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正文卷179研究院张一凡想起来了,大明开国一代名将邓愈,就是在这次班师途中染病,不治身亡的。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记录邓愈是得了什么病死的。
想到这,他又想起一事,便问朱标道:
历史上和邓愈相同结局的,还有一个常遇春也是打仗归来的路上,突然就挂掉了。
后世有阴谋论,说朱元璋觉得他们功高震主,封无可封,就把他们干掉了。
对此,张一凡却不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将领再厉害,能厉害过徐达?徐达怎么没有暴病而亡呢?
再说了,朱元璋自己都公开说了,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是李善长,他都没事,在历史上要到朱标死了,立一个年幼的继承者,并且朱元璋自己也时日无多的时候,才干掉李善长的。
因此,在前元势力还很大的情况下,说朱元璋因为功劳大的原因就把常遇春和邓愈干掉,反正,张一凡是不信的。
此时,张一凡想起来,他就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
朱标听了,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事情,但还是马上就回答道:
说到这里,他又感激地说道:
听到这话,张一凡忽然想起,如同常遇春这样的,明末满清的名将,爱新觉罗家重要人物,代善最有名的儿子岳托,也是在一次入侵关内的时候染上天花挂掉了,没能活着出关,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这么看来,谁要是得了天花,那可真不是谁强壮不强壮的问题,而是开盲盒,运气不好,像这种身体素质最强的武将,在他们壮年之时都容易挂掉。
从这个角度来说,邓愈是不是就有可能,也是因为天花挂掉的?
张一凡想到这里,便连忙问道:
朱标听了,点点头回答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感觉自己妹夫面前,是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便透露消息道:
张一凡听了,顿时无语。
老丈人的嗅觉还真得是灵敏,从边军接种牛痘可以不得天花这一点,立刻就想出大明军队的优势,然后给敌人制造了麻烦。
真不愧是开国皇帝,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有一点点战机,都能迅速抓住并且利用了起来。
这么想着,他便问朱标道:
朱标听了点点头道,
说完之后,他感觉自己说得有点严肃了,便解释道:
张一凡听了,心中就放心了不少,这么一来,大明朝就不会有因为天花而死的人了。
那个卫国公同学,是不是就会改变命运了?
想到这,张一凡忽然又想起来,马皇后也是染病死的,虽然没记载马皇后是什么病,但是说马皇后是睡觉的时候得病,自己都知道这个病治不好,因此不让朱元璋迁怒于御医。
后世有一部电视剧,就猜测马皇后也是死于天花。如
果真是这样的话,马皇后也不用在五十一岁的时候就死了!
不过这个死因,张一凡是有些怀疑的。
常遇春和邓愈两人,都是四十岁出头,正当壮年的时候突然死了。按理说他们的身体壮硕,一般的病不容易要他们的命。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两个人如果是天花死的,身边的亲卫跟着死几个,历史上不留下什么记载也没什么,毕竟只是亲卫,压根没名气。
可马皇后就不一样了,她在深宫大院内,天花从哪里来?并且她得了天花的话,身边人被传染,比如其他妃子,甚至是朱元璋,那史书上就不可能不记录这个事情吧?
所以,张一凡不相信马皇后是天花死的。但是,他也不是医生,不知道马皇后可能会是什么病死?
他在想着这事,朱标的思绪却已不再想天花,甚至都不再提宰相的事情,而是对张一凡说道:
张一凡听了,便解释道,
有钱庄借贷的事情作为参考,比如香山县县衙盖了那么多的水泥房,却只是出了一小部分钱为例子,朱标已经能理解这个事情了,便回答张一凡道:
说到这里,他又马上继续下一个话题道:
张一凡听了,有点疑惑。
朱标见了,便给他解释道:
听着朱标一条条地在说,张一凡可以确认,老丈人和大哥确实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从他们总结出来的情况看,还是自己想得简单了。
未来的好东西,未必就适合这个时候。
听着朱标的说法,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过了好一会之后,朱标说得差不多了,便问张一凡道:
之前没回张一凡,一是因为当时朱元璋在忙,二是书信沟通太麻烦,朱标来了,当面沟通,就容易多了。
张一凡听了,便把刚才考虑之后的话说出来道:
朱标一听,顿时心中一喜,能听出来,自己这个妹夫知道这些问题之后还这么说,说明是有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
于是,就听张一凡给他说道:
朱标其实觉得,这个水泥很好啊!
可是,在张一凡提出了种种可能性之后,他也不敢确保了,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水泥。
因此,他便认真听着,看张一凡到底是想说啥。
张一凡一口气举了几个例子,然后才总结道:
朱标听了,点点头说道:
不过,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道:
这确实是个关键点,张一凡听了,便回答朱标道:
真要是种地的老农来研究,他只会自己知道的那点,就算是善于琢磨,那也等于是闭门造车,要想有成果,真得很难。
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其他行业的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一直是以读书人为尊,因为他们通过阅读,能懂得更多,眼界打开,自然就更容易推陈出新了。
要是在别的地方,朱标可能还有疑惑,但是,在香山县这几天的参观,他一下就明白了张一凡的意图,当即带着一点惊喜问道:
普通工匠肯定创造力低,但是,有文化的工匠,那创造力就高了,这是很自然就能想到的事情!
张一凡听了,当即回应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道:
朱标一听,当即来了兴趣,便站起来说道:
之前参观的时候,藏书阁是没去的,当然,宋濂他们是自己去的,反正朱标是没去。
相对其他皇帝来说,朱元璋绝对是个务实的皇帝,并且眼下大明开国才到第十个年头,朱元璋还在寻找他治国的理念采用何种学说为好?
受他的影响,朱标自然也是一个务实的太子。参观了香山县,感受到香山县的欣欣向荣,听了张一凡的解释,感觉到所谓杂学的经济效益,他当然是感兴趣的了。
张一凡看朱标很有兴趣的样子,他自然也是高兴,当然是陪同的,便跟着站起来说道:
朱标听了,只是笑了下回答道。
在县衙后院这边,张一凡挖了个小型泳池,教会了朱镜静游泳;如今朱镜静成为了教头,正在教太子妃和朱雄英游泳。
在岭南这种天气里,玩水其实一种享受,就算学不会游
泳,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张一凡听了,便对朱标说道:
如果大明皇帝都会游泳的话,估计就会少几个落水死的皇帝了。在原本历史上,正德皇帝、天启皇帝好像就是和落水有关。
朱标听了,只是笑笑,没有答复这个事情。
他在香山县已经来了一段时间,总不能一直待在香山县,可香山县的一切,都是太新奇了,还有好多要看,要想,忙着呢!………………
藏书阁离县衙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让张一凡和朱标想不到的是,出去逛的宋濂师徒,竟然就在这藏书阁阅览室。
张一凡修建这个藏书阁的时候,就是按照后世图书馆的样式来修建,有阅览室可以安静看书的。
并且,他对这个藏书阁的标准很高,比如,县衙里面才能享受到的冰块,藏书阁这里也有。
这么一来,香山县这么热的天,藏书阁这里就成了避暑热门地点,还是免费的那种,但是前提是在这里认真看书,要不然就会被赶走。
也是这个原因,藏书阁在香山县甚至以外的地方都有名,很多人就算为了避暑,都愿意来藏书阁看书,无形中也促进了香山县的文风。
阅览室有三处,其中两处是安静看书的地方,另外一处,有挡板隔开,允许小声讨论看书遇到的问题。
朱标和张一凡一过来,就有底下人过来禀告,说宋濂师徒在讨论问题。
不过朱标并没有马上过去,而是先看了下离他最近的两个阅览室,发现里面很多人都在认真看书,于是,他也没进去,就去了藏书阁,查看藏书阁的规模。
藏书阁这边,又分内外两层,外面一层,借阅者能自己动手翻看想看的书籍,如果觉得想看,就拿着书去管理员那边办手续;
里面一层,借阅者就没法翻看了,只能看到对应的书籍介绍,如果想看,就需要管理员帮忙取了。
朱标看了下,这里的书籍种类繁多,从经史子集到宗教经典,再到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等都有,但是要说量的话,还真不是很大。
张一凡陪着朱标,给他没事道:
从东晋开始,特别是宋朝南迁,带动了江南的繁华和文风的鼎盛。其他地方,终究是比不上江南的。
虽然张一凡觉得还不满意,可朱标却看得很是意外,连声赞道:
说完之后,他有些好奇地问道:
张一凡听了,苦笑一下,用手一指边上空着的一大块地方说道:
朱标一见,很是惊讶道:
张一凡听了,回答道:
有一点让他没想到的是,《三侠五义》比其他仙侠类的更受追捧。
朱标看过一些《仙剑奇侠传》,主要是里面的行文方式和他父皇讨论过,但是,忙于政事,他就算有兴趣,也没那时间看这些闲书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的话,便笑着对他说道:
张一凡一听,却是不赞同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