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桑昆与铁木真这一场战争是必然要开战的,一个代表既得利益方,一个则是新兴势力。

  他们的战争是新旧交替,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划时代的战争。

  难怪这一战之后铁木真就成了成吉思汗。这是战争的意义决定的。

  本来就以为两人是在争权夺利,可看到其中还有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那么这就是历史更迭的必然之战。

  按照哲学范畴来阐述,一个是习惯势力,一个是新势力。

  既然如此,那么桑昆的无理取闹就好理解了,铁木真的出现,他是心惊肉跳的。

  铁木真虽然是一步一步打拼上来的,可他还是蒙古贵族。这一点和桑昆相同。

  而郭靖的经历跟铁木真极其相似,郭靖也是贵族,还是没落的贵族,需要靠自己打拼。

  看到这里,倒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梁羽生也好,金庸也好,一落笔很自然就是复线型的思维,那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后来发现,那就是爱好围棋产生的,这不就是围棋中数目规则在脑中形成的概念,自然流诸笔端吗?

  而完颜烈呢,如果他有宗叔或者是兄弟之中出现强而有力者去欺负他的话,他就马上偏向铁木真这一边。

  眼下他也是既得利益方,是安乐王爷一枚,所以他总是失去先机,跟铁木真相比是次了一等。

  完颜烈是介于铁木真与桑昆之间,他的精明干练是源于亲力亲为,亲自去南方,亲自围攻丘处机,还亲自把包惜弱母子半骗半挟。

  尽管都是坏事,可如果站在金国的立场上,他挟带包惜弱母子,那是私事,其他的都是正经事,他是皇室中少有的下基层磨练的成员,前途是被看好的。

  也就因为他下基层磨练,这才有了发现铁木真是劲敌的眼光。

  可他终究代表着即将被更替的既得利益方,所以他失去了先机,不得时。

  能够在武侠小说里写出战争背后的社会变迁意义,还真是不多见。

  同时这不是全然的,真正的历史,只是演义小说而已,却生动地说明了社会性,历史性的规律,这种以小见大,既是大手笔,也是苏州园林的风采,跟金庸先生喜欢苏州评弹也是息息相关的。

  仔细看铁木真与桑昆的互动,不难发现,铁木真很少跟桑昆讲道理的,他跟桑昆讲的是私利,是好处。

  就算是被桑昆围攻,铁木真问的是,我做错了哪一点得罪了王罕义父?

  是桑昆自己要从道理上去说,其实他根本不讲道理,所以铁木真也不主动给他讲,既然自己讲出来了,那么铁木真就把政见当众说了。

  其实哪里是说给桑昆听的,他又听不懂的,说给对方的将士听的。

  桑昆出战的目的很简单,这些都是我的,我不想给你们。这还有什么道理?

  铁木真早就知道,所以从来不跟他讲道理。

  既然不讲道理,那就要靠军事或者说是武力来应对,赢了的那个说话,这样郭靖就派上用场了。

  原文是——郭靖见情势紧急,不知如何是好,忽见山下一个少年将军,铁甲外披着一件珍贵异常的貂裘,提着一柄大刀,来往驰骤,耀武扬威,定睛一看,认得是桑昆的儿子都史。郭靖幼时曾和他斗过,心念一动,双腿一夹,胯下小红马一冲而下。

  众兵将一怔之间,那红马来得好快,已从人丛中直冲到都史身边。都史挥刀猛砍,郭靖身子一矮,大刀从头顶掠过,右手一伸,已扣住都史左腕脉门,他用的是朱聪所传的分筋错骨手,这一扣之下,都史那里还能动弹,被他顺手一扯提过马来。

  郭靖忽觉背后风声响动,左臂一弯,在两柄刺来的长矛上一格,喀的一声,双矛飞上半空,他右膝头在红马颈上轻轻一碰,小红马已知他的意思,回头奔上土山,它上山之快,竟不输于奔下来时的迅速。

  军官们齐叫:“放箭!”郭靖举起都史,挡在自己身后,众军士都怕伤了小主,那里敢扯动弓弦?

  郭靖直驰上山,把都史往地下一掷。铁木真大喜,铁枪尖指在都史胸前,向桑昆叫道:“叫大家退开一百丈。”

  郭靖出场时是发现情势危急,那他还笨什么?他是欠缺经验,缺乏磨练。

  这种战机靠的是直觉,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会产生这样的直觉,除了他向着铁木真之外,对整体局势也有一个大致的全盘了解,不然会认为这都是铁木真的事,听他的就对了,一有依赖,就没有主见,也就失去了战机。

  有这份直觉,功劳也该属于他,是运气,却也抢不走。好,明天继续!

  2021年2月26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流年撷萃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