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第一百四十二章:三省六部群相制“丞相乃百官之首,上承天子,下统百官。若多设几个宰相,岂非容易造成职权混淆,遇事互相推诿之事?”
听到刘禅给出的‘群相制’建议,眼前一亮的同时,刘备却也不禁有些疑惑起来
“呵呵,既然是设立‘群相’,那自然不能单纯的只是增加几个丞相。父亲何不顺势更改一下官制,明确其职权范围。如此一来,既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职权混淆,亦能有效预防一相独大之事发生。另外,儿子所说的‘群相’,其实亦非真正意义上的丞相。”
看着一脸疑惑与不解的老爹,刘却却是又给出了一个让他更加头大的解决之法来。
“更改官制?这……看你的样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跟为父仔细说说。”
听到刘禅这更改官制的建议后,原本还对此感到无从下手的刘备,在看到他那满脸自信的模样后,又岂会不知其早已有了腹稿。
“父亲,借纸笔一用!”
看到老爹那一脸疑惑与迫切的眼神,刘禅也不啰嗦,直接就从案桌上抽出了一张光洁雪白的冰肌纸,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
“三省六部制?”
看着雪白的纸张上抬头处那醒目的几个‘鸡爪文’,刘备顿时忍不住好奇的轻声念了出来。
“没错,正是三省六部制!”
一边继续在纸张上画着三省六部制的架构图,刘禅头也没抬的开口为都比爹解释起来。
“所谓三省,乃是皇帝……呃,国主之下所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而门下省则是掌封驳,负责审议中书省所起草的诏敕、政令之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至于尚书省,则是行政官署,负责执行中书、门下省所制定之政令。”
指着架构图上皇帝下面的三省,刘禅分别将其职责跟刘备详细介绍了起来。
“三省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再各置佐官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省左右仆射。三省之主副官皆为宰相之衔,但不再行开府之权!”
在介绍完这三省的详细职责后,刘禅也将这‘群相’最为关键之处说了出来,不再行开府之权。
“只予丞相之名与权,不予开府之权,那这国家的具体事务?”
当听到刘禅说出这‘群相’不再行开府之权后,眼前一亮的同时,刘备却是又有些疑惑了起来。
“父亲别急啊,这不是才说完三省吗,接下来还有六部呢,嘿嘿!”
看到老爹那欣喜与疑惑神情,刘禅紧接着又在构架图上的尚书省下分别列出了六个部门来。
“尚书省下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与左右侍郎。各部之下再分置四司,用以替代以往丞相府十三曹之职责。如吏部之吏部、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之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其中各部第一司以本部命名,称之为‘本部司’……”
在老爹那逐渐变得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刘禅很快便这六部的划分与职能也添加到了架构图上。
“这只是国家最为主要的政务官僚架构,另外,监察百官之御史台与三省平级,其长官御史中丞同样授予宰相衔;其下再设置监察各州、郡、县御史,用以替代以往可转为地方大吏之刺史。”
“另再设太常、光、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五监作为六部之补充……”
随后,在三省六部的‘主体构架’完成后,刘禅随即又分别添上了主管监察的御史台,以及作为六部补充的九寺五监等等机构。
当然了,像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等管理宫廷事务的内侍省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可是‘封建王朝’不是?
“至于武官方面,儿子觉得眼下的毕竟是用武之时,仍用我大汉旧制即可,倒是没有什么更改的需要……”
“阿斗,这……这些都是你所想出来的?”
看着刘禅在这副三省六部的构架图上又添上了武官系统后,一旁早已震惊得目瞪口呆的老爹刘备,此刻终于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满脸难以置信的向他望了过来。
没办法,相比于汉廷数百年来不断以‘打补丁’方式发展起来的混乱官僚机构,刘禅给出的这个三省六部制不但更为简单明了,而且其各项功能职责也是不知比以前完善了多少。
可以说,自从秦始皇称皇帝以来,这是他见过的有史以来最为完善的一套国家官僚机构了。
“呵呵,莫非父亲在别处也听过这三省六部制?亦或是说这三省六部制有什么不妥之处?”
看着满脸震惊与难以置信的老爹,刘禅却是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自信无比的开起了玩笑来。
“不妥之处?哈哈哈哈,吾儿所拟之制乃为父所知最为完善之国家制度矣,又岂有不妥之处?”
直接就认定了这‘三省六部制’就是刘禅所发明的刘备,此时那叫一个欣喜与自豪。
开玩笑,这三省六部制虽然是自汉代逐渐发展而来,但真正成型却是要到几百年后的隋唐了。而且自其成型之后,历朝历代可是一直在沿用,直到猪尾巴王朝灭亡时都未有过大改动的。
现在刘禅提前数百年把这么一套完全成熟的先进制度搬了出来,可以产说是既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还不会因为步子跨得太大扯着蛋。
因此,除了震惊欣喜之外,刘备又哪能挑得出什么毛病来。别说刘备了,哪怕就是把‘龙凤组合’搬来,那也照样挑不出丝毫毛病。
“来人,速请孔明、孝直、子仲等人前来议事!”
虽然对刘禅拟定的这三省六部制十分满意,但这毕竟乃是事关国家的大事。所以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在这事上搞什么‘乾纳独断’,而是立马让人去将诸葛亮、法正等心腹重臣请来商议。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