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人心已乱2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封邦建国,王道之始第二十一章:人心已乱2此时的魏国,正处于极度恐怖的政治氛围中。

  为何这种氛围目前只在魏国中出现,这不是一个偶然的情况,自曹爽开始,魏国就进入了这种极端的政治氛围,到了司马懿那一波进入了高潮。

  此刻没有多少人正大光明的反对曹承嗣,不代表他就真的得到了人心,在看不见的角落,还有无数的人在盯着曹承嗣的破绽。

  皇帝年幼,这对政治斗争不利,许多人都在等着皇帝长大一点。

  那个时候就会有无数人站在皇帝一面,去打垮曹承嗣,后汉以来的政治逻辑便是如此。

  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时代,曹承嗣却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疯狂也是其他人所难以想象的。

  任谁都想不到,只不过是太后的一点点异动,竟然直接就让他升起了弑君的想法。

  这种疯狂,就算是把司马懿放过来都不至于。

  ……

  皇宫中,那巍峨华美的宫殿,依旧如同往日般沉凝,但殿中来回奔波的人却显出慌张和焦急。

  殿中床榻上,小皇帝面色蜡黄的躺在床上,太后一边垂泪一边握住他的小手,在床榻边跪着一群太医,皆是神色慌张。

  又是一个太医摇着头跪在那里,束手无策。

  孩子的身体太过于脆弱,就算是现代好的儿科医生也可遇不可求,就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当初洛氏在赴死时,独独留下医圣作为家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太后已经彻底绝望,她的一切都指望着儿子,但是现在却眼见着皇帝就要逝去,恨声道:“将那些看着皇帝的内侍宫娥,全部处死,连皇帝都看不好,活着有什么用。

  你们若是能治好皇帝,予给你们封侯,若是治不好,全部都要死。”

  此言一出,一众太医顿时跪在地上,如捣蒜般磕着头,祈求皇太后能够饶恕他们的性命。

  太后的弟弟匆匆走进殿中,在太后耳边说着什么,太后一听面上的愤怒就更深,咬着牙恨声道:“曹承嗣,予和你不共戴天。”

  她这话一说出口,殿中的宦官和宫娥立刻都低下了头,神色间满是惊慌。

  她话音刚落,就听到宫娥惊声叫起来,连忙一看,皇帝竟然胸口已经没了起伏,直接殒命,她悲痛至极,嚎啕大哭道:“皇儿啊。”

  一时之间竟然悲戚不能起身,不知过了多久,她才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先是让她的弟弟将殿中之人全部处死,而后拉着她弟弟的手道:“要给皇帝报仇,将曹承嗣唤进宫来,然后将其乱刀砍死,才能消我心中之恨,杀了曹承嗣,我们就能另立新帝,否则他一定会登基,他的血统已经几乎是最近的。”

  太后弟弟本就有这种心思,当即点点头,沉声道:“太后放心,臣一定将这件事办妥,让曹承嗣这个弑君的恶贼,血债血偿,他这种该上青史的奸臣,绝不能逍遥活在世上。”

  略显平静的长安城,被皇帝突然的死去所震撼,太后在宫中下发旨意,让群臣进宫为皇帝哀悼,这属于正常操作,大部分人都没有多想就直接进宫。

  但曹承嗣却不如此想,他知道皇帝肯定要死,皇帝崩逝的消息是真的,但作为一个擅长玩弄阴谋,他不喜欢让自己深陷险境,眼见距离皇位只剩下一步之遥,他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但不进宫是不行的,皇帝死了,身为臣子却不进宫,那岂不是告诉所有人,这件事和他脱不了关系,曹承嗣虽然无耻到了极点,但他却想要得到一个尽可能的好名声,弑君这种事自然不能和他搭上什么关系。

  他在府上左思右想,先是让人整肃皇宫的宫禁,将自己最精锐的死士都换上,而后在内衬中穿戴甲胄,再带上护卫一起前往,必须要把自己保护起来。

  等到了皇宫后,其他人都是官服,而曹承嗣却是如此,自然引起了一众人侧目,当即就有人问道:“大将军,伱带护卫进宫,所为何事?”

  曹承嗣冷冷回道:“太后亲族刚刚进宫,陛下就突然暴毙,本王认为其中定然有蹊跷,如今大魏曹氏皇族中,本王血统近、威望高、能力强,本王担心有人对本王不满,这有什么问题吗?”

  曹承嗣开门见山,顿时让其他臣子有些哑口无言,他知道与其遮遮掩掩,不过直接将话说开,毫不掩饰对皇位的野心,身为武皇帝的后裔,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如果说对皇位没有念想,那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有了这个借口,带一点点护卫进宫也就有了理由,如果不愿意,那他就不进宫了,那个时候也没人能够指摘他。

  一众人在卫士的指引下很快就进入了宫殿之前,上面已经挂上了白色的绸布,一片肃穆悲伤之感,众臣腰间皆系着白布向前而行。

  曹承嗣确定皇帝是真的死了,心中抑制不住的欣喜,又左右望了望,他的死士也出现在这里,心中渐渐放下了心。

  一行人走到宫殿中,皇帝的棺椁已经准备好,曹承嗣刚刚踏进殿门,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太后从始至终都没有叫过自己的名字。

  这相当的不合理,他可是太后一直都比较信任的人,在场的官员中,他也是最位高权重的那个人,太后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忽视自己。

  他借着殿外的光一看,便见到太后紧绷着脸,却时不时的视线游弋,不对劲,相当的不对劲。

  这太后,没安好心啊!

  曹承嗣以己度人,这个时候若是有神射手埋伏在屋顶上,或者棺椁后面,自己在棺椁前面磕头,立刻就是升天的结局。

  想到这里,曹承嗣迈步不停,朗声问道:“太后,那屋梁上和棺椁之后的黑影,还有角落中的黑影,都是何物啊?”

  他这一诈,本就心理紧张到极点的太后立刻就绷不住了,以为是被曹承嗣所识破,立刻尖声道:“杀了曹承嗣这个弑君的奸贼!”

  这一声。

  犹如来自极北的寒风,吹过凛冽的冰原,而后刮在此刻的皇宫中,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以为是听错了,他们只来得及转头望向太后。

  曹承嗣只觉亡魂大冒,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露出破绽,就见到在棺椁之后猛然站起几道雄壮的身影,曹承嗣本能的退出殿中,便听到箭矢钉在地上,箭尾的羽毛甚至还在轻轻颤动。

  一股死亡的气息直接冲上了他的天灵盖。

  这陡然的变故惊呆了所有人,就在皇帝的灵堂上,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太后要对大将军动手,毫不掩饰的杀机,若不是曹承嗣早就有防备,现在已经是一具倒在地上的尸体。

  而且太后刚才说什么?

  弑君?

  皇帝的死是因为大将军?

  这个听起来有些觉得颇为荒诞的事,现在一品,却觉得很是有可能,实在是曹承嗣在清除了其他的辅政大臣后,所作所为,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忠臣。

  见到曹承嗣躲开,太后又急又气,怒吼道:“都看着做什么,杀了曹承嗣,皇帝就是被他杀的,你们都要看着弑君者逍遥不成?”

  曹承嗣躲在护卫之后,高声狡辩道:“太后,到底是谁在污蔑我,皇帝绝不是我杀的,我是国家的忠良啊,怎么能够这么污蔑我?”

  但是太后根本就不给曹承嗣说话的机会,曹承嗣知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单纯的狡辩没用,他眼中一发狠,立刻大吼道:“太后,你被奸人所蒙蔽,臣只能得罪了,若是日后有机会,臣再负荆请罪。

  上,将这些蒙蔽太后的奸人全部杀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这魏国中最神圣的所在,竟然直接开始了火并,箭矢在空中纷飞,传来一阵阵的惨叫,那些朝臣可算是惨了,他们都没有穿铠甲,无论是太后还是曹承嗣,都没有想着留手防止伤到他们,顿时就有数十人被流矢所射杀,简直死的冤枉到了极点。

  其余人要么向着殿中跑去,要么向着两侧奔逃,都誓要远离这片是非之地。

  曹承嗣的人手更多,渐渐占据了上风,这下太后的脸色更难看起来,她本以为今日是万无一失的,却没想到曹承嗣的势力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在皇宫中自己竟然都不是曹承嗣的对手,曹承嗣藏身在军队中,见到局势渐渐偏向自己这一侧,不由心中大定,但他现在所顾虑的是要不要杀死太后,还有就是这些朝臣,如果杀了太后的话,那这些朝臣都得死。

  从他一步步上位以来,那些反抗他的人,已经被杀了不少,现在杀掉他不畏惧,但真的全杀光,他都不知道谁来替他统治这偌大的魏国,最重要的是,杀了这些人,那弑君的罪名就真的要安在他的头上了。

  随着太后麾下士卒的渐渐减少,太后从满腔的愤怒中清醒过来,脸色愈发的煞白,她开始感到畏惧了。

  先前躲起来的臣子中,还是有些比较清正的臣子没有在之前被杀的,忍不住站出来道:“大将军,在皇宫中擅自动刀兵已经不对,难道还要当着天下人的面杀死太后吗?”

  曹承嗣闻言当即朗声道:“本王是国家的忠良,做出现在之事,都是太后所逼迫,如果太后愿意放下武器,将蛊惑她的奸佞交出来,本王是绝对不愿意见到血的。”

  又有人站出来道:“大将军太后说你弑君,发生这件事,你应该出列和太后对峙,洗脱罪责,还一个清白,而不是在这里做这些悖逆之事。”

  这些人表面上是在调和矛盾,实际上就是偏向太后,只不过在曹承嗣的淫威之下,不敢直接明说而已,在朝堂上敢明说的人,都已经被曹承嗣处理掉了。

  洛氏影响了这个世界一千多年,所培养出的士人自然有许许多多,但那也经不住曹承嗣杀,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嘴上骂曹承嗣两句,但是最后迎来的却是曹承嗣的屠刀。

  或者说,这种屠刀在魏国已经挥舞了很多很多年,不仅仅是曹承嗣一个人而已。

  太后还在犹豫着怎么办,曹承嗣麾下的士卒已经杀进了大殿中,围在太后身边的只剩下数十人而已,曹承嗣同样进入殿中,高声道:“太后,臣想要和你谈一谈,解开我们之间的误会,臣实在是不愿意让我魏国中,发生这样惨烈之事。”

  眼见大势已去,尤其是一具具尸体倒在她的身边,那鲜红的鲜血,近在咫尺的死亡,让她的恐惧到达了巅峰,只能答应曹承嗣的要求。

  曹承嗣和太后相谈,自然不会让其他臣子听到,他先是向角落望了一眼,而后和身边的人对视一眼,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然后就在几个死士的保护下和太后往侧边走去。

  角落中的史官只觉阴影袭来,将纸张往怀中一藏,张张嘴想要说什么,只见士卒直接挥剑捅穿了他的身体,鲜血浸透了怀中记录下的文字,还未曾干掉的墨痕,和血混合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士卒们从怀中将纸张抽出,他们并不认识上面的字,直接撕成了碎片,沾染着鲜血的文字被抛洒。

  魏国太史眼睛睁的大大的,他盯着那飘洒的纸张,眼中满是痛苦,“至高的素王啊,神圣的洛神,洛氏何时重临天下,神圣的青史被践踏,我恨啊!

  昭昭青史,蒙尘了。”

  发生在这一角的一件事,不曾引起曹承嗣的注意,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他不是第一次做这些事,这世上再也没有那群碍事的洛氏了。

  死得好。

  这就是曹承嗣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是真的讨厌洛氏,天天讲什么道德,就连堂堂的天子都要囿于限制,这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这样的强者就该站在世界的最巅峰,其他人都要朝拜和臣服他。

  曹承嗣和太后走到角落中,面对已经完全占据上风的曹承嗣,太后不知道自己能和他谈什么,她只是俏面含霜问道:“曹承嗣,这就是你一直以来所想要的吧?

  怪予眼瞎相信了你,走到这一步,对不起列祖列宗。”

  曹承嗣嗤笑道:“太后,那是我曹承嗣的列祖列宗,你一个外姓人在这理说什么废话,真是惹人发笑。”

  太后娇躯轻颤寒声道:“曹承嗣,你就是要来羞辱予的吗?那我们就同归于尽吧,看看杀死太后的罪名,能不能让你也死在万人的唾骂中。”

  曹承嗣轻声笑道:“太后,你不用吓本王,若是你真的有寻死的勇气,现在就不会和本王在这里废话,事实上,你就是不敢做这些事,于是才站在这里。

  死亡,的确是这世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

  你不想死,我可以不让你死,而且还给你荣华富贵,就这么简单。

  而且,你有现在的生活,难道不应该感谢我吗?

  在曹髦的妃子里面,你不算是受宠的,如果不是太子继位难道你能有现在的地位吗?

  更不要说是成为皇太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一个没了丈夫,又没了儿子的女人,才刚刚三十岁,又不能再嫁,你的后半生会是怎样的呢?

  只要你支持我成为皇帝,将弑君那些话收回去,我会让你生活在皇宫中,还按照太后的所有供给给你,这可以说是极度的优待。”

  太后的身影在不住颤动着,曹承嗣望着太后,嘴角忍不住露出几分微笑,他相信太后一定会答应。

  他对太后还算是了解,实际上今日太后竟然敢和自己兴兵就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太后懦弱的本性,一定会屈服。

  ……

  曹承嗣在还活着的臣子面前登基成为皇帝,但他或许是登基的时候,最不合法的一个皇帝,一个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皇帝,无论皇帝是不是他杀的,但无数的传言都足以让他成为一个笑柄,在史书上,他不会被记录为顺位继承的。

  另外三国的史书一定会大书特书,将各种揣测都写上去,虽然不知道在魏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可以编。

  曹承嗣的欲盖弥彰,不能让魏国人信服,那些官员不敢说话,但那些士子却是敢的,士族虽然进入了门阀的阶段,但无论是什么阶段,都有那些热血的士子。

  前面几件事,之所以民间反对曹承嗣的人少,是因为曹承嗣做的手尾比较干净,将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但这件事他再怎么处理,也不可能处理干净。

  丑恶的嘴脸可谓是彻底的暴露了出来,那些心怀正义的士子爆发了,在长安的街头巷尾以及书院中大肆批评着曹承嗣。

  刚刚成为皇帝的曹承嗣,坐在皇位上,他的脸上满满都是志得意满,感觉自己已经彻底走到了人生巅峰,这么多年的夙愿,终于在此刻,算是完结,竟然颇有一种死而无怨的感觉。

  他很快就收敛心神,他不仅仅要成为魏国的皇帝,还要成为整个天下的皇帝,而后他就得知了正在长安街头巷尾所传来的消息,顿时暴怒。

  一道旨意从皇宫中传出,这是曹承嗣的第一道旨意,却不是大赦的圣旨,而是一道杀戮的旨意。

  “朕曾经听闻自古以来,臣民总是尊敬的对君王去言语,于是君王得以仁爱的对待他的子民。

  但是现在朕所见到的却是什么呢?

  臣民在批评他们的君王,用那尖酸刻薄的言语,这难道是人所能够忍受的吗?

  朕想要成为一个仁慈的帝王,但是却有许多人的不愿意,他们逼迫着朕去发怒。

  朕要在这里告诉魏国的臣民,朕不能忍受那些腐儒的言语,他们在那里造谣中伤朕的品德。

  朕知道有人用孟子的话来批评朕,朕知道有人用墨子的话来指责朕,朕知道有人用洛孔二圣的言语来告诫朕。

  用所谓圣人的言语来诋毁朕的圣明,这是苍天也不能忍受的,这是圣人的悲哀。

  唯有用最严厉的惩罚去告诫这些人,就这样,晓谕所有的人。”

  伴随着这道圣旨一起下发的,是无数的官差从皇宫以及官府中走出,然后将那些在街头巷尾谈论的士人抓起来。

  如今天下的读书人是很多的,在先汉时期,太学中的读书人就已经过万,几乎每一个国家中,都有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京城中,魏国也不例外,这些读书人一抓就是上千人。

  这幅场景几乎瞬间就让人想到了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或者说焚书坑儒在这件事面前都是小事情,因为秦朝的孟儒并没有那么多。

  在无数人的咒骂下,这些士人被抓,然后死在监牢之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在监牢中死去,因为曹承嗣坚持认为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他的想法不算是错,但却不可能找得到真正的主使者,就如同那些曾经反对他的臣子,其中有许多的清正之臣,是因为心中的道义而出声的。

  这天下有无数的士子,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些心怀正义的人呢?

  洛氏离开了数十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对一个国家王朝来说,已经能够变化的很快,但对于一个学术思想来说,还产生不了很多变化。

  学术思想的变化是缓慢的。

  在洛氏离开后,整个社会在堕落,但是学术还未曾堕落,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人,这些人还停留在上个时代中。

  那些直面曹承嗣的大臣死光了,现在轮到这些曾经见不到曹承嗣的魏国士子了。

  那些出身孟儒的士子,那些仅存的最后的黄老学子,那些已经几乎不曾在政坛上发表意见的墨家学子,还有许多清正的儒生。

  在这一轮的风暴中,几乎是首当其冲,直接面对了曹承嗣。

  双方的对面,就仿佛像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曾经出现过曹承嗣这样的帝王,但他们最后都很快就被轰下了台,比如汉戾帝,就连实行党锢之祸的汉灵帝,也没有敢于大规模的去杀士人,他所杀死的士人一共只有数百个。

  而且那些人是出现在名单上的。

  但曹承嗣不是如此,他完全是按照学派在杀,但凡是学习孟儒等几种经典的,又在长安城参加过集会,就全部都要杀死。

  “魏国的国祚不会长久了。”

  “做下这种人神共愤之事魏国将要灭亡了。”

  “昏君啊昏君,我要看着你死去。”

  无数的咒骂在长安城中响起,即便是听者也只感心有戚戚焉。

  但长安城并没有陷入混乱中,因为曹承嗣严格的控制着街头巷尾,让这些哀嚎在牢狱中响起。

  “将他们的舌头拔出来,将他们的牙齿打落,将他们的手脚砍下,这是诅咒一位皇者的代价。

  无论发生什么,朕都将正面去面对,就算是狂风暴雨,你们这些悖逆之辈,绝不能动摇朕的坚持。”

  曹承嗣冷酷的下令,向整座长安城宣告着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任何的言语能够动摇他坚强的内心。

  这种毫不悔改的态度,让人只觉胆寒,谄媚的小人很快就围绕在曹承嗣身边,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拥有挺直的脊梁,曹承嗣选择将他们全部打断。

  他读过许多的历史,那些皇帝总是放过那些敢于进谏的臣子,于是那些臣子得以扬名,而皇帝则成为反面的典型,他绝不让人借着自己成名,那些所谓劝谏的人,他会让他们都在凄惨中死去,等到那些人死完,也就不会再有人反对他了。

  长安城中飘着淡淡的血腥味道,一具具被草席所裹的尸体从牢狱中被运出来,隐隐有血从推车上滴下,这些尸体全部被扔到长安城外二十里的乱葬岗上。

  那里终日有豺狼野鼠出没,这些尸体终将会成为一具被啃噬殆尽的白骨。

  一具又一具长安城的百姓从惊诧到麻木,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牢狱中,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人的名字。

  无论生前如何,只不过是一具草席一裹,然后死无葬身之地罢了。

  会不会有人后悔呢?

  一定会有的。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不是常人所敢踏入。

  但会不会有人不后悔呢?

  即便是重来一次,也依旧会如此呢?

  会的。

  这世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怀着光,这些人单枪匹马自然是照不开那沉重的黑暗。

  但当这些人聚合在一起时,就会将光播散在整个天下。

  这些人在死前,许多人都在怀念洛氏吧,那个在过去一千四百年,始终带领着天下持光之人向前的家族。

  回来吧。

  ————

  曹承嗣阴使宦官鸩杀魏帝,又淫太后,杀朝臣数十,以夺大位,实奸人恶贼,人神所共愤也。——《魏国遗事》

  ————

  曹承嗣暗通宫闱,魏帝病笃,承嗣进药,致魏帝崩,承嗣迫太后屈,又杀忠正百有余人,魏人皆掩面泣。——《魏丑年宫变记》

  ————

  承嗣阴鸷,颇肖其祖,魏武迫汉声,承嗣弑魏帝,屠戮长安,死伤数万,真承先之德也。——《魏贼列传》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