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正文卷75读书声声声入耳东宫这边,太子朱标是和太子妃一起睡的,很自然的,他们当然也聊起了今天的事情。
太子妃说了朱镜静在后宫发飙的事情,以及她们其实有奉旨在后殿听动静。最后她对朱标说道:“我能看出来,母后其实是挺中意张一凡这个后生的!”
朱标靠在床头,低头看了眼怀里的太子妃,无奈地回答道:“最终还是要父皇说了才算啊!”
“那你说,父皇如今是个什么意思?”太子妃听了,仰头看向朱标道,“跟你说实话吧,其实我也中意这個后生当我们妹夫的。”
说到这里,她便解释道:“你看,这个后生和镜静是两情相悦吧?还有,他发明的那个生育钳以及交代的一些产妇照顾学问,对我们女人,该是天底下所有女人都有非常大的用处,甚至可以说是救命用的。还有那救人噎着之法,也是非常实用。他说给就给了,根本就没提要求。还懂得感恩,回报生他养他的柳家村!”
“为了镜静,他都敢和满朝文武做对。为了能及时赶来,看看他那个狼狈样,镜静都哭了。还有,那个登闻鼓可不是一般人敢敲的,可他为了镜静……”
朱标默默地听着,微微点头。他不得不承认,从这些方面来说,他和大妹真得是良配,懂得感恩,那就是值得帮的亲戚了!然而……
等到太子妃说完,他无奈地再次说道:“这事儿最终还是得父皇怎么看才好!你不知道,如今已经定下天下才子比试,才华出众者方为驸马。而那个张一凡,你知道么?他竟然还认不全字,他自己都说了,字也写得很难看,这还能怎么比?”
“……”太子妃听了,顿时哑然,这一点,她倒是不知道。
看到怀里的媳妇不说话了,朱标便又说道:“四弟会派人教他读书识字,兼顾保护他周全。这些事情,由他去做,倒是好的。你也知道,我的身份敏感,那边说起来还是我的恩师,我不方便出面的。不过总之,我感觉那张一凡要想赢,真得很难!”
太子妃听了,想了一会,底气不足地说道:“他的口才很好!”
但是,她也知道,回头的比试,肯定不是一群后生对喷,所以,张一凡连最基础的读书识字都过不了关,谈何对喷?
想起朱镜静的自信,太子妃最终问朱标道:“你看看,要是能帮下大妹他们,还是要帮下,要不然,我都不敢想象大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朱标听了,也是叹了口气,他也心疼大妹,但没办法,他还不是皇帝,没法说了算!
相对于他们的忧心,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张一凡,其实却没有那么担心。
为什么?
因为担心也没用啊!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朱元璋真得是求才,想要得到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张一凡敢拿脑袋担保:这个时代,他张一凡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柳家村的人,都已经知道张一凡要和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世家争夺大公主,这让他们很是担心。毕竟对头来头太大,是平时的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但是,他们不管再害怕,再不看好张一凡,却也还是站到了张一凡这边。
不只是他们看着张一凡长大,更是因为张一凡在一个多月来的表现,赢得了柳家村上下的人心。张一凡带给柳家村的好处,那都是肉眼可见,甚至可以说,一睁开眼就能看到的。
张一凡,就是柳家村的骄傲!
第二天,雨继续下,要渡过这个雨季,估计还得十天半月才成。
柳家村的村民,都是待在家里,说着张一凡的事情。至于水泥作坊,处于停工状态,要等待朝廷的旨意才行。
细雨蒙蒙之下,张一凡自己,直接睡了个懒觉才起床,刚去隔壁大牛家用了早餐呢,朱棣竟然亲自带着人赶到了柳家村。
对此,张一凡是真得感激的。
刚刚大婚,才十六的年龄,应该是荷尔蒙最需要发泄的时候吧,结果他却为了自己的事情,竟然就一大早从城里赶来了!
没说得,先记在心里。
但是,也要说出来!
这不,就听张一凡笑着说道:“四哥,你对我这么好,我都记心里了!”
听到这话,朱棣没好气地说道:“谁对你这么好了?我这是为了我大妹!不要自作多情!”
“静静就是我,我就是静静!”张一凡听了,继续厚脸皮。
朱棣显然习惯他的说话方式,无视了他的这种无礼,只是沉着脸训道:“不要嬉皮笑脸的,你想想要怎么做才对得起镜静对你的情义!”
说到这里,他又有些气短地说道:“连字都没认识多少,也不知道你,还有镜静哪来的勇气就觉得能比得过别人!”
听到这话,张一凡想起什么,便不接这个话题,连忙问道:“四哥,那个比试章程的事怎么样了?你可一定要帮忙的,别商议的时候不在啊!”
朱棣听了,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道:“我的身份并不合适时刻参与朝堂之事,但是你放心,你昨天说得那个话,我大哥听进去了,就一定会说的。”
朱标在,则兄弟同心,对此,张一凡倒也没有疑问。既然朱棣这么说了,那估计就不会错的。
朱棣这边,给张一凡留下了一个教书先生和三个侍卫,其中之一就是和张一凡打过交道的朱五。临走之前,朱棣阴沉着脸威胁道:“要是让我知道你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为了镜静而尽力的,我就阉了你!”
也就是张一凡昨天为了镜静那么拼命给他留下了好印象,所以他才会这么操心他们两人的事情。但是,他可不想张一凡只是一时冲动而已,回头真正面对李家,然后就开始后悔了!
张一凡听了,没有再笑了,非常认真地说道:“四哥放心,静静一定是我的!”
感受到他的强大自信心,总觉得有点和大妹一样的迷之自信,朱棣不想再说话,便想走了。
张一凡一见,连忙请求道:“四哥,朝堂内外,如果有涉及我和静静的消息,或者什么大事,一定要记得传给我,这样我才能有准备。”
朱棣听到这话,露出一丝头疼的表情,感觉真是欠了大妹的!
不过他也知道,消息当然是很重要的。最终,他微微点头之后不想多呆,一甩马鞭,便冒雨赶回去了。
他留下的教书先生叫郑敬学,是国子监的监生,并不是朱棣的家奴。
国子监这边,在这个时候也不是考的,而是各地举荐的才子,以及一些官员或者各地头人的子弟。
朱棣是认为,短时间内教导张一凡读书识字,要想教好,那必然是要有本事的才行。而如今大明朝有学问的人,要么被举荐当官去了,要么就是散落民间,他能找的,就是国子监这里的了。
为此,他出了重金,在国子监找了这个监生来教张一凡。
这个监生,看着也是年轻,大概二十岁出头而已。从衣裳上能看出,家境并不富裕。此时,就见他立刻进入了状态,直接询问张一凡道:“你且先说学了什么,莪再思量该如何教!”
张一凡听了,想了下回答道:“你就当我什么都不懂,直接教吧!”
他没把握这个时候的文字中,哪些是繁体字,哪些是和后世一样的字,因此,不如从头开始认一下。
想要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础的文字,张一凡其实是有些把握的。
不管怎么说,他其实都是有基础的。另外还有一点,他发现自己魂穿之后灵魂融合,或许是灵魂力更多的缘故?随着时间越久他发现自己的记性越发地好了。
虽然还没有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是,估计也差不了太多了。
郑敬学拿钱办事,倒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只是一想便说道:“那就从千字文开始吧!”
《千字文》是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语句平铺直白,易诵易记,一直是启蒙用的书籍之一。
张一凡听了,也是认可,便立刻引着他来到二楼的书房。
所谓的书房,其实就是一个空房间。张一凡临时从村里各家各户挑了一些座椅摆在这里,拼凑而成。
朱五跟随上楼,把朱棣给张一凡准备的笔墨纸砚都摆了出来。至于教学的本子,是郑敬学自己带来的。
随后,张一凡的这个房子内,就响起了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郑敬学不需要书,他背一句,张一凡看着书本念一句。就这么的,正式开始了张一凡在大明朝的求学之路。
随着时间的过去,通往柳家村的路上,路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都不是走路,而是坐着各类马车过来的。
这些人,到了柳家村地头,便纷纷停下,然后拥进村子里。很显然,这些人估计就是昨天的事情传开之后,慕名而来,到柳家村来参观的了。
张一凡家,就在村头。所有到柳家村的这些人,都听到了这户人家传出来的读书声。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在意。
从去年开始,洪武皇帝下旨在县以下设立社学,并规定一百多户就要有一个,从而组成了国子监,省府县学以及社学的三级体系。因此,柳家村有读书声,并不奇怪!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