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通达政令,驱黎庶除反贼

  借债?

  刘备一怔,下意识的想到郑平刚才对胡昭的嘱咐:“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让我向这高唐县的豪强富商借粮米?可我们有金银,直接购买粮米就行了,何必再去借?”

  “周赧王王因国库空虚而向富人借债,最终无钱归还而躲到后宫高台,周朝人将高台称之为‘逃债台’,因此有债台高筑一说。”

  “前朝景帝征讨叛乱的七国时,曾向毋盐氏借了千两黄金,但利息却是本金的十倍。”

  “本朝安帝永初四年,羌人叛乱,连年欠收,官欠民的债款更是达到几十亿,顺帝永和六年,亦下诏向百姓借钱,每家借一千。”

  “我在卢师门下时,曾听卢师感慨,官向民借债,不仅自降了官威,也滋生了奸商,纵容了豪强,连年的税收不够偿还债款利息,苛捐杂税、卖官鬻爵之风也因此盛行。”

  “先生此举,莫非另有它意?”

  刘备本想来一句“卢师曾言,此乃祸国之举”,但又担心此话一出就将这话题给聊死了,徒增尴尬,于是反问了一句。

  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

  见刘备举例官向民借债的前人往事,郑平暗暗钦佩。

  但凡贤明之主,都会常读史书,以史为鉴,纠正自身的言行。

  即便采纳策略,也会以史书记载的前人往事进行比较,避免重蹈覆辙。

  “县尊的担忧,不无道理。”郑平敛容而道:“但今日不同旧时。”

  “方今天下,豪强林立。”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朝廷又多苛捐杂税,百姓难承其重,黄巾因此而起。”

  “犹还记得,光武帝立国之初,曾下令各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

  “当时这一政令遭到了豪强的抵制,地方官吏更是跟豪强勾结,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郡国大姓甚至于起兵反叛。”

  “但光武帝并未因此跟豪强妥协,以分化之策破敌,又迁徙魁帅去其他郡国,赋田受禀,让这些大姓、兵长不能再为非作歹,祸害一方。”

  “因此,才有了明章之治前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富裕之景。”

  “让县尊借债,并非是自降官威、让豪强跋扈、让奸商牟利。”

  “而是要给这高唐县的豪强富商,立一个新的规矩!”

  刘备凛然。

  除却朝廷腐败外,各地豪强之患,也是前朝灭亡的根因之一。

  同样亦是本朝动乱的根因。

  倘若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谁又会闲的没事干的去当黄巾,赌一个活命的机会?

  但刘备也清楚,豪强之患不是一时之患,同样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解决的。

  此时听郑平聊及豪强之患,刘备心有所感。

  “先生想立什么规矩?”刘备的表情也渐渐严肃。

  郑平明眸中闪过一丝狡黠,语气也耐人寻味:“政令自县尊而出,当通达于乡亭黎庶,公然抗命者、阳奉阴违者,必受黄巾之祸!”

  刘备脸色一变:“先生是想让我跟黄巾勾结?”

  “那我跟前任高唐令又有什么区别?”

  刘备心中惊骇,万万没想到郑平会这般言语。

  这是要借黄巾之手,清除异己!

  郑平轻轻摇头:“县尊言重了,既然只诛贼首和顽抗者,那这五千黄巾有大半都是高唐县的黎庶。”

  “县尊身为一县之长,替黎庶谋一个生存的机会,又岂能称之为跟黄巾勾结?”

  “豪强兼并土地,私藏大汉之民,倘若只是自保,尚且情有可原;可如果恃强抗命,就跟反贼无二了。”

  “驱黎庶除反贼,收士民黎庶之心,何错之有啊?”

  刘备顿时怔住。

  驱黎庶除反贼,这有错吗?

  这怎么可能有错!

  支持政令的豪强,自然是情有可原的,恃强抗命的豪强,以反贼论处也是理所当然的。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驱黎庶除反贼这个过程中,如何去安抚其他支持政令的豪强。

  刘备陷入了沉思。

  没当县令前,刘备的想法很简单:除掉黄巾贼,高唐县就能安稳了。

  但当了县令才知道,这治理高唐县并不容易。

  胡昭给郑平的文书是跟黄巾贼有关的,而给刘备的文书则是跟豪强有关的。

  文书中清楚的记载了县令能收税的田地以及不能收税的田地,还有近三年县令能收税的田地锐减数量。

  这都意味着,高唐县正在被豪强不断的兼并蚕食。

  未来因为缺少粮米活不下去而加入黄巾的,会越来越多!

  外有黄巾,内有豪强。

  想一次性除掉两个隐患,是根本办不到的。

  而这两個隐患,豪强之患又远胜黄巾之患。

  豪强之患不控制,黄巾之患就会一直存在!

  刘备忽然有些理解前任高唐令勾结黄巾的举动了,虽然目的是养寇自重,但对于自身权势的巩固却是很有效。

  理解归理解,但刘备并不赞成前任高唐令的行径,同样也不后悔向陈纪检举除掉前任高唐令一事。

  而现在,郑平给了刘备一个新思路。

  沉吟良久,刘备眼中多了一丝坚定。

  既能救民,又有光武帝前事效仿,这是仁民之举!

  “先生高义!”刘备再次向郑平郑重一礼:“我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只要是能于民有利的,我又何惧借债?愿闻先生之策!”

  郑平轻摇羽扇,尽显运筹帷幄之风:“县尊不必过于担忧,以我郑家的名望,这高唐县的豪强,大抵都会给几分薄面的。”

  “即便是一县豪强,彼此之间也未必亲善和睦。”

  “善谋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未必就真的会出现恃强抗命者和阳奉阴违者。”

  见郑平的方式倾向于先礼后兵,刘备心中顿时一松。

  能不冲突,刘备还是希望不冲突的。

  毕竟黄巾是民,豪强同样是民。

  只要豪强能遵规守纪,支持政令,刘备倾向于结交的。

  “请先生详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