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宋第三百六十一章张俭的心思银行来了一个开门红,一旁的天下商行也跟着赚了不少。因为就在银行的隔壁,很多人从银行出来之后就去了天下商行,马车倒是没有雇佣出多少,毕竟之前大家不知道有这个业务,都是自带马车而来。但白纸却是卖出了很多,把华安四人给高兴的够呛。
当看到一天卖出的白纸,金额就达到了五万贯的时候,苏石也不禁感慨,大宋还真是富有。
这还是消息没有完全的传出去,如果全部传了出去,怕是销售额只会更多。
总行开业了,跟着就是十一家分行陆续的开业,也就是半个多月时间,汴梁城内的十二家分行便陆续开门,开始营业。
银行的事情是稳了,跟着就是接下来的放贷业务,周全也终于找来了一个专业人士,是从一家从事交子业务的钱庄中给高价挖来的。
苏石亲自见了一面这个叫做袁小头的人。
别说,这个人还真是脑袋大,脖子粗。但他不是大款也不是伙夫。
只是因为业务能力强,成为了那家交子业务的管事。此人似乎天生擅于理财,对于钱庄业务十分的熟悉,也曾向交子高层建议过,交子交易可以不扣那百分之一的手续费,只需要靠放钱给别人,就能赚上不少。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其它的钱庄给挤兑黄了,以后交子就会一家独大。
只是可惜,没有几个人可以把到手的利益在让出来的,这个建议自然也就没有被别人所接受。现在华夏银行开了这个先河,袁小头就动了心,周全找到他两人是一拍即合。
苏石要见袁小头,其实就是想动用系统功能看看此人是不是可靠,毕竟银行业务一旦出事那可要损失不少的金钱,虽然苏石不是很在乎,但也不能因此而被别人算计。
见了袁小头,想不到此人头顶之不上是一片的紫色,也不是蓝色,而是一片的红焰焰。
原来这个袁小头,很早就听过苏石的事情,对其十分的崇拜,现在能够在苏石手下做事,自然是高兴不已,激动万分,这就直接在心中表了忠心。
头顶一片红色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苏石当下就任命他为华夏银行的总管事,周全也因此而得解放,重新回到苏府当起了大管家。
银行步入到了正轨,每天都有来存钱的人,华夏银行的银票也成为了如今最为火热的银票,抢占了交子之前大量的市场。至于其它的那些小型钱庄,一个个更是直接被挤兑的关了门。
财力不如人,制度不如人,信誉不如人之下,其余钱庄关门不过就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华夏银行真的想要替代交子,成为最受欢迎的钱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下去。
扎根汴梁城不过是第一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只能算是第二步,走出去才算是第三步,真正在大宋每一个大型城池中建立了分行,并最终遍布于大宋各处,这才算走完了最后一步。
一旦真到那一天,苏石相信自己的影响力将少有人可比。即便那个时候自已做错了什么事情,别人想要动自已,也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后果。
......
皇宫紫宸殿。
陈琳正小心翼翼的在一旁站着,头也不敢抬一下。
另一旁的张茂则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低着头不敢乱看,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龙椅之上,赵祯正在看着眼前的奏书,同样是没有说话。但他并没有一直低头,而是会不时的抬头,跟着就一会睁开眼睛,在看看奏书,一会闭上眼睛,似是在闭目养神,又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奏书是辽国使者张俭上的,言词少有的客气,书中所写的也尽是请求之事,姿态放的很低。
自从大宋建立至今,辽国派来大宋的使者不说五十也有四十了,但却从来没有一位像是张俭这般的客气,不仅没有趾高气扬,狮子大张口,反而处处以请求的口气,就似辽国真是大宋的属国一般。
这只不过是假象而已,辽国也不可能会向大宋低头,赵祯也当然明白这一点。但还是有了这封奏书的存在,这一切都是因为苏石的原因所致。
按着陈琳的说法,密谍司的人上奏,在昨天,张俭主动去了苏府,去见了苏石。
一个多时辰后便出了苏府,跟着就有了眼前的这道请求奏书,请求仁宗赵祯可以答应,以后辽国会从大宋购进绢布、烧刀子、仁茶、香烟等物。
奏书中还讲道,张俭已经和苏少府讲好了,下一次进货的时候会单独的给他们进一批货。现在只等大宋皇帝开口答应。
为了感谢仁宗皇帝,辽国愿意把之前的岁贡再度降低,由原本的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改为绢十万匹,银五万两。
这就等于是生生降下了一半的量。
其实数量多少没有人在乎,这更多是代表了一种信号,那就是辽国对于大宋已经不像是以前那般的强势,双方渐渐就要处于平等的地位。
虽然很多宋人都认为自己是与辽平等的,甚至很多方面都要远超辽国。可只有大宋高层知晓,事实并不是这样。
比如说,辽国不高兴了,就可以随时的撕毁协议,向大宋出兵,进行各种所谓的欺诈活动。
反之,宋人不高兴了,那是绝对不敢轻易的向辽出兵。
凭着这一点,宋辽其实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对话的时候自然也就分了强弱,分了主动与被动。
这当然是好消息,但赵祯似乎有些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在他的努力下争取来的,一切都是苏石的功劳。
就在赵祯的另一侧,还放有着一本奏书,正是苏石上奏。
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张俭来到府中找自己的过程,以及双方商量的结果。
按着苏石的说法,张俭很看好华夏银行,诚邀苏石可以把银行开到辽国去,他会全力支持,并发动关系保驾护航。但被苏石给严词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把银行开到辽国,那不就等于把肥肉端到了别的桌子上,想让辽国不下口那都不可能。
初期也许不会,毕竟太瘦了,没什么肉。可是一旦养肥的时候,那是说吃了你就会吃了你,不会有半点的客气。
苏石才不会做出这种肥他人,亏自己的举动来。或许有一天,他会把华夏银行开到北地,但那个时候,北地一定是大宋的,不会是辽国的。
拒绝了张俭把银行开过去的要求之后,对方退而求其次的想进绢布、烧刀子等物,且还愿意拿出高于大宋价格的一倍来购买,这一点上,苏石思考之后,并没有反对。而是以此事甚大,需要报知官家知晓,并得官家同意才可给暂停了下来。
对于这一点,张俭十分认同,这就有了今天赵祯看到的这封奏书。
苏石的奏书中还说明,即便是把货物卖给了辽国,他们也只会拿回自己的国家去售卖,不会因此而扰乱了大宋的市场。足足两倍的价钱,苏石自然可以赚到不少,但同时赵祯本人的内帑,以及大宋的国库也会因而多收入很多。
苏石相信这一点一定会打动赵祯之心。但他还是姿态很低的向官家表示,到底要不要卖货给辽国,一切还要听官家的指示。
赵祯说行,他就卖,他会多交税,富裕大宋。
赵祯说不行,他就不卖,有钱也不会赚。
奏书的最后,苏石还表示,张俭心很诚,如果陛下准备同意的话,那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狮子大张口,千万不可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奏书已经看了不止一遍,赵祯心中感叹之余,也有些伤感。那就是苏石太优秀,反倒衬托其它的臣子无用。
最先倒霉的就是张茂则和陈琳,谁让他们此时就站在赵祯的身边呢?
就在刚刚,赵祯指着两人斥骂了一通,骂他们活了这么多年也是无用之人,竟然都不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不如一个可以做他们孙子辈的苏石。
主子骂自已,那是奴才的荣幸,陈琳与张茂则自是不会有任何的反抗,而是一个劲的低头认错,殿中就有了刚才的气氛。
“十万匹布,银五万两还是太多了。这样,去把鸿胪少卿蒋谷叫来。”心中一番感慨之后,赵祯终还是决定答应这件事情。他也准备按着苏石建议的,借机向辽使提出更多的要求。
未用多久,蒋谷从皇宫中急急而去,鸿胪寺中又很快派人传了张俭前来议事。
双方好一番的唇枪舌战之下,双方终于商定,纳贡之币由原本的二十万匹布,十万银,变成了一万匹布,一万银。
换句话说,张俭在这件事情上做了很大的让步,最终虽然没有彻底的去除了纳贡的事情,但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而已,表示出辽国还是强于大宋的事实罢了。
蒋谷高兴的重回皇宫,向赵祯汇报着事情的时候,也在为自己邀功。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