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一从娶媳妇开始正文卷第222章好消息中的阴云等到第二周,野泉影院播放了《富贵逼人》,同样引起了全京城的轰动。
《富贵逼人》是董骠和沉殿霞这两位老师主演的贺岁片,曾经连续三年跻身香港年度票房前十行列。
考虑到董骠和沉殿霞的外在形象,他们一般只能承担万年配角,身上根本就没有明星光环,也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因此取得这样的成绩,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由此可见,《富贵逼人》系列同样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港味喜剧作品。
《富贵逼人》的剧情还是比较艳俗老套,就是小人物面对着天降横财,他们身边发生的种种趣事。
其实未来的网文也有许多类似的题材。像什么——《开局几千万》、《我要当神豪》、《中彩票的我想要躺平》……
说实话,这样的题材,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谁没有一个一夜暴富的美梦呢?
尤其是两位老师演技精湛,把小市民的种种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样能引起京城广大小市民的共鸣。
而且港味喜剧确实极富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目前内地老百姓,他们接触的港味喜剧机会很少,根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无厘头呢。因此突然看的这样的喜剧形式,忍不住让人眼前一亮。
另外,剧情艳俗老套归艳俗老套,但好笑啊?老少爷们不就求个呵呵一乐?再加上本来就是贺岁片,恰好符合春节的热闹气氛。所以同样获得了民间的一致称赞!
注意:仅仅就是民间!
实际上,主流舆论被突如其来的港流,闹的是一脸懵逼……
然而民间是不会去管高高在上的主流舆论的。尤其是市场的反应奇快,就这么短短几天时间,不少小贩已经从南方贩运过来,而叼着烟穿风衣瞬间就成为了京城男青年的最新时尚?
谢天谢地,大街上总算少了不少的军大衣!
与其他电视台的联系同样进展神速。
由于时间并不长,在这些天,张喜和顾国辉也就是电话联系了附近的几家电视台。没想到同意上门的一家都没有。最多的就是客气几句——春节以后,你们再过来问问。
应该承认,别管电视台能否做好节目、拉到广告,但他们一直有这种官老爷的心态。也不知道那些客套话是不是真的。
但京台的野泉影院突然一炮走红?那还需要证明些什么呢?加紧的安排节目啊?
由于现在并没有什么卫星电视,各地方的观众是看不到其他地方电视台的节目的。所以这等于就是新节目,毫不影响本地的收视率。
于是情况立刻变得反过来了。那几家电视台变得热情无比,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电视台闻风而来。
条件就照搬京台,给你们几分钟的广告,再代理几分钟的广告时段。给个几万块就行了。播放时段上同样比照京台,深夜时段肯定能够保证,黄金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反正就一句话——速度要快!
最好在春节期间就能上电视,在本地电视台播放这些香港电影。
既然这样,李缘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张喜和顾国辉开始了全国之旅。很快就签下了七家电视台,并且还有十几家有意向。后续联系的电视台更是络绎不绝……
与电视台不同,许多厂家同样发现了商机,他们就主动找上了门。
由于现在并没有公开的收视率统计,导致厂家做电视广告是十分谨慎的。毕竟论秒计算,的一声,几万块没有了。也难怪厂家会犹豫。
但不管怎么说,做电视广告的需求还是在的。于是就出现了某种很奇怪的局面——黄金档、大电视台大家一哄而上,
其他时段却根本无人问津?
然而野泉影院的横空出世,让厂家立刻就有了个新目标——我们抢不过黄金档,难道还抢不到深夜时段吗?
而且广告的价格便宜许多,广告的效果也同样不差。不信的话,就去看看满大街的小马哥风衣吧!
天可怜见!
负责拉广告业务的陈刚、武永安还没开张呢,他们就被一大波的厂商代表包围住,哭着喊着想要上广告?天天喝的昏天黑地,时不时还有女公关投怀送抱?
把这两个土包子直接吓了个半死!他们俩差点儿逃回鱼头坳村?我们特么的还是孩纸捏!
而在公司里,新招聘的几个会计出纳更是数钱数的手抽筋……
到最后,李缘粗粗一计算,他就惊讶发现:光凭这些广告盈利,注意:这是盈利,不是广告收入!
盈利就能达到上千万之多?
并且随着以后电视台的加入,盈利将会进一步的增长,甚至能达到几千万?
一时之间,李缘就有点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卧靠!现在的钱就这么好赚吗?不仅把自己的所有投入全部捞回来了,而且还把收购德宝和金公主的钱全部捞回本了?
甚至还有其他的巨额盈利,如果贴补到电影项目中,好像那个都已经不存在了啊?
要知道,这才多长时间呢?连半年时间都还没有到?兄弟原先想的就是白送,现在居然变成了印钞机?
李缘并不知道,就像原先的历史线上,要到几年之后,邓建国的巨星影业才会发展出这套模式。
由于邓建国投资张国粒拍摄了《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电视剧,各地方电视台根本没钱购买,于是就送了几分钟的广告时段。
《康熙微服私访记》,这应该都知道,当年现象级的电视剧。
同样是看中了这部电视剧的高收视率,各地厂商纷至沓来,捧着钱往邓建国怀里塞。根本就不需要邓建国到外面去拉广告业务。
据坊间传闻,在最高一个年度,邓建国就狂卷了上亿块!
别忘了,这仅仅就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居然上亿块?….
当然,后来电视台学聪明了,发现居然有那么高的收益?于是等到合同到期后,就再也没有送广告时段的好事了。只愿意一集多少钱购买。
话说回来,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电视台还属于一个清水衙门,没有多少钱。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尤其进入了新世纪,哪家电视台不富得流油?
熬过了最初的发育期,电视台财大气粗,就开始拼命压榨影视公司这样的内容制造商了。
而时代勐然变化,邓建国就没有走出舒适区。再加上他完全飘了,连张国粒都瞧不起,俩人彻底闹翻。最后邓建国……只能当第一代名嘴去了。
有趣的是,愚蠢的人类经常会掉入同一个茅坑。后来的张卫平同样也飘了,连老谋子都瞧不起?天呢!这是哪个逗比给他的勇气呢?
最后闹翻以后,同样的死翘翘……
不过在此时,李缘当然不知道邓建国的那段经历。但他也心知肚明,像这样的天上掉金元宝,肯定不会长久,电视台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别以为电视台就很讲规矩。他们撕毁了合同又能怎么样呢?
反正李缘的心态相当平和。能捞几个月是几个月,能捞一、两年是一、两年。这笔就是意外之财。拿到了高兴,失去了也不心疼!
可在另一方面,无论野山清泉,还是野泉啤酒,广告效果都是极佳。
先说野泉啤酒。野泉纯生的销量……也就那样了。在京城地区,那几
家老字号的地位根本无法撼动。除非等到他们自己作死。否则的话,勉强立足吧!
反而是野泉精酿,在某几个精英小圈子里销售火爆。主要是在京的外国人群体,还有使领馆区的人员。
这群人本身就是高消费群体,他们根本看不上廉价的工业啤酒。但又不可能从自己国家携带?随身又能带几瓶啤酒呢?
本来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去喝工业啤酒,现在突然有了野泉精酿?那还犹豫什么呢?
至于价格?这群精英根本就不在乎。喝的就是个心头好。再说,好像也不比自己国家的精酿啤酒昂贵啊?
然而对唐尊酒业,也就是原先的内州酒厂来说,京城地区迸发出的就是一片广阔市场。全厂上下喜极而泣,他们终于……扭亏为盈了!咳咳。
有一说一,啤酒行业向来就不是什么暴利行业,讲究的就是一个规模,需要薄利多销。
比如说:现在的茅台才100都不到,几年后,就涨到了几千块。现在的啤酒二、三块钱,几十年后,也就是四、五块。
还有一个运输成本问题。现在的铁路车皮相当紧俏。如果找关系批条子的话,也许比公路运输的成本都要高。
而内州到京城?李缘就足足跑了三天时间。就算卡车运输连轴转,起码也需要两天时间。别看卡车能够装几吨货,但啤酒能装载几箱呢?….
所以说,单件的运输成本相当高!
但不管怎么说,唐尊酒业有了个开门红,他们终于被救活了!
还是就是野山清泉。对于野山清泉的广告,外界一阵好评,桦仔算是刷了一波收视率。
但野山清泉的销量……差强人意吧!
一方面季节不对。冬季本来就是罐装水的销售澹季。
而且老百姓知道野山清泉居然是山泉水后,他们看热闹的多,购买的人几乎没有。
同样是使领馆区的那群外国人和国内精英群体,他们倒是订购了不少。既有大桶装的罐装水,也有小瓶装的散件。
在国外媒体的污名化宣传中,中国内地的水质是相当糟糕的。反正到处都是污染超标,也就是比非洲地区好那么一丁点。
真不算夸张。在这个时期,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使领馆,他们的饮用水是通过外交途径进口的。根本就不喝京城本地水。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了野山清泉?那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对国内的老百姓来说,卖水似乎像是个笑话,因为他们还没有这种理念。但对这些群体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刚需。根本就不带犹豫的。
于是野山清泉居然也做到收支平衡了?
到目前为止,也就是香港、京城两个地方,小范围的高端群体消费,居然就能做到收支平衡?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有了这笔资金,野山清泉彻底摆脱了缺资金的烦恼,能够再次进行快速的扩张……
……
可是在一片好消息中,还是有一点阴云的。
柳燕很快就寻找到了李缘:
李缘就有些疑惑:
柳燕笑着摇摇头:
李缘考虑了几秒,
.
再次等候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