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勉和杨靖离开之后,朱元璋也卸下了皇帝的担子。

  他一把抱起朱允熞,双手将他高高举起。

  “好!小小年纪,就能有这般见识,不愧是咱孙子,哈哈哈……熞儿啊,你可真是给咱长脸啊!”

  朱允熞被朱元璋高高举着,看着老朱的脸。

  他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在笑。

  “皇爷爷,”朱允熞撒娇道:“熞儿怕高,快放熞儿下来吧。”

  老朱闻言大笑,若有所指的说道:“小小男子汉,可不能怕高知道吗?别人可以怕高,你不能怕。”

  不能怕高?

  朱允熞心里突然微微一震。

  “皇爷爷,为什么熞儿不能怕高?”

  朱元璋道:“小孩子别问了,咱说你不能怕,就是不能怕,知道吗?”

  不过话虽如此,朱元璋还是放下了朱允熞。

  朱允熞被朱元璋拉着手,坐到了床边。

  “熞儿,皇爷爷问你,这奏章中的法子,你是如何想到的?”

  朱允熞歪着头,看着朱元璋道:“爹爹从小便让熞儿读书,什么书都读,看得多了,就想到了。”

  总不能说,这是后世教科书里的内容吧。

  “不错!”朱元璋高兴的连连点头:“熞儿,你可是帮了皇爷爷的大忙了。”

  朱允熞趁机道:“这是熞儿应该做的,熞儿说过,要做一个好臣子,为皇爷爷分忧,是熞儿的本分。”

  臣子这两个字,才是这段话的重点。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后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他亲切的拉着朱允熞的手,眼睛看着门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爷爷,你怎么了?”朱允熞问。

  “没事,没事。”老朱摇了摇头,突然站起身,拉着朱允熞的手就往门外走:“熞儿,走,皇爷爷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跟着老朱的脚步,朱允熞一路来到了皇宫后面的一片空地。

  空地方圆大约五丈,已经被犁好,一拢一拢的,新鲜的土壤外翻,裸露在空气中,还微微有些潮湿。

  “皇爷爷,这是……”

  “甘薯地。”朱元璋哈哈笑道:“咱这两天没干别的事,把你给咱的甘薯,全都种下去了,哈哈哈……”

  “怎么样,皇爷爷这地种得还行吧?”

  朱元璋像个老小孩似的,炫耀他犁的地。

  但很快,他又摇了摇头:“让你看,你怕是也看不明白。”

  “哎,人老喽!弄这点东西,搞得咱腰酸背疼的,要是咱年轻的时候啊……”

  朱元璋看着远方,似在回忆。

  朱允熞心中动容。

  老朱一路坎坷,虽然已经成了皇帝。

  但,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本心。

  现在的他,看着这甘薯,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皇爷爷。”朱允熞说道:“甘薯一定会快快长大,让大明再也没有饿死的百姓。”

  “对!”朱元璋回过神来,连连点头:“没有饿死的百姓!”

  朱元璋满目期待:“皇爷爷一直在等着那一天。”

  “若是这甘薯真的能够解决百姓的温饱,皇爷爷死而无憾了。”

  朱允熞笑道:“皇爷爷,不许胡说!您老人家一定会长命百岁,一直陪着熞儿啊。”

  朱元璋一愣,随后摸着朱允熞的小脑袋瓜哈哈大笑:“好,一直陪着熞儿,咱们祖孙俩就这么等着,等着它成熟的那天。”

  “等着,大明百姓再也没有饥饿的那一天。”

  “嗯嗯!”朱允熞连连点头:“皇爷爷,咱们一起等。”

  “一起……”朱元璋轻叹一声,道:“就是不是知道咱的身体,还能等多久。”

  “不会的,皇爷爷可是万岁爷,一万年都等得起。”

  朱元璋一愣,哈哈大笑:“那是他们瞎喊的,你还当真了……”

  朱允熞生气嚷道:“他们才没有瞎喊呢,我就要皇爷爷活一万岁!”

  “哈哈哈!”朱元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好,咱就活一万岁!”

  ……

  跟着老朱从空地回到书房,天色还早。

  看得出来,朱元璋今天的心情十分不错,他从小太监刚送来的铜盘上,挑了一个桃子,递到朱允熞手中,一边问道:“熞儿,让伱查卜家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朱允熞接过朱元璋手中的桃子,大口咬了一口,汁水四溢,甘甜遍布口中。

  “皇爷爷,熞儿正在抓紧办呢。”他眨巴着大眼,十分认真。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皇爷爷相信你。”

  朱允熞继续吃东西。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可曾听过方仲永?”

  方仲永?

  朱允熞回忆了一下,自己好像学过这篇课文。

  方仲永是北宋时期的神童,幼年天资过人。

  但后来因为其父亲的无知,自己的骄傲自满,最终泯然众人矣。

  算得上是一个悲剧。

  他点了点头,道:“熞儿知道。”

  朱元璋道:“知道就好,熞儿,你很聪明。”

  “但千万不能因为懈怠,更不可骄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你一定要牢记于心。”

  “你要越加用心的读书,不能辜负了自己的天赋。”

  朱允熞心中暗叫不妙,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呢?

  他顿时打起了苦瓜脸,小声嘀咕道:“皇爷爷,我就想当一個混吃等死的王爷,不用头悬梁锥刺骨吧?”

  朱元璋没好气看了他一眼,轻轻敲了敲他的脑袋。

  “那可不行,咱老朱家,不养懒鬼。”

  你那些封王封侯的子孙,哪个不是懒鬼?

  朱允熞在心中默默吐糟了一句。

  不敢出声反驳。

  老朱来了兴致,双手扶着桌案,笑道:“你总不想认真读书,那皇爷爷可就要考考你了。”

  “这样吧,你来作诗一首。”

  “三国时期,曹植可以七步成诗,咱自然不会如此为难你,就以一炷香时间为限,如何呀?”

  朱允熞的脸更苦了,当个皇孙,不容易呀。

  不仅要出谋划策,还要吟诗作对。

  “皇爷爷,熞儿才七岁,写诗也太难了吧?”

  老朱摇了摇头:“你连那么高明的记账法子都能想出来,还会被一首诗难住?”

  朱允熞无奈,问道:“皇爷爷,是不是不管什么诗都可以。”

  老朱点头道:“行,咱也不命题。”

  朱允熞松了一口气,要是老朱给他出题,或许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

  好在,可以自由发挥。

  他快速在脑海里过滤掉那些洪武二十五年以前的诗,随后开始挑选起来。

  太过于稳重老成的不行,悲春伤秋的不行,大量用典的也不行。

  如此一来,可供挑选的诗句,其实不多。

  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开口道:“李杜诗篇万口传。”

  老朱脸上掠过一抹异色。

  他本来没想过朱允熞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

  毕竟只是一个七岁的娃娃。

  出题就是为难他一下,打压他的傲气。

  但这一句虽平铺直叙,却朗朗上口,竟是有模有样。

  朱充熞接着道:“至今已觉不新鲜。”

  老朱浑身一颤。

  这可是前人未有之语。

  堪称石破天惊之论。

  李杜是诗人的巅峰,在此之前,谁敢说他们的诗“不新鲜”?

  这份豪情壮怀,大气磅礴,也只有咱老朱家的孙子,才有这般气魄。

  老朱屏住呼吸,静静等着下文。

  不知不觉间,他对孙儿的诗作,竟开始期待起来。

  朱允熞念完这句,暂时停住,皱了下眉头,故作沉思,继续念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元璋怔住了,半响没回过神来。

  突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苍老的脸庞,一变再变,声音颤抖道:“熞儿,你将诗再念一遍?”

  朱允熞朗声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记下来,快记下来。”朱元璋冲一旁的太监大喊。

  “哈哈哈!想不到咱老朱家,也出了一个不世出的文才大家。这下看那帮儒生,还敢不敢骂咱老朱家是泥腿子出身,没什么文化。”

  他仰天大笑,得意无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