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早就已经在心中预演无数次的丞相刘屈氂一脚将此人踹到地上,高喝一声:“抓活的!”
接着随行的护卫便一拥而上,将此人摁在地上。
昌邑王吓的心脏剧烈跳动,脸色发白,双腿发软打颤,一下瘫软到了地面上,过了许久,昌邑王才反应过来,起身向刘屈氂拜谢道:“刘髆谢丞相救命大恩,若非丞相,髆今日定然命丧于此。”
刘屈氂却忍着心中的狂喜,一挥手道:“昌邑王不必如此,此臣之本分。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知晓此獠为何行刺昌邑王!”
接着,刘屈氂停顿了一下,特意瞥了一眼太子刘据,装作义正言辞的说道:“大庭广众之下,竟胆敢行刺皇子,此谋大逆之举,必有其幕后黑手!来人,将此人下狱,由我向陛下请示后,定要审问出其幕后黑手。”
太子刘据看到了刘屈氂瞥了自己一眼,这段时日,汉武帝巡狩,刘据未按照惯例被汉武帝下诏监国,反而让刘屈氂负责长安城日常政事,本身便迁怒刘屈氂的刘进,憋了几日的郁愤终于爆发出来,冲着刘屈氂喝道:“刘屈氂,你竟用此等眼神看孤,是何意思!”
显然,太子是心态确实爆炸到一定程度了,作为百官之长的丞相,即便是汉武帝冷血无情,残忍屠戮了数个丞相,但在礼节上从来没有怠慢过他们。
而此时太子却一点不顾体面,竟直呼丞相之名。
刘屈氂却装模作样向太子作揖说道:“太子殿下息怒,恕刘某无理,刘某无他意,只是犯人尚未审问,刘某以为任何人均有嫌疑,包括太子殿下您。”
说完,刘屈氂直起身来,眼睛盯着太子刘据,神情之中有一丝得意洋洋,又有一丝阴狠。
然而此时那刺客眼中迷离,被压着,却依旧奋力抬头看着高空之中,仿佛空中有一个值得顶礼膜拜的神人,他眼中充满了狂热,小声喃喃自语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我之身躯,换奸佞身败名裂,身死族灭,值了!”
说完,此人冷眼瞥了正阴阳怪气和太子说话的刘屈氂,便闭上眼睛,完全不理会众人押着自己。
昌邑王遇刺之事迅速发酵,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在回程路上的汉武帝也收到了昌邑王遇刺的消息,在车舆之中,汉武帝便猛然一拍桌子,大怒道:“是谁胆敢如此,来人,传诏,令廷尉杨信并廷尉左右监与丞相迅速对刺客进行审问,幕后黑手无论是谁,一查到底。”
说到此,汉武帝沉默了片刻,咬着牙开口道:“即便是涉及太子。”
“唯。”旁边待命的郎官听此,打了个寒颤,赶紧紧张应道。
昌邑王遇刺的消息和汉武帝对此事的调查诏书迅速传到刘进的耳中。
显然,刘进虽然不知道汉武帝收到的消息说的什么,但是仅凭借汉武帝所发的那道诏书,刘进便知道恐怕奏疏中定然有挑拨之语。
收到消息后,刘进所思考的第一件事便是自己父亲,太子刘据是否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首先来说,太子有死士,有能力做此事;其次,昌邑王刘髆封王近十载却未就藩,深得汉武帝宠爱,近期太子又犯下大错,昌邑王便是那对刘据太子之位威胁最大的人,他有动机做此事。
这么简单一想,刘进也觉得太子极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然而,刘进又深入一想,首先此非自己父亲的风格,自己父亲想问题做事情颇喜集思广益,此等阴谋之事刘据或可不与别人商议,但多半定然与自己商议一二。
刘进仔细思索了一下,自己父亲近期和自己交谈从未有过此类的言语和想法。
其次,若是自己父亲出手,恐怕事情定然不会做的这么粗糙,他在太子之位三十余年,手下定然有一批自己未知的势力,若是欲要行刺,昌邑王必然会死,且行刺之人也定然不会被抓。
这么一想,刘进嗅到了阴谋的味道,接着越想刘进越觉得此事定然有阴谋,忽然一个念头出现在刘进的脑海之中:“是不是有人陷害太子?”
这個念头一起来,如同霹雳一般,猛然将刘进的思路打开。
接着刘进便想着,若真是如此,那当如何应对?
然而,一想到自己目前还在赶回长安的途中,想要和太子商议,却也鞭长莫及。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刘进叹息一声自言自语说着。
或许是汉武帝已经对太子怀疑了,回去的这一段路,汉武帝竟然没有让刘进靠近自己,而是令刘进去颇为外围的地方随行。
远在五原的李广利也收到了此时的消息,当即便哈哈大笑起来,高喊:“好!太好了!”
接着李广利便幻想随着刺客招出幕后黑手是刘据,汉武帝大怒,废太子之位,而自己在此次征讨匈奴中大获全胜,凭此功绩,自己向汉武帝请求册封昌邑王刘髆为太子,汉武帝同意,大行之后,昌邑王登基,李广利凭借国舅身份任大将军,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找超越常人的想象力,简直绝了。
意淫了片刻,李广利便清醒过来,吩咐道:“传我命令,加速前进!”
“唯。”传令官应了一声,便向大军传达李广利的命令,众将士加快了脚步。
而此时汉武帝诏书也已经传到了长安城。
接诏书,丞相甚是积极,立刻便前往了廷尉杨信处,准备在汉武帝来之前便将此人给审问了,将幕后黑手栽赃给太子这件事给定死了。
到达廷尉处,守卫询问刘屈氂的身份,刘屈氂报上自己身份,守卫自然不敢怠慢,赶紧给廷尉杨信传达。
廷尉杨信知晓丞相前来,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前往廷尉办公治所大门处相迎丞相。
看到刘屈氂,廷尉杨信赶紧拜道:“不知丞相大驾光临,杨某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刘屈氂摆摆手道:“廷尉不必多礼,陛下诏书你我寻思审理昌邑王遇刺之事,吾等不可辜负碧玺所托,廷尉,不如尽快审理刺客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