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京城热销

  黄辉问道:“前两年圣上都在看王文龙的作品,太子殿下那时未曾读过?”

  朱常洛一脸诚恳的摇头说:“我在宫中母亲只准我读圣贤书,诸子书籍看的少了些。”

  黄辉稍稍思索,接着便叹息说道:“这也是贵妃娘娘敦敦相爱之情啊。”

  朱常洛苦笑一下,没有回答。

  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当年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万历皇帝十七岁时去母亲的宫中请安,看见当时在李太后宫中的王恭妃,突生色心,把小姑娘骗到手做出苟且之事。

  皇帝临幸某人按照律法是需要文书房的太监记录时间、并且皇帝在当时赠送信物以做证据的,而万历皇帝啥也没给,弄完之后也不敢跟别人说,扭头就跑了。

  万历皇帝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击即中,几个月后宫妃的肚子今天大了起来被李太后看破,恭妃跪在李太后传榻前痛哭才将此事说出。李太后去找万历皇帝谈及此事,万历皇帝还想赖账,假装不认识恭妃,拒绝承认恭妃腹中孩儿是他的。李太后再三相逼,万历皇帝才说了一句“她毕竟是个宫女。”

  最后还是李太后考虑到恭妃可能会生个男孩,强行命令万历皇帝加封恭妃为妃子。

  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之后,母子俩依旧不受万历待见,朱常洛一直到十几岁还和王恭妃一起居住在景阳宫中,母子俩都活得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

  朱常洛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和宫女多开了两句笑话,郑贵妃就笑称他喜欢和宫女嬉戏,多半已经不是处男。

  朱常洛吓得瞬间脸色惨白,这句话放在普通人家就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一句不得体的玩笑,然而放在皇家就已经是政治指责了,太子还没有大婚就和宫女多有亲昵,很可能干涉到皇家子嗣。王恭妃为此大哭,并拿出证据:太监宫人证明表示十三年来王恭妃同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为了防止出事。

  如果母子俩有一点儿疏忽懈怠,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之后就被迁到慈宁宫居住,而王恭妃依旧被幽禁在景阳宫,至今十年母子没有机会再见面。王恭妃日日以泪洗面,据说如今已经瞎了,万历皇帝对她因此更加嫌弃。

  去年朱常洛的妾室生下皇长孙朱由校,他母亲王恭妃才终于获封成为皇贵妃,然而她依旧被幽禁,并且他在去年患了一场大病,万历皇帝始终没有去看过她,也不允许朱常洛去探望。

  这就是为啥京城中一直有万历皇帝要立福王的传言,万历皇帝和朱常洛母子之间的关系实在太紧张。

  朱常洛十分亲近东林党,因为东林党是在争国本中全力保护他和母亲的人,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朱常洛和母亲听到的只有来自东林党给他的支持,这已经注定了太子和东林党之间稳固的权力绑定,三党没有更多机会。

  如今负责东宫日常的詹事府职位已经几乎被东林党人占据,黄辉也是倾向于东林党的官员。

  黄辉作为太子的讲师,本来是不应该在讲课过程中推荐外臣的,这消息如果传了出去很容易被人找到化柄而攻击,但他为人洒脱直率,想到王恭妃的遭遇,黄辉心中对于朱常洛颇为同情,一下便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黄辉稍加思索便对朱常洛道:“我与建阳极为相熟,此人颇有才干,且心系百姓,乃是本朝一真君子也。”

  朱常洛颇为欣喜:“师傅竟是王建阳的好友吗?”

  黄辉点点头:“他所写之文章太子殿下可以在闲时多看。”他又叮嘱说道,“可叫王公公进书,勿要让外朝之臣知晓。”

  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早已经被东林党发展成自己人,是绑在一条绳上的。

  朱常洛点头答应,心中想着这王文龙看来似乎真有本事,否则黄师傅怎么会对他如此推崇?自己的确应该找来他的书好好看看了。

  ……

  《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这两部书虽然早就已经印刷出来,并且在京城之中读者颇多,可是之前京城中的王孙公子对这两本阅读难度不低的书兴趣却不大。

  《葡萄牙国史》还算有些知名度,因为这本书的历史内容拿来当小说看也可解闷,而《国富论》就是真的没人看了,直到万历成立龙洋开海公司的事情传出,两本书才开始在权贵阶层之中大火,一时卖到洛阳纸贵。

  更有些人发现他们的府中原来就购买了这部册书,只不过大老爷们不喜读书,这两套大部头书籍便一直丢在书房之中吃灰。

  王孙公子们叫来自家的卿客幕僚,读的读,念的念,真的开始研究起这两本书的内容来。

  这些勋贵家族的子弟们头脑并不蠢笨,不过不喜欢把心思用在四书五经上。而王文龙的《国富论》所记载的经济学内容复杂曲折,许多儒家士大夫读了都头疼,可对于一些脑子活络的王孙公子来说理解起来倒是比四书五经更加容易。

  甚至有些人一读之下便入了迷,短短几天时间,在京城中的贵族子弟之中开口谈论经济学就成为流行之事。

  一时间经济学居然成为京城显学。连带着欧洲史、航海学都成为一时风靡的学问。

  京城的最大报刊《燕京时报》如此报导:“万历三十五年之京师,凡有集会之时,开口不谈经济学,则被耻笑为村头。谈罢经济转而又言及地理,一时马辣加、锡兰、古里之国,葡萄牙诸土王之名字,若不熟悉欧洲使者几乎难以听懂……甚有某家贵戚,年少承袭军职,读罢《国富论》,以为颇有所得,乃将大兴一庄田改为陶瓷厂,自言‘供需平衡’‘市场经济’云云,称可一本万利也,其父持杖责之出,传为京中可笑……”

  除了对这情形差,加以嘲讽的倒还真有些人如发现新大陆一般仔细谈论王文龙的文字,一些原本只为京城中贵族子弟玩耍取乐的报刊,居然破天荒地报道起经济学文章来,其中一些文章的见地还颇为深远,原来是几个王孙公子读了《国富论》之后深有所感,居然真的学到了一些经济学本领。

  京城,武清侯府的马车上。

  李文松笑着对王文龙说道:“建阳如今可真是名满京城了,哪家宴会有你的名字,主人脸上都增光添彩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全本TXT合集