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缅甸城墙

  “大帅,王世科已经带人上岸了,缅军没有反击,可见他们士气低迷,是不是命令他率部趁势攻下勃固城?

  想来这个时候,就算城里知道消息,也来不及做出反应。”

  俞大猷的得力助手王诏这时候看着岸上明军有条不紊的整队,开口在俞大猷耳边小声提醒道。

  “不急。”

  俞大猷却是摆摆手笑道:‘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实力碾压敌军。

  只是远航征讨,士卒人困马乏,需要时间休整适应。

  现在出兵勃固固然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城池,可我军伤亡也不会小。

  还不如稳住港口,休整两日再攻城。

  若是缅军守军见我气势还敢来攻的话,本帅就派人偷袭勃固城了。

  可他们见到我军气势反而逃了,这说明什么?

  呵呵城里的缅军,这个时候怕是正在向四处求救兵才是。

  可缅军主力如今都在云南方向,哪里是短时间能够赶回来的。

  我料四周收到消息的城池不仅不敢来援,还会选择死守城池,免得丢了城被莽应龙治罪。

  既然如此,我军何需急匆匆攻城。’

  俞大猷是根据港口缅军表现判断出现在留在南方的军队应该都不是精锐,所以战力不强。

  对上这样的对手如果还采用偷袭什么的战术,虽然可以获得奇效,但是对他来说可未必是好事儿。

  明军毕竟是跨海奔袭,根本不存在后援。

  来的这些人,几乎就是明军的全部兵力了。

  即便从旧港、吕宋紧急抽调兵马,不说中间耽搁的时间,兵力也不会不足。

  而从大明本土抽调人马,不说出征前繁多的准备,现在大明那边即便强征月港等地海船,怕也送不来多少人。

  所以,俞大猷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可能减少伤亡,稳扎稳打,促成北地缅军军心散乱,帮助李成梁建功。

  只要李成梁拖住缅军主力,则大事可成。

  王诏听到李成梁这么说,自然知道是大帅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果断选择闭嘴。

  俞大猷的战场经验可比他们丰富,大明南北幅员辽阔,可明军将领里经受过南北战事的将帅可不多,能出彩的也就是自己跟着的这个大帅了。

  虽然戚继光在北地一战蒙古表现也是不俗,可跟着俞大猷身边的人,自然而然心里都向着俞大猷。

  只有俞大猷不断升官,他们才有进步的机会。

  所以,即便军中一些曾经和戚继光并肩战斗的将领,也都只会说俞大猷的好,夸赞他的军事才能,而绝对不会再提戚继光。

  这,也是军队派系生成的原因。

  上官往上挪,下面的人才能跟着进步不是。

  此时勃固港旁边原本是缅军的营地,已经被王世科派兵占领。

  因为这里地势略高,所以王世科选择在这里作为俞大猷的大帐,站在坡顶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勃固城。

  此时明军已经彻底控制港口及附近,营盘也在有条不紊的扎下。

  不论此战如何,这里都已经被他们选择作为明军在缅甸南方最重要的基地。

  毕竟顺河口而上,可以直达东吁王朝心脏东吁城,在这里驻扎大军,可进退自如。

  而在此时,原本繁华的勃固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市井喧嚣,街上行人极少,还都是出行急匆匆的。

  而在大街上,缅军士兵开始挨家挨户检查,凡是发现年富力强的青壮就会被强行征走。

  虽然守城士兵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可看到这么多苦力从港口方向跑过来,还有先前隐约听到的炮声,由不得他们不信。

  再有眼尖的脚夫说看到冲来的战船上有汉字,可能是明国战船,那就更实锤了敌袭的消息。

  于是,那士兵小队的队长一边派人向上面急报港口的消息,一边就关闭了勃固城的南城门。

  不过,在港口驻军逃过来以后,还是短暂开门让他们进来。

  这下,不仅是港口苦力们的情报了,缅军也带回来大致情况。

  按照溃兵所说,明军战船不计其数,登岸明军已经有数千人。

  他们在全力抵抗未果后不得不败退,勃固港已经丢了。

  现在明军主力还在源源不断的登陆,估计至少好几万人的规模。

  而勃固城守将的应对和俞大猷猜测的一致,其实所有将领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一面准备守城,一面向周围城池,特别是东吁城发去求援文书,报告勃固城的情况。

  要是俞大猷真在明军登陆后第一时间就组织兵马偷袭勃固城,怕是这里的主将连发求援书信的时间都没有。

  东吁城要知道勃固城丢失的消息,还都是这些溃兵被明军追到东吁城下。

  只要守城要用的东西,自然是青壮和粮食。

  主将第一时间派人开始全城拉青壮准备守城,不说了吗,明军上万人来袭,单凭城里两千多守军哪里抵挡得住。

  另外也派兵占领了城里的几个粮仓,作为军队守城的物资,不准那些商人再运走里面的粮食。

  虽然这些商人许多都在东吁城有关系,可这是什么时候,自然不会有人为了这点粮食怪罪于他。

  而且,就算有气他也不顾了,守住勃固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缅王回来可饶不了他。

  至于城里的百姓,在那些苦力逃进城里以后,消息就已经扩散开来,根本挡不住的。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场景,城里一片萧条,只有士兵在街上挨家挨户抓壮丁。

  至于准备守城物资,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时间准备。

  只能在明军攻城的时候,拆除靠近城墙的房子,用那些砖石木料抵抗明军进攻了。

  “砰砰。”

  两声沉重的碰撞声发出,俞大猷的座船稳稳的停靠在勃固港码头上。

  船下官兵接住船上抛下来的缆绳快速系稳,又有士卒抬着跳板快速搭好,而俞大猷此时带着王诏等将官已经站在甲板上等待了。

  跳板搭稳后,俞大猷就一马当先走上跳板,几步就冲下船到了站到码头上。

  “大帅。”

  王世科带着几个手下在码头恭迎俞大猷上岸,本来俞大猷应该是下午晚点再登陆的。

  不过看到缅军并没有激烈抵抗,明军登陆出奇的顺利,自然就早一步上岸了。

  “大帅,末将已经派人在山坡上搭建大帐,稍后大帅就可以入住其中休息了。”

  王世科又说道。

  “派出斥候了吗?”

  俞大猷问了句。

  “已经派出去几拨人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

  不过就末将观察,勃固城那边似乎并没有动静,没有援兵往港口过来。”

  王世科继续说道。

  现在码头上其实有些杂乱,因为没有发现敌情,所以王世科让手下尽快登岸。

  这一下子不免让船只出现了混乱,有些本该排在后面靠岸卸人的船只看到有空位,就抢先一步挤到前面去了。

  不过这种混乱也只是暂时的,大部分官兵上岸后还是能够快速找到建制归队,百户接到王世科的命令,带着兵马就可以去执行任务。

  只有极少数官兵因为提前登陆,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主官,只能茫然无措等在那里。

  “他们应该在准备守城的事务,短期内不会派人来这里。

  不过,多派出斥候,我想城里应该派人过来查看,抓住他们,我要知道城里的消息。”

  俞大猷吩咐道。

  抓舌头,打情报战,古代虽然并没有系统性把这个战术总结出来,但带兵之人都知道消息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时候也采取了他们能够想到的一切办法获取敌人的情报。

  一句“知己知彼”,其实就体现出了情报战的精髓。

  “末将这就去安排。”

  王世科答应一声。

  抓对方斥候,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港口附近,便于观察港口情况的地方隐藏一些人,等对方靠近打探情报的时候突然暴起,把他们抓住。

  俞大猷带着人直接登上小山坡,看着四周忙碌的明军,远处数个军阵也已经摆好,正对的就是勃固城方向。

  虽然预感到缅军不敢主动来攻,但该有的防备还是不能少。

  再回头看向码头,一大群士兵正在从一条靠岸的大福船上奋力的拖拽着一根长长的,黑黑的粗铁棍。

  后世,他的名字叫红夷大炮,现在叫威武大将军炮。

  从战船上会拆下来六门这种重炮,作为明军攻打勃固城和东吁城的利器。

  佛朗机炮打人还行,攻城威力显然不够,还得靠这种重炮才有可能轰垮敌人的城墙。

  伸手一探,身后亲兵机敏的递上千里镜。

  千里镜入手,俞大猷拉开镜筒,就朝远方的勃固城一阵观察。

  距离稍远,但还是能够大致看明白。

  这个位置是真好,算是附近这一片的高地,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他们关闭城门了,果然是在准备守城。”

  俞大猷嘴角一扬,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笑容。

  城门已经关闭,通过千里镜能看清楚,而城墙上不断跑动的人影也能看明白。

  虽然看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但想想也明白,肯定是搬运守城器械。

  “咦”

  忽然,就在俞大猷观察勃固城城墙的时候,嘴里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声。

  “大帅,怎么了?”

  一旁王诏开口询问道。

  “缅甸人这城墙,好像和我家院墙差不多。”

  俞大猷也没卖关子,直接开口说道,“就是不知道东吁城的城墙是不是也这样建的,否则那真是一战就能攻破那个所谓的王都了。”

  “我看看。”

  王诏听到俞大猷这么说,兴趣大增,急忙伸过手去。

  千里镜这东西刚刚传入大明,数量太少,所以王诏其实手里都没有千里镜这东西。

  也就是俞大猷上岸,把舰队交给他指挥的时候,才会把这宝贝给他用用。

  这次上岸是大仗,俞大猷的千里镜肯定是要带着走的。

  只可惜上次在吕宋,他们还打算找西班牙人采购一批千里镜,一开始谈好了,可最后交易的时候西班牙人反悔,不卖了。

  俞大猷放下千里镜,直接交到王诏手里。

  王诏接过来就迫不及待举起,看向勃固城方向。

  入眼的城墙,果然如同大帅所言,极为低矮。

  虽然距离很远,但是看着城墙上忙碌的人影的长度,王诏还是大概能判断出城墙的高度。

  “城墙大概两人高,城墙垛倒是有近一人高,看上去很是怪异,城墙垛上也没有射口,哦,我明白了,他们是拿垛口隐藏身形”

  王诏一边通过千里镜观察缅甸的城墙,一边还在嘴里分析道。

  确实,眼前的缅甸城墙和大明的城池建造完全不同,但就是城墙垛就高出许多来。

  士兵可以直立着站在墙垛后面,通过侧面观察,向下面射箭或是做其他。

  但是当面之敌,貌似就没什么办法了。

  毕竟从城墙垛口探出身子,妥妥就是箭靶。

  “看来不需要准备太多的云梯,简单的木梯就能够攀爬上城墙。”

  俞大猷也是笑着说道。

  这样的低矮城墙,无疑让明军攻城难度变小很多,攻下这样的城池不费多大劲。

  貌似,就和大明国内一些小县城的城墙差不多。

  只能防盗,而不能防敌军进攻,甚至防盗贼的能力都有限得很。

  这种城墙阻拦山匪强盗都比较勉强,更何况是正规军队的攻城。

  大明的城墙一般都是按照风险程度建造,内地没什么战事,所以城墙也是低矮。

  而沿海和一些靠近大山的地方,因为早年倭寇山匪的原因,城墙就修的高大些。

  甚至在一些县城,连城墙都没建,就是一道矮土墙,和大户人家庄子差不多。

  “大帅,这缅甸还真是这附近的霸主,应该是没人来攻打过这里,所以才建成这样吧。”

  王诏嘿嘿笑道,“这倒好,省我们不少事儿。”

  情况还正如王诏所言,缅甸不去打周围国家就不错了,谁敢来挠虎须。

  所以这些年,根本就没什么人想过要提高缅甸那些城池的防御功能,加高城墙完全是奢望。

  也就是新建的东吁城,因为是王朝的首都,所以城墙稍微建的高大些,也是参照昆明城墙建造的,城市内部也是仿照昆明的布局设计的。

  对于缅甸人来说,他们能够看到的大城,也就是昆明了。

  当然,昆明其实在大明也算大城,只不过因为是西南边陲,相比江南和其他重镇总还是差了不少。

  这一切,也注定了明军一路攻城拔寨都是顺利无比。

  而李成梁一路就要悲催些,虽然没有高大城墙需要攻克,但面对地形复杂的缅北,还真有些束手无策。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隆万盛世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