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二十统帅(三)

  十二、司马懿(曹魏)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文贞,后改为文宣。

  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

  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十一、曹操(东汉)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人。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1.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

  2.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

  3.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

  4.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

  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

  5.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

  6.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

  7.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之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

  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

  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

  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

  ………

  十、于谨(北魏、西魏、北周)

  于谨(493年~568年),本姓万忸于氏,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

  1.于谨年轻从军,参与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

  2.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从广阳王元深北伐,引为长流参军,大破斛律野谷禄。

  通晓铁勒语言,单骑招降西部铁勒部酋乜列河等三万余户。

  在析郭岭以乜列河为饵,大破破六韩拔陵,击败柔然,平定鲜于修礼、葛荣、邢杲、万俟丑奴起义。

  3.太昌元年(532年),从尔朱天光大战高欢于韩陵,兵败,投奔贺拔岳,授卫将军、咸阳太守。

  4.宇文泰继任首领后,于谨进献西迁天子之策。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参与沙苑之战,封常山郡公,拜丞相长史、大行台尚书、太子太保。

  领军灭亡南梁,攻克江陵,杀死梁元帝,扶植萧詧为西梁皇帝,封新野郡公。

  5.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进封燕国公,拜大宗伯、太傅,立为三老,参议朝政,领雍州牧。

  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

  九、周瑜(东汉)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少与孙策交好。

  1.兴平二年(195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

  建安三年(198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

  2.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4.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5.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

  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血之孙吴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