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朱元璋担心外面土地太少不够用?韩成反手拿出地球仪!!

  朱元璋陷入到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原以为老四的办法非常不错,自己可以拿来使用。

  结果哪能想到,这看似不错的办法里,竟然蕴含着这样的大坑!

  一个足可以让大明,一直流血的大坑。

  藩王制度想要完美的解决,咋就这样的难?

  莫非,自己真就要出手,直接将藩王制度取消吗?

  可这样做的话,对于自己其余的那些儿子们而言,又该有多不公平?

  皇位给了长子一脉,其余的人与皇位无缘,若是再把他们的王位取消……那是真的太不公平。

  而且,就算是真的取消藩王制度,还是有一系类的麻烦在等着。

  这样多的朱家儿孙,总该要对他们进行安置。

  原本朱元璋还在为自己儿子多,给朱家狠狠的开枝散叶而高兴。

  可现在想着这些事情,朱元璋头一次升起了儿子多也是麻烦的烦恼……

  “韩成,你从后世来,知道的事情多,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事情?”

  朱元璋一番苦恼之后,最终还是望着韩成进行了开口求助。

  经历的事情多了,朱元璋再向韩成开口进行求助之时,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不怕有损自己高大威猛的形象了。

  韩成等的就是朱元璋的这句话!

  想要让大明对外进行版图扩张,仅仅只是依靠对外贸易是不成的,不能扎下根。

  想要推动这个事情大发展,朱元璋此时为之苦恼的藩王,才是最大的利器!

  “陛下,我这里倒还真的有些想法。”

  一听韩成这话,不论是苦恼无比的朱元璋,还是同样没有从韩成计算的那一系列数字带来的震撼里,彻底走出来的朱标,都立刻将目光投向了韩成。

  等待着韩成接下来的话。

  生怕错过了只言片语。

  自从在韩成这里得知了今后的一系列的事,藩王制度就一直萦绕在二人心头。

  他们都想找到合适的办法,将这个事情给妥善的解决掉。

  但凭借他们自己,是真的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来。

  “陛下的藩王制度其实没错,尤其是在大明才开国的时候,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至于后来,会闹出诸多的麻烦,错的不是藩王制度,而是将藩王制度用错了地方。”

  韩成组织一下语言之后,开口说道。

  韩成的话,一下子就令朱元璋和朱标二人为之一愣。

  自从朱元璋开始弄藩王制度开始,就不断有人在说藩王制度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尤其是从韩成那里得到的消息,更是证实了藩王制度确实不行。

  怎么现在,到了韩成口中,就变得了藩王制度没错了?

  这说法倒是新鲜。

  “什么叫做将藩王制度用错了地方?那该将藩王制度用到什么地方才不算错?”

  不等朱标开口问,朱元璋就先一步的开了口。

  韩成道:“陛下将众多藩王,都给封到了大明境内。

  长时间下去,宗室子弟越来越多,藩王也越来越多,自然会不可避免的闹出乱子来。

  可陛下若是将这些藩王们,给分封到大明之外的地方呢?

  如此以来,原本属于大明的压力不就没了?

  不仅仅没有了,这些外封的藩王,还能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

  让大明的疆域不断扩大!

  将更多的地方归纳于我华夏文明之中。”

  分封到大明之外?

  朱元璋,朱标二人听到韩成的话之后,先是一愣,随后就觉得眼前为之一亮,仿佛那漫天的乌云,都锐利的阳光给刺破了一般!

  对啊!

  可以将大明的藩王向外分封啊!

  向外分封的话,让他们自己出去刨食,闯荡出一番的事业来。

  这不比将他们留在大明境内,处处提防,时时刻刻担心他们闹出乱子来,要好的太多?

  有才能,有雄心壮志的藩王,不必再因为身份的原因,而被压制,从而觉得憋屈,最终会做出一些事情来。

  大明自身,也能一举摆脱掉宗室这样一个沉重的抱负。

  不用再担心宗室,会成为大明的巨大负担,把大明硬生生的给拖垮。

  藩王都封出去了,不在大明境内,一来见面的机会少,二来则是各自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利益冲突不算厉害。

  在这等情况下,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自己的子孙们,因为利益之争,权力之争爆发战斗,出现自相残杀事情。

  好!好!

  实在是好!!

  好一个藩王外封!

  好一个韩成!

  不愧是从后世而来的人!

  不愧是自己的好女婿!

  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自己为之苦恼,觉得无比棘手,束手无策的天大难题给直接解决了!

  这真不愧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好女婿!

  朱元璋心情激荡,双目之中简直是要绽放出光彩来。

  整个人都是激动无比。

  再想起韩成的时候,也不觉得韩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由强逼他下旨与自己女儿定下婚约的混账小子,变成了上天赐给他的好女婿。

  这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朱标也一样是目光之中异彩连连,心情显得激荡。

  韩成所说的这些,极为简短的话,对于朱元璋朱标二人来说,无异于是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令的他们二人,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之前不曾想过的世界,看到了全新的方向。

  不用韩成多说,他二人自己就想到了这样做的诸多好处!

  二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都在这里思绪起伏的想着种种事情。

  韩成也没有出声打扰,就静静的站在这里,等着朱元璋朱标二人‘悟道’。

  对于他二人会出现这样的反应,韩成十分满意,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毕竟,韩成清楚的知道,在从自己这里得知了藩王制度,在今后弄出来的种种事情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心里绝对不好受。

  依照朱元璋那总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给后世子孙留下超好制度的性子,肯定会苦思冥想的,想要将藩王制度的这个坑给填上。

  自己若是一开始就先说藩王外封的事情,朱元璋有极大的可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自己再说起藩王外封的这个提议,老朱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让老朱这个开国皇帝,将大明藩王外封弄成祖制,从国家层面,将这个制度给确定下来。

  那么对于大明而言,好处多多,对于华夏而言,也一样是如此!

  这样的制度和大航海,以及相应的技术进步相互结合,定然能够将华夏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在将这些确定下来之后,甚至于不用韩成再在后面过多的去推动,历史的车轮,自己就会滚滚向前!

  画着方格,方格里面放着米的寿宁宫偏殿里,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却有不得了的东西,正在这里孕育。

  今后必然会使得整个世界,都为之而发生改变!

  如此过了好一阵儿,朱元璋,朱标二人的心情,这才逐渐平复下来。

  深吸几口气之后,朱标望着韩成道:“韩成,你给出的这个办法,确实好,只是……这里面有着诸多的问题。

  域外多是蛮荒之地,只怕很多藩王并不想外出……”

  朱标的话没有说完,不等韩成开口,朱元璋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不想外出?嫌弃大明之外的土地过于蛮荒?这事情由不得他们!

  老子说的算!

  他们向外分封就藩之时,有咱给他们提供的三护卫,还有其余的各种支持,条件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有他们老子当初遇到的条件艰苦?

  咱能从一个叫花子,一步步走上这个位置,他们有咱给的支持,凭啥不能出去闯荡一番,弄出一些事业来?

  咱的儿子,应该追求的是强爷胜祖,而不是在父祖打下来的江山里,当一只混吃等死的蛀虫!

  咱们家姓的是朱,而不是猪!不能将子孙后代当成猪养!

  咱也不允许子孙后代成了猪!”

  朱元璋这话,说的是铿锵有力,不容人反驳。

  之前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妥善解决宗室的问题,无奈之下才想着采用朱棣的办法。

  但此时,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藩王外封,这样一个如同神来之笔的办法之后,朱元璋瞬间就变的不同了。

  再不想着去采用朱棣的办法。

  和韩成提出来的藩王外封相比,老四采用的那些办法,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二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在知道了这个办法之后,朱元璋立刻就决定,必须要将之给推行下去。

  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后代,被当成猪养!

  他更加希望自己子孙后代有出息。

  要是能出来一个超过自己的,朱元璋觉得自己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咧嘴笑出声来。

  原本韩成还准备和朱标说些什么,解释一下的。

  但这个时候,听到了朱元璋说的这些话,韩成又将快要出口话全给咽了下去。

  有了洪武大帝,自己此时完全没有必要多费什么唇舌。

  果然,朱标剩下的没有说完的话,一下子就说不下去了。

  停顿了一下之后,朱标又道:“这个事情,有些出人预料,违背惯例,只怕会有不少人反对……”

  “反对?”朱元璋面上露出了笑容。

  “咱看哪个敢反对!哪个反对咱就将哪给砍了!

  咱看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咱的刀硬!”

  朱元璋此时已经极为果断的,变成了藩王外封的坚定支持者。

  韩成的这个办法,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韩成在边上听着老朱的这些话,忍不住伸出双手给朱元璋点赞。

  不愧是老朱!不愧是洪武大帝!

  这气魄,这风采不是盖的!

  “陛下,太子,这事情看起来有些有些出格,实际上一点都不出格。

  这东西有据可循。”

  韩成出声说道。

  准备将朱标心里的最后一点顾虑,也给彻底的消除。

  有据可循?他们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将目光投向韩成。

  韩成道:“分封制的起源很早很早。

  有人说,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开始。

  在我看来,分封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

  一方面符合当时的生产水平,另外一方面,是一个极好的,领土向外扩张的过程。

  我华夏文明,一开始所存在地方很小,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分封,一次次的战争,来将华夏的版图不断的扩大。

  尤其是西周建立之后,所推行的那超大规模的分封,更是意义深远。

  原本许许多多的地方,并不属于周,但正是通过这次分封,令的华夏文明加速传播和发展,属于华夏的版图进一步扩充。

  后来,经过七国争霸,最终秦统一了六国,为了权力统一,始皇帝废除分封,采取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这确实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决定。

  因为自从始皇帝如此做了之后,就给今后那些帝王们,都树立起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六王毕,四海一!

  做上皇位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将统一天下,当成一个大目标来完成。

  这使得中华大地哪怕是经历了战火,经历了纷乱,最终还会走到一起。

  使得华夏变得更为璀璨。

  项羽来了一个分封天下,然后导致楚汉相争。

  汉高祖建国之后,一面采用郡县制,一面又进行分封。

  然后再次爆发了七国之乱。

  晋朝有八王之乱。

  所以后面的王朝,逐渐学聪明了,开始封王只给名头,不给实封了。

  到了陛下这里,陛下也一样是大规模的分封亲王,后面出现了靖难……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来看,这分封制度,确实应该扫进垃圾堆里。

  因为它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的生产水平,只会阻碍社会进步,产生一系列的动荡不安。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的是不对的。

  因为后面的人。很多运用分封制时,根本没有用到分封制的精髓。

  分封制并不是说,要将自己已经控制住的地方,给分封出去,

  而是将自己控制疆域之外的地方,分封给诸侯王。

  让诸侯王带着一些兵马仆从,前去显得荒凉的地方,一点点的打天下。

  而这些诸侯王们,所打下来,并建设出的地方,在名义上也属于周天子!

  后来的那些人,再弄分封,都是在已经掌握的土地上搞分封。

  这与大一统的趋势背道而驰,自然会引发诸多麻烦,显得显得格格不入。

  陛下今后将藩王们外封,才是最为正确的分封方式。

  也是得到了分封制的精髓。

  和大明现在现有的制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分封制竟然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使用?!

  偏殿之中,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听到韩成的话之后,都觉得格外新奇。

  朱元璋一开始确实没有上过学,但后面稍微有些地位之后,就在马皇后的提议下,抓紧时间,如饥似渴一般的补充知识。

  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断过。

  韩成觉得,看一个人的学问如何,不能只看他一开始有没有上过学,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

  毕竟人的一生很长,不能因为他的前半生,就将其后半生给忽略了。

  不然的话,朱元璋现在最为拿得出手的身份,是乞丐,是和尚,而不是洪武大帝。

  哪怕是现在,朱元璋练拳,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都还喜欢让有学问的人,给自己讲历史听。

  所以对于分封制,以及相关的事情,朱元璋并不陌生。

  朱标就更不要说了,打小就接受正统教育,对西周的分封制更为的了解。

  可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个时候他们听到韩成的这一番话,才会觉得耳目一新。

  这是他们之前所从来不知道,或者说别人不曾告诉过他们,他们自己也不曾思索过的方向。

  韩成的话猛的一听,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对,但仔细思索,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面带恍然之色的点点头,当下就将韩成说的这些,给暗暗记下。

  决定今后自己准备如此行事了,有人出声发对,说不符合礼法什么的,自己就将这一套说辞拿出来,将对方怼的哑口无言。

  然后再将之弄死。

  这样更为痛快!

  “咱就说嘛!这周天子以及周公等人咋会那样愚蠢,大好的土地都给分封了出去。

  原来,给那些人分封的很多地方,都还非常荒凉,名义上属于周,实际上并不属于。

  原来如此!

  是咱误会了!”

  朱标听到韩成的话,也找到了怼那些反对者最好的理由,同样是将韩成的话给暗暗记下来。

  “咱等等就将老三,老四都给分封到北边去,将现在还属于元鞑子的地方,给他们做封地!

  打下来的地方,名义上归大明,实际上他们可以在里面行使天子权威!”

  朱元璋现学现用,拍着自己大腿,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心里还有些得意。

  既然你老四能打,那就使劲让你往北打。

  这样的话,不仅仅能让大明北面没有边患,还可以令大明的势力范围变得更大!

  好女婿韩成,给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好!

  一瞬间,压在朱元璋心头的那块石头没有了!

  结果,韩成却连连摆手:“陛下,别这样,别这样陛下,这样真不行,你不能这样封。

  这样分封的话,到了后来只会坑了晋王和燕王,就算是坑不住他们,也会坑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后的大明!”

  听了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不由的一愣。

  这不是你说要进行分封的吗?咋咱这个时候说进行分封,你又说这样的话了?

  “韩成,你这是啥意思?莫非是觉得,将老三老四封到那边去,他们不会是鞑子残余部落的对手?会将他们陷入到死地里?”

  韩成摆手:“并非如此。

  若是陛下真的舍得将他们二人那地方去分封,依照晋王和燕王二人的能力,还真的有可能在那里打下一片天地。”

  “那……你的意思是说,今后老三老四他们会调转马头,返回来攻打大明?”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之后,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他们敢!”朱元璋把眼睛一瞪,提高了声调。

  “反了天了他们!敢回来攻打大明!看咱不将他们抽个半死!”

  边上的朱标也道:“韩成,这等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吧?老三老四他们,咋可能这样忘本。”

  韩成道:“陛下,大哥,事情不是这样。

  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就不想的。”

  “咋?还有人会逼着他们这样做不成?”

  韩成点头:“确实如此。”

  朱元璋一愣:“老三老四不会这样废物的,会让麾下的人逼着他们做事。”

  韩成摇了摇头道:“陛下,我说的并不是晋王燕王,或者是他们的后代掌握不住权柄,会被手下之人架空,被人逼迫着前来攻打大明。”

  不是这样?

  那是那样?

  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都被韩成说的话,给弄懵了。

  有些不明白韩成到底在说什么。

  韩成想了想道:“陛下,大哥,你们也对历史很了解,想来也是知道游牧的,和咱们之间的争斗吧?”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点了点头。

  几乎是从有历史记载开始,这种争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先秦时期有犬戎等,秦朝有匈奴,始皇帝为了抵御匈奴,派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大汉建立之后,一样需要面对胡人的威胁,刘邦都被困在了白登山。

  后来汉武帝上位之后,开始死磕匈奴。

  寇可往,吾亦可往!

  涌现出了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这等英雄!

  使得匈奴人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发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强音。

  彻底奠定了一汉当五胡的地位!

  一直到东汉,那些大小诸侯,还能将边上的胡人,按在地上摩擦。

  司马氏,五胡乱华,隋唐时期有突厥。

  宋朝时期,有辽金元……

  一直以来,汉人和胡人之间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

  “那陛下大哥知道,胡人为何会经常南下,前来攻打我们吗?”

  “这些蛮夷,不服王化!一个个野蛮的狠,总想抢我们!

  我们华夏地大物博,好东西多!”

  朱元璋率先开口。

  韩成点了点头。

  朱标道:“那些人生性野蛮,北面又冷,遭灾了,活不下去,所以要来我们这里抢吃的。”

  韩成再次点头。

  接下来,朱元璋,朱标二人,又各自说出来了不少的原因,韩成都表示他们说的对。

  等到他们二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理由了,韩成道:“父皇和大哥说的那些都对,但是却没有说出根本的原因。”

  没有说出根本的原因?

  自己二人都已经说了这样多,可谓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结果竟然还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朱元璋朱标二人对视一眼,都显得有些懵逼。

  “那……那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朱标开口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道:“大哥,你让人弄一个大明的地图过来,我与你一说,你们就明白了。”

  朱标立刻走出偏殿,前去吩咐人取舆图。

  而在等待人将舆图送过来的过程里,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还在这里想韩成说的根本原因。

  想到脑袋都快要裂开了,又尝试着给出了几个原因,但依旧是韩成所说的。

  这让朱元璋朱标二人,显得有些苦恼。

  但同时对于韩成所说的根本原因,也变得更为的好奇。

  迫切的想要知道,韩成说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而韩成则在这个空闲里,将之前地上画出来的格子里面,摆放的大米都给重新装了起来

  争取不浪费一粒。

  这些米淘洗一下,还可以继续吃。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大米,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吃的都是精米,非常干净。

  这个时代的米,哪怕是皇家吃的,也难免会有一点小石子之类的东西。

  吃的时候,本就需要好好的淘洗。

  等到韩成将这些米都给装起来之后,地图也被人送了过来。

  朱元璋朱标二人,亲自将其展开,摊在了桌面之上。

  然后目光落在韩成身上,等待着韩成给他们解答谜底。

  韩成在地图上看了一阵儿之后,拿起炭块,在上面从东北到西南画出来了一条弧形的线。

  之所以用炭笔画,而不是用鹅毛笔,这是因为炭块画出来之后,不会影响地图的继续使用。

  韩成所画的这条线,就是我国的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

  这是高中地理必须学的东西。

  这条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飒——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看到这条线了没有?

  这条线,在我们后世被称之为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这就是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

  韩成画好之后,仔细的看了一阵儿,确认自己画的大差不差之后,这才开始向早已经等的望眼欲穿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解释。

  四百什么降水量线?

  这是什么东西?

  这东西咋就成为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了?

  朱元璋朱标有些大眼瞪小眼。

  韩成道:“我们这里,东面临着太平洋,南面的一些地方,则接受来自于印度洋的水汽输送。

  一般越是靠近东南,雨水就越多。

  一些可以截留水汽山脉附近,降水量更大。

  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就是说在这条线的北面,每年的降水量少,低于四百毫米。

  这条线属于半干旱地带,和半湿润地带的分界线。

  也是森林和草地的分界线,亦是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分界线。

  因为往北降水量不多,因此不适合种植,更适合放牧。

  想对于农耕地区,游牧地区更容易遭受旱灾的影响,以及寒冬的影响。

  抵御灾害的能力更差。

  一旦遭灾,尤其是遭受大灾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朝着南面移动,来侵占抢夺我们。

  这是大环境,不是人能改变的。

  陛下你今后真的将晋王,燕王封到那边去,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他们也只能是过游牧的生活。

  今后遭了大灾,哪怕是他们再不情愿,再极力反对,那也没有用。

  他们所建立的王国里的臣民,到了那时候,绝对不会听他们的。

  肯定是要南下寻找活路。

  这条线就是胡汉之争的根本原因,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听到了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朱标二人,这才变得恍然起来。

  觉得韩成说的确实对。

  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人都要活不下去了,那肯定是要造反的,肯定是要南下的。

  那时候,就算是老三老四再不愿意也不成。

  朱标恍然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该将韩成说的这些都给记下来。

  朱标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知识,所涉及的东西很多。

  若是能够多了解的话,可以让自己等人,更好的去看这个世界,得到更好的东西。

  今后,自己有时间了,或许可以好好的请教请教韩成,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韩成总能从自己等人,根本想不到的新奇角度,来解决问题。

  关键是还有理有据。

  “所以说,这条线往北,绝对不能弄封地。

  必须将北面的众多土地,牢牢的握在朝廷的手中,不然,今后绝对会坑了后世子孙!”

  朱元璋将之牢牢记下。

  随后,又有些担忧的望着韩成道:“往北这样多的地方,都不能封王,那剩下的,还够给大明藩王外封用吗?”

  韩成闻言笑了笑,他觉得自己应该拿出地球仪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