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是大明王朝开国老祖对其后代的祖训,也是一直贯穿整个大明王朝两千多年历史,其后世子孙牢记,并且遵照执行的祖训。
为了这一道祖训,大明王朝所付出的代价,远超一般的王朝,即使如今我圣唐一族所留恋的圣唐王朝,新兴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永安公主、太和公主和安化公主等二十位远公主远嫁和亲,而更远的神汉王朝,十六位公主远嫁和亲,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昭君出塞,哪一个王朝,能与那大明王朝比肩而立?”
再一次将圣唐一族的未来,以另一中方式说出,重点强调朱棣五次北征,土木堡之变,BJ保卫战,及末帝崇祯煤山殉国。
“云少城主,如极端的王朝,竟然能存续两将近两千多年之久,也是一个奇迹,但与之前的大宋王朝相比,还是弱了一些,那可是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王朝。”一位大祭司亲卫认为云启之言,不可信,其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的武力征服而服务。
“你们,也是这一个意思,大明王朝不如大宋王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一位亲卫并非云启所引导的对象,没有必要特意关注,抓住自己谈话的重点便可。
“云少城主,暴力解决问题,是最对不起自己的方法,若是小子为上位者,不希望成为大明王朝那般上位者。”赵九重对于云启他们的意思,已经有了想法,明白云启他们的目的,是让他们这些人接受武力征服一切,从而解决一切麻烦的思想。
云启没有回答,微笑的表情,依然看向赵九重等人,等待石武烈等人的回答。
“云少城主,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这可是你们圣唐一族封狼居胥,你所言的大明王朝,难道是在这圣唐大陆?
但是,为何本宫未曾听闻,在这圣唐大陆之中,有一个名为大明王朝的王朝,并且那大明王朝还与我蛮族接壤?”
大祭司脸上笑容依旧,虽然未曾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但云启还是从其眼神之中,感受到了杀意波动。
“大祭司大人,封狼居胥之词,非那神界道友所在世界的荣誉,但大明王朝那一位帝王所拥有的成就,与封狼居胥相似,因此,本少采用了他们更加通俗易懂的词汇,封狼居胥来形容。
同样的道理,故事中的其它一些事情,也都使用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词汇,否则,将如当初本少一般,为了听得懂大明王朝的历史,请教了对方不短的时间。。。”
“哼!笑话,敢言不敢承认,云少城主,这是你们风都领地的做事风格?”大明王朝的历史,明显是以神辽帝国为反例,并且还故意贬低狼居胥山,云启却随意寻了一个借口,以掩盖自己的无耻行径。
“解放朱日和,活捉满广志。”
“云少城主,这是何意?本宫不解,请道友解释一二。”
“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哼!雕虫小技,竟敢班门弄斧,大威天龙。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耶叭嘛哄!”
“云少城主,请注意自己的言词。。。”
“耗子尾汁。”
“。。。”看你不是人这一个词语,大祭司听懂了,但其它的言词,却完全听不明白,似乎与佛家有关,但似乎有无关。
“大祭司大人,才三句话,便已经无法沟通了?
如果是刚才本少所言的那些故事,均以这些词汇来进行讲述,大人这等聪慧者都无法理解,他们,又能听懂几个词?”
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大祭司等人未曾反驳,而明朝强势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却引来了诸多的质疑声,云启可没有惯着一群双重标准人员的脾气。
“赵九重,你们可听明白了耗子尾汁等之意?”大祭司被云启一句话,怼得无话可说,云启直接将目标,放在了赵九重等人身上。
“云少城主,我等愚钝,大祭司大人无法理解,只是更无法理解了,云里雾里,完全不知。”
石武烈出声,他确实不知道何为耗子尾汁,其他人员也都一脸茫然,纷纷摇头,表示自己对此词汇无法理解。
“现在,对于本少所讲述的两大王朝历史之事,相信你们已经理解了,那么,若两大王朝让你们选择效忠,你们,又将选择哪一个王朝,并且说出你们的理由?”
此时此刻的赵九重等人,还未经历真正朝堂之争,也没有成为掌权者的机会,还未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因此,无法决定他们日后的行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已经成人了,已经有了自己判断力。
“大宋王朝,因为百姓富裕了,他们手中有钱了,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如现在的圣唐一族族人一般,食不果腹,甚至易子食肉之事发生。”
石武烈第一个出声,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选择了大宋王朝,而他所考虑的因素,是钱方面的问题。
“大宋王朝,我圣唐一族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之苦,百姓需要安定的生活,而大宋王朝虽然非小子理想的选择,但是,非要在两个王朝之中进行选择,小子宁愿选择大宋王朝。
大明王朝在建立之前,应该未经历过如我们圣唐一族一般,持续了几百年的战争,因此,才敢于武力解决问题,大明王朝的当权者们,他们未曾经历,自然无法体会如今我盛唐一族所面临的苦难。”
赵九重同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大宋王朝,对兵灾之祸,是其选择大宋王朝的理由。
“大明王朝,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大宋王朝虽然富有,但需年年向其它领地纳贡,即使明明打了胜仗,同样在双方议和之事,选择了对对方纳贡,如此行为,这不是我圣唐一族该有的气节,宁愿站着死,也不坐着生,如此,才能在百年之后,敢面对先祖的质问。”
一位老兵选择了大明王朝,对于兵祸,他的经历,远高于赵九重等人,明白苟且偷生对一个种族的危害。
“呵呵呵!云少城主,若是在大宋王朝与大明王朝之中进行选择,少城主又将做出何种。选择?”
风都领地方面,有人选择了大宋王朝,有人选择了大明王朝,而耳边听神辽帝国方面人员的意思,同样有人选择了大宋王朝,有人选择了大明王朝,大祭司虽然未对此做出相应的说词,但面上的表情,有了一些变化,只是变化不明显,在暗夜之下,又无人敢正视,并未发现。
“他们。普通的士兵及百姓,需要做出选择,而本少,风都领地苦城少城主,何须做出选择?
我风都领地进可攻,退可守,不是大宋王朝,也不是大明王朝,本少来自于风都领地,自然效忠于风都领地了。。。”
“哼!云少城主,既然是一道假设题,做出选择,有何不可?风都领地只是几座城池,而王朝,是几十上百座城池,疆域之广,不是风都领地所能担当。”
“道友,我风都领地背后,是死域,无边无际的死域,圣唐一族的广阔,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云将军,我们如今所讨论之事,为神界王朝,神界之广,同样也非我圣唐大陆所能比拟,将军又何必舍弃了一个王朝,选择了领地。”
“大祭司大人,若让大祭司进行选择,神界两大王朝,又将选择哪一王朝?”反将一军,以大祭司之言,回击大祭司。
“呵呵呵!先来后到,云将军还未回答本宫之问。”大祭司与云启等人的对话,让赵九重等人对选择的解答,终止了,他们也想要知晓云启、大祭司等人对两大王朝的选择。
“大祭司大人,我风都领地如今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弱于两大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他们所遇到的同样问题,如对抗外族方面,大宋王朝所做出的选择,是战是和,这只是明面上对百姓的说法。
而对于这一道题,他们并未做出选择,也不需要做出选择,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答案,如他们所言,不管大宋王朝对外的战事如何,胜,还是败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纳供,对异族纳供。
如此懦弱无能的王朝,本少如当初那一位告知本少此王朝历史的道友一般,对大宋王朝的态度,不屑一顾,若大宋王朝面对异族的无耻行径,勇敢拿出自己的武器,倾全国之力,与之一战,战而败之,本少将对其竖起大拇指,道一声王朝之名,天下人之幸。
但可惜了,他们未战而先怯,战而言败,一道奴才之相,他们的财富,王朝百姓所创造之金银,百姓所供养之士兵,全部成为了异族的嫁衣裳,王朝的百姓,不过是人家所圈养的一茬韭菜,需要之时,割一割,不需要之时,毁之。”
“大明王朝,那确实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圣唐子民应当如是。”
给大明王朝的言词不多,但对大明王朝的赞美,远胜于大宋王朝,简简单单的对比,便可看出云启对大明王朝的敬佩。
“同样是对功臣进行杀戮,忘了本,忘了患难之时的同生共苦,云少城主,为何两大王朝相同的方式,会让你有如此大的差异?”
再出难题,提醒赵九重等人,这两个王朝属于一丘之貉,没有区别,但因为云启等人的偏见,让两大王朝有了区别。
“大祭司大人,两者之间,区别之大,超过了认知,而对于此等差异,也只有我文明的礼仪之邦,圣唐一族,才知晓其中的道理。
大宋王朝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学其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大宋王朝太祖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此次事件,被那一位道友所在世界的历史学家们,称之为杯酒释兵权。
而这一次交权之事,发生于其建立大宋王朝初期,其所在一族族内的分裂势力还未曾统一,便因为刚刚夺得了一点权力,拥有了一定的领地权之时发生。
那一时期,异族的威胁还未曾结束,如如今被你们所占据的幽云十六州这一道对于我圣唐一族来说,至关重要的屏障,还在异族手中,并且那异族虎视眈眈,对大宋王朝窥伺之心未死,对于对一族拥有重要意义的武将,解除了兵权,相信对于那异族来说,拍手称快,乐见其成。
而观那大明王朝,对于大祭司所言那斩功臣之事,之前本少讲述大明王朝之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明初四大案,除一案被称之为冤案之外,有吞盗官粮,贪赃枉法者,有自恃功高,独断专行者,有遍植朋党,打击异己者,皆是不顾法纪,违法乱纪者,他们对王朝的危害,远甚于对王朝的贡献,若不惩治,又如何面对千千万万的百姓?
大明王朝在本少看来,非大祭司大人所言说之斩杀功臣,而是依法行事,执行国法之举。”
“赵九重,你们需要记住,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旦违反了,必须受到严惩,否则,如何能治理国家?
而那大宋王朝却在最需要用人之时,直接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导致后来几千年的对异族纳贡。。。”
“云少城主,小子不解,为何明知有如此危害,那大宋王朝依然选择了纳贡,而非加强自身的实力?”赵九重听过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前人无法知晓问题的危害性,但作为后来者,了解了事态的严重性,不可能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赵九重,这便是掌权者的治国之道以及祖训了,大宋王朝开创者担心那些将军们,如他自己一般,直接推翻了其创下的伟业,断了后世子孙。
因此,自断羽翼,同时执行以文立国之政策,文臣的地位,远胜于武将的地位,甚至功勋卓越忠心耿耿的武官,还不如一位普普通通,阿谀奉承的文官,其后世子孙又争相效仿,导致了习武不如学文,又如何能拥有对抗异族的实力?
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不同,虽然同样对功勋者猜忌,也借那四大案子,对一些掌权者进行了清洗,但其所制定的祖训,直接对后世子孙,奠定王朝基调,试问若手中无武器,如何做到对大明王朝心怀不轨的异族,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云少城主,本宫一事不解,既然风都领地对王朝无意,为何言说这等叛逆之事,并且还特意对他们这一些普通百姓而言?云少城主,他们,有何特别之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