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心满意足地带着任务回去了,既有要把两首歌唱成呼吁统一的政治武器的任务,也有帮郝刚买点四合院的任务。
凭刘欢目前的财力和声望,在京城弄几个院子还是不成问题的,郝刚算是蹭了点光,刘欢买的时候顺便多物色几套,反正这两人也不差钱。
至于买来后怎么选,郝刚把这事交给了元月,因为和刘欢在说这事的时候,她蹦得挺欢,一直在指指点点的。
既然元月喜欢,那就交给元月去办呗,郝刚正好躲懒。
胡静倒是没有回去,好容易回来一趟,肯定要在家里过两天。
生平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可把胡静父母心疼坏了,嘘寒问暖的就差把外面当成万恶的旧社会了。
直到胡静把两本厚厚的影集放到桌子上,这老两口才转移注意力,啧啧称奇地翻阅起胡静的“光辉事迹”了。
以前只听说女儿出名了,成大明星了,但究竟怎么个成名法,到底明星是什么样子,还真是没什么概念。
现在一张张照片摆在眼前,有学校的、舞台的、和郝刚的、和刘欢的,以及和一群群小美女的,眼花缭乱的照片让两人这才开始意识到女儿真的长大了。
胡妈妈抹着眼泪:“闺女啊,你这辈子遇到好人了,千万别对不起顾教授和郝刚他们啊。”
顾教授只是传说中的人物,老俩口不认识,但郝刚还是认识的,对于女儿遇到的这个“福星”,胡妈妈的心中早就有那么点私心了。
郝刚这孩子很不错,自己闺女模样和才华倒也配得上,虽然大了一岁,但农村人一般不计较的。
胡妈妈早就私下里打听过郝刚的家世了,很实诚的一户人家,郝刚还是独子,这就更好了,女儿要是嫁过去,那就是要当家的。
“女儿呀,这个郝刚对你那么好,你可不能辜负人家啊。”
胡妈妈又一次强调,仿佛胡静马上就要变成陈世美了。
胡静觉得有点不对劲,妈妈不该这么碎嘴的呀:“妈,你是不是想歪了?”
女孩天生的敏感让胡静感觉到了妈妈的私心,再看看爸爸,也是一脸愿意的表情。
胡静有点羞恼,想当陈世美的是郝刚好吧,我倒是想往他身上扑,可也得他愿意啊。
“爸,妈,你们可别做傻事啊,郝刚和我这件事不可能的,他的女朋友是市长的女儿,咱可不要把好朋友弄成仇人啊。”胡静冷冷地说。
胡妈妈有点发愣,也有点失落,市长的女儿咱比不上,委屈闺女了。
“妈,她元宵节要来我们家吃汤圆,你提前准备一下,人家可是冲你手艺来的,我可是把你夸成天下第一了。”胡静又补了一句。
女儿的情敌要来看手艺,胡妈妈心里更紧张了,于是恶狠狠地盯了胡爸爸一眼。
胡爸爸讪讪地离开了,这不是明摆着怨我不是市长嘛!
和元月比起来,胡静能体现出优越感的除了歌喉就是父母的陪伴了,所以一直吹嘘她家的汤圆怎么怎么的好吃,让元月馋得不得了。
从小在京城中长大,元月虽然衣食无忧,但农村的好多民间美食是真的没见过,女孩子对于汤圆这种甜甜的东西还是很稀罕的。看書菈
胡静要过完元宵节才走,元月就和胡静约好了到她家过节。
郝刚当时在场,看着刚才还绵里藏针现在却勾肩搭背的两个美少女,尽管两世为人,他也没弄清楚,女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
郝刚回归和奥数继续拼命的日子,但海川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住房改革、官员下海、企业改制、老兵探亲等新事物逐渐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出了正月,海川官场爆了两个大新闻。
一是新任的领导人到位了,一是教育局长李光华下海了。
新的领导人大家不熟悉,海川这个样子,谁来都一样,只要不出幺蛾子,到手的都是政绩。
李光华不一样,教育局长还是很有名的,海川去年高考考得那么好,造福了多少家庭。
虽然老师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但全海川都考得好,那功劳就要朝教育局上面靠了,都是明白人,心里有数,功劳簿上李光华躺着呢。
李光华下海出乎很多人意料,尽管这时代就是厅长下海也不是大新闻,但在海川这个级别的干部下海还真的是第一例。
没人去劝李光华,能有资格劝的都知道她为什么下海,不知道其中原因的当然也够不上去说话。
初一吃饭,李光华就把这事提出来了,当时樊义山也没什么反对意见。
李光华举荐的继任者是毛校长,这也是教育界老手,经验和能力不比李光华差,海川教育交到他手里,足够让人放心的。
真心话,凭李光华的身份和年龄,也没什么上升空间了,现在不干了跑士林集团当个服务员,并不亏。
士林集团不管是工资还是福利,都让人眼红的。
再说了,那里面都是自家人,给叶金当服务员,真不丢人。
李光华之所以拖了一个月才下海,一是等新的领导人上任,樊义山并不想过多插手人事权。
二是李光华需要处理一下首尾,尤其是郝刚提出的创办职业学校的事,没有教育局鼎力支持,这事不好办。
对于创办职业学校,李光华还是倾注了心血的,因为这个学校的名字就叫“光华职业技术学校”。
意思很明显,这个学校就是郝刚送给干妈的礼物。
“光华”,不仅是李光华的名字,而且还有“光大华夏”的寓意,郝刚对这个学校可是充满期盼的。
“学校办在生产线上”,这是郝刚当时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的形成华夏可是有切肤之痛的。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一句充满讽刺意味的戏言,但这戏言中不仅讽刺华夏的脑体倒挂现象,也讽刺了很多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煮茶叶蛋,那些大学生还真的煮不过老大娘,术业有专攻,关键在一个专字上。
很多大学生恰恰失去了这个“专”字。
理论一套一套,操作一样不行,这是华夏在大发展中不得不大批量招收农民工的原因。
农民工虽然文化基础差,但他们能吃苦、肯学习、没架子,只要学到技术能挣钱,伏低做小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在华夏高速发展的那一段时间,是农民工顶下了流水线生产的半边天。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高技术人才不是农民工能胜任的,先天性的文化基础缺陷注定了他们只能是短期内的替代品,华夏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系统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
郝刚不想让这种切肤之痛重演一遍,他要做个示范,让那些人明白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搞!
光华职业技术学校就将是华夏职业教育的一个样板。
李光华下海,叶金是喜闻乐见的,老男人正是干柴烈火的激情期,把李光华弄到身边看着,心里别提多美呢。
倒是郝刚在暗暗祈祷,干爸啊,干妈的位置可是总裁办主任啊,你的吃喝拉撒都在她手里攥着呢。要是你有什么不检点,我可不向着你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