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倭军攻占汉城、李朝君主出逃的消息传回九州,丰臣秀吉得知此事,大喜过望。
这与其构想的“明、倭、朝”三果分割又进了一步。在《太阁三果处置太早计》中,时任关白的丰臣秀吉就列出了25条进攻明朝和李朝的规划。
第一条,便强调领军将领切不可因当前胜利而麻痹大意。
第二条,预定丰臣秀次为明朝的关白,并详细规划次年一月至二月“入唐”的出兵人数在三万,出发地点定在兵库,以及京都地区对丰臣秀吉本人渡海时的后勤保障。还指定自己在八月渡海后,留守名护屋的大将为小早川秀秋。
之后的规划,后阳成天黄将迁居明朝京城,周围10余县划归天黄和公家作为俸禄。天黄迁都京城后,倭国将在良仁和智仁亲王当中选择一个留守。倭国关白的职位则在丰臣秀保和宇喜多秀家当中选出,李朝则交给丰臣秀保的哥哥丰臣秀胜治理。
丰臣秀吉的“美梦”不止这些,在《组屋文书》中的另一份三果处置规划中,丰臣秀吉本人的渡海时间更是提前到五月,消灭明朝的时间提前到当年。倭国吞并明朝、李朝后,天黄前往京城,丰臣秀吉自己则居住在宁波,之后征讨李朝的两员先锋大将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继续进兵,进攻天竺,这些人获取的天竺领土可由他们自己随意支配。
丰臣秀吉这边在“开怀畅想”的时候,李朝那边的战事仍在继续。
李昖免除了金命元的弃守汉江之罪,命他防守汉江北部要害——临津江,并招募京畿道、黄海道的士兵防守临津,同时任命咸镜北道兵使申硈为防御使、刘克良为副将,与金命元一同防守要地。
金命元在临津招纳逃散士兵,附近的驻防将闻讯领兵前来支援,加上京畿、黄海招募的新兵,使得金命元麾下兵力达到了7000。随后,从杨州赶来的李阳元、李镒、申恪、金友皋等十名将领,带领5000名士兵赶到,在大滩一带驻屯。
兴许是攻克汉城“有功”,加藤清正这一次终于不在第一军背后吃灰,而是担任了先锋。他于五月十一日从汉城领兵出发,经过坡州,抵达了临津镇。
临津江水位较深,流速较快,人马无法涉水横渡,李朝方面早在四月三十日夜,李昖逃离王京时就点燃了临津镇,将船只全部撤往了西岸。
这一次,兵力充足的金命元在临津江西岸分列五营,连营四五里,主阵兵力约5000人,两翼各布置1000人,以求稳扎稳打。
倭军在东岸缺乏船只,对面又有数量不少的李朝军队防守,因此不得不在南岸驻扎。
两军对峙,倭军隔河叫战,但金命元固守不出。
时间一长,后方有人弹劾金命元拥兵不战,心怀胆怯。
五月十四日,京畿监司权征上奏,认为倭军不足为虑。再加上军中盛传倭军已疲,李朝大臣开始乐观起来,都盼着能早日收复王京。于是,倒霉的金命元在群臣口中,从之前弃守汉江无罪,一下变成了罪大恶极。
受“乐观家族”影响,李昖命韩应寅为诸道巡察使,率领驻防于丫绿江边、长期与女真作战的800余名精锐骑兵,前往临津江,指挥收复汉城之战。
另一边,小西行长在五月十四日召集宗氏家臣柳川调信入营,商讨与李朝和谈事宜。十五日,柳川调信与鬙人天荆由汉城出发,于当日抵达坡州。在坡州的原李朝客舍,他们提前写好了一封给李朝的和谈书。但由于加藤清正在与金命元对峙,和谈书一时无法送出。后来还是由小西行长出面协调,才将文书送了过去。
对于倭国的“诚意”,李朝并不领情。五月十七日,韩应寅率领骑兵到达临津江,带来了李昖收复汉城的命令。
此命令随即得到了京畿道巡察使权征和防御使申硈的响应,金命元无奈,只得与众将约定当晚渡江作战。
这时候,随韩应寅而来的骑兵小将却不乐意,抱怨道:“此行一路奔波,连口水都没时间喝,是不是该让将士们休整一晚。”
你在教我做事?韩应寅当即大怒,要将骑兵小将斩首示众。
助防将刘克良见韩应寅浮躁,提议不可轻举妄动,反被防御使申硈拔剑威胁。
大营中,立功心切的将领占大多数,刘克良与金命元等人的意见无关轻重。
入夜,刘克良率领所部第一个渡江,李朝主力随后跟上,一举包围了加藤清正留在临津江沿岸的小股前哨部队。
得知李朝军队渡江,在坡州休整的加藤清正立刻命主力部队前往江边,增援被围困的前哨部队。
偏师——左卫将李荐领兵在临津江上游遇到倭军,战败而退。申硈不知详情,领兵前去支援,被埋伏的第二军主力袭击,在兵力和火力的双重优势打击下,李朝军队很快崩溃。
其后赶到的刘克良向申硈提议合兵退回西岸,但申硈并不理睬刘克良的退兵建议,在战斗中被杀。刘克良率领孤军在东岸与倭军主力交手,无法安全退走,最后亦战死。
崩溃的李朝士兵逃到江边,或被斩杀,或投江自尽,随军渡江,准备秀一把箭术的洪凤祥也在乱阵中被杀。金命元、韩应寅在西岸望见倭军追杀李朝败卒,瞬间丧失了作战的勇气,连出兵接应渡江部队都不敢。
商山君朴忠侃本来随两人在西岸观战,望见渡江部队的惨状,惊恐之下,拨马而走。防守江滩的李朝士兵眼见大帅旗下有官员西逃,大呼“大帅走矣”,数千名士兵瞬间弃江滩而退。京畿道巡察使权征见势不妙,直接开溜,金命元、韩应寅只得随军而退,沿途收拾残卒,重整军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