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临湘昌义之

  昌义之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

  早年跟随南齐大将曹虎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曹虎担任雍州刺史后,昌义之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曹虎入朝为官后,昌义之便留在雍州,继续效命于新任雍州刺史萧衍的麾下,跟随萧衍东征西讨,萧衍对其也颇为优待。

  后来,萧衍代齐称帝,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南梁建国后,昌义之也因此成了开国功臣,并且封侯拜将。

  可以说,昌义之此人是极有眼光的,从未跟错过人,跟着曹虎升官发财,后来跟着萧衍更是飞黄腾达。

  但这一切也和他的能力出色有关,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直平步青云。

  在萧衍登基后的第二年,便给予了昌义之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等一系列官职,然后镇守钟离。

  后来,北魏派兵侵扰北徐州,昌义之都将之一次次击退。

  两年后,也就是萧衍称帝后的第四年,南梁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于是,梁帝萧衍委派弟弟萧宏为主帅,兴兵北伐北魏,昌义之也率军跟随。

  开战第二年的二月,昌义之与魏将陈伯之战于梁城,昌义之败走。

  四月,北魏以元英为主帅,率军十万迎击梁军。

  五月,昌义之再攻梁城,最终将其攻拔。

  但此时整个战局却对梁军十分不利,主帅萧宏和诸将都主张继续进兵,唯独昌义之坚决反对,并要求退兵。

  果不其然,随后梁军主力果然大败,昌义之也被迫放弃梁城,移军扼守钟离。

  北魏大军想要乘胜追击,一举灭亡南梁。

  梁帝萧衍却对形势看得十分清楚,认为还没到真正危机的时候。

  于是,命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防御工事,以待魏军。

  十月,北魏军主帅元英率众围攻钟离。

  十一月,萧衍命大将曹景宗都督二十万大军援救钟离。

  大战的第三年正月,魏军主帅元英与大将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进攻钟离。

  钟离城北临淮水,魏军便在两岸架桥,建浮桥达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

  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

  当时的钟离城中仅有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奋力抗击。钟离沟深水深,魏军运土填沟,造井阑、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坏。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自去救援,箭到之处,魏军无不应弦而倒。双方在一日之内鏖战数十个回合,魏军死伤以万计,死尸堆积的与城墙同高,仍不退却。

  二月,萧衍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领兵增援钟离,并受曹景宗节制。韦睿成功抵御魏军的攻势,曹景宗便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这才得知援军到达。钟离守军闻讯后,勇气倍增。

  三月,韦睿乘淮水暴涨之机,派斗舰袭击魏军。另以小船载干草,灌以火油,趁风纵火,焚烧浮桥,并派出敢死队冲击。当时,大水特别湍急,突然之间,浮桥尽毁。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呼喊声震天动地。

  魏军大败,元英见桥断,便脱身弃城而走,杨大眼也烧营而去。

  此战,魏军溺死者、被杀者,多达三十万之众。

  钟离之战,是南梁政权建立初期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强大的北魏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此战的功臣有三人,分别是韦睿、曹景宗、昌义之。但若非昌义之死守钟离,留给了梁军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的时间,也就不会有后来如此辉煌的大胜!

  昌义之真可谓居功至伟,此战过后也因此位极人臣。

  可以说,以昌义之在历史上的表现,绝对是一位能征善战,能攻善守的良将。实在要给他找一个相似之人的话,我觉得他可以比肩张郃!

  昌义之此人论长相也着实普通,丢在人群里也毫不起眼,但他的一双眸子却炯炯有神,透露出了一种坚定、果决。

  正是他的这种眼神,让我认定了他是一位值得争取的将才!

  但昌义之乃是刘裕乡党,如今却被周瑜委以原职,所以他要么是诈降,要么就是有什么原由,所以才答应归降。

  作为武将,一般不会像文官那样随波逐流,或者讲究什么良禽择木而栖。一般都是士为知己者死,或者为一主死忠。

  但我之所以认为他可以比肩张郃,除了二人相似之外,经历也是有所类同。

  历史上的张郃,本为冀州刺史韩覆的部将,后来冀州被袁绍所得,他又转投袁绍帐下。再到官渡之战,袁军大败,袁绍病亡,张郃也被曹操所俘获,因此转而又为曹操效力。

  这一世的张郃,经历也和历史上类似。

  反观历史上的昌义之,本是南齐将领,先是曹虎的部将,后来又成了萧衍的部将。直到萧衍称帝建国,就成了从龙之臣。

  由此可见,昌义之这人也不是愚忠之人,而是看得清形势,也和文官一样是讲究良禽择木而栖,是有眼光的人。

  如今的南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方势大,而刘裕势弱。别看之前我和周瑜分析得头头是道,把刘裕吹上了天,但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我方强,刘裕弱,这一点没跑了。

  以昌义之这人的眼光,也肯定会选择我而不是刘裕!

  哪怕二人是乡党,但那又怎么样?乡党也只是在一个势力内部有用,能保证昌义之受刘裕信任,仅此而已。而刘裕也并没有多么重用昌义之,否则也不会委任他在此地担任守将了。

  总之,我相信,昌义之是真心归降于我军没跑的!

  随着众人一一就坐,我和周瑜坐在上首,文官席以刘巴为首,廖立、韩玄次之。

  武将席则以孙瑜为首,昌义之次之,然后依次是周泰、张南、宋谦,王强则因为是我的亲卫统领,所以并不在此。

  一场宴会,谈笑风生,宾主尽欢,拉近了我和几人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刘巴、昌义之、廖立等人。

  最后,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直到连我都喝醉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血之孙吴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