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求月票!)

  干宋正文卷第三百七十四章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

  第一军区,第一军,先锋营。

  见岳飞来了,立即就有人去禀报其军统领,也就是岳飞的长子岳云。

  岳云能当上统领,可跟岳飞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

  不能说没有关系。

  要是岳云的父亲不是岳飞,以岳云的战功,可能已经升到统制之职了。

  岳飞不到二十岁就追随李存南征北战,根本没有时间教导岳云。

  而岳飞原来的老婆刘氏,因为岳飞常年不回家,而出轨他人,后来干脆跟他人跑了,留下了年幼的岳云。

  父母都不在身边,又出生在乱世的岳云,从小就看到乱世的惨象,所以在其祖母的教育下,岳云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

  岳云自幼习武,十二岁时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

  在张宪的悉心教导之下,岳云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们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

  岳飞见了大怒,指责岳云:“此皆是平日练习不认真所导致,若在战场上,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岳云推出去斩首。

  众将士急忙求情,岳飞念岳云年幼,最后才下令将岳云打了一百军棍,那事才罢休。

  自那以后,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别看岳云现在才十七岁,但他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了。

  五年前,张宪被李存调到川陕地区剿匪和用宋军降卒组建新的军区时,岳云也跟着前往了。

  在攻取夔州的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夔州城。

  后岳云又随军西征,收复了云阳、万州等地,每战都立有战功。

  从那以后军中皆称岳云为“赢官人”。

  ——官人为这个时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是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后来,因为张宪所组建的第十军区没有战事,岳飞就将岳云调回第一军区。

  这些年与金国及草原上的诸部发生摩擦或者征战时,岳云屡次出战,经常立下大功,但是却多被岳飞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

  后来,还是张俊知道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功。

  李存得知此事了之后,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却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李存给岳云的封赏。

  李存也不想揠苗助长,毁了岳云这个将种,才准了岳飞的推辞。

  如今,岳云已经成了第一军区第一军统制王贵手下的头号猛将,甚至是第一军区数一数二的猛将,绝对是年轻一辈当中的翘楚。

  可就是这样的岳云,在见到岳飞以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行礼道:“岳云见过都统。”

  “嗯。”

  岳飞沉声应了一声,然后就赶紧介绍李标道:“这位是李大郎,我故人之子,现调到你营担任监军,你与他多亲近,不许胡闹。”

  虽然岳飞已经极力控制他自己了,但岳飞的话语中还是免不了带有恭敬之色和提醒岳云之意。

  岳飞对李标的恭敬,不是谄媚,而是臣子对于未来君主的那种恭敬。

  这里面丝毫孩视之意都没有。

  岳飞这个愣头青对李标如此恭敬,可见他对李标这个储君肯定是极满意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李标为人友爱,很有长兄为父那个劲。

  李存儿子众多,自己又没有时间管理,所以,自从李标长大,李存的那些儿女,都是李标在管理。

  而李存的儿子当中,也有不少不是省油的灯,比如那个不怕死的李杵,原来就是一个混世魔王。

  有一回,李杵和另外三个皇子,因为好奇,偷偷跑去逛青楼,结果喝多了,而跟几个进京赶考的举子因为争风吃醋而打了起来,李杵他们四个仗着自幼练武,将对方十几个人全都放倒,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李存大怒,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要将李杵他们四个丢到大理寺依法处理。

  李标得知后,以自己监管不到位为由,愿代四个弟弟受罚。

  这感动了很多大臣。

  于是,那些大臣联名求情,说李杵他们四位皇子平素并无大恶,那几个举子进京赶考,却流连青楼,还借酒滋事,不配“读书人”之名,李杵他们四位皇子对其小惩大诫,并不伤大雅。

  李存这才网开一面,只将李杵他们四个全都丢到军中管教。

  类似的事,比比发生。

  因此,李标在李存的儿女当中很有威望,大家都服李标这个大哥。

  至于那些大臣被李标感动什么的,其实都是扯蛋。

  主要是,被当世大儒教导大的李标,忠孝守礼,重视文治,不像李存这样,把文人当成工具人,用的时候就找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晾在一边,因此,文人大多推崇李标,也愿意为李标背书,说李标其仁慈天性然也,将来必为明君。

  关键,两年前,李存突然要去南巡,让年仅十三岁的李标监国。

  在群臣苦劝无果了之后,李存留下一道圣旨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然后就率领东海水军和虎贲军南巡去了。

  李存走后,李标展现出来了极专业的处理国事的素养。

  那时,很多后知后觉的人才知道,李标从十岁时起,就被李存带在身边,看着李存处理政务,甚至是看着李存处理国家大事,十一岁的时候,李存就开始教李标批阅奏章,让李标参与到处理国家大事当中,十二岁的时候,李标就已经开始帮李存批阅奏章,甚至帮李存处理简单的国家大事。

  当然,那时的李标,还是太稚嫩了,让他一个人处理国事,还是太过儿戏了,所以,李存将李纲、刘彦宗、时立爱、赵鼎、陈康伯调回来,同吕将、张世、钱载、唐恪、张邦昌、李光、宋江一块,组成了十二大辅政大臣,帮李标一块处理政务和国家大事。

  也该李标少年成名。

  当时,金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李存人不在京师的消息的。

  恰巧,那时完颜宗翰想要帮完颜亶造势,于是同完颜亶一块带五万精骑到松亭关外“借粮”。

  前线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回大乾朝廷。

  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得知金人在这个要命的时候前来借粮,顿时就吵翻了天。

  有人主战,认为应该向以往一样让岳飞、韩世忠、苏东率军出关迎战,免得被金人看出大乾王朝的虚实。

  有人主和,认为完颜宗翰勒索的一百万石粮食,对大乾王朝而言,九牛一毛,不如先给完颜宗翰,施以缓兵之计,等李存回来,再从长计议。

  还有人主张,赶紧用电报将李存请回来,主持大局。

  那时,大乾王朝的电报还不发达,最远也就能传七万米左右。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大乾王朝的情报部门,还是可以借着大乾王朝强大的驿站系统,将长途电报变成一段又一段的短途电报。

  这可比原来的飞奴传书传递信息快多了。

  哪怕是将消息从京师传到定南路,有几个时辰,也足够了。

  另外,当时大乾王朝的远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除了更多更先进的航海技术被特别重视远洋航行的大乾王朝的官私研究人员研发出来,大乾王朝的造船技术在大乾王朝建国的这十几年间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木船的缺欠表现为速度慢,运量增加受限,抗风浪能力欠佳,人工动力小,天然风力动力使提高舰船的速度受影响等等。

  而以现在的工业科技,纯钢铁巨舰,又太过沉重了,动力问题也不好解决。

  于是,在李存提出钢铁巨舰和蒸汽机的概念不久,大乾王朝就研制出来了既带有风帆又带有蒸汽螺旋桨的铁包木船。

  这种铁包木船,虽然跟后世的钢铁巨舰没法相比,但其从内部设施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

  后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铁包木船的坚固性、大运量、抵抗风浪能力等优势,远远大于纯木船。

  李存当时的座驾,就是当时最先进的铁包木宝船。

  四十四丈长、十八丈宽、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船体外面和部分主体结构包有当世最先进的钢铁,并配有当时最先进的蒸汽螺旋桨十二对,最高时速可达四十五公里。

  哪怕不一个港口一停,李存的座驾也能一鼓作气的从定南路驶回南京,而且耗时最多三天三夜。

  当时,大乾王朝的大臣们很快就达成一致,选择请李存回来主持大局。

  可让大乾王朝的大臣们傻眼的是,李存竟然早在三天前,就率领东海水军以及虎贲军从定南路出发前往皇子大陆去了。

  这可吓坏了大乾王朝的满朝文武。

  有人主张,赶紧派人去追李存回来。

  有人主张,赶紧派人去跟金人谈“借粮”,先稳住金人。

  还有人主张,应该以雷霆之势打退金人,免得金人的试探,变成真正的南侵。

  当时的情况是,追李存回来,肯定是来不及了,毕竟李存已经先走了三天。

  退一步说,就算能追上李存,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事。

  而且,李存再往回赶,也需要时间。

  所以,当时摆在李标和大乾王朝满朝文武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要么答应金人的“借粮”勒索,先稳住金人,等李存回来再决定到底是打还是和?

  巧合的是,李存留下的十二个辅政大臣,竟然是六比六,一半主战的,一半主和的。

  于是,压力就给到了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李标身上。

  就在大乾王朝的满朝文武以为李标会难以抉择之际,李标却果断的选择了打。

  有监国的李标支持主战派,枢密院立即制定作战计划,也就是,跟往常一样,由就近的韩世忠担任统帅,第一军区、第二军区和第三军区各抽调五万精锐人马,出关与金军在松亭关外会战。

  结果,双方试探着打了一场,各丢下了几百具尸体后,完颜宗翰见没便宜可占,就退兵了。

  经此一事,李标不仅在大臣当中获得了更多的推崇,军方对李标的表现也很满意。

  关键,后来事实证明,李标当时的决断很正确,因为李存那趟出去,整整一年时间才回来,要不是李标决断果决,及时制止了那场试探向大战方向发展,没准就麻烦了。

  顺便说一句,因为李存有近一年时间没有回来,有人开始造谣,说李存肯定是在海上遇到了意外,想为李标登基称帝造势。

  还有人主张,将李存留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诏书取出来,看看李存有什么交待的。

  可这些全都被李标给压了下去,李标坚定的认为,李存肯定没有遭遇任何意外,他还听从李纲、赵鼎、陈康伯、李光、宋江等人的建议及时处死了造谣说李存死在海上的人。

  一年后,李存还朝。

  得知李标的表现了之后,李存什么都没说,只是又处置了那些怂恿李标打开李存立下的诏书的人。

  在那之后,李存就让李标负责处理政务和一般的国事,而他自己则躲在后宫中吃喝玩乐,只有遇到李标搞不定的事时,李存才会亲自主持。

  谁都能看得出来,李存这已经是在为李标接自己的班而做准备了。

  有些人甚至猜测,李存离开的那一年,也是对李标的考验,实际上,当时大乾王朝一直都在李存的掌控当中,君不见宰相吕将、枢密使张世始终都表现得特别冷静嘛,而且这两个人当时不论什么事都始终一个投赞成票、一个投反对票,关键从不干涉李标的决断。

  更有人猜测,李存根本就没去皇子大陆,或者李存去了皇子大陆,也留下了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的后手。

  至于李存留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那道诏书,有人猜测上面没准是:废除李标太子之位的圣旨。

  换而言之,只要李标打开那道圣旨,李标的太子之位就没了。

  真不怪世人有那么多猜测,实在是,李存这个人,太高深莫测了,这么多年来,李存始终算无遗策,谁都不相信,李存会无缘无故的冒险去皇子大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了整整一年时间。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标的优异表现,都算得上尤以,肯定是得到了李存和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的肯定。

  这也使得李标成了大乾王朝公认的储君,李存皇位不二的接替人选。

  岳飞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岳飞是发自肺腑的尊重李标这个未来的皇帝。

  岳飞临回平州之前,李存突然将岳飞叫到宫中,然后要让岳飞将李标也带上战场。

  岳飞听罢,先是满脸震惊,接着坚决反对,岳飞甚至明确表示,李存就是砍了他的脑袋,他也坚决不会带李标上战场的。

  当时,岳飞觉得,他有抗命不遵的理由。

  李存太过风流,儿子无数。

  不仅如此,李存还把自己的一众儿子全都给放出去锻炼。

  关键,李存的不少儿子,不仅已经表现出来了卓越的才能,还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

  这种情况下,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适合当太子的李标万一有个闪失,那么大乾王朝很可能就会陷入到皇储之争当中,进而让大乾王朝出现动乱,甚至是出现分裂。

  得说,岳飞想得也不无道理。

  如果李标出现意外,李存的江山社稷的传承,是很麻烦。

  可李存却对岳飞说:“太子两年前主张出兵,乃少年冲动之勇,可贵而不可取也,若他不经历战场洗礼,真正了解军队、真正了解战争,只凭冲动而定国家大事,将来必定会害了大乾。”

  李存又说:“太子在文人中长大,饱读诗书,深晓忠孝礼法,这很好,但这书读多了,人便难免迂腐,也易被文人左右思想,朕必让他经历些战阵杀戮,充分见识到文武当并重,削一削他峰上的酸儒之气,也要他知晓,何为真正的敢战之心,何为冲动之勇。”

  这里有些话李存并没有说,那就是,李存也让李标在军人当中好好刷一刷威望,否则不利于李标将来掌管大乾王朝这些南征北战多年的骄兵悍将。

  “朕宁愿太子战死沙场,也不愿太子将来因不称职而葬送我大乾。”

  说到这里,李存推心置腹的跟岳飞说:“现今朕正值春秋鼎盛,若太子不能执掌大乾,重新选拔储君还来得及,即便太子有所不测,有朕在,我大乾的天也塌不下来,若是待朕驾崩,才知太子不能执掌大乾,那我大乾断了传承事小,天下苍生再陷入水火当中事大。”

  李存的推心置腹,说动了岳飞。

  而且,李存还跟岳飞说:“真龙不死,想当皇帝的人,必须要有天命护佑,不然,人不亡他,天亡他,亦然也。”

  最终,岳飞被李存说服,岳飞冒着成为大乾王朝的罪人的风险,将李标也给带到了平州,还按照李存的意思,让李标跟能征善战的岳云搭档,让李标和岳云一块担任伐金的先锋……

  ……

  ……

  求月票!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干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