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天下的谶言之前在小范围的流传着,经过洛苏和李世民这一问,却猛然热烈起来。
不过大多数人都将之当作笑谈。
大多数中原人都不知道西域已经有女人当过皇帝,但知道的人也只会觉得,西域文化毕竟和中原不同,而且我中原可是天子在位,难道皇天会给一个女人天命吗?
相比于这个谶言,更吸引大唐百姓注意的,是发生在安北大都护府的战争,在李恪前往哈拉和林仅仅八个月后,势力已经很强的薛延陀可汗发动了战争。
战争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夺取漠北的最高权力,薛延陀可以容忍大唐在漠北的存在,但不意味着能够接受一个来自唐朝的宗王,彻底夺取这里的至高权力。
尤其是李恪召开漠北三可汗会议,这是赤裸裸的夺取举动。
之前洛苏就说过,天可汗的体系,在对外的时候是利器,但内部的争端也是很严重的,和中原内部一样。
中央朝廷要压服地方势力,中央和地方的争斗是持之以恒的,天可汗体系也是这样。
薛延陀这些国家部落愿意听从唐朝的调兵平叛等命令,但如果大唐的触手伸到他们身边,他们就会起来反抗。
幸好李恪早有准备,薛延陀明月汗针对哈拉和林的袭击走漏了风声,李恪直接转移离开了哈拉和林,他在撤退之后,立刻再次发令,要求诸部落跟随他讨伐薛延陀,同时薛延陀也在发令,要求铁勒诸部落,服从他的命令。
等到战报被传到长安时,双方间的第一次战争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分封大权在握的宗王,现在长安得到的就应该是漠北全境陷落的消息。
分封制度,或者说多政治中心在镇压叛乱方面的优势,在这次薛延陀的骤然爆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初不赞同分封的一些朝臣,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乖乖的闭上了嘴,政治上打逆风仗是蠢到极点的行为。
李恪的信件是需要朝廷更多的授权,超过大都护府的授权,这样他就能在草原上,有更多合纵连横的空间。
长安朝廷当初不会坐视李恪和薛延陀单打独斗,燕王恪这一步棋对李世民和洛苏来说都很重要,现在李恪还没有彻底站稳脚跟,还需要来自中原的帮助。
正当朝廷上下紧锣密鼓准备给李恪大量帮助的时候,朝廷中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
周郡王洛玄夜病重!
这件事就宛如晴天霹雳一样的出现,每一个听到的人第一时间都是不敢置信,但转过头来又觉得很正常。
翼国公秦叔宝不也病重,一直缠绵病榻,奄奄一息,大概也就在这一两年间要去世了。
周郡王年纪本就不小,大唐建立都已经二十年了。
周郡王据说十几岁就跟着国师从凛冬城走了数万里路游历天下,大唐立国的战争,他几乎打满了全场。
尤其是在尉迟恭等人都不曾被降服前,他受的伤那么多,历来冲阵的武将,表面看起来强壮,但基本上都会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突然身体垮掉。
翼国公秦叔宝和周郡王这种病重都算是好的。
历史上有许多武将会突然短短一两天就生病暴毙,神医也救不回来。
人们之所以不敢置信是因为,周郡王的位置太过于重要,他虽然说话少,但在朝廷上的作用却很大。
卫国公李靖能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却安安稳稳的不遭到天子猜忌,是因为有周郡王制衡他。
长孙氏以及其他外戚能安分守己,是因为有周郡王这个外戚在上面镇压。
太子的地位稳固,周郡王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皇后刚刚去世一年,周郡王又病重,这难道是上天不保佑太子?
洛玄夜就像是一个平衡器,节省了李世民很多麻烦,如果洛玄夜出事,他就要亲自下场去搞定这些,毕竟从哪里再去找一个洛玄夜这种身份特殊的人呢?
……
周郡王府。
从洛玄夜病重开始,前来拜访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来送一份礼物,毕竟大部分人并没有见到洛玄夜的资格。
来看望他的都是至亲好友,现在留在长安的几个洛氏子就不必多言。
太子李承乾拖着瘸腿,却走的很快,他的脸色很急,洛君成满脸悲戚,父亲突然出事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太子。”
洛玄夜前所未有的温声唤道,李承乾一下子哭出声来,他一摇一晃的走到病榻前,泣声道:“姑父,老师,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啊?
我还想着让您见到我以后登基的样子呢。
我还想以后,不仅仅让您做太子太师,而是让您做太师、太保,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对吧?”
太师、太保,三师之二,不要说生前封这个官职,直到现在,死后也没有封的。
李世民在做秦王的时候,封三公之二,就已经到顶了,天策上将和太子,都在三师之下。
就算是李承乾真的给洛玄夜封三师,朝臣也会反对,但从李承乾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有多难过,对洛玄夜又有多么感情深厚。
洛玄夜望着李承乾,猛然间回想起老祖宗文公曾经说过的话,“阿夜,你就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吗?”
现在洛玄夜知道了,原来真的会有意外,自己原来会死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自己突然死了,那该怎么办。
“这就是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结果吗?”
洛玄夜轻声呢喃着,李承乾婆娑着泪眼问道:“姑父您说什么?”
洛玄夜静静地望着李承乾,心中总想着说些什么,“太子,以后我不在,你要注意一点你的言行举止,让伱的心强大起来,只要你不胡闹,你的太子之位,还是稳固的。
之后陛下肯定会过来,我会和陛下说一些话,未来会怎么样,就要看你自己了。”
“陛下到!”
话还没有说完,外间就传来了声音,天子来的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快,可知有多着急,实际上李世民在得到消息后,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关键军情事务,匆匆离开来到了周郡王府。
见到李世民走进后,李承乾和洛君成行礼后,就离开了屋中,留给君臣二人说话,平日里父子相见总会说几句话,但今天李世民没心情,直接就让李承乾离开了。
李世民从未想过自己会连续失去亲人,从姐姐开始,然后是父亲,而后是妻子,现在是自己的挚友,每一次的离别都让李世民心如刀割。
他穿着便服坐在洛玄夜的病榻前,望着当初能万军丛中救自己出来的万人敌,现在脸色却苍白的仿佛随时会碎掉的瓷器。
“青阳,朕……”
李世民刚刚说了几个字,就说不出话来,洛玄夜却笑了起来,自顾自的说道:“陛下,你知道吗?
在洛氏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名臣名将,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洛氏子,并不曾遇到过那个心甘情愿愿意为之奉献牺牲的君王。
很多洛氏子都按部就班的做事,按照家风中的忠诚和义气去做事,比如我的四哥,他和陛下间有感情,忠诚于陛下和大唐。
但和我是不能比的,因为陛下认为我是亲人,而他只是单纯的臣子,所以你会因为一些过错而两次罢掉他的相位,但我却一直能坐在政事堂首位。”
听到洛玄夜所言,李世民的情绪稍微轻松了一些,带着些许怀念说道:“是啊,青阳你从朕年少的时候就相识,又是朕的姐夫,这么多年下来,当然不是你四哥所能比的,这是人之常情。”
洛玄夜念叨感慨了一声,“人之常情。
是啊,情之一字,正是如此。
我以前说情深者不寿,没想到却应到了我自己身上。
唉。
每每梦中想到秀宁,我就心如刀绞,心气一散,这身体里面的内伤就压不住了。”
对洛玄夜所言伤感,李世民感同身受,当初长孙皇后去世,他吃饭都吃不下,神色憔悴,还少见的在宫中立起高台,时不时眺望昭陵。
一直到现在他每次想起长孙皇后,还是会落下泪来。
洛玄夜低声道:“陛下,我怕是撑不了几天了,有些话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我薨逝后,家族就不用多说了,我劝不动你,不过君成和君卓都是给下一代留的臣子,你不要赏他们太高的官职。
其实我唯一所担心的就是太子。
陛下啊,你有几乎所有的优点。
但你太过极于情了。
我猜测文德皇后去世前,肯定说过不要赏赐长孙家,但你还是大大拔擢了长孙家,因为你想把对文德皇后的情转移到长孙氏身上。
如果太子做出一些你不喜欢的事情,而魏王又总能讨到你的欢心,文德皇后和我都不在了,谁来劝告你呢?
这是我唯一担心的事情。”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不是过于担心,因为还有洛玄夜在,如果她知道洛玄夜也会这么快就去世的话,她就不会那么安然了。
现在洛玄夜就是如此,一旦他去世,他甚至不敢去猜测,未来到底会怎么样。
人一死,就身不由己了。
两个最重要的人临终前,都嘱咐自己关于太子的事情,李世民握着洛玄夜的手保证道:“青阳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偏袒魏王。”
……
“老祖宗,您来了。”
洛玄夜望着洛苏,问出了一直想要问的问题:“老祖宗,您之前总是仔仔细细的看我的眉眼,是知道我将会死去吗?”
洛苏平静说道:“生死是上天之事,是素王的领域,我又怎么会知道呢?即便知道,我也只会说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不愧是老祖宗,洛玄夜心中暗道,但他知道,老祖宗这么说,其实就是告诉了他。
“老祖宗,您觉得太子不足以王天下,所以才对太子说那些话吗?”
洛苏依旧平静道:“没有什么足不足以王天下之说,李世民的这几个儿子,都差不多,没有很杰出的,最杰出的一个在漠北,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只不过李承乾有些怪,没有了你和长孙的护佑,他有点难罢了。”
洛苏对李承乾没有什么感情,他对整个大唐所有人都没有什么感情,都是完成目的的棋子,燕王恪是,太子是,魏王也是。
洛玄夜被洛苏两句话说的有些哑然,良久低声问道:“老祖宗,太子、君成同气连枝,如果出现问题的话……
还请老祖宗指路。”
洛苏饶有意趣的问道:“你应该和天子说过太子的事,现在又来求我,你不相信天子的保证?”
洛玄夜沉默了一瞬,然后艰难的点头道:“没错,我不相信陛下的保证,我对他太了解了,太子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以后父子还是会出问题的,李靖和魏征远远不能和我比。”
洛苏点头,说道:“你能看到这一点,有些长进。
性格决定命运,这么多年,李承乾的性格没有本质改变,那未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真正的未来谁又能说的准呢?
如果天子突然去世,太子继位,那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所以我从来不说什么一定发生。
大势不会变化,但个人的命运,那不是我所能揣测的。
你想要让我拉太子一把,顺便拉君成一把,这没问题,但一个王朝的继承人我不会干涉。
我早就在李承乾身边做了些布置。
如果我见到天子和太子间再次走向不可预知的失衡,我会出手,给两人一个体面。”
洛玄夜放下心来,他有些累,“希望不会走到那一天。
老祖宗,我有些困,不能送您了。”
说罢真的沉沉睡去,洛苏望着脸上不断浮现死气的洛玄夜,用仅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道:“英灵殿再见。”
————
周郡王玄夜容仪甚美,高祖爱之,遂嫁平阳,晋阳首义以来,常翼太宗之右,奋不顾身,探马取将,临阵摧空,万人之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叔宝、尉迟诸将莫能及也,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图形凌烟,葬以昭陵,千载而下,飨兹庙食,有唐之盛,斯实赖焉。——《唐书·周郡王玄夜世家》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