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给家人把报平安的信给家人寄出后,首先来到了粮站和国营食品供应站。
他以后的生活都要依靠自己,那种从不操心物价的生活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了。
最起码他自己现在要知道当地的粮食卖多少钱一斤,这样他也好安排每个月的生活。
经过打听以后他才知道,AA县目前的粮价还算稳定。
最优质的大米也才两毛五一斤,顶尖的富强粉一毛八一斤。
粗玉米面八分钱一斤,以上这些东西全部要凭票购买。
最难买的还属大豆油,别看它只卖九毛钱一斤。
但是想要购买豆油不但需要凭票,而且每个人每月最多只能购买二两。
这些东西韩立一点没有要,他来这里就是单纯的打听价钱。
随后韩立又来到了国营食品供应站,现在还不到上午九点这里的肉已经买光了。
不过韩立凭着出色的相貌,还有非常礼貌和蔼可亲的态度。
终于在一位大姐那里打听到各类肉食的价钱,并且对方还带着他买了两斤大腿骨。
要知道这玩意一般要靠医生的诊断证明才可以购买,现在韩立凭着脸就买到了。
还有现在AA县的鸡肉7毛钱一斤,不过现在没货。
猪肉8毛8分钱一斤,想要请早点过来排队,时间最好是凌晨4点以前。
海鱼类跟其他的肉类暂时不对外供应开发,等到年前可能会有一批货供应过来了。
韩立买好大腿骨以后,在大姐的各种追问下逃离了这里。
随后在无人的巷子里面把整根大腿骨给分解了,它变成一节节躺在了分解空间里面。
韩立接下来到达县城的供销社,还好今天不是集市的日子,里面的人并不太多。
郝红敏跟杨秀英可能已经买完东西离开了,韩立在这里露出了自己土豪的形象。
原先从家不好带的东西,在这里他一次性给补了个差不多。
黑黝黝的大铁锅给我来一口背上,锅盖、蒸笼、篦子...等配件全都要。
平时可以用来熬粥的砂锅来一个,另外这个砂锅酥鱼的时候也相当好用。
韩立分解空间里面有一截截的蜡烛,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气死风的煤油灯好用。
那气死风的煤油灯就来一個,煤油炉也要一个,煤油先来上三斤以后不够了在说。
暖瓶要一个、菜刀来一把、锁头来五个、盘子和碗各来两个。
火柴来两盒、香皂来一块,什么香皂没有,那就换成肥皂外加洗衣粉。
不要票的水果硬糖来两斤,什么?每人限购半斤,那就来半斤。
饼干耐放要两斤,鸡蛋糕不耐放要一斤,本来还想要点酱油、醋和其他调料呢呢。
(70年的时候像饼干、普通糕点已经取消了相关票证。)
一想自己没有带瓶子,所以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这些常用东西红旗公社那边的供销社里面也有卖,自己到是不用专门跑县城买。
临走的时候韩立看到柜台的一角上面写着,收、售鸡蛋多少钱一斤。
当他提出想要买点鸡蛋的时候,对面的售货员笑了。
“这位知青同志一看就是从大城市来的,俺们这里鸡蛋永远只有收购价和售卖价。”
“俺们这里的鸡蛋从来都是只收购,从来没有一枚鸡蛋在这里卖出去过。”
韩立心里面马上就明白了,鸡蛋这种营养品同样是属于有价无市的东西。
供销社收购以后,不是被上级部门提走,就是被他们内部消化了。
这里挂一个售卖的牌子,其实就是跟大家开玩笑呢。
这时候老百姓家里养的鸡号称鸡屁股银行,家里的盐、醋等日常开销全靠鸡蛋换取。
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每只鸡几乎每天都能产一枚鸡蛋。
天气热放久的鸡蛋就坏了,一般的老百姓这时候只能选择在供销社出售。
因为这里相对比较安全,不用担心被抓。
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可以随时来这里卖掉,不用担心鸡蛋放坏不值钱。
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买好以后,韩立刚想把锅放到背后的时候,他就感觉不对劲了。
这圆圆的大铁锅要是放在背后的话,怎么感觉都像是背着一个乌龟壳呀。
韩立只好又买了一个背篓,一只手拎着锅就这么朝国营饭店走去。
这个岁月来过国营饭店吃饭人很少,主要是非常的不划算。
一碗普通的面条就要一毛钱,还要外加二两粮票。
不过量给的比较足,就算经常下地劳动的人也能吃饱。
韩立来到的这里时候,郝红敏、杨秀英已经到了。
她们脚下同样放着一口铁锅,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被油纸包着。
“韩立,我们在这边。”
“好家伙,你买了好多东西呀?”
韩立:“全都是自己往后需要的,你们买的也不少呀。”
郝红敏:“我们跟你的想法一样,咱们先去点饭吧。”
“等一会吃完饭,我们还要向你请教房子的事情呢。”
韩立到窗口要了一碗肉丝面,她们两个要的是阳春面。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说话,现场只有他们吸溜面条的声音。
三个人给快就把饭吃完了,杨秀英摸着有点发撑的肚子说。
“嗝,这里给的量是真大,就是味道没有我们那边好吃。”
郝红敏:“你小点声,小心里面的大厨听到出来打你。”
杨秀英......。
“韩立,你打算盖个什么样的房子呀?说出来给我们参考一下呗。”
韩立昨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还真琢磨了房子怎么盖,于是他就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初步打算是建两间房,一间当成自己的卧室跟会客厅,外面那间当成厨房。”
“厨房的炉灶通着火墙、火炕正好也够保暖的,能够帮我们扛过这里漫长的冬季。”
“而且做饭的时候也不用怕油烟熏到衣服和被褥上,就算来人也有一个缓冲区。”
“房子的面积够用就行,我不打算建太大,打扫起来省事,还不会那么惹人眼红。”
(东北农村以前基本上都是这种布局,他们管厨房叫(外屋地)。)
郝红敏和杨秀英听韩立说完以后,她们马上就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