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东风夜放花千树

  既然范一洲决定给光华职业技术学校大专招生的资格,那么光华职业技术学校这个名字就不合适了,光华职业技术学院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

  有了招生资格,李光华自然不会放着这块到嘴的肥肉不咬一口,于是就准备突击招收一批大专生充实一下空虚的校园。

  至于生源问题,根本不需要担心,虽说录取工作早已结束,但海川落榜复读的学生多着呢,听说有了大专上,怕是乐得眼睛都会看不见了。

  李光华拟用的是定向委培的方式。

  定向委培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光华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一批建筑、机械类的定向委培大专生,专门为士林建筑和机械行业提供后备人才,这是双赢的事。

  肉烂在锅里,光华招生也罢、士林用人也罢,不都是海川的利益吗。

  尽管招生这事才刚提上议事日程,但得到通知的萝卜丝很关心啊。

  郝刚答应过给他个学院院长干的,只有学生多了,他这个院长才名正言顺的。

  但学生多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首先一条就是教不过来。

  萝卜丝不能把所有时间都耗在学校里,他手里需要忙的正事多着呢。

  常天和邱水来的正好,萝卜丝第一眼就很满意,简单问了几句后就更肯定了自己的印象。

  萝卜丝想得很全面,这两人专业研究上可以往后放,当务之急是作为助教可以给自已提供不少的助力。

  大四的学生给大一的学生上基础课,这不稀奇,很多大学都是这样搞的。

  “分我一个。”泽多维奇话不多,但脑子好使,萝卜丝的想法他很清楚。

  “他们两个都是材料专业的,怎么分你。”萝卜丝不满地说。

  “我不管。”泽多维奇言辞很坚决。

  常天小心地问了一句:“我还有个同学是机械专业的,成绩比我好,行不行。”

  “行。”泽多维奇答应得很简洁。

  没什么行不行的,清江大学的声誉还是值得泽多维奇信任的。

  再说了,华夏的学生都听话得很,不行就多教一下呗。

  至于这学生是男是女、是丑是俊,关泽多维奇什么事,在人情世故方面他就是个“机器人”。

  常天极为兴奋,他真的没想到自己一句建议这么有力度,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权利的享受总是让人迷醉的。

  看着自己一句话就解决了白燕燕的工作问题,再看看外边排着长队等待面试的大学生,常天马上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以后士林重工就是我的家,海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谁要是跟士林重工过不去,那就是和我常天过不去。

  常天正在心里赌咒发誓给自己坚定信念,泽多维奇发话了:“把人带来。”

  常天一愣,带谁?

  萝卜丝倒是明白常天的疑感,跟着补充了一句:“去把他们叫来帮忙,我们都还没吃饭呢。”

  “哦。”常天赶紧屁颠颠跑去喊人。

  他们应该是指邱水和白燕燕,刚录取就派上用场了!能被人利用绝对是好事情,证明你有价值。

  郝刚带着元月和惜夏几个女孩悠闲地在街上晃荡着,和白燕燕他们那些大学生患得患失不同,他是真的不心急。

  吴以仁给他施加再大的压力,也动摇不了他的步骤,海川不是一日就能发展起来的,吴以仁有他急迫的人才诉求,郝刚没有。

  他现在只是尽情地为海川发展做铺垫,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自然就有可供收获的果实。

  急有什么用?

  华夏的事是最复杂的,超前一步就是激进,落后一步就是保守,只有踏在步点上的动作才叫优秀。

  海川现在的发展其实已经超前了,又是房改、又是开发区,花里胡哨那么多动作,允许吗?

  允不允许其实就在一念之间,郝刚敢于在海川横冲直撞,一是有金手指在做保障,二是在牛老那边献上了投名状。

  得到好处的大头都是国家的,小头才是自己的,凭什么不让孩子试试。

  试试可以,但绝对不能把这根鸡毛当作令箭,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这一点郝刚比吴以仁他们看得更清楚。

  想跑起来,海川还得再等三四年。

  海川的夜晚,灯火通明,在连电力都限量供应的时代,街道上能像个不夜城似的依然人潮涌动,这本身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

  灯火通明代表着繁华,繁华本身就意味着幸福,老百姓追求的是什么?不就是幸福吗。

  这几天音乐节之后,估计海川的老百姓都可以声称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月拉着惜夏往前跑,前面有老夫子在吹牛,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拿出来比喻海川的夜市。

  郝刚哑然失笑,这能比吗?

  海川的夜景虽然不错了,但在郝刚眼里还是太低端了,没有缤纷变化的大屏、没有流光溢彩的灯带,这算什么夜景。

  能比!

  至少海川的老百姓认为能比,老夫子一阙吟罢,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很多人虽然听不懂老夫子说的是什么,但明白人家是在说海川好,只要是说海川好,那就得鼓掌。

  老夫子被老板拉进面馆吃面了,在自己门脸前说海川的好话,这脸面可不能让别人给争去了,凡是说海川好的,海川人舍得这一顿饭。

  海川的面食还是挺有自己风格的,出名的面馆不是就老祁一家。

  这家面馆搞得和老祁家里差不多。

  本来华夏老百姓最讲究遵守老祖宗的规矩,哪怕是留了几百年的东西能不动也尽量不动。

  但是华夏老百姓的模仿能力也极强,市面上出现了一家有影响的门面,不出三天,跟风者就会是雨后春笋。

  这家面馆就是一只普通的“春笋”。

  郝刚进来后四下一看,食客几乎没有大学生模样的人,郝刚心里有底了。

  那么多大学生不会凭空消失,现在只能是在企业的食堂里。

  郝刚心想:人我给你圈过去了,要是留不住那只能怨你自己蠢。

  吕丽娜眼睛盯着老板的面摊,都舍不得挪开,鸡腿啊、大排啊、把子肉啊,都是配面的绝好食材,到底选哪一样啊。

  郝刚看了一眼惜夏,惜夏指了指大排。

  郝刚点了一份大排面和两份鸡腿面,想了想又点了一份把子肉。

  大排面是惜夏的,刚才看惜夏一眼也只是装模作样,惜夏喜欢吃什么面,郝刚清楚得很。

  至于把子肉,那是给吕丽娜的,吕丽娜喜欢不喜欢和郝刚无关,但看着吕丽娜圆乎乎的小胖脸,估计就是吃肥肉吃出来的。

  鸡腿当然是给元月和自己的,这两年只要吃饭,元月必然要点个鸡腿,上一世也没见过元月这么喜欢吃鸡腿啊。

  郝刚秃噜着面条,样子很不优雅,但是没关系,海川人都是这么吃的。

  吕丽娜皱着眉头看向郝刚,用脚踢了踢他的凳子。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回档1986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