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是想让儿臣去南京吗?”
在李若琏离去后,朱慈烺犹豫了一会,缓缓地对朱元璋道。
朱元璋闻言一愣,看了眼有些稚嫩、柔弱的朱慈烺,慈祥地道:“父皇刚才是有此想法,你可愿意去?”
朱慈烺脸上闪过一缕惊恐,随即坚毅地点了点头,道:“只要对我们大明江山有利,不管是哪,儿臣都愿意去!”
朱元璋见他言辞有异,这才想起数月前朝廷的南迁之议,当初李邦华曾力荐崇祯留守京城,而让太子南下监军。
想来当时东宫吴仁义等人不愿他南下,肯定施展了不少下作手段,所以才让他现在仍心有余悸。
其实想想也对,南方虽然富裕、安定,却是东林党人的天下。
让朱慈烺这样一个空有尊荣,而无实权的太子过去,除了成为汉献帝外,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想到这,朱元璋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悲凉之感,不过他仍强笑道:“你若南下,便是代天子巡视。”
“咱一定会替你将一切都安排好,不会让你受到一丝伤害,不然咱的万里江山将来托付给谁!”
朱慈烺闻言,眼中又闪过一缕狐疑之色,随即叩头谢恩。
朱元璋见到朱慈烺眼中的狐疑,知他到现在仍未相信京城会平安,认为所谓的南巡是避祸的托词。
朱元璋想到此事尚需时日,而且朱慈烺也需调教,便将此事按下,慈声道:“此事咱日后再说,这会咱父子合计合计,咱说,你写,先将对众官员的奖赏定下来。”
朱慈烺闻言,愣了愣,道:“父皇,城中战事未毕,现在封赏是否不太妥当?”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不,此时正好,一来大局已定,剩下的不过是些功狗之事,与京军关系并不大。”
“二来叛军求和,人心恐会浮动,现在以官爵稳其心,非常必要!”
朱慈烺恭敬地应下后,执笔待书。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新乐侯刘文炳忠勇无双,彰义门大破叛军,封安国公,赏金千两......”
“驸马都尉巩永固为人忠信,敢于任事,彰义门杀敌有功,封平西侯,赏金千两......”
“大学士范景文临危不乱,守城有功,封内阁首辅,加太师衔......”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统筹得宜,调度有方,封兵部尚书......”
“兵部员外郎金铉统兵有方,杀敌有功,封兵部郎中......”
......
“翰林院侍讲申湛然才华卓越,屡献奇谋,封翰林院学士,入内阁理事......”
“工部虞衡清郎中黄尼麓研制火器有功,赏千金,入内阁理事......”
朱慈烺突闻申湛然、黄尼麓等以五品官入内阁,有些疑惑地停笔问道:“父皇,儿臣知道您器重申湛然等人,但是他们入朝日浅,官位卑微,现在入阁恐会被人攻讦,难有所为啊!”
朱元璋闻言,笑着摇头道:“正因他二人关系不深,入阁后才能更好地为咱所用,若是尽用一些陈年老吏,又如何能够革新吏治!”
朱慈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继续提笔疾书......
......
三月十九日巳时,在外城“西江月茶馆”中,朱元璋带着朱慈烺等人混迹在大厅内。
此刻他正享受地眯着眼,颇有兴致地听着大厅中间的老丁头讲述崇祯如何得金龙相助,识破魏藻德等人的奸谋,将他们擒拿斩首的故事。
朱慈烺因是初次到这样的地方,既紧张又兴奋,不停地打量这四周的一切。
而李若琏虽已在四处安排了锦衣卫,此刻却仍不敢有丝毫放松,密切注视着大厅中的众人。
只有申湛然一脸淡定,时不时地和隔壁桌的人闲聊几句,谈论着对时局的看法。
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今早在西四牌楼斩杀魏藻德、朱纯臣等勋贵之事,尽管大多数人都未曾亲见,却讲得活灵活现,并大呼痛快。
还有人觉得光杀头还是太便宜那帮奸臣,应该点天灯才解气。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消息灵通之人谈到叛军求降之事,他们大都觉得叛军太过霸道,一定要好好教训一番才行。
而他们之所以都如此坚决,除了因为昨日的神迹,让他们相信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必将带领他们走向胜利外,更因为他们听说今日早朝崇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十分厚重。
特别是对那些守城有功兵士的奖赏,让他们羡慕不已。
因为今早兵部不仅兑现了之前约定的银两,还给一些作战勇敢的兵士升了官,奖励了好些田产。
纵使是战死了的兵士和百姓,也没有再像以前一样被克扣银两,反倒是每个人多得了五两安葬银。
因此此刻城中人人思战,生怕崇祯答应和谈,让他们失去了赚钱、立功的机会。
“老兄,叛军是真的要投降了,我彰义门的表哥昨晚亲手拉上来一个献降表的叛军,他们一行二十来人......”
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因不满申湛然的言论,有些激动地将他表哥讲的都说了出来。
“对,这事我也听说了,而且听说今天陛下正在召集大臣商量此事,还将一个叫红娘子的人缒下城去了......”
一个面色黝黑的男子也随声附和道。
“不对,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你们想想,咱们陛下如此英明,诛杀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又怎么可能给反贼封王......”
黝黑男子的话还未说完,又被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打断。
“你不知道,我听说好像是叛军与女真人有勾结,要是不答应他们的条件......”
这时,一个三角眼的男子眼神飘忽地道。
“女真人算什么,我们陛下是真龙天子,他们要是再敢来,陛下一定把他们......”
三角眼男子的话才落下,一个精壮汉子立刻反驳道。
......
朱元璋看似在听书,其实一直暗中留意众人的谈话。
他在茶馆中呆了大半个时辰,大致了解底层百姓的心声后,便带着朱慈烺等人悄悄地离开了茶馆。
他本想再巡视一下外城,同时指点朱慈烺该如何私访时,却意外见到一个年约五十,面容清瘦的老者。
那老者见到朱元璋似乎十分兴奋,快步跑过来跪地道:“陛下,老臣总算见到您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