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刀一闪而过,瞬间割开了士兵的喉咙,随后鲜血才飞溅出来。
士兵一声不吭的倒下,紧接着满是淤泥的鞋底从他头顶踩过。那并非是诚心侮辱,只是附近都少有尚未被尸骸掩盖的立足点而已。
曼努埃裸露着快乐的笑容,不断和同他一般恶趣味的雇佣兵们向敌人挥砍。鲜血,在他们的眼中就像是澡堂的肥皂泡泡,既好玩而又朴实无华。这些人出身很差,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却是理所当然,如喝水般平常的。
在他的家乡,人可以没有饭吃,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经书读。在那里几乎每个穷苦人都会有一本经书可以作为传世之宝为用。而倘若穷的连一本都没有了,那么那家人就很难被当做人类来对待了。
倘若没有经书。即使是一个小孩子,走在街上也会被同龄人围殴,这种时候懂礼貌的大人们是不会阻止的。毕竟他们大多不信奉愚慈,绝不会对大恶人的种讲礼貌。
每当那种孩子被打的鼻青脸肿时,总也不妨有一些信奉愚慈的人过来传一些励志的肺腑之言。例如:“不要自暴自弃,努力向他们证明,自己是个更好的人。”“你父母贱卖经书,你也很痛苦吧,不要放弃希望,竭尽所能地把他们的错误纠正过来吧!”“伤的的确重了,但他们真心希望你能改好。”
这些话,曼努埃小时候听过无数次……那附近,常有穷人为奴隶主家养的贵狗陪葬。那些急将死去的人感到幸福,而不配和狗陪葬的那些人则多是羡慕与嫉妒。
“唉,说到底,产生嫉妒的心理还是修行不够,我真的是不配被选上。”确有人如此这般想过。
依托着宗教,那里的治安良好,基本上人人都安居乐业。谁也不会对生活不满,一座中小城市时隔一年才会出四五个小偷,抢匪。
咬咬牙忍着一切总能修成正果,不守规矩的人则注定要沦落地狱。这是民间的俗语。但贵族们却总嫌弃百姓揣摩不够,心有埋怨,庸俗标志化了博大精深的奥义。
曼努埃家被典当的经书,塑造了一位踏实勤劳的穷苦人。他在人心浮动的暴乱时期。即使衣不裹腹,也不忘良心。不仅始终拒绝同流合污,为非作歹,还坚持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冒着生命危险与邪恶抗争,在最后过上幸福生活。
他大舅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视若珍宝的经书,讲述着一个贪官污吏横行暂且的时代。主人公原是一位热心肠的会计,他为人善良,与妻子恩爱,开始的生活积极,欣欣向荣。可他侍奉的贵族却是一个不守规矩,贪图钱财,被欲望蒙蔽内心的俗人。在一次事件过后,主人公遭到诬陷,在关了十个月的大牢后,他变得面目狰狞。在一贫如洗的困境中,他开始仇视所有贵族,抢劫他们的财物……直至,在一次抢劫过程中,不慎伤到了两个贵族孩子,他才勉强醒悟。最后,他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向他的妻子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他的妻子告诉他承认自己的贪婪,虚伪,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逃避。最终,主人公完成了自我救赎,选择去自首。而他的妻子直至发丝化为雪白,也仍等着他回来。
曼努埃的姑姑虔诚心很重,她的家里足有三本经书。其中她最喜欢的经书讲述着一位既幸运又不幸的十四岁少女。她出身卑微,却被一位贵族公子爱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自觉幸运的成为他的侍女,在日久天长的陪伴中,她对他生出了情诉,而许久之后,那位贵族公子也向她表白了。那年,她十七岁,正是该出嫁的年龄……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她陷入了迷茫,她既觉得自己配不上公子,又明白自己答应下来的恶果。在一番纠结后,她认清了身份,决心向他表明自己的心意……最后的最后,在通往宅邸的路上,她却无意间望见一个身穿凌罗绸缎的人正疯狂的朝他所爱之人挥舞匕首,她不知那是谁,她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最后为了保护他而被那歹徒捅穿了腹部,并在临终之际,很是勉强的献上了自己最初也是最后的热吻。
以上三个经书上的故事,皆改编于过往的现实。那些寓言类故事在时常饿死人的那片地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在劳雷一天后,即使累得浑身颤抖,也还是会讲述那些故事,自我勉励。
曼努埃的舅舅,姑姑虽然都是良好,虔诚的信徒。但他父母却原本都住在兰特王国的直辖地内,后来经商失败,为了躲避债主才钻进了那里。因此他们信仰匮乏,一直不被当地人待见。
信仰很难装出来。虽然不同信仰的人刻意琢磨,多少也能说出一些符合对方理念的话。可大多时,不同信仰之人向对方出口的迎合之言,也皆在彼此心中破绽百出。
就连随便某件日常的闲聊,都能露怯……曼努埃从不屑于伪装,而他困难解决的也很简单。他坐实了暴虐下贱的罪名,慢慢的从被人围殴的人,变成发狠打人的人。
不再有人招惹他,但他却近乎被迫的需要招惹别人。他必须要不断夯实,维护恶人这个名头,才能保护好自己,免受潜在敌人的伤害。而说到底,先前围殴他的孩子们,向来都不会是同一批人。
倘若,那些孩子假如从父母那得知他几乎天天被人围殴的话,也尚且会因良心未眠而假惺惺的愧疚,从而向他道歉。但人怎么会知道一件自己不愿意知道的事情呢?宗教就是如此单纯,使人快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