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连城诀》风波

  第167章《连城诀》风波

  在来福州的一路上冯元仲已经仔细打听过王文龙的身世,知道王文龙自幼就在西洋颠沛流离,这棋谱的路数实在诡异,水平高的仿佛神仙所下,实在难以相信王文龙的祖上有这样人物。

  他疑惑问:“西洋人物也喜欢下棋?”

  王文龙笑着说道:“围棋在交趾朝鲜日本一带也颇为流行,有华人之处都有人下。”

  冯元仲闻言确实更加不信,这些地方的人口数量加起来也不如大明,完全不可能培养出这样超水平的高手。

  而对于冯元仲接下来的询问王文龙却只推是海外棋局,其余一问三不知。

  再三询问得不到结果,冯元仲颇为苦恼,两人说话之时王文龙一路都在往外走,冯元仲也一路跟随。

  这时就见王平保过来询问:“这位先生可也是跟着一起去的?”

  冯元仲这才反应过来问道:“静观先生要去哪里?”

  王文龙回答:“我在布政使司衙门的《旬报》报社做总编,如今正是要去上工了。”他笑着邀请说道:“不如尔礼先生去我们《旬报》报社坐坐。”

  冯元仲无可无不可,于是直接被王文龙请上一架滑竿。

  坐在滑竿上的冯元仲还不知道王文龙腹中藏着的心思,傻乎乎跟着王文龙一起来到《旬报》报社。

  他们刚刚来到报社门口,就见到布政史司衙门外的通街上有几个年轻人正在那儿探头探脑。

  王文龙颇为疑惑,但出于谨慎的心思,他还是连忙叫人把他放下。

  而王文龙这里刚下了滑杆那边人就已看过来。

  一群人中走出一个穿着绸缎衣服敞着怀的青年,他也带个头巾,但是却是歪着的,那人上来就问王文龙:“敢是建阳先生当面?学生有礼了。”

  王文龙被认出来不奇怪,他是福州名人,本地市面上混的开的人物多少都知道他的长相。

  王文龙也仔细打量那青年的样子,他虽然还正经穿着衣服,但是身边人都敞着怀,肌肉也鼓出来,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一看便知对方是个“打行”。

  这是这年代在市面上专一以暴力为业者,而眼前这货自称学生,多半不是秀才,而是童生功名,毕竟打行也要找点读书人撑门面,要不然遇见官司不好办。

  三教九流人物王文龙也不想得罪,拱拱手:“是我了。”

  那人生气说道:“建阳先生,请问你们这个《旬报》上连载《连城诀》和《俗世奇人》的藏剑楼主人是哪位?”

  王文龙心中一凛,下意识感到危险,连忙询问:“不知找他有何事?”

  “我对他这小说的故事有些意见!他为何要将丁典丁大侠写死,还将戚芳配给那万家恶少!”

  王文龙顿时狂汗,原来是找茬来的。

  那读书人还算有点礼貌,而他身边的打行人物就有些没样子了。

  “大哥,人找到了吗?”

  “那藏剑楼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把丁典写死!”

  “他这故事肯定是真的,这厮心中有愧,真实之中他定然和丁大侠有仇!”

  那厮身边几个打行人物都围上来,王文龙无语,这年代的读者果然朴实,居然将武侠小说当做真事。

  “做什么?做什么?衙门门口还想行凶不成?”

  幸亏这时布政史司衙门中走出一班公人,这群打行才稍稍散了。

  王文龙趁机连忙带着冯元仲和王平保走进报社。

  冯元仲一脸懵逼,王文龙进到报社之后则是撞上了脸上憋着笑的邓志谟和许仲琳。

  王文龙顿时明白这群公人就是邓志谟和许仲琳去找来帮忙的,要不然他此时多半无法脱困。

  许仲琳笑着说道:“我早说建阳先生的小说情节安排太过,何必要将好好的人物往那绝地写去?若非我与先生是朋友,说不得也要带人来打闹。”

  王文龙心中狂汗。

  这几日《旬报》的《连城诀》已经刊行到中段,此时的读者第一次看到武侠小说,原本讨论度就极高,更何况金庸的这本小说写的代入感极强,各种神功侠客让此时的读者极其向往,而其中情感描写之细腻更非此时文学可比。

  小说前期女主戚芳和主角狄云两情相悦之时,许多年少儿郎就已经对戚芳动心,而看到了丁典的剧情之后,许多人又喜欢上这个重情重义的年少侠客,特别是以打行人物为代表的市井游侠儿,几乎将丁典奉为侠义偶像,对于丁典和官员之女凌霜华的爱情更是极其向往。

  ——然后王文龙就用几章的内容直接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部撕碎了。

  凌霜华死了,是被她想要谋夺丁典武功的亲生父亲害死的,目的只是引得丁典中毒。

  大侠丁典死了,死在凌霜华父亲涂在她棺材上的毒液,到死也没有见上爱人的最后一面。

  主角狄云逃狱了,但是第一时间就知道戚芳嫁给了害他的仇人万圭。

  而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戚芳是为了让万圭给狄云脱罪才嫁给他的——她心中一直想着狄云,狄云躲在柴堆中听见戚芳给她和万圭的女儿悄悄起了狄云的小名,但她和狄云却不能相见。

  虐不虐?太虐了!

  《连城诀》本来就是用来写人性之恶的,原作者这一段情节安排的极其有功底,正面人物连续被压抑,而且不给任何的释放机会,悲剧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说结局大多都是喜剧性的,所有的悲伤都被终结,《水浒传》结局是好汉们被立庙祭祀,《窦娥冤》的结局也是窦娥的父亲考中进士回来让所有坏人得到审判。

  这叫天理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导致这年代的普通百姓对于悲剧情节的忍受力不是一般的差。

  加上读者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代入感这么强的小说,不少人已经全情投入,将自己想象成武侠小说之中的人物。

  当大家接连看到《连城诀》的这段情节,许多人直接就崩溃了。

  据说市面上说这段书的先生讲到此处许多听书的观众全都目瞪口呆,接着怒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