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廷杖

  “民间诉讼多有不实诬告,若不加以限制,登闻鼓怕是会日夜响个不停,反倒让真有冤情者无所适从。”关于越级上告的规定原理是由杨涟解释的,意思很明确,用来筛选真心申诉与诬陷者,听上去好像也有点道理。

  “从你的老家到京城有多少里,需几日?”洪涛没评价杨涟的解释对不对,而是转头询问王承恩。

  “禀万岁爷,奴婢老家邢台县距京城近800里,寻常人等进京最少也要走十多日。”

  “杨尚书,听到了吗,直隶百姓进京方需十日。若非身披冤情无处申诉,谁愿意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去越讼?

  大多数百姓家里没有多少余粮,即便是去府城越讼,一来一回吃住行也需不少银两。一旦告不赢官司,不用笞刑也离破家不远了。

  朕以为还是不要为了省去官员的麻烦,给百姓平添障碍为好。只要冤情达到了一定标准,不是鸡毛蒜皮赌气的小事,就可以到州府或者京城越讼。

  但也不能无休止的告下去,刑部和大理寺修订此法可酌情添加一些条款,杜绝部分胡搅蛮缠也就是了。大明官员已经富裕到要往南京安排的程度了,怎么可能忙不过来,谁要是太忙了可以上疏请辞。”

  有了王承恩的回答,洪涛才开始说正事。掰着手指头给两位司法高官算了笔账,从人性和逻辑方面阐明了越讼的困难程度。

  什么怕刁民乱告,完全就是官官相护,害怕放开越讼之后,官员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会更容易被朝廷知晓。

  而官员们害怕的就是自己鼓励的,以现在锦衣卫、东厂、统计司和壁虎的规模,还不能做到对官员们的大范围监控。咋办呢,太容易了,鼓励群众自发的当耳目呗。

  至于说官员们会不会因此工作量大增,那就对了,干得了就干,干不了自己辞职。但前提是请辞之后要接受锦衣卫的全面核查,谁要是不怕抄家苦役谁就试试。

  贪完了就跑那是不可能的,我没法大面积把你们都抄了家,却可以用工作量逐步增加、油水渐渐缩小、监管越来越严格来折磨你们,死不了活受着吧。

  “臣领旨……”杨涟和高攀龙互望了一眼,谁也没办法再劝了。

  主要是皇帝总说大实话,句句直指弊端,让人没法分辨。尤其是南京官场的话题坚决不能接茬,只要绕进去就没好果子吃。

  满朝文武心里都和明镜一样,早知道皇帝对南京官场觊觎了许久,只等着找到借口予以裁撤。这要是不小心说错了话,马上就得成为万人恨。

  “还有廷杖也废了吧,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做为大明的中坚,整天用打屁股威胁不让说话太过龌龊了。

  但作为朝廷官员也不该口无遮拦,为了私欲随便指责同僚甚至上官。以后六科给事中依旧可以风闻奏事,将其题本奏本一律封呈司礼监由朕亲自批复。”

  另一个让洪涛看不顺眼的就是廷杖,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咋想的,居然喜欢看打男人,大多数还是老头子的屁股。想惩罚有的是办法,何必要做这种特别幼稚的无用功呢。

  顺便还有个东西必须加以限制,那就是言官们的弹劾。这玩意到了万历朝简直就成了党派之间互相骂仗的工具,根本起不到监督官员操守的作用。

  你们不是喜欢骂吗,那好,以后不许明着骂了,只能给皇帝写密奏背后打小报告。而且处不处理、如何处理无权过问。

  啥,怕皇帝处置不公?那好,为了公平起见,凡是言官都先要经过锦衣卫和东厂的彻查,证明你和你的直系亲属没问题之后,才有权力指责别人的过错。

  其实这一招比廷杖管用多了,因为它符合人性。大多数人宁可挨板子,也不愿看到自己或者家人做过的坏事被公之于众。更不愿意看到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还要连累子孙去矿山里劳累至死。

  “臣遵旨……”杨涟和高攀龙又互视了一眼,还是没法反驳。把廷杖说成龌龊有点大逆不道,皇帝这么讲可以,但做为臣子真是半个字没法说。

  而言官的权力该不该被限制,这個话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差不多从景阳十年起,六科的弹劾就基本失去了作用,无论上疏多汹涌皇帝一概不回应。

  也不能怪皇帝偏听偏信,在两次涉嫌谋反的大案里六科官员都是参与重灾区,如何还能受到信任。补充到六科里的官员一年比一年少,已经处于半废弃状态了,想争取也没了基础。

  另外景阳皇帝的工作方式好像也不需要六科在一旁提醒矫正,锦衣卫经过王之桢的多年清理,虽然只剩下五万多人,比之前少了近一半,但工作效率却提高了N倍,近乎于替代了六科和都察院的存在。

  从早上讨论到黄昏,眼看着就要吃晚饭了,杨涟和高攀龙才被允许出宫回家。不过紧箍咒还没松,一个月之后必须拿着第二版《大明律》继续入宫问对。

  “将魏忠贤、张然、王之桢叫来!”臣子走了,皇帝却还是不能休息,又开始了接下来的步骤。这就是独裁者的生活,事必躬亲,谁也不能信,又谁都要用。

  《再推恩令》和修订《大明律》都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也就是触碰到了官僚集团和士绅集团的根本,比改变六部和军制还危险。阻力会来自四面八方,有明有暗,光靠在朝廷里说一不二远远不够。

  想把这两项改变推动下去并顺利完成,也得有明有暗。海军、陆军和新军是明,锦衣卫、东厂、御马监、壁虎、统计司就是暗。

  从这一刻起,这几个特务机构就要全部动员起来,盯紧朝堂内外的重点区域和人员,发现异常即刻上报,争取把一切有可能的意外扼杀在摇篮里。

  只有度过了这段危险期,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势力的根基,新政才能继续扩大推广范围,皇帝也才有号令全国的底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不明不清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