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帝命天命,皆为人民!

  第199章帝命天命,皆为人民!

  听到这个数字,姚广孝和徐妙锦都怔在那里,目露震惊,难以置信。

  “一亿两?”

  姚广孝艰难的开口,道:“这也太多了吧。”

  朱允微微笑了笑。

  能筹集到如此之多的银子,连他都没有意料到。

  户部将数字上报的时候,他都被吓住了。

  这一方面是凭借朱允在民间的崇高威望。

  老百姓们都相信佑圣真君不会欺骗他们。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报刊宣传的巨大威力。

  大明的百姓,对广告的理解,还是十分粗浅。

  卖货郎中的吆喝,店铺前面的招牌,几乎就是他们对广告理解的全部。

  如今报刊上大肆宣传国债如何如何好,多少多少人抢购国债,自然引起了无数百姓的跟风。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降维打击。

  若是搁在后世那个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时代,大家都麻木了,也不太相信,自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但如今大明的百姓,还十分纯朴。

  看到报刊上印啥,他们就相信啥。

  跟着买国债的人,就太多太多了。

  人从众。

  自古亦然。

  若不是民间存银数量有限,又限制只允许用银子购买,国债推销的数量,还会更多。

  听到有这么多之后,姚广孝反而急了。

  “太孙殿下,虽然国债一年只有百分之二的利息,但一亿两的话,一年可就是两百万两银子。”

  “这笔开支可太多了,朝廷一年才两千万两银子的税收,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于支付国债利息,万万不可啊!”

  “再说,收这么多钱,放在国库里面,一时也用上。”

  “若是不顾收入,大手大脚,胡乱将钱花完,将来拿什么支付利息,又拿什么还呢?”

  “依贫僧之见,当初就不该发行这么多,赶紧将一部分多余的钱还给百姓,还能减少利息损失。”

  借钱来花,在他看来,只能缓解一时。

  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朱允闻言,哈哈大笑。

  “这笔钱收上来,孤可是有大用途的,不能还,不能还!”

  姚广孝不解的问:“太孙殿下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一亿两银子呢?”

  “新军的建设也罢,远征北元也好,都不可能花费如此之大。”

  朱允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建设新军,那只是一个由头。”

  他说着,望向徐妙锦问道:“新钞的防伪设计,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做得怎么样了?”

  “一共设计了二十种防伪,其中十二处在明,用于百姓日常分辨真伪,另外八处在暗,不对外公布,用于内部辨别,是更高一级的防伪。”

  “你可以放心,这套新钞,大明绝没有任何人仿造出来。”

  “为了加强保密,每一处防伪方案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严格独立分开的,没有任何人知道全部的防伪措施。”

  “设计、生产,也都采用最严格的方法。”

  “除此之外,新钞也用上了最新的纸张,使用新技术,即使被水浸泡后,仍然不会烂,可以长期保存。”

  朱允点了点头。

  “那就可以发行新钞了。”

  “旧钞与新钞的兑换比例,孤认为定在4:1比较合适。”

  旧钞的价值已经严重贬值。

  如果按1:1回收,那朝廷的亏损可就大了。

  也无法实现解决货币问题的初衷。

  “太孙殿下。”

  姚广孝见朱允不回答自己,反而问起徐妙锦新钞研制的事情,不禁有些急了。

  朱允笑道:“这一亿两银子,便是发行新钞的准备金。”

  “准备金?”姚广孝愣了一下。

  旋即反应过来。

  其实,准备金这个东西,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在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发行纸钞,也准备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准备金。

  但最后仍然乱得一团糟。

  老朱也就不相信那套了,大明宝钞发行,根本没有任何准备金。

  姚广孝见多识广,博揽群书,自然知道这些事。

  “一亿两银子的准备金?”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也太多了吧?”

  朱允笑道:“按百分之二十的准备金率,若要发行五亿两银子的纸钞,就需要一亿两银子的准备金。”

  “五亿两银子的纸钞?”

  姚广孝再度被吓住:“印制如此之多,纸币岂不是会迅速贬值?”

  “不会!”

  朱允很有信心。

  一方面,他发行纸钞,不像老朱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准备金。

  另一方面,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社会对纸钞的需求会大大增加。

  算起来,五亿两银子,并不算是很多。

  这也仅是他前期的打算。

  到了后期,随着货币信用的重建,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准备金率,发行更多的纸钞。

  随着大明商业化的迅速进行,可以预料到,需要的钱会越来越多。

  “新钞的面值,最大以一百文为限。”

  在此之前,大明宝钞大量印制一贯的面值。

  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面值,都是一贯的。

  但这在朱允看来,是非常令人无语的做法。

  过大的面值,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很难找零。

  在现实中,流通就会非常困难。

  只有特定的场所,才能够使用。

  要让大明的百姓,尽快熟练使用新钞,习惯于在任何交易中,都用新钞,便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新钞的日常使用频率。

  “最小的面值为一文,除此之外,还有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一百文,共计七种不同的面值。”

  “图案我也设计好了。”

  朱允拿出了他画好的新钞图式。

  相比原来的文字,使用图案的好处很多。

  至少,不认识字的百姓,也能通过不同的图案,分辨不同的面值。

  还能给百姓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新钞发行之后,百姓们可以用旧钞来兑换新钞,也可以用新钞兑换银子。”

  “不过,新钞兑换银子,需要收一定的手续费。”

  这是重建信用的关键。

  要让老百姓们都相信,新钞就等于白银。

  只有这样,如今已然崩溃的货币信用,才能重新建立起来。

  如若不然,不管怎么做,都是白搭。

  准备金的意义,也在于此。

  朱允早就严格计算过。

  这些年,大明大约一共印制了面值约2亿多两的宝钞。

  按4:1的兑换比例,也是五千多万两银子。

  就算老百姓拿到新钞之后,全部去兑换白银,一亿两银子的准备金,也足够了。

  这种兑换不用一直进行。

  等货币信用重建之后,就不需要了。

  “需要设置一家银行,用来进行兑换。”

  “以及进行大额金钱的邮汇,取代如今的私人钱庄。”

  “银行?”

  姚广孝捋了捋胡须,道:“这个名字不错,由朝廷来开设也很好,但一定要监管严格。”

  徐妙锦笑道:“银行的名字,就叫“大明银行”,如何?”

  朱允却是摇了摇头,道:“银行的设立,虽是为朝廷解决财政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所有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朝廷增加财政财入,归根结底,亦是如此。”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

  “天子牧民,朝廷统率八方,亦为使百姓能更好的生活。”

  “帝命天命,皆为人民;君主者,人民之主。”

  “银行的名字,依孤之见,新开设的银行,就叫“人民银行”!”

  姚广孝拍掌赞叹:“好名字,那新发行的大明宝钞,也能说是“人民币”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