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自乌女大学的同学,我是钱安聚居区幸存者指导中心的讲师,张济。”离得太远,李俭看不清这人长什么样,但从轮廓来看,大概是四十岁出头的中年男子。
疲惫的声音借助话筒和扩音器的力量传遍礼堂,设备质量倒是没有身下的座椅那么差劲,音色出乎意料地清晰。
“这里是幸存者进入永久聚居区的第一课,为了适应新形势,充分贯彻……(一段官面的开头)”
不过官面开头也有信息蕴含其中,李俭努力提取了一下,总结出几条信息。
首先就是秩序还在,华夏依旧还是那个华夏,设立钱安聚居区是在更高层点头之后才落实的决定,并没有发生各省各自为政的情况。
第二就是社会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进行改组,过往的经济、文化、政治行为,已经在重组中。严格地说,现在是全国军管时期,不过大家的生存压力还没有变得更大,所以有些方面并没有显得很严厉。
作为执行公权力的单位,目前这份职责被移交到钱安聚居区大会,简称“区大会”。如果没有更上一级的指令,钱安聚居区大会就是“县官”。
区大会负责聚居区内除了军事以外的所有事务,并对聚居区外围防御的部队提供所有支持。
包括给养、人员、技术等。
而幸存者指导中心则是设立在聚居区生活保障指挥中心之下,生活保障指挥中心又隶属民政部,民政部再隶属区大会。
“我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大家简述世界发生的变化,告知各位目前所获的有利于正确认识世界的信息。”张济讲师应该不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工作,熟门熟路地打开ppt,放映幻灯片。
“首先是世界发生变化的时间。经过测算,动物变异的时间与人造卫星偏离轨道时间相同,为2019年11月2日下午2时54分34秒,小数点后不计。这是世界变化后的地球,众多人造卫星偏离轨道前拍摄的图像,根据专家组重新建模后,构成这副地球模型。”他切换了一张幻灯片,让现在的地球模型投射在身后的白墙上。
一张世界地图被徐徐铺开,没有按照国别上色,仅仅保留了地表原来的样貌和云彩的模样,就像是谷歌地球里带着云彩模拟的地球模型。不过和谷歌地球里圆滚滚的地球有些区别,这张世界地图是经过处理的,标准的矩形地图,甚至连椭圆形地图都不是。南北极被展开,做的像是和赤道一样长。
在这种地图上,越往两极靠的国家,看起来越占便宜。国土像是凭空翻番一样——实际上当纬度达到六十度的时候,做了这样处理的地图的横向距离便已经翻番了。
北极和南极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长条形的冰原,躺在南北两极。
位于亚细亚最北边的那个国度,虽然自称是欧洲国家,但此时横亘在亚细亚的国土看着像是被特别延长了,占尽了便宜。
这种世界地图叫什么名字来着?这种处理方法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名字,但那是什么呢?
李俭看着地球模型,心中闪过无数念头。
等等,这是处理之后的世界地图,还是地球模型?
李俭抬眼看了下本张幻灯片的标题。
地球模型。
李俭:?
这不是世界地图吗?而且还是处理之后的那种?
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东西可能不是世界地图,李俭陷入了混乱。
像李俭一样在短时间内意识到这玩意代表着什么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不明就里的学生只是看着墙上投影的幻灯片,而这些发现异常的学生已经看傻了。
张济讲师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而不学则殆”的机会。他拖动鼠标,按住地球模型的一端,将其缓缓地转了个面。
那片作为“世界地图”而为学生们所熟知的广袤大地和海洋的组合体,就像是饼干一样被翻了个面,露出它从正面以外的方向能够看到的样貌。
该怎样形容它的样貌呢?如果拿出一个圆柱体,取出圆柱体的侧柱面,也就是展开后可以变成矩形的那一块,保持着它的圆筒形,将圆筒沿纵轴切成两半,变成两座“桥拱”,其中一半向外的那一面,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地球表面。
“实际上,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已经不再是球了。我们正居住的表面被不知名的力量摊开,从赤道向两极,随原纬度升高,被填充的地区就越多。直到南北两极的极点,那里几乎全部被某种地块填充,在高空的人造卫星看来,地球就像是曾经的墨卡托投影地图(任何位置经线和纬线都垂直相交,使世界地图可以绘制在一个长方形上)一样,变成一面是矩形的某种形态。”张济讲师展示着可以转动的地球模型,让学生们了解到,如果他是认真的,那么地球应该真的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知道同学们会有很多问题。你们是来自一本大学的学生,刚才对接的时候我听说,你们有工科的学生,也有理科的学生,还有体育学院的,想必能对这样的地球模型产生一些基本的疑问,我会慢慢解答。”张济讲师看来真是“讲师”。
“大家可能会关心,地球现在被摊平了,还莫名其妙被填充成了墨卡托投影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地球有什么特点是我们已知的呢?首先要与大家介绍,现在的地球,长边与赤道圆周长相仿,约为四万千米,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短边是曲边,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短边长度约为两万千米。”
“应该已经有同学猜出来了,短边作为曲边,其曲率半径竟然惊人地处处一致,为原地球平均半径的6371千米。”张济讲师的发言引起全场大哗。
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哪怕不具备地理常识,根据数据在脑内建模,也能意识到这个模型是什么东西。
如果这个宇宙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现在的太阳系中,原本属于地球的第三颗行星轨道上,正飘着一个桥面有四万千米宽的巨大半圆形拱桥!
李俭不由得惊呼出声,不过在所有人都叫喊起来的阶梯礼堂中,他的声音还算是小的,以至于只有坐在身边的室友们可以听清:“不对,这不可能,如果是那样的话,除非我们就在长方形的正中心,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我们都会被存在水平分量的引力拉向正中心啊?海洋和江河应该会明显倾斜……”
“同学们,请安静。”张济讲师敲了敲话筒,刺耳的声音从音响中传出。
好吧,他应该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场景了。
“刚才我听到,在同学中,有一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到,那就是引力。是啊,一开始我也想不明白,地球如果变成了这个样子,那么凭什么我们受到的引力还和以前没有多少区别呢?它不应该随着我们在地表的移动而变换方向吗?”张济讲师将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
“关键就在这里,这也是解释之后卫星坠地情况的出发点。给大家看一张人造卫星脱轨前拍摄的单张图片。”
图片上的地球,依旧是墨卡托投影地图的样子,但和地球模型不同,在这张墨卡托投影地图的四周,竟然是连续的地形。
换句话说,这张图片上的地球,拍到的不是“一”个地表,而是“一点几”个地表。
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过去一切还正常的时候,单个摄像头对球状星体的一次拍摄结果,只能拍到接近“零点五”个地表。
当摄像头能拍摄到“一”个地表的时候,就意味着这颗星体的表面被完整的展开。
那么拍摄到“一点几”个地表呢?
这颗星体的表面不仅被完整的展开了,甚至还发生了对应位置的拓扑复制?
地球模型变成能被一次性拍出墨卡托投影地图的模样,已经足够恐怖了,但为什么人造卫星拍到的是“一点几”个地表?哪怕地球变成了墨卡托投影地图的模样,能拍到的也只应该是“一”个地表啊?
李俭只觉得恐惧。如果刨去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狂化,与这样的地球变化相比,所有活在地表上的生物竟然都还活得不错。
能够实现这种效果的伟力,如果对地球上的什么东西存在敌意,压根不需要让地球变成这个样子。
维持这种“现状”平衡比直接地粉碎地球还要有技术含量,不论这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能够从中体会到的,只有强大。
在这样的变化下,整个地表上的生物还能存在,都不是在刀尖上跳舞那种和善的情形,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如履薄冰!
不论维持着现在地表的机制是什么东西,只要那玩意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现在的地表状态全都得改天换地。
“这就是人造卫星拍摄的结果。单个人造卫星,单次拍摄,能在同一片地表上发现两处一模一样的地貌。经过分析,目前公认的猜想是,在现在的地球表面,某一处地方,沿着经线,出现了一片空间断层。这片空间断层从何处出现尚不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它起码覆盖到了我们能发射的最高的人造卫星轨道。说得简单点,是空间出问题了。”张济讲师掏出一座半米来宽的实体地球模型,向大家示意这是个多么奇特的构造。
“假设,我是说假设。有一片空间断层,它紧贴在展开后呈长方形的地球模型的两边。”张济讲师将自己的双手紧贴在“拱桥”两边,像是拱桥的护栏一样。
“现在,有人从地表上,像我的左手走去。当他穿过我的左手手掌时,他从我的右手手掌踏出,来到了地表的这一边。实际上,在过去,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这样穿过经线,从某度正一分走到某度,再从某度走到某度减一分。这很正常,因为那个时候,地球还是个球,每个经线的东边和西边都是连在一起的。”
“但是现在,在地表的边沿,我们尚不知道具体位置的地方,出现了这样的空间断层。它将已经断裂的经线两边贴合起来,就像是没有断裂一样。这种假设乍听之下是违背奥卡姆剃刀原则的,不过我们应用它有其原因。如果不采纳这种假设,我们将无法解释为什么地球变成一座弯曲的拱桥,变成了墨卡托投影地图之后,竟然还能让我们在不同经度不同维度的地表,感受到和先前一样的重力,以及在所有人造卫星单次拍摄的照片中,会在不同角度拍摄到分析后完全一样的空间。”
“由于人类尚未拥有可以测定空间状态的仪器,光学实验也无法分辨这样的空间断层,所以我们仍未得知,这片沿着经线分布的空间断层具体在哪条经线上。对所有我们之前已知的物理规律来说,这片空间断层两边的空间对它们来说都是连续的。换句话说,即使这片空间断层就从我们的礼堂中穿过,这座礼堂在没有空间断层的地表上被分开,一半落在这一边,一半落在那一边,它在空间断层存在的时候,依旧是连续的。”
从每个人的反应来看,张济讲师所说的话,显然不是大家都能明白的。
空间断层这个概念,李俭还没有学过,但从张济的表述来看,起到的仿佛是无形的任意门的作用。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引力不会随所处经纬度变化而变化方向的问题确实得到了解释。
毕竟有这样的空间断层存在着,就横向——也就是原纬线方向——而言,仿佛有无限长的空间提供径向引力,不论人处在横向的哪一个点,横向分量都会被抵消。
而纵向——也就是沿着原经线方向——的分量,在空间断层的影响下,就如同一个圆对环上一点做引力积分。
最后的数值无所谓,那是数学家要做的事情,一般路过大众只需要知道这份引力是指向圆心就ok了。
所以说,引力依旧垂直地面向下的现象,可以由空间断层假设补全。
人造卫星单次拍摄能拍到“一点几”个地表也可以由此解释。如果有空间断层,那么对人造卫星来说,照片中横向每隔四万千米,都会出现同样的景色——如果清晰度足够高,且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传来的景象就会因为光速并不是无限大而产生时刻上的差距——相邻的两次重复间会相差零点一秒左右。
这样想的话,这个假设确实很有价值。
但还是很恐怖。
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东西导致地球变成这个样子……
李俭看了看室友们的状态。
大家的表情都挺僵硬的,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究竟是都听懂了还是都没听懂,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在现象背后的恐怖,或者意识得比自己想到的东西更恐怖。
“各位可能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可能不知道了解这些对未来有什么用。区大会安排我们为各位幸存者传达这些信息,是为了让大家清晰地了解世界在11月2日的下午发生了什么变化,基于已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个人意愿。”
“我刚才所说的信息对大家来说,可以不起任何用处。如果你们没有听懂,之后会安排申请学习的机会。如果各位既没有听懂也不愿意搞懂,那么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就行了——在聚居区中,只要大家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好好生活,事情不会变得更差。”张济讲师动了动手指,将幻灯片切换到下一页。
“那么,接下来讲解关于人造卫星集体坠落的问题。”
“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我简单地说一下。人造卫星在轨运行,要保持自身高度,并不是通过一个劲地向地球方向喷射物质,获得反推力实现的,而是通过高速飞行,使其受到的引力和保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相当,从而实现同高度在轨运行。”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人造卫星应当围绕着引力中心作圆周运动,以此将引力作为自己所需的向心力。而在地表被变形成拱桥状后,再要通过作圆周运动使引力成为所需向心力,便难以做到。”
“首当其冲的是沿赤道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它们的速度方向决定了它们如同在一块平面上做平抛运动,很快便会落到地面上。”
“大家听到人造卫星会很快落到地面上,应该会意识到,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也是绕着地球飞行的,为什么它还没有掉下来,还没有明显地变大,还没有与地球相撞。有关日月的问题,目前还在研究中。只是目前从地表进行的观测结果,似乎月球并没有发生轨道偏离的迹象,各种月相和世界变化之前是一致的。”
“随着人造卫星轨道越来越与经线重合,做平抛运动的竖直加速度也就越小,这是由于经线方向存在与地球平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在天上进行轨道飞行的人造卫星,其经线方向的曲率半径也一比一地继承了过去的半径。”
“按照这种说法,原本轨道沿经线方向行进的极地轨道卫星应当保持在轨,但它们依旧坠落了。这是由于纬度越高的地方,被填充的地块越多。被填充的地块周围,有空气阻力较强的‘空气墙’存在。其存在原理尚不可知,但过去的地球地表并未出现填充地块所具备的空气墙。我们将新出现的,被空气墙包裹的填充地块,目前设定为禁止进入区域,等到查探结束后酌情开放。”
“被空气墙包裹的填充地块在地表随机分布,有些撕开了我们原本兴建的交通基建设施,重新规划运输路线是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或许你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钱安聚居区西南角并不是原本的钱安市西南角,究其原因,便是从这里再向西南的空间中,出现了填充地块。为了绕开空气墙,也为了聚居区尽可能排除一切可疑因素,钱安聚居区的划分便只能划到那里。外面是西南门,西南门到这边,也就是你们进来的地方,是军管营地,进了内门才是永久聚居区,这里没有填充地块,也没有变异的动物。”张济讲师对着ppt解说,将钱安聚居区的全貌在众人眼前展开。
李俭看着墙上的地图。这确实不再是钱安市了,原本的钱安市,一个市的面积能顶的上四分之一个省,而现在的钱安聚居区,几乎被一块涂成紫色的填充地块拦腰截断了西南角,东边离海最近的地方也被一处填充地块侵占,形成向聚居区内凹陷的口子。
北边也有一块涂成紫色的填充地块,那倒没有侵占到原本钱安市的地盘,但也把它与北边的水网隔开了。
听讲师的意思,现在还没有针对填充地块的系统性研究,或许已经开展了小型微型的行动,但绝算不上有收获。
但凡有点收获也不至于把这些新出现的土地弃之不用,也不至于对幸存者们没法交代填充地块的内部情况。听这口风,除了知道这些地块是新出现的,外头包着空气墙,合着没一点“内部”消息。
“谈到变异动物,首先要对各位幸存者明确的是,动物的变异情况是十分普遍常见的,请不要抱有除人以外的某种动物不会发生变异,或者某只动物不会发生变异的侥幸心理。如果看到除人以外的动物,请第一时间警惕,保护好自己,想办法呼叫火力支援。”
“动物的变异情况,目前尚不明确诱发变异的原因,不明确产生变异的能量来源。已经明确的是,在动物变异之后,其体型会有较大增长,各项身体素质会大幅上升。原本可以食用的动物依旧可以食用,且肉质较好。”这一句话让学生们都回过味来了。
泪水从嘴角往下落……啊,不是,从眼角往下落。
没什么别的意思,主要是打算配合区大会做实验,愿意以身作则,率先试尝原料为变异动物的菜品。
“在见到人,或者能明确人作为目标的时候,变异动物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悍不畏死,需要将其致残、丧失活动能力后,才会停止追击。目前部队要求我们,如果发现聚居区内出现变异动物,一定要呼叫火力支援,确认消灭变异动物才行。”
“在这里我自己也要提醒各位。我知道,同学们有时候会觉得某种动物挺可爱的,比如猫猫狗狗。但现在,这些本来很可爱的动物,它们只会想着夺取各位的性命,是养不熟的,不要试图去喂养变异动物。”
“钱安聚居区全境树有定向驱鸟超声设备,在它们还没有注意到地表人类的时候,可以有效驱离大部分鸟类。但总有些比较眼尖的鸟类会在尚未受到超声驱离影响时,发现地表人类,向地表发起俯冲攻击。”
“大家应该知道高射炮吧,防飞机的东西,现在有类似那样的自动防空系统对着天空,向地面俯冲的鸟类会被自动防空系统识别后击杀。如果各位走在街上,发现有残破的鸟尸,请不要介意。”
“变异的动物在没有发现人类时,表现出野生生态。应当注意的是,有其他聚居区的区大会通知我们,他们发现植物也存在缓慢变异的趋势,希望大家留意,目前聚居区内还是有植物存在的,如果各位发现植物有不同寻常的变化,请一定要及时上报,科研技术部和安保部会将目标纳入观察。”
“以上便是幸存者第一次进入永久聚居区所需要知道的重要信息。接下来会有人安排各位了解如何在永久聚居区中生活,请各位同学离开阶梯礼堂,交接后,排队前往附近食堂就餐。”张济讲师讲完就溜,溜得那叫一个快。
李俭回过神来,才听取周围一片肚饿声。
掐算一下时间。
刚才进阶梯礼堂的时候就是正午,听他讲了这么多,又看了一会ppt演示,各种信息塞得脑袋疼,光是思考就已经够消耗能量了,还没吃上午饭。
难怪旁边的同学都已经饿成这样,要不是自己兜里还有点巧克力,在开始之前垫了垫肚子,恐怕现在不比他们好到哪去。
“可恶,这给的信息也太多了。从地貌到地块再到空气墙,还有植物……这也太出乎意料了,想吐槽的点真多啊。”李俭下意识忽略这背后的恐怖之处。
不是他没心没肺看不出事情的严重性,只是地球被摊开,还出现了不知缘由的空间断层,从现象上看,起码他们都还活着,莫名其妙保持了很多东西,简直就像是有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后,悄无声息地打上了能让地球上所有生物接着活下去的补丁。
不论这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自己想要质疑,一没有依据,二没有高于专家组的“智”“力”,只能认为这就是现在的事实。
不论这玩意究竟有多恐怖,起码自己现在还活着,大多数人还活着,原本的社会秩序没有崩塌,只是重组成方便应对危机的样子,那就应该冷静地接受现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说不定事情没有那么糟呢?早早地被恐惧压弯了心智,丧失对生活的期望,那不是亏大了嘛。
“刚才说的空间断层……你们听懂了吗?”
“就当成是任意门好了,也不影响生活。”李俭随口说着,跟着人群起身,要去列队,看看附近的食堂在哪。
“……还要生活?”
“还要生活。你听见这番话和没听这番话,呼吸的空气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吗?还是想吃东西,想穿上好看、温暖的衣服,像有一处住着舒服的屋宅,想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一生,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吧?”李俭这样说着,即是在说给室友听,也是在说给自己听。
没有人回应他,他接着说:“我们还是会觉得饿,还是会觉得渴,还是有想要的东西。比如现在,我们饿了,所以排队,准备去某个食堂吃一顿饭。如果地球真的不再适合我们生活,我们早就死了。既然我们还活着,那就应该好好活着,完成自己社会意义和生物意义的使命。”
“有没有简单点的,一个词句就能听懂的概括?”陈涛终于露出标志性的微笑。
“我们去吃饭。”
……
所谓的“附近食堂”,乍一听好像就在幸存者指导中心的建筑群里,实则不是。
钱安聚居区着实把百废待兴这个词演绎得很好,在原本都是市郊的地方,现在正进行着都市圈一般的建设。
可惜的是,这些建设,现在还处在初期施工层面,动静最快的几个工地,看起来距离交付使用还有些距离。
来自乌女大学北宿舍区五号寝室楼的五百号人,被引导员带着走出了指导中心建筑群,接着又在九成以上是工地的街道中穿行,最终停在一片广场。
广场并没有铺设石材地板,也没有铺设沥青,只有紧俏的水泥路将这片夯土广场划分成一块块小区域,几辆货车在广场一端卸货,卸下来的大箱拆开封盖便放上板车,由板车带着在水泥路上飞驰。
这里确实是食堂。没有铺设水泥路的土地就是等待食物的人群排队的地方,板车从水泥路的一头拖到另一头,再拖回来回收空瓶。
引导员带着他们,从旁边划着石灰线的土路走入一片没人站的空地,吩咐他们沿路站好,准备从板车上获取食物。
“现在时间紧、任务重,正式的食堂建筑还没有交付,几个原本就有的体育馆和大食堂都被征用了,依旧杯水车薪。只能先让大部分人在空地上等待发放食物,吃完了就回收空罐,减少人员负担和设施负担。”引导员这么说着,也站在队伍的一头,朝着水泥路等着。
“我现在想起了,曾经在视频中看到过的,在养鸡场里等着饲养员投放饲料的鸡。”李俭和室友们“排排站”,面对着空无一物的水泥路,以及水泥路对面同样在等待发放食物的幸存者,觉得自己像是在被饲养着。
不过考虑到自己还没对聚居区有什么正向产出,说自己正被饲养着,也没什么错。
“你说的是正经的鸡吗?”
“当然是正经的鸡,等着被宰的肉鸡。”
“确实有点像。”
“会不会有人说,这种行为不尊重人啊。”胡志嘉琢磨着要是能坐下也好,这样站着,未免有些累人。
“总有人会这么说的。不过外头处处都是工地,他们又想找个什么样的‘尊重人’的地方吃饭呢?”李俭乐了,想到自己过去曾经接触过的各型各色的人,还真有可能会有人这么说话。
对那些人而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有衣冠楚楚地在能遮风避雨的屋檐下安稳优雅的就餐,才算是获得尊重的用餐吧?
大概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他们保持这样的生活不需要影响到别人的生存,那倒是挺值得尊敬的。
“上哪找那样的尊重啊。你们别太张望,就普通地瞥一眼。看到没有,在这男女老少都有,不过我还没看到年纪太大或者身体不便的,那些人总不需要到这里来领取食物。”黄承志观察着对面的人群。与他们全都出身同一个寝室楼不同,对面的人群结构看起来复杂许多,应该是某个社区集中撤离的幸存者。
“考虑到现在还没见识过大规模骚动,聚居区应该没点比较惨无人道的市政树。老弱病残应该还是有人照顾生活的。”老实说,除了地球现状让李俭隐隐揪心,聚居区内的情况,李俭特别满意。
大部分人平日里可能不会注意,那些在末世类小说里往往会被第一时间以各种理由舍弃的老弱病残,其本身和其最亲近的社交关系加起来,占人群极大比例。
如果一个官方聚居区会做出让人明显认识到对老弱病残不公正的策略,那么这些人最亲近的社交关系将会在受到伤害的短时间内掀起波澜。
不论这种波澜的形式有多偏文或者有多偏武,仅仅在世界发生变化的十天之内,这种波澜必然是不会停歇的,以席卷整个社会的方式存在着。
采用的策略有多么偏向惨无人道的市政树,这些波澜就会有多剧烈。
而从聚居区的现状来看,大规模骚乱并不存在,目所能见的大多数正在努力维持当前的生存秩序,这便说明钱安聚居区针对老弱病残的照料策略,起码是足以服众的。
这已经够好了,能够反映现在的生存困境并不算十分严重,人类还能心平气和地照料老弱病残,而不使自己丧失过往积累的宝贵品质。
李俭很乐意在这样的聚居区中,暂时以“不太尊重人”的方式,等待食物发放。
……
食物到手了,依旧是那个底面为正六边形的正柱体塑料罐,依旧是糊糊。
李俭确信,这种食物并不是只在临时聚居区中通行,这玩意肯定是整个钱安聚居区的通用食物。
这下确定了,以后得有很长一段时间吃糊糊。
……
回收空罐完成后,引导员又带着五百多号人兜兜转转,领入一片新的建筑群。
这次的建筑群挂牌就更厉害了,“幸存者就业分配中心”。
“这下得了,兄弟们有工作了。”李俭不清楚自己脸上挂着的是苦笑还是冷笑,总之大概是笑着在说话。
调侃中还有一丝敬佩——钱安聚居区真是兵贵神速,自己所在的这批幸存者,上午刚做完体检,中午前才刚过内门,中午听了一场讲座,吃过午饭就能给大家安排工作了?
这得多少人在分析素质对口啊,不会是什么提前准备好的系统在分配职业吧?
希望别是随机分配,那样确实分配起来挺快,但自己对钱安聚居区的印象可得掉不少分。
“才吃完午饭就要分配工作,好快的速度。”室友们也惊了。
“那就祝大家前程似锦吧。兄弟们他日如果富贵了,记得来工地捞我,我愿意当保安队长,如果给不出来,我当副队长也行。”李俭又说起在寝室风靡许久的笑话。
“我去给黄公子当司机。”
“我去给黄公子当保镖。”
“那我进工地,”黄承志横了一眼室友,“还不知道要去哪呢,怎么苟富贵勿相忘已经套在我头上了?”
“因为是黄公子,所以可以做到这一切。”
“是的。因为是黄公子,所以可以做到这一切。”李俭化身复读机混入人群。
“别闹了,咱们搁这等人来领吧。”
……
分配工作的情况,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
所谓的就业分配中心,并没有什么很厉害的建筑设施,而是修了一片宽广的大厅,让准备接受分配的幸存者在里头站着。
光是站着当然也不行,还要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或者临时一卡通。
之后就没幸存者的事了,只要站那等工作单位的人来领自己就行。
这是简单的部分。
复杂的部分在后台完成。李俭等人得知,他们的个人信息已经在通过西南门的时候激活,录入系统后简单核对,能采集多维评价信息就采集——比如老师同学的评价、学习成绩、个人经历、家庭信息、职业技术水平——不能就拉倒。
体检的时候又重新录入新的信息,综合所有能够描述个体的信息后,进系统供给用人单位挑选——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系统的初筛,一个人的“简历”只会投给两三个对口单位。
整套系统同时进行人工选择和自动选择,不能保证会把每个人都放在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但绝对是现在最需要的岗位上。
至于一些在这种时候谈论“自由”的人嘛……
都已经军管了还谈自由,咋不去和山林里的野兽呲牙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