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寺这么说,李俭被勾起了兴致:“为何这么说?金城主营的产业难道是旅游,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送人过河?”
于寺走在前头,带着李俭离开招待所,穿过住宅区的高耸大厦,向金城北面行进:“我们金城呢,以前没这么大的。客人您是从吴会省来的,那就是东南方向入城,应该是从山里过来的吧。”
李俭点头,不过这并不是很有难度的推理,于寺既然是本地人,当然会知道其他方向通往金城聚居区的土路要路过什么地形。自己从东南方向入城,那边的土路就算不想走山区,也没别的地形啊。
“金城这边,地形从古至今都是南高北低,城区东西向生长,南北方向窄。灵气复苏前,金城住着的人还不多,但灵气复苏之后,金城住了过去四倍以上的人数,城区要扩建,也依旧选择东西走向拉长,而不是南北方向加宽。哦,您进来的城区其实有点向南拓展了,不过那边全是山,不好平整,所以也没扩展多远。您进来的时候应该能发现,那地方再往外都是山峰,连卫戍部队的防区都是依山而建的。”
李俭还是点头:“确实如此,虽然是傍晚才到的,不过金城聚居区南边的建筑倒让我想起了冷兵器时代抵御外侮的城墙,我想这是金城聚居区的特色。”
“您说对了,这就是我们金城聚居区的特色。别的聚居区应该没有将边境墙修成这样的。您来自吴会省的钱安聚居区,听说钱安聚居区的外围是一带卫戍部队的营地,几乎不需要边境墙,营地本身就是最好的隔断。”于寺说着,带李俭一路向北走去。
金城地势如他所说,确实是越往北越低,而且越平整。金城聚居区南部的地势像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中,想要建设建筑物、铺设道路,都需要填平土地——而这必然会带来前后左右相邻建筑物的不一致,除非人们的技术已经先进到能把建筑造得和面条一样软,却又不担心它丧失建筑功能。
“但我们这呢,边境墙就是最重要的。不仅南面依托山势,有高有矮地建设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边境墙,北边也有一条边境墙,那是我们金城的一大景点。”于寺说得脸上有光,带着幸福的笑意,好像他正在谈论的并不是为了阻挡妖兽才修建起来的隔绝内外的墙体,而是金城聚居区特意为旅游修建的奇观。
“边境墙我们那边没有,但这应该是卫戍部队用于战斗的地方,寻常人出入都要打报告,怎么会变成景点?”李俭疑惑。
钱安聚居区没有边境墙,但人员要从卫戍部队防区经过,出入聚居区时,总是要打报告的。甭管打报告的流程本身严不严格,只要其存在,就说明这是军事相关,闲杂人等要么回避要么配合,哪有当做旅游的儿戏?
“请跟我来吧,大概还有两公里我们就能到,不过在到达之前,应该就能看见了。”
……
虽然于寺这么说,但直到两人离边境墙还有一百米出头时,李俭依然没看见边境墙。
金城聚居区的方形高密度建筑物的体型比他在钱安和中州见过的都要庞大,如果说钱安聚居区的建筑物能靠庞大的体型让李俭想到工业化的实力,那么金城聚居区的建筑简直是从工业社会脱胎而出的怪物。
几十万平米的占地面积和上百米的高度,不由得让李俭觉得,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大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待在这样的建筑物里,不需要向外头的世界再看一眼。
能够构造出这样的建筑,卫生、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可见一斑。即使是在晚上,墙体上的灯光也依旧充足,足以让李俭发现,这些建筑物的外立面都没有明显破损——要么是一开始的用料就是冲着永久建筑物去的,要么就是后续的修缮十分到位,甚至让外来者都看不出区别。
这样的建筑设计如果放在钱安……那可不是好事。李俭想着。
钱安再怎么拥挤,在过去的市区面积基础上,塞六千万人,也不过是把过去的地皮利用起来,改建成统合的高密度聚居区就行。负责设计钱安高密度聚居区建筑的专家甚至有余力为每座建筑设计内部照明光路,以使人们在室内也能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接近自然光源的环境。
但金城聚居区的建筑能做到这样吗,它们能够让居民感受到和过去差不多的居住环境吗?李俭心中存疑。
对本地人于寺来说,这样的建筑物在过去三年已经见得太多,他本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建筑里,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刚才还在李俭面前夸口,说要不了多远就能看到边境墙,都快要走到边境墙墙根了,还没看见墙体的一星半点,不免面上挂不住,嘴上找补几句:“我们走得这条路不太凑巧,如果能从居民楼旁边的小道过去,这个位置已经能看到边境墙了。到这里的话……您跟我来,绕过这座居民楼,我们就到边境墙了。”
李俭跟在后头默不作声。此时夜还不深,人们在街上游逛,李俭身为外乡人,有些敏锐地在人群中嗅到了同为外乡人的味道。
那些人和自己一样,要么手里拿着地图,要么组团带了地陪,一个个绕着弯地向北边走,都是要去看边境墙的。
看来于寺的话着实不假,金城聚居区的边境墙确实是一大景点,对于在灵气复苏的世界中出游颇有难度也要旅游的人群来说,竟然值得特地一观。
前头就是庞大建筑物的最后拐角,按于寺的话说,只要绕过去,就能看到边境墙。
李俭抬头打量建筑,却看到有不少人愣在街角,听导游叫喊才挪动步子。
嗯?这边境墙这么震撼?
可不能给钱安聚居区丢脸,就算边境墙再厉害,自己也不能露怯,起码不能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李俭想着,跟着于寺绕过街角,抬头看向道路尽头的建筑。
等他再回神时,于寺的手掌在眼皮前来回晃悠,耳边听着于寺喊先生。
“不好意思,走神了。”李俭转动目光,却不肯将视线移开,仍旧盯在远处的建筑上头。
那是一座比长城更宏伟的城墙。在人类的历史上,至少在灵气复苏前,不会有任何组织,任何团体,选择修建一座如此高的城墙。
它足有百米高,至于究竟是一百多少米,李俭看不出来,他也不想知道。当他感觉到目光所视的城墙肯定有百米高的时候,这座城墙究竟是一百零一米还是一百九十九米,都不重要了。
环太平洋是一部出色的怪兽电影,在那部电影中,人类有进攻计划,有消极防御计划,而消极防御计划是环太平洋,建设一座五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高墙。
那是一座怎样的墙呢?当工人在墙顶施工的时候,如果他没有系好安全带,那么当他开始坠落,他能有一句话的时间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终结,如果语速够快,他可以说两句。
工友将不得不看着自己的昔日好友坠落,这样的目视礼可以保持堪称礼仪典范的数秒,再移开视线,以免看到好友在地上变成一滩的样子——如果他的视力好到可以看清曾经是自己朋友的有机体的话。
那样的墙体有人类常规建筑的十七层楼那么高,如果是偷工减料的小区——层高只有两米的屋子,会让住在里面的人觉得狭窄难受——那可以是二十五层。
而眼前的墙比电影里的更恐怖。它呈现工学中载荷最理想的对数形体,从下到上越来越窄。毫无疑问,只要设计建筑的人脑子没出问题,那么另一边的形体就该和这边对称。说得通俗一点,这座墙的横截面就像是冷却塔一样,优美,精准,高效。
这样的建筑设计方式在一般的建筑物上是见不到的,理应更在意安全问题的高密度聚居区居民楼都没有用到这样在“数学上美观”的建筑设计,原因无他,这样的设计对占地要求太高,一般的建筑如果能调整用料,使下层单位强度比上层更高,就不需要用对数形体,不需要更多占地,保持人们所熟知的矩形形体。
但这座墙没有这么做。以李俭那不敢在专业人士面前夸夸其谈的理论水平来判断,只能认为整座墙从里到外、从高到低的单位强度都是没有显著区别的——如果说别的地方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那么这座边境墙整体都是好钢。
李俭不敢想象这样的建筑物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所需的物料究竟几何。眼前的边境墙显然很有厚度,哪怕将边境墙的上面看做只有一米厚度,所化成的横截面面积也够在一米宽的边境墙花掉上千方物料——从实际效果看,只会多,不会少。
更明显的,在边境墙墙顶,还有超大号的探照灯,正照向远方。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