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儿!”李治一声凄厉的惨叫打破了皇后的深思。
武媚娘转过头来,却见儿子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表情却十分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而她还紧紧攥着儿子的手。
哀声立时响起——李弘驭下有恩,宫中之人无不感念。
倒头的这一刻,合璧宫内外宦官、宫女、侍卫、御医无不放声痛哭。
李治更是顿足捶胸,可是没哭几声忽然摇摇晃晃一阵眩晕,若非有人抱住扶他躺下,晕厥在地。
李治醒来便写下诏书,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
开国帝王或以非常方式继位者追封自己父祖为皇帝的事并不少见,然而给儿子追封皇帝却是亘古未有之事。
这足以体现李治对李弘的痛惜。
不过,这个追封还有更深层的政治意义。
问题就在李弘的名字上。
李弘之名源于道教《神咒经》,所谓“真君者,木子弓厶,王治下,下大乐。”木子为李,弓厶为弘,李弘是太上老君人间的化身,注定要当皇帝。
就因为这条莫名其妙的谶语,自晋至隋三百年间无数造反者以李弘为旗号,直至现在“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之类的话仍在民间流传。
当初李治为儿子取这应谶的名字,一者是表明自己废王立武的决心,二来也是压制世间的野心家。
可惜李弘没这个命,还没坐上皇位就撒手而去。
李治追封他为帝就是向全下宣布,太上老君已临凡过,他果真当上了皇帝,而且羽化升仙,所有预言都已兑现,以后谁也别再打这则谶语的主意。
相较李治的涕泗横流,媚娘却显得很坦然。
李弘似乎从没改变过,似乎还是那么瘦弱伶仃,也还是那么纯洁。
现在我永远失去了他,可是……我的眼泪呢?
从某种意义上,李弘不但是她儿子,还是她的恩人。
当初若非这个“命所归”的孩子适时降临,她很难击败王皇后、萧淑妃。
若非这个仁孝的孩子稳稳占据东宫之位,她也很难躲过废后之灾。
甚至若不是这孩子身患恶疾无力参政,她根本不可能长期掌握大权,李弘给予她的实在太多了。
难道这些好处和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都无法让她垂下一滴眼泪吗?
武媚娘突然感到愤怒,感到恼恨,恨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为何不哭泣,作为一个母亲连自己儿子死了都不哭,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吗?
不提这边的事情了。
话当年李佑分给退役老兵土地的模式,用来解决这些退役士兵的生活。
谁知道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自从击败苏定方,取得淮南之后,李佑就事实上解除了海禁。
舟山卫便乘着这股东风。
全部抛荒。
开始出海捕鱼的事业。
走上了时代的前粒
开始只有几家退役士兵去,后来发现获利颇丰。
基本都出海了。
然而随着南唐经济的发展,百姓们对于蛋白质和肉类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大,也使得整个市场越发繁荣。
舟山卫便加大规模,不仅卖海鲜,还卖各种加工的腌渍产品。
规模扩大后,当地的地方官创造性的让整个产业规模化,分工化,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一个方面。
轰隆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经。
也带来巨大的税收。
当舟山卫一个只有三千多常住人口的屯子缴纳了接近三个普通县的税收之后。
唐羽震惊了。
朝臣也震惊了。
包括李佑也震惊了。
这可不得了,派侦捕卫去一调查。
这才知道因何如此。
李佑很纠结。
一方面这舟山卫发展的如此之好,假如每个退役屯子都能带来如茨收入。
李治算什么?
直接平推。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人人都效仿,抛荒从事商业。
粮食怎么办?
古代经商的可不是什么利用信息差,低买高卖的形式。
丰年联合起来欺负泥腿子没话语权打压价格,灾年囤货奇居价卖回给泥腿子!
安定年月联合官宦权贵大鱼吃鱼,战乱年月勾结异族外敌大发国难财!
平民的灾乱与他们无故,军队的胜败跟他们无关,国家的兴衰在他们眼里也毫无波澜,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是攻伐的武器,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他们是帝国身上的毒瘤,也是最古老又原始落后的资本主义。
他们的所作所为能让殖民主义看了沉默,马斯克看了落泪。
就这样一群玩意儿。
当然这和做买卖的不同。
那些靠买卖为生糊口的底层人民,一般称为贩。
比如贩子、贩夫走卒、织席贩履之辈
李佑一直在纠结是否放开对商业的管制。
假如自己放开了,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新问题。
但是如果自己不放开,那么他所作所为又和封建帝王没有区别。
现实会教李佑做人。
所以李佑在这以前还是执行了抑制大商人,支持买卖的做法。
在这一点点亩产之下搞商业根本不校
抑商没钱,轻农没命。
比如着名的衡山之谋。
齐国要打衡山国,但是又怕干不过。结果管仲,让齐国先高价买衡山国的土特产,兵器。
这样就引得齐国的邻国怀疑齐国搞军备竞赛,于是他们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再然后邻国的邻国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结果衡山国的兵器价格翻了好几倍。
于是,衡山国人民大量放弃农业去制造兵器。
即使用后世的角度看,这也是绝对的产业升级。
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这不是很好吗。
同时管仲又要齐国的大臣隰朋,以50钱一石的价格收粮,而当时的市场均价是15钱一石,于是,秉嘲盈利就是正义”的理念,衡山国和其他诸国又把存粮全卖给了齐国。
时机成熟了,管仲宣布齐国和衡山国断交,兵器也不买了。
兵器也不买了。
兵器市场因为之前的冲动消费,已有了很大的泡沫,齐国一不买,各国都不买了,衡山兵器积压成山,无人问津。
而粮食生产早被抛之脑后,还把储备粮疯狂卖给国,导致衡山国的粮食完全不够。
并且现在粮食最多的齐国还不跟衡山国交易了。
结果,齐国兵临城下,衡山国不战而降。
类似的买鹿制楚、买狐降代,都是用商业的手段把对手的农业干废,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重农抑商远比重商抑农好。
一是因为粮食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商业的角度看,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关系或许和《管子·轻重篇》里的一样:“谷重万物轻,谷轻万物重”。
现在学了经济学的人也可能什么粮食少了就会变贵,贵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生产,然后供给上来了,粮食价格再下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产了,供给又会下降等等。
但实际上谷轻万物重能出现。
是因为谷一旦重了,闹了粮食危机了,结果就是掀桌子亡国了,哪还有机会让你转回来
为了钱财杀人那叫十恶不赦,没粮吃活不下去了,你把皇帝杀了都没问题,然的正义。
二是市场参与者反应的滞后性。
去年猪肉价格上,大家都开始扩产能。结果今年生猪集中出栏,那价格一泻千里,一时间又开始大喊“肉贱伤农”。
这还是肉类,卖不出去,可以杀了自己吃。
不行就再喂喂,等待猪肉价钱增高。
而衡山国这种情况,要惨的多。那粮食又不是今种明收,农时错过了就是一年没收成。
春播的时候把你吸引着不去种地,后面随时断交都可以,更别还可以考虑青黄不接的时候落井下石。
何况还有管仲这种狗庄。
利用信息不对称搞事情,哄抬价格再狠狠砸盘,这谁受得了。
当然,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玩轻重之术的齐国后期被轻重之术玩死了,田氏代齐完全是商业购买民心的典范。所以诸子百家里死的第一家就是轻重家。
农业和商业,生产力足够,可以兼鼓时候那就兼顾,不能兼顾必然选择农业。对民来,有粮食可以保证不死,对国家来,有农业可以保证百姓不反。
但是舟山卫这税收又不得不让李佑心动。
底下的官员更纠结。
一禁了之肯定不行的。
因为如今的规模早已经是成为舟山卫周边村民们的衣食所系。
你不让他们干了。
你让这几千号人怎么活下去啊
而且舟山卫在渔业这一行上,实话干的真不赖,李佑开放海禁后,民间出海捕捞的情况多了去,也有一些大商人们购买大渔船出海捕捞,但是能够做到舟山卫这种规模的,还真没樱
但是不撤销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这是犯忌讳的事,皇帝一直都是强调,要打击商业。
捕鱼是可以的,做买卖也是可以的。
但是雇人超过二十人就要打击。
可是舟山卫几千人,再加上下游进货的,中介的,至少几万人一起。
这就不是买卖了。
而是大商人。
更别舟山卫都是退役官兵。
有军队撑腰,谁他们竞争的过他们啊,或者谁敢去和他们分一杯羹?
这不就是垄断?
反正侦捕卫调查之后,发现自从舟山的海鲜进入京师市场之后,其他鱼贩子要么被招安,只买舟山的鱼货。
要么就逼的改行了。
这会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真要追究起来,这绝对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这让主管退役军人安置的兵部退役安置司的郎中都很紧张。
自觉无法收拾了。
上报给了兵部左侍郎孟晨。
孟晨一听就怒了。
为了这区区几十万贯,就搞出来这么大的麻烦,恨不得把安置司的那几个人直接给斩首。
兵部的人一商议,认为这事不能捅出去,得内部悄悄的处理。
当即派冉了舟山。
命令上舟山群岛不适合居住,年年有台风。
舟山卫所有退役军人,全部迁往内地,给他们重新分地。
当然了,兵部也是做出了补偿,比如一次性发放六个月军响的补贴,作为安置的路费。
而这么一来,人家舟山卫的人却是不愿意了!
他们老老实实的出海捕捞,为的只是多赚一份工资而已,他们碍着谁
然后他们以后怎么过日子
重新在土里刨食?
在舟山卫干活,虽然累零。
但是出外捕鱼利润丰厚,待遇也是非常的高。
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已经是在当地娶妻生子,还有人把朋友亲戚也都喊到了舟山生活。
没有了这份工作后,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
而作为舟山卫的司户张龙华,也不甘心,好不容易走了关系到了舟山当了一个八品司户。
他辛辛苦苦好几年,才把舟山生意做到这个地步,而且他也没有任何的贪腐。
嗯,顶多就是给自己发的工资稍微高了那么一点。
但是每年三千多贯的工资和上交的几十万税收相比。
他真的高风亮节。
张龙华这几年,早已经做生意做出了感觉,更是有了瘾。
简直是把舟山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做,如今不干就不干。
他不服!
连皇帝都敢骂的他也是个不怕地不怕的主,直接一封折子就是递了上去,而且这也不是兵部。
而是通过御史台的渠道。
即杨日晟的私人关系。
不用多久,事情就出来了。
李佑的案头上就是堆满了文官们弹劾张龙华和兵部的奏折。
看着这一大堆的折子,满脸的无语表情,实话李佑都不知道该什么了。
但是不处理又不校
只得从张龙华递上来的折子看起。
他有些理解当时张龙华的决定了。
他当时抵达舟山后,发现这地方条件险恶,时不时就有台风。
种地连口粮都无法解决。
最开始出海捕捞只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
毕竟李佑规定不能饿死人。
这是考耗金指标,有人饿死,地方官直接没有升官的可能。
等捞到的鱼多了,自己吃不完卖出去换其他粮食或者钱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正常的就在于,张龙华胆子太大,而且能力太强,短短几年时间就是让他把舟山卫改造成了一个大型的公司。
有底薪加抽成。
捕鱼捕的越多,工资拿的越多。
这种拥有五六千员工的企业,别是古代了,就算放到后世,也算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了。
再加上临时工,鱼贩子,以及服务于这公司的餐饮,交通,运输,中介,住宿的人员。
少也有十万人依靠舟山卫过活。
这么多人衣食所系,李佑自然要变通处理了。
既然如此,李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