包括十三姨,包括梁宽,鬼脚七等等角色,其实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第一印象。

  你这个时候,再拍出来其他的黄飞鸿,天然的会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这个时候再跟风也好,模仿也罢,不是说不能拍黄飞鸿,而是现阶段最好不要,或者说,绝对不是好选择。

  其次,黄飞鸿这种电影,其实真的很难拍,门槛也是真的不低。

  一般的剧组也很难邀请到合适的演员,比如赵千,比如吴军,这样的有名气,又有功夫在身,又肯吃苦的演员!

  而同样的,赵千,吴军他们这些演员,肯定也不会愿意去接那些模仿跟风的作品。

  再有,就是武术指导团队,元八爷和于老爷子不是谁都能请的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眼下的一个现象,模仿跟风这类的作品的有不少,可是反而是那些网络大电影,往往能拍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相对比较有意思的作品,反而正统的院线电影,却往往给人感觉差强人意!”李易笑着问道。

  赵光明怔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这个还真的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照理说,院线电影,背后的投资方,和制作方,论资源,人脉,实力都不是网络大电影能比的,可是结果为什么往往却恰恰相反?”

  李易笑了,其实这种情况真的不是第一次发生。

  为什么?

  其实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

  大概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面临的压力不同,是,院线电影,不管是卡司,还是导演,亦或者是投资,资源,等等都绝对不是网络电影能相比的,简单地说一个是正统的一个是非主流的。

  院线电影,投资大,自然而然地面临的风险也更大,而网络电影,投资小,自然回本的压力也更小,他们需要顾虑的东西也更少。

  这也就导致了,院线电影不可能去选之前的熊军这样的一文不名的武替来担任主要角色,因为没有票房号召力,可是偏偏市场上,适合这类的电影的演员,却很少,结果就导致了,名气有了,但是实力却很难匹配。

  效果自然而然地可以想象!

  相比之下,网络大电影就不同了,他们请不起那些知名的明星,所以更加偏向实用性和性价比,像武替啊之类的,不要说重要角色了,就算是男主角,也不是不能接受。

  所以,效果反而更好!因为这类的武侠片,观众已经被《黄飞鸿》系列弄的嘴巴刁了不少。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网络大电影,通常创新什么的,还真的不担心风险,所以往往能给人带来一些不小的惊喜,相比起来院线电影就有些缩手缩脚了。

  毕竟不是什么导演都有李易这样的魄力,而有这样的魄力的导演,也很少会去拍跟风之作,结果就导致了眼下的局面。

  “所以你的意思是拍其他的“英雄”?”赵光明问道。

  李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不一定要是其他的“英雄”人物,其实关键还是在于电影的内核!”

  “内核?”赵光明有些哑然。

  “是的,内核,《黄飞鸿》是一种另类的主旋律,我们现在很多人拍电影,喜欢拍主旋律,因为大家爱看了,可是实际上呢?这类的电影真的他们拍的比过去的好吗?未必吧?网络上很多以前被大多数人不屑一顾的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口碑却慢慢地开始上升,为什么?因为时代不同了啊!”李易笑着也颇有些感慨地道。

  过去那些主旋律电影,其实真的有那么多槽点吗?或许有,但是现在的这些主旋律电影,大卖的主旋律电影,真的就没有了那些槽点吗?

  其实还真不是!

  只是因为就像李易说的那样,时代不同了!

  当观众开始看腻了时下的主流的主旋律电影,那么就该给他们换换口味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时代的“主旋律”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民国,比如清末民初,等等,可以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拍了,有太多太多的文章可以做了。

  就如同影评人对《黄飞鸿》三部曲的解读一般。

  “为什么《黄飞鸿》三部曲被越来越多的影迷追捧,甚至奉为经典?

  窃以为,是李易导演将各方面的因素、主题都完美地都熔于一炉,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可以娱乐,又不失严肃。

  他用电影的形式来探讨华国传统文化、思想、人性、宗教、信仰、人生价值等深刻的哲学议题,可谓博大精深;难得的是又同时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可以吸引有着猎奇心理的大众之余,更足以让众多编剧们汗颜;无论是怀着娱乐的心情的消遣式的影迷,还是本着研究的态度的解剖式的影评人去观看,都会忍不住爱不释手,拍案叫绝。

  《壮志凌云》,《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三部曲在炫目好看的拳脚招式,激动人心的打斗比拼之中,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窃以为李易导演是在借着这个系列电影表达了他自己的历史观,表达了他对晚晴华国在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时的历史命运的思考。可以说,李易导演的黄飞鸿系列有着比一般黄飞鸿电影有着更为严肃的内核。

  他的看法有别于历史教科书上传统的论调,尤其在对待西学东渐,中学西化――同时也包含着西学中化的过程的问题时,他表现出了更为谨慎与科学的态度。

  或许是因为港岛曾经在鹰国殖民统治下长达一百多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等方面都与内地有较大区别。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并的李易导演,或许看待问题的视角与思维逻辑也会有所不同,对晚清汉洋杂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嬗变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故在看待西方文化时便能摆脱极端的民族情绪,站在历史的立场上,秉持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易对那种极端民族情绪渲染下的机械爱国主义的批判,借黄飞鸿对其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打击。这个主题贯穿了整个系列,更成为第二部的思想主题与情节发展主线之一。第二部一开始,黄飞鸿、十三姨与梁宽一行就碰上了白莲教徒街头游行。

  白莲教诸人因不懂十三姨拍照的相机为何物,以为是妖女携魔物作怪而欲捉拿她。黄飞鸿因此而和他们交上手,几招过后就看清其本质,斥为邪魔外道、装神弄鬼。在影片后段,与陆皓东直捣白莲总坛时,一向温文有礼,在打斗中拳让三分的黄飞鸿满脸愤怒,下手毫不留情。

  其实白莲教就是在映射当时的庚子义和拳,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列强,保家卫国,企图拯救已烂入骨髓,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但是相对于史书上以宏观视野记载的民族大义与爱国义举,电影却深入历史生活,从微观当中发掘出了其中的爱国情绪狂欢下的迷信与非人道的残酷。

  “人道主义无关政治、国籍与文化之别”,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信念,让人看出了其中的荒谬之处。白莲教教众,在影片中甚少主动出击与列强军队战斗,反而是屡屡骚扰教堂、医院,屠杀外国手无寸铁的传教士、医生与老弱妇孺,甚至是连“洋狗”也一样烧死。黄飞鸿虽然痛恨列强,他们的入侵使得中华大好河山支离破碎,但是他却一再出手,从白莲教的火把与刀口下将在华的洋人解救出来,这仅仅是因为“人道主义”的情怀。无论如何,生命是最宝贵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哪怕是举着为国为民的旗帜,也掩盖不了其集体暴行的本质。

  影片中,白莲教常在街道游行,其仪式类似于民间传统的宗教活动――迎神赛会,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黄飞鸿一行下榻的那个旅店的老板更是急急忙忙双手奉上香油钱,取得平安符后立即贴在门前的柱子上,不迭地念着:多添点香油,保平安……影片中,面对这一幕时,陆皓东暗自摇头叹气,这其实也是在表达他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因为整体国民性如此,凭一人之力是无法一下子改变的。这种心情到直捣白莲总坛面对那个手执灯笼自以为真的刀枪不入的小姑娘时白热化至近乎绝望。陆皓东在那一刻如一个突然间一无所有,面临绝境而彷徨不知所措的人一般喃喃着:走去哪?没的走了,如果国人都这样,还有的救吗?……那一刻真的让人不禁泛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

  另外一个更深的立意,那便是对国民性的揭露与探讨,以及其改变的可能性与方法。电影里对那个时代的民众精神面貌、生活心态的刻画更可谓入木三分,体现出对晚清时代的国民性洞明于心。

  整个系列在描绘这方面的镜头都精准、简洁、流畅、精彩绝伦。每一个反面角色的性格的刻画都可谓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最精彩之处倒不在此,而是在于群众演员表现的普通国民的言行举止。从系列的第一部开始,这样的细节就无处不在。比如,第一部中戏班的班主在客客气气,满脸堆笑地送走前来拍照的十三姨一行后,刚转身就咒骂道:哼,假洋婆子,穿得比戏服还花巧。

  在梁宽和猪肉荣与沙河帮对峙一幕,梁宽扔猪脚砸中沙河帮老大,沙河帮一个帮众对他的头说:“大哥,怎么下台?”双方在街头混战,附近的民众纷纷围拢看热闹,街头小贩吆喝:钵仔糕,吃钵仔糕看打架。一人应道:来碗豆腐花;更有茶馆的伙计从楼上倾倒开水淋烫下面的人,喊着:还不够热闹,咱们浇浇水就更热闹了。

  当然,在提出疑问的同时也提出了办法,对克服国民敝习和民族的前途,在影片中表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在第二部直捣白莲总坛前,陆皓东与学堂的孩子们道别的时候说的那一番话:无论如何,你们一定要熬过今晚,这样你们这一代便可看到明日的朝阳

  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在这方面的态度是乐观的,无论国民性如何根深蒂固,在新式的教育下,总会慢慢改变,再顽固的疾病,只要找对药方,用对药,那就总有治愈的一天。小姑娘与学堂的小同学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依然有下一代深受封建迷信的蛊惑,但是同时也有新一代的孩子受到了科学的启蒙,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方言,预示着自由、科学、民主的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终会传播到这快古老的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使中华民族迎来曙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催泪系导演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